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风消颗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建忠 周兴 +7 位作者 漆伟 郭亮 廖兴隆 刘红露 唐荣珠 张莉 罗先钦 郭剑华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4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痛风消颗粒与其功能主治有关的药效学。方法采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及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和活血化瘀的作用,采用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降低尿酸的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耳肿胀法分别观察镇痛、消炎的作用... 目的研究痛风消颗粒与其功能主治有关的药效学。方法采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及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和活血化瘀的作用,采用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降低尿酸的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耳肿胀法分别观察镇痛、消炎的作用。结果与结论痛风消颗粒对急性炎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能降低尿酸,同时还具有一定外周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消颗粒 尿酸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消颗粒对RAW264.7巨噬细胞COX-2和iNOSmRNA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会军 刘维超 +4 位作者 李兆福 彭江云 李玲玉 吴晶金 万春平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8期25-28,42,共5页
目的:研究痛风消颗粒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筛选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的适宜痛风消颗粒含药血清浓度,硝酸还原酶法(Griess法)检测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 目的:研究痛风消颗粒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筛选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的适宜痛风消颗粒含药血清浓度,硝酸还原酶法(Griess法)检测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及环氧化酶2(COX-2)mRNA表达变化。结果:质量分数5%、10%的痛风消颗粒含药血清可降低NO水平,下调COX-2及iNOS mRNA表达。结论:痛风消颗粒能够通过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水平,并下调iNOS及COX-2 mRNA表达,对炎症起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消颗粒 大鼠 含药血清 巨噬细胞 环氧化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消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忠 郭剑华 +5 位作者 漆伟 郭亮 李卿 廖兴隆 刘红露 唐荣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目的:建立痛风消颗粒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用TLC法定性鉴别痛风消颗粒中黄柏、丹参、独活;用HPLC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条件为迪马C18柱,流动相以乙腈-0.03mo L/L磷酸二氢钠-磷酸(30∶70∶0.08)洗脱,检测波... 目的:建立痛风消颗粒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用TLC法定性鉴别痛风消颗粒中黄柏、丹参、独活;用HPLC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条件为迪马C18柱,流动相以乙腈-0.03mo L/L磷酸二氢钠-磷酸(30∶70∶0.08)洗脱,检测波长265 nm。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3296~0.3296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77%,RSD为1.04%。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痛风消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消颗粒 质量标准 盐酸小檗碱 黄柏 丹参 独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剑华 郭亮 +2 位作者 刘渝松 马善治 谢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8期879-880,共2页
目的:观察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痛风消颗粒治疗,对照组服新癀片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除全身症状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急性炎症... 目的:观察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痛风消颗粒治疗,对照组服新癀片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除全身症状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急性炎症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消颗粒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消颗粒治疗慢性期寒湿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洋 粟荣 +2 位作者 顾玲丽 张巍琼 李东云 《光明中医》 2014年第12期2571-2572,共2页
目的观察痛风消颗粒对慢性期寒湿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慢性期(寒湿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30例,予痛风消颗粒15g,3次/日;对照组30例,予别嘌醇片100mg,3次/... 目的观察痛风消颗粒对慢性期寒湿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慢性期(寒湿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30例,予痛风消颗粒15g,3次/日;对照组30例,予别嘌醇片100mg,3次/日,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UA、ESR、CRP,并记录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低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组降低ESR、CR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消颗粒对痛风慢性期辨证属寒湿痹阻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且副作用小,是治疗慢性期痛风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痛风消颗粒 慢性期痛风 寒湿痹阻型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消颗粒知母水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伟兴 刘菊容 +6 位作者 肖国辉 李志 王天刚 冯雯 陈辉 蒋亚玲 向未 《海峡药学》 2019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优选痛风消颗粒中知母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L_9(3~4)正交实验法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两次,第一次加... 目的优选痛风消颗粒中知母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L_9(3~4)正交实验法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两次,第一次加6倍量水,煎煮2.0h,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1.5h。结论正交实验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消颗粒 正交实验 综合评分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痛风消颗粒水提醇沉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卿 梁旭明 +3 位作者 杜洪飞 周兴 王颖 郭剑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优化痛风消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盐酸小檗碱、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盐酸小檗碱、丹酚酸B保留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液相对密度、含醇量、醇沉静置时间对醇沉... 目的:优化痛风消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盐酸小檗碱、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盐酸小檗碱、丹酚酸B保留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液相对密度、含醇量、醇沉静置时间对醇沉工艺的影响;同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优水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60 min;最优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冷却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静置48 h,除去沉淀。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取后小檗碱、丹酚酸B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344 6、7.312 2 mg/g(RSD=2.46%、1.08%,n=3),保留率分别为91.03%、92.39%(RSD=1.72%、1.50%,n=3)。结论:优化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适用于本制剂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消颗粒 水提取 醇沉 正交试验 盐酸小檗碱 丹酚酸B
原文传递
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华南 吴谋建 +3 位作者 刘峰 顾兵 张海明 邓运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8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痛风清消颗粒10g,每日两次;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片75mg,每日两次。10... 目的观察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痛风清消颗粒10g,每日两次;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片75mg,每日两次。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定。实验室观察指标包括WBC、BUA、ESR、hsCRP、BUN、Scr、ALT等,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驥0.05),组内比较WBC、BUA、ESR、hs-CRP提示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驥0.01)。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估ALT、Scr、BUN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驦0.05),中医症状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82.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驥0.05),而治疗组不良反应率更低。结论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颗粒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清消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涂宏 鲍杰伟 +2 位作者 涂瑞芳 刘敏 王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4期35-37,共3页
目的基于清热利湿与燥湿健脾法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中医理论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痛风清消颗粒,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 目的基于清热利湿与燥湿健脾法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中医理论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痛风清消颗粒,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化验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BUN、BUA、ESR、hs-CRP提示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估ALT、Scr、BUN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基于清热利湿与燥湿健脾法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 燥湿健脾法 湿热蕴结型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颗粒 中成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清消颗粒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华南 陈浩 +3 位作者 顾兵 王力 涂宏 邓运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6期132-133,共2页
目的观察痛风清消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痛风清消颗粒混悬液和生理盐水0.78 ml/次灌胃,24小时内3次,连续观察小鼠的体重、饮食、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14天。结... 目的观察痛风清消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痛风清消颗粒混悬液和生理盐水0.78 ml/次灌胃,24小时内3次,连续观察小鼠的体重、饮食、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14天。结果 2组小鼠在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一次性口服痛风清消颗粒的最大耐受量为86.88 g durg·kg-1,为成人每日临床常用量的253倍。结论痛风清消颗粒口服临床常用剂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颗粒 急性毒性实验 最大耐受量 中成药疗法 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