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对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黄育驰 陈连辉 钟清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部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予以... 目的研究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部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脑部血流速度、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均加快,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中躯体、情绪及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上蒙型眩晕采取半夏白术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上蒙型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血液流变学 脑部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镇华 陈婷婷 常青 《蛇志》 2023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2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及中药足...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2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证、次证、兼证及舌苔脉象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VA)、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m、BA、RVA及RVA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HI及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AB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上蒙型眩晕 穴位贴敷 中药足浴 中医证候积分 血流动力学 眩晕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吕金焕 罗秀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0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与中药足浴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在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风湿科接受治疗的66例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与中药足浴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在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风湿科接受治疗的66例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n=33)患者联合应用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izziness disorder survey scale,DH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及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Vm)、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 of basilar artery,B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ight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RVA)、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eft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LV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与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发生频率更低、持续时间更短、DHI评分更低(P<0.05)。结论痰浊上蒙型眩晕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与中药足浴联合治疗可促进眩晕症状缓解,改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上蒙型眩晕 穴位贴敷 中药足浴 西药治疗 眩晕障碍 血流动力学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阮娟娟 魏霞 《内科》 2020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眩晕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与西药组(32例)。中药组患者给予眩晕汤治疗,西药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14 ... 目的探讨应用眩晕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与西药组(32例)。中药组患者给予眩晕汤治疗,西药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97%)略高于西药组(78.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VA、BA、LVA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RVA、BA、LVA收缩期最大流速均显著增高,中药组患者的LVA收缩期最大流速显著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缩短),中药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短)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中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与西药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汤治疗可较好地改善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眩晕发作频率,缩短眩晕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临床疗效与盐酸倍他司汀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上蒙型眩晕 眩晕 盐酸倍他司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树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6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析并分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3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对其进... 目的:探析并分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3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对其进行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其中医证候(包括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胸闷恶心)积分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这30例患者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和胸闷恶心的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这30例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对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浊上蒙型眩晕 中医证候积分 血液流变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林小常 吴泽徐 符连娣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5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徐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西药组(40例)和中西医联合组(40例),西... 目的分析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徐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西药组(40例)和中西医联合组(40例),西药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中西医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头晕、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发作频率等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联合组眩晕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头晕、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发作频率等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头晕、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发作频率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中西医联合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眩晕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改善头晕、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发作频率等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西药 痰浊上蒙型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中医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白丽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针对"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对8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予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患... 目的:研究针对"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对8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予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 ":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的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可改善眩晕症状,并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上眩晕 中医护理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海侨 黄涛 +1 位作者 彭烈标 陈文霖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5期76-77,共2页
目的:研究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抽取7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组39例患者中药清头定眩汤治疗,给予联合治疗组3... 目的:研究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抽取7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组39例患者中药清头定眩汤治疗,给予联合治疗组39例患者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研究2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为(4.11±1.03)分,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相比单用中药清头定眩汤治疗,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头定眩汤 耳穴压豆 浊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