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破坏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
1
作者 陈静 张佳宁 +4 位作者 田红茹 赵志敏 徐新军 朱龙平 杨得坡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深入探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破坏以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精油主要成分的抑菌活性;通过细胞表面疏水性实验、结晶紫染色法实验、DNA与RNA泄露实... 目的研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深入探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破坏以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精油主要成分的抑菌活性;通过细胞表面疏水性实验、结晶紫染色法实验、DNA与RNA泄露实验、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实验及脂肪酶释放量测定实验,研究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形成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结果山苍子精油主要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值依次为α-松油醇、β-月桂烯<4-萜烯醇、α-侧柏烯与桧烯<芳樟醇<β-蒎烯<柠檬醛。山苍子精油可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重要生物大分子泄露,并抑制细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降低其引发细胞炎症的风险。结论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显著抑菌作用,可作为防治痤疮的天然抑菌剂进行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痤疮丙酸杆菌 生物膜 毒力酶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睿迪 李双凤 +1 位作者 张振东 王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8-490,共3页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抗生素治疗痤疮耐药的问题后,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耐药种类等问题,各国家或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抗生素耐药性与痤疮治疗失败、皮肤微生物菌群紊乱、多重...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抗生素治疗痤疮耐药的问题后,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耐药种类等问题,各国家或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抗生素耐药性与痤疮治疗失败、皮肤微生物菌群紊乱、多重耐药等密切相关,需要要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方颠倒散体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实验研究及皮肤毒性测试
3
作者 张瑞雪 高芳芳 +4 位作者 袁亚美 张彩云 方正清 朱林 王茜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组分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A、C、E、G、I、K,颠倒散水提物溶液(M)为阳性对照,另设阴性对照、空白对照;采用37℃厌氧培养法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培养,...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组分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A、C、E、G、I、K,颠倒散水提物溶液(M)为阳性对照,另设阴性对照、空白对照;采用37℃厌氧培养法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培养,观察各溶液体外的抑菌效果;并采用单次限量法,取A进行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结果: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无菌落,其余均见菌落,各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分别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A组、对照组、M组反应平均值分别为0、0、1.2,生理情况正常。结论: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体外对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相互比较以及与颠倒散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新方颠倒散溶液无皮肤刺激及中毒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倒散 新方颠倒散 痤疮丙酸杆菌 体外抑菌实验 皮肤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通过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炎症通路致寻常痤疮的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羽侬 孙娅楠 +2 位作者 任星 周娜 王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26-230,共5页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脂分泌旺盛、毛囊角化过度、皮肤菌群失调和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是寻常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痤疮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包括:痤疮丙酸杆菌(C.acnes)生物膜形成与体内毒力因子增强有关;C.acne...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脂分泌旺盛、毛囊角化过度、皮肤菌群失调和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是寻常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痤疮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包括:痤疮丙酸杆菌(C.acnes)生物膜形成与体内毒力因子增强有关;C.acnes多样性下降,令ⅠA1型C.acnes占主导地位,从而诱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通路激活,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和皮脂细胞在痤疮炎症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该文就C.acnes诱发Th17炎症通路激活导致痤疮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TH17细胞 炎症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5
作者 李昊 肖龙飞 沈龙祥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58-362,共5页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TSA)是治疗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翻修肩关节置换等的有效方法。与其他类型的肩关节置换术相比,RTSA术后早期和中期有着更高的感染率,可引起疼痛、僵硬、假体松动等,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对RTS...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TSA)是治疗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翻修肩关节置换等的有效方法。与其他类型的肩关节置换术相比,RTSA术后早期和中期有着更高的感染率,可引起疼痛、僵硬、假体松动等,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对RTSA术后感染病原体的识别与防治尤为重要。痤疮丙酸杆菌作为RTSA术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被广泛研究。该文就痤疮丙酸杆菌在RTSA术后感染发生中的病理机制、检测手段、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 痤疮丙酸杆菌 假体周围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与皮肤健康的相关研究进展
6
作者 牛钰杰(综述) 马来记(综述) +2 位作者 杨素珍(综述) 李燕(综述) 邵丽(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7-193,共7页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人体皮肤上的常驻菌,是毛囊皮脂腺内的主要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因与痤疮发病有关,使其变得“臭名昭著”。然而,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的发展,人们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了新的认识,正...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人体皮肤上的常驻菌,是毛囊皮脂腺内的主要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因与痤疮发病有关,使其变得“臭名昭著”。然而,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的发展,人们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了新的认识,正常生理状态下它是人体共生菌,对宿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痤疮丙酸杆菌的发现历程、生物学特征以及对皮肤健康的影响方面来归纳总结痤疮丙酸杆菌与皮肤健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基因组学 炎症性皮肤病 群体感应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对痤疮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文婵 戴儒丽 +3 位作者 宋丽燕 奚义宁 王婷婷 黄丹青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39-41,共3页
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被广泛认为是痤疮的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P.acnes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与痤疮患者的皮脂分泌、角化过度和炎症等病理过程有密切关联,表明其在痤疮发病机制中并不是独立的致病因素。本文综述了P.acnes在痤疮中的作... 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被广泛认为是痤疮的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P.acnes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与痤疮患者的皮脂分泌、角化过度和炎症等病理过程有密切关联,表明其在痤疮发病机制中并不是独立的致病因素。本文综述了P.acnes在痤疮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诊治痤疮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痤疮 角化过度 皮脂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用抗生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刘桀睿 汪海(指导) 陈琦(指导)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作为诱发痤疮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其本身会引发炎症外,也可能将葡萄球菌等其他细菌带入皮肤,造成更复杂的感染。进入青春期,很多同学因为痤疮而苦恼,但并不清楚选择何种药物进行治疗。外用抗生素是治疗痤疮的药物... 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作为诱发痤疮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其本身会引发炎症外,也可能将葡萄球菌等其他细菌带入皮肤,造成更复杂的感染。进入青春期,很多同学因为痤疮而苦恼,但并不清楚选择何种药物进行治疗。外用抗生素是治疗痤疮的药物之一,哪种外用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最优?我对此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同学们治疗轻中度痤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抗生素 痤疮丙酸杆菌 轻中度痤疮 抑菌作用 葡萄球菌 青春期 治疗痤疮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脂多糖/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小鼠肝炎及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胡振林 张俊平 +3 位作者 万莫斌 余祥彬 林文 钱定华 《药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62-665,共4页
用小鼠致死性肝炎模型和TNF体外诱生的方法,研究苦参碱(Ma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经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ttmacnes,PA)预刺激的小鼠产生肿... 用小鼠致死性肝炎模型和TNF体外诱生的方法,研究苦参碱(Ma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经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ttmacnes,PA)预刺激的小鼠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致死性肝炎的影响。结果表明:Mat(10,50mg·kg ̄(-1),ip,bid×3d)可降低血清TNF和ALT水平及小鼠对LPS致死毒性的敏感性,并可在体外抑制LPS诱导的经PA预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提示Mat的保肝作用与其抑制TNF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中毒性肝炎 痤疮丙酸杆菌 脂多糖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痤疮丙酸杆菌和脂多糖诱发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梁婷 吴春福 +4 位作者 吕艳青 李满妹 王璐璐 张坤 栗原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痤疮丙酸杆菌与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mg/kgP.acnes负荷5d的小鼠iv3μg/kgLPS建立P.acnes-LPS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血浆丙氨...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痤疮丙酸杆菌与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mg/kgP.acnes负荷5d的小鼠iv3μg/kgLPS建立P.acnes-LPS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RP-HPLC法测定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B4(LTB4)和白三烯C4(LTC4)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25、250、500mg/kgDMY均能显著抑制由P.acnes-LPS诱发的小鼠血浆ALT活性升高,其抑制率分别为38.7%、45.1%、49.8%,并对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LTB4和LTC4的分泌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DMY对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白三烯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痤疮丙酸杆菌 脂多糖 肝损伤 白三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多酚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晓玲 朱明芳 +2 位作者 杨柳 胡彬 谢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石榴皮多酚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用生长抑制试验(牛津杯法)确定石榴皮多酚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是否存在抑制作用,然后通过药基琼脂稀释法观察它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来评价该药物对所测细菌的... 目的研究石榴皮多酚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用生长抑制试验(牛津杯法)确定石榴皮多酚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是否存在抑制作用,然后通过药基琼脂稀释法观察它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来评价该药物对所测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石榴皮多酚醇提物500、300、100 mg/m L对痤疮丙酸杆菌ATCC11827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为20 mg/m L。结论石榴皮多酚醇提物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多酚 痤疮丙酸杆菌 抑菌 痤疮 牛津杯法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巧丽 蔡燕 +1 位作者 杨惠林 施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295-3297,共3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姜黄素调控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8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姜黄素调控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8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2及NF-κB p65表达。结果:姜黄素在5、10及15μmol/L浓度培养12 h后,对THP-1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姜黄素在10和15μmol/L浓度时,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NF-α和IL-8表达;姜黄素能抑制TLR2、NF-κB p65及P-NF-κB p65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痤疮丙酸杆菌 TL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挥发油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文戈 郑罡 +1 位作者 曹煜 吴承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62-1063,i0008,共3页
目的:了解姜黄挥发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选出新的天然抗痤疮丙酸杆菌药物。方法:采用药物成分钢杯法抑菌实验来验证其效果。结果:痤疮丙酸杆菌对姜黄挥发油中等敏感,强于公认的抗厌氧菌感染药物甲硝唑。结论:姜黄挥发油具有较好... 目的:了解姜黄挥发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选出新的天然抗痤疮丙酸杆菌药物。方法:采用药物成分钢杯法抑菌实验来验证其效果。结果:痤疮丙酸杆菌对姜黄挥发油中等敏感,强于公认的抗厌氧菌感染药物甲硝唑。结论:姜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姜黄 挥发油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的筛选及痤疮丙酸杆菌异源免疫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连成 韩文瑜 +2 位作者 孙长江 杨鹏 冯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38-842,共5页
目的筛选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1型与5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并研究痤疮丙酸杆菌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异源免疫。方法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大肠杆菌核糖体展示、免疫筛选和RT-PCR技术筛选APP1型和5型血清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进... 目的筛选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1型与5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并研究痤疮丙酸杆菌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异源免疫。方法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大肠杆菌核糖体展示、免疫筛选和RT-PCR技术筛选APP1型和5型血清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序列分析。并用与APP疫苗候选基因具有同源序列的痤疮丙酸杆菌(PA)免疫小鼠,研究其对APP感染的异源免疫。结果获得血清1型APP6条疫苗候选基因,2条为未知基因,2条与PA同源性为98%,2条与人cDNA有同源性。获得血清5型APP7条疫苗候选基因,其中2条为未知基因,2条与PA同源性分别为93%和100%。用PA全菌免疫小鼠,产生的抗血清可与1型和5型APP发生强的免疫反应,ELISA检测效价达1∶3200;脾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CD3+、CD4+T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两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意义。以10倍LD501型和5型APP分别感染PA免疫小鼠,小鼠存活率分别为95%和90%,并且在攻毒后第15天体内APP可全部被清除。结论1型与5型APP存在不同的疫苗候选基因,痤疮丙酸杆菌与之存在共同抗原,能够产生交叉免疫应答,对血清1型和5型APP的感染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疫苗候选基因 痤疮丙酸杆菌 异源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株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及生物膜成膜能力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志强 王欢 +3 位作者 旷翎 冯浩 刘楚仪 侯正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56,共7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及其生物膜成膜能力。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114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出痤疮丙酸杆菌,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结晶紫染色法...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及其生物膜成膜能力。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114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出痤疮丙酸杆菌,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结构;选取8株生物膜成膜能力较强的菌株Pa01、Pa02、Pa03、Pa04、Pa05、Pa06、Pa07和Pa08检测体外抗生素的敏感性,随机选取成膜能力阴性菌株(浮游菌)Pa12和成膜能力阳性菌株Pa03进行大鼠实验,复制痤疮丙酸杆菌菌株感染模型。将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皮下注射30 mg/kg的米诺环素(米诺环素组)或1%DMSO(溶媒组),感染后第5天处死大鼠,测量脓肿的面积,并分离脓肿组织进行均浆计数和HE染色。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出86株痤疮丙酸杆菌,分离率为75.4%。痤疮丙酸杆菌对甲硝唑和夫西地酸的耐药性最高,分别为93.0%和90.7%;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5.6%~88.4%。对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仅分别为7.0%和8.1%。86株临床分离痤疮丙酸杆菌中,34株(39.53%)生物膜成膜能力阳性,其中,成膜能力强、中和弱的占比分别为9.30%(8/86)、12.79%(11/86)和17.44%(15/86)。不同成膜能力组的生物膜吸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膜能力强、中和弱组的吸光度比成膜能力阴性组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与米诺环素实验组(8μg/mL)菌株Pa01、Pa02、Pa03、Pa04、Pa05、Pa06、Pa07和Pa08的生物膜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成膜能力阴性菌株Pa12中,米诺环素组的脓肿大小较溶媒组降低(P<0.05),米诺环素可显著抑制浮游菌Pa12脓肿的形成;米诺环素组的菌株载量较溶媒组减少(P<0.05),米诺环素能显著降低其脓肿痤疮丙酸杆菌菌株载量。成膜能力阳性菌株Pa03中,溶媒组和米诺环素组的脓肿大小和菌株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痤疮丙酸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敏感性较高,且该菌易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耐药分布 生物膜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丹 李瑾 +1 位作者 田艳秋 赵明义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痤疮丙酸杆菌是痤疮的主要致病因,它寄居于人体皮肤毛囊等处.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对抗痤疮丙酸杆菌,但因细菌耐药性的存在,使得痤疮难以得到较好的治疗.相较于抗生素,中药治疗痤疮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且少有痤疮丙酸杆菌对中药产生耐药性... 痤疮丙酸杆菌是痤疮的主要致病因,它寄居于人体皮肤毛囊等处.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对抗痤疮丙酸杆菌,但因细菌耐药性的存在,使得痤疮难以得到较好的治疗.相较于抗生素,中药治疗痤疮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且少有痤疮丙酸杆菌对中药产生耐药性的报道.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用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几种中药及临床疗法,并提出了几点现有方法的不足以及对未来中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中药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助溶剂作用下桉叶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柳 胡彬 +2 位作者 谢遥 蒋丹 朱明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助溶剂作用下桉叶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为痤疮的治疗提供一定实验参考,同时为开发利用桉叶油资源提供支撑。方法采用平板牛津杯法及试管法,观察桉叶油在不同助溶剂作用条件下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观察不同助溶剂作用下桉叶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为痤疮的治疗提供一定实验参考,同时为开发利用桉叶油资源提供支撑。方法采用平板牛津杯法及试管法,观察桉叶油在不同助溶剂作用条件下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纯桉叶油(80%浓度)、桉叶油乙醇溶液(40%浓度)及桉叶油丙酮溶液(40%浓度)对痤疮丙酸杆菌能表现出完全抑菌作用,平板上无细菌生长,阳性对照药(16μg/m L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9.44 mm;助溶剂95%乙醇及丙酮对痤疮杆菌无抑菌作用;空白对照(蒸馏水)对痤疮丙酸杆菌无抑菌作用;当以丙酮为助溶剂时,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浓度0.625%;当以95%乙醇为助溶剂时,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结论桉叶油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助溶剂95%乙醇、丙酮对痤疮丙酸杆菌无抑菌作用;助溶剂对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有一定的影响,丙酮为助溶剂时较95%乙醇为助溶剂时最低抑菌浓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油 助溶剂 乙醇 丙酮 痤疮丙酸杆菌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相关疾病 被引量:13
18
作者 齐显龙 卢涛 高天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515-517,共3页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皮脂腺 脂肪酸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mTOR/NLRP3信号通路探究复方黄柏液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皮肤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耕 蒋晓蕾 禹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29-837,共9页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探究复方黄柏液(CCPF)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皮肤炎症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NC组、Model组、CCPF组(5 ml)、CCPF+compound C(AMPK抑制剂)组(5 m...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探究复方黄柏液(CCPF)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皮肤炎症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NC组、Model组、CCPF组(5 ml)、CCPF+compound C(AMPK抑制剂)组(5 ml CCPF+0.25 mg/kg compound C)、CCPF+MHY1485(m TOR激活剂)组(5 ml CCPF+10 mg/kg MHY1485),每组12只。除NC组外,其它组大鼠均需向右耳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混悬液以构建痤疮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给药处理,每天1次,持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耳部炎症、红肿情况;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右耳耳廓的厚度,并计算耳廓肿胀率、耳廓痤疮数;HE染色检测耳廓组织病理变化并计数炎性细胞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耳组织中TNF-α、IL-8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MPK、AMPK、p-mTOR、mTOR、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耳廓组织红肿明显,注射部位有脓疱产生,血管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耳廓厚度、耳廓肿胀率、耳廓痤疮数、T、TNF-α、IL-8水平、p-mTOR/mTOR、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升高,E2、p-AMPK/AMPK水平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CCPF组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compound C或MHY1485逆转了CCPF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大鼠皮肤炎症的改善作用。结论CCPF可能通过激活AMPK/mTOR通路来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从而改善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皮肤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 痤疮丙酸杆菌 皮肤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丙酸杆菌感染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丹 骆丹 闵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后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炎症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痤疮丙酸杆菌并接种于金黄地鼠皮脂腺,诱导炎症反应产生。以ALA-PDT和单纯红光照射皮脂腺斑,取局部皮肤行...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后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炎症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痤疮丙酸杆菌并接种于金黄地鼠皮脂腺,诱导炎症反应产生。以ALA-PDT和单纯红光照射皮脂腺斑,取局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以Western blot检测炎症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核因子(NF)-κB和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A-PDT和单纯红光照射均能减轻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改变;同时,ALA-PDT和单纯红光照射后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STAT3蛋白表达升高。ALA-PDT对皮脂腺斑组织的炎症和炎症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抑制效果显著强于单纯红光组。结论:ALA-PDT对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引起的皮脂腺炎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痤疮丙酸杆菌 金黄地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