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痴呆行为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1
作者 夏仲 肖世富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26-26,33,57,共3页
目的 评价痴呆行为评定量表(BRSD)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51例老年精神科病房住院的痴呆和非痴呆患者,先由两名评定员用BRSD同时评定12名患者,再同时对所有病例评定BRSD和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一周后重测BRSD。对评定员之间... 目的 评价痴呆行为评定量表(BRSD)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51例老年精神科病房住院的痴呆和非痴呆患者,先由两名评定员用BRSD同时评定12名患者,再同时对所有病例评定BRSD和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一周后重测BRSD。对评定员之间的一致性,量表的分半相关,重测信度及平行效度进行分析。结果 BRSD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6,两评定员之间的一致性为0.834,BRSD重测总分相关系数γ为0.986。BRSD总分与SCAG的相关系数γ为0.787。结论 BRSD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行为评定量表 信度 效度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传性老年痴呆的动物模型及行为学、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5-327,共3页
通过毁损Wistar大鼠迈内特基底核(nucleusbasalisofMeynert,nbM)建立非遗传性老年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动物模型。用Moris水迷宫、六胺银染色、acetylc... 通过毁损Wistar大鼠迈内特基底核(nucleusbasalisofMeynert,nbM)建立非遗传性老年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动物模型。用Moris水迷宫、六胺银染色、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细胞化学、β淀粉蛋白(βamyloidprotein,βAP)和τ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进行行为学及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证明:毁损nbM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乙酰胆碱酯酶AChE锐减,βAP和τ蛋白样免疫神经元增加,细胞水肿、溶解,溶酶体、微管增加,突触密度减少,变性、坏死细胞形成与人AD相似的老年斑。本研究肯定了nbM和AChE在非遗传性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动物模型 行为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病理性行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白丽莉 陈铁光 周宝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对具有病理性行为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65例伴有病理性行为的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针剂治疗。疗程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h... 目的:对具有病理性行为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65例伴有病理性行为的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针剂治疗。疗程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h、24h、72h、1周和2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服药依从性。结果: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针剂疗效相仿(P>0.05),但利培酮不良反应更小,依从性更好(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口服液更适用于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病理性行为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病理行为 利培酮 氟哌啶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海马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红旭 戴恩来 《中医研究》 2012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行为学、海马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改良的脑缺血再灌注法建立VD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通络益智散大剂量组、通络益智散小剂量组5... 目的:探讨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行为学、海马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改良的脑缺血再灌注法建立VD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通络益智散大剂量组、通络益智散小剂量组5组。其中通络益智散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31.4 g/(kg.d)、7.85 g(kg.d)的药液灌胃;尼莫地平片组予以0.010 g/(kg.d)的药液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 d。造模后7 d及术后4周进行跳台测试,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受电击潜伏期明显缩短,受电击时间明显延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海马神经细胞有所集中,变性细胞水肿缓解,细胞排列较有序。结论:通络益智散具有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益智散/药效学 血管性痴呆/药物作用 行为 海马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李博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146-148,共3页
探究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院内102例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 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 探究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院内102例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 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痴呆病理行为情况、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 奥氮平用于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有可观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奈哌齐 奥氮平 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 治疗效果 痴呆病理行为情况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在治疗痴呆患者病理性行为中的临床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秀琪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0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治疗痴呆患者病理性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2019-01至2019-10的住院痴呆患者55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 目的分析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治疗痴呆患者病理性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2019-01至2019-10的住院痴呆患者55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患者病理行为地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ing scale,BEHAVE-AD)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病理行为BEHAVE-AD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第4、8周末两组BEHAVEAD评分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比较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治疗痴呆患者病理性行为的临床效果均比较好,且疗效相似,均可改善患者的病理性行为,但其中的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方式能更好减轻不良反应,且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口服液 痴呆患者 病理行为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对照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韩曙林 孟红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分别予以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副反应量表...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分别予以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治疗第2周末起,利培酮组治疗第4周末起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2周末奥氮平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或0.01);奥氮平组有效率为92.3%,利培酮组为88.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但奥氮平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奥氮平 利培酮 临床疗效 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郝宝利 杨明会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老年痴呆患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口服喹硫平治疗,研究组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8周。采用痴呆病...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老年痴呆患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口服喹硫平治疗,研究组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2周、4周末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为55.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起效显著快于单用喹硫平治疗,但在不良反应方面表现有所不同,临床选药应权衡风险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喹硫平 丙戊酸镁缓释片 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结扎联合半乳糖注射制备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及行为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桂芝 王绪平 +2 位作者 黄孝闻 杨明艳 寿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药效评价提供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D-半乳糖注射组(A组);D-半乳糖注射后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B组);单...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药效评价提供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D-半乳糖注射组(A组);D-半乳糖注射后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B组);单次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C组);D-半乳糖注射组(D组),正常对照组(E组),每组8只。除E组外,A组左侧颈总动脉结扎,间隔1周后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并于结扎术1周后行D-半乳糖腹腔注射(60 mg/kg体重,每天1次),共连续注射42 d;B组腹腔连续注射D-半乳糖(60 mg/kg体重)42 d后,再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C组仅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42 d,腹腔不注射半乳糖;D组:仅连续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体重)42 d,不接扎其双侧颈总动脉。最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法进行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实验;取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C、E组相比,A、B及D组游泳时间与距离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与B、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正常组各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且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结论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联合半乳糖腹腔注射方法,制备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记忆力明显减退,且脑组织病理学显著改变,能有效重现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发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行为学评价 学习记忆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系列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文涛 张一昕 +1 位作者 王玮 吴中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1485-1486,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3组小鼠水迷宫法行为学及脑...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3组小鼠水迷宫法行为学及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P<0.01),脑海马明显缺血损伤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脑海马病理组织学表现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比较,补肾活血组的学习和记忆成绩以及在改善病理组织学方面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或P<0.01),补肾组和活血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均可通过减轻脑海马缺血性损伤,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且补肾活血方优于补肾方与活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 血管性痴呆 行为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石梅 罗澍 韩段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观察12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观察12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治疗2周、4周末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阿立哌唑组(P〈0.05或0.01);治疗12周末,喹硫平组显效率为54.8%、有效率为83.9%,阿立哌唑组分别为55.2%、79.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x2=0.00、0.17,P〉O.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喹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但喹硫平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精神与行为症状 喹硫平 阿立哌唑 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与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老年痴呆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倩怡 叶海标 +2 位作者 黎润仪 许锦冰 林春洁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老年痴呆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9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予以美金刚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予以美金刚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老年痴呆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9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予以美金刚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予以美金刚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痴呆病理行为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检测糖脂代谢状况. 结果 治疗12周末,两组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两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金刚联合奥氮平或喹硫平治疗伴精神行为症状老年痴呆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但相较于喹硫平而言,奥氮平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盐酸美金刚 奥氮平 喹硫平 痴呆病理行为量表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体质量指数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强 李艳红 连卓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6-58,69,共4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定痴呆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喹硫平组治疗第2周末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治疗8周末喹硫平组显效率为60.0%、有效率为86.7%,利培酮组分别为53.3%、8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多发生在用药初期,喹硫平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显著且相当,但喹硫平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喹硫平 利培酮 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简易智力状态检 查量表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淑芬 潘继英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I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治疗,喹硫平组口服喹硫平治疗,观察8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I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治疗,喹硫平组口服喹硫平治疗,观察8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Cohen-Mansfield激惹性问卷评定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及激越行为,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末奥氮平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CohenMansfield激惹性问卷评分显著低于喹硫平组(P〈0.05);治疗8周末奥氮平组显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83.3%,喹硫平组分别为63.3%、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疗效均显著,安全性高,但奥氮平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精神与行为症状 奥氮平 喹硫平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Cohen-Mansfield激惹性问卷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额叶皮质下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明洁 张庆萍 +2 位作者 吴生兵 葛侠 张风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383-385,M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额叶皮质下形态学的影响。方法:4-VO法复制S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药物组、艾灸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治疗后跳台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额叶皮质下形态学的影响。方法:4-VO法复制S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药物组、艾灸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治疗后跳台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大脑额叶皮质下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大鼠跳台实验的潜伏期、错误次数,艾灸组及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艾灸组行为学成绩优于药物组(P<0.01,P<0.05)。2正常组与假模型组可见神经元排列整齐、密集,细胞核清晰,胞质丰富均匀;模型组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序紊乱,细胞核固缩,核周及胞质内出现大小不同的空泡,胞质疏松,出现大量星形胶质细胞聚集增生;艾灸组细胞核染色较均匀,胞质形态良好,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形态接近正常组并可见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和修复或新生少突胶质细胞;药物组可见坏死神经元,细胞排序不规则但较模型组整齐,细胞核染色略有不均,视野内可见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结论:化瘀通络灸法可提高SVD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对SVD大鼠额叶皮质下损伤的神经元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跳台实验 病理形态学 行为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晓峰 谢道俊 +4 位作者 张娟 周磊 杨波 周金红 王玉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0期1483-1485,共3页
痴呆的症状主要包括认知的损害和精神行为症状(BPSD)。BPSD是指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知觉等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人格障碍、激越等症状。BPSD在痴呆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50%~90%的痴呆... 痴呆的症状主要包括认知的损害和精神行为症状(BPSD)。BPSD是指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知觉等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人格障碍、激越等症状。BPSD在痴呆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50%~90%的痴呆患者伴有精神行为症状,其中30%~50%的患者伴有幻觉,30%~80%的患者伴有妄想,30%~40%的患者伴有抑郁,30%.70%的患者伴有行为异常。精神行为症状是造成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给照料带来痛苦的重要原因,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病理机制 临床表现 中西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廖更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人组患者治疗后老年临床评定量表总分及情绪抑郁、意识模糊、警觉性、始动性、易激惹、敌对性、干扰他人、不关心环境、疲乏、不合作、情绪不稳、食欲、头昏、焦虑、总体印象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末显效率为21.88%,总有效率为84.36%;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微。结论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利培酮 老年临床评定量表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国强 周玲 +1 位作者 郭丽娜 陶冬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对77例上海青浦区农村地区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理性行为进行评定,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为89.6%,其中以...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对77例上海青浦区农村地区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理性行为进行评定,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为89.6%,其中以行为紊乱、攻击性行为、日夜节律紊乱和偏执与妄想多见。BPSD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无相关,轻、中度痴呆患者偏执和妄想症状较重度明显,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BPSD相似。结论:农村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照料者负担研究进展
19
作者 洪音 汤群英 徐俊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81-85,共5页
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是一-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和遗传异质性高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5岁以下发病的痴呆人群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behavioral va... 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是一-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和遗传异质性高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5岁以下发病的痴呆人群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behavioral variant of frontotemporal dementia,bvFTD)是其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FTD的60%,以行为异常、紊乱,伴人格改变、社交能力衰退为特征[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bvFTD病人人数迅速增加,给照料者带来沉重的负担。痴呆照料者负担程度显著重于卒中照料者,在照料过程中抑郁、焦虑等症状较卒中照料者高发[2]。因此,在关注bvFTD病人同时,也应该关注病人的照料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叶痴呆 照料者 负担 行为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遗传异质性 病理学改变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疗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多英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7期824-826,共3页
目的:观察体育疗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药物配合体育疗法治疗。并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8、12周采用AD病理行为评... 目的:观察体育疗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药物配合体育疗法治疗。并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8、12周采用AD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对患者进行评定,对所得AD病理行为评分进行记录,分析。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减分值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减分值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8周后两组的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减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12周后两组的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减分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对照组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③在两组治疗过程中,焦虑恐惧精神情感症状第4周观察组较对照组就已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的缓解作用,8周即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的缓解;攻击行为在治疗8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的改善,12周即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的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症状在治疗12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的改善。结论:体育疗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不仅促进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缓解,尤其在昼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焦虑恐惧三方面,使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减缓,而且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促进患者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从而延缓了病情的进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认为应用体育疗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体育疗法 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