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细胞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RADS评分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
2
作者 张丽萍 苏童 +8 位作者 伍晓倩 曲江明 王天娇 徐振谭 陆晓平 陈钰 张竹花 冯逢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Node-RADS)评分术前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HNSCC的57例患者共176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根据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Node-RADS)评分术前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HNSCC的57例患者共176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淋巴结组(TL,n=100)和非转移淋巴结组(NTL,n=76)。测量每个淋巴结的DECT定量参数,包括虚拟平扫(VNC)CT值、碘浓度(IC)、脂肪分数(FF)、电子云密度(ED)、有效原子序数(Zeff)、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单能级40keV(VMI)图像上的CT值,计算40~100 keV能谱曲线斜率λ和双能量参数(DEI)。基于Node-RADS 1.0对每个淋巴结进行Node-RAD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建立基于DECT定量参数和Node-RADS评分的回归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个模型AUC的差异。结果:TL组和NTL组的RADS评分、Zeff、VMI 40keV的CT值、λ和DE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中纳入了2个特征,分别是VMI 40keV的CT值(OR=1.005,95%CI:1.001~1.009,P=0.02)和Node-RADS评分(OR=0.237,95%CI:0.1521~0.369,P>0.05);当VMI 40keV值≤255.99 HU,Node-RADS评分≥2分时,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0.849(95%CI:0.794~0.904)、93.4%、62.0%和75.6%。经LASSO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指标最佳的Lambda值(lambda.min)为0.0146,筛选出的变量为DEI和Node-RADS评分;当DEI≤0.0461、Node-RADS评分≥3分时,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0.850(95%CI:0.795~0.905)、93.4%、64.0%和76.8%。Logistic回归模型和LASSO回归模型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6,P>0.05)。结论:DECT定量参数中淋巴结VMI 40keV的CT值、DEI分别联合Node-RADS评分构建的诊断模型,可用于预测HNSCC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头颈部肿瘤 细胞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郑云鹏 李旭阳 +2 位作者 贾苇雪 李冬芹 尹光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正常皮肤细胞HaCaT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SCL-1中LINC00963、miR-511-3p的表达。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LINC00... 目的:探究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正常皮肤细胞HaCaT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SCL-1中LINC00963、miR-511-3p的表达。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LINC00963、miR-511-3p的靶向关系。A431细胞分别转染si-LINC00963及其阴性对照(si-NC)、miR-511-3p及其阴性对照(miR-NC)、si-LINC00963+anti-miR-NC及si-LINC00963+anti-miR-511-3p,采用MTT和Transwell法分别评估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aCaT相比,A431、SCL-1中LINC00963表达水平上调,miR-511-3p表达水平下调(P<0.05)。LINC00963可靶向负调控miR-511-3p(P<0.05)。下调LINC00963或过表达miR-511-3p降低细胞增殖率,减少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降低PCNA、MMP2、MMP9蛋白表达;抑制miR-511-3p可逆转下调LINC00963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下调LINC00963可能通过上调miR-511-3p的表达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963 miR-511-3p 皮肤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荭草素通过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
4
作者 万兵 张珊 +3 位作者 杨文超 杨旭 王新波 梁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究异荭草素(Is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展的影响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CAL 27细胞分为对照组、Iso低、中、高浓度组、Iso高浓度+cGAS抑制剂组(Iso高+RU.521组)。MTT法检测CAL 27细胞增... 目的:探究异荭草素(Is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展的影响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CAL 27细胞分为对照组、Iso低、中、高浓度组、Iso高浓度+cGAS抑制剂组(Iso高+RU.521组)。MTT法检测CAL 27细胞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CAL 27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AL 27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CAL 27细胞中cGAS-STING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制备小鼠肿瘤移植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同时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降低,细胞凋亡率、cGAS、STING蛋白及TBK1、IRF3的磷酸化表达、小鼠的肿瘤抑制率及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百分数均升高(P<0.05);进一步使用cGAS抑制剂逆转了Iso对OSCC发展的抑制作用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Iso可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OSC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荭草素 口腔细胞 cGAS-STING信号通路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soPC、Tau与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朱江 宋冬惠 +1 位作者 杨学明 吴森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微管相关蛋白Tau与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微管相关蛋白Tau与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0例口腔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LysoPC、Tau与GDF-10表达情况,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LysoPC、Tau与GDF-10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情况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病理组织中Tau与GDF-10表达阳性率、血清LysoPC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LysoPC、Tau与GDF-10低表达患者的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高表达组(均P<0.05)。128例患者随访5年,生存86例(67.19%),死亡42例(32.81%)。LysoPC、Tau与GDF-10水平均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均P<0.05,r=-0.597、-0.622、-0.656)。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LysoPC、Tau与GDF-10低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高表达者(均P<0.05)。LysoPC、Tau与GDF-10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保护因素,淋巴结转移、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ysoPC、Tau与GDF-10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其中低表达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 微管相关蛋白Tau 生长分化因子-10 口腔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肌动蛋白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
6
作者 郭金兰 张晓宁 +1 位作者 江佳慧 袁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 探讨α-肌动蛋白1(ACTN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CSCC患者(CSCC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对CSCC患者术后进行随... 目的 探讨α-肌动蛋白1(ACTN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CSCC患者(CSCC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对CSCC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并分为预后不良组(n=69)和预后良好组(n=81),预后不良组中69例CSCC患者根据ACTN1中位表达水平分为ACTN1低表达组(n=35)和ACTN1高表达组(n=34)。logistic回归分析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预测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临床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K-M曲线分析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与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中位时间的关系。纳入40例CSCC患者作为独立验证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ACTN1在C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CSCC组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分别为(4.56±1.02)和(12.12±2.26)ng/mL,与对照组相比,CSCC组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 <0.001)。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浸润深度为脂肪下层、有淋巴结转移占比及血清ACTN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3.253)、ACTN1(OR=2.894)是CSCC患者术后出现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预测CSCC患者术后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当截断值为13.19 ng/mL,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8%和92.12%。ACTN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18.5个月,相对于ACTN1低表达组,ACTN1高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的中位时间显著缩短(HR=6.627,P <0.001)。40例CSCC组织中ACTN1高表达32例,ACTN1低表达8例;CSCC癌旁组织中ACTN1高表达11例,ACTN1低表达29例,与癌旁组织相比,ACTN1高表达率在CSCC组织中显著升高(χ~2=22.175,P <0.001)。结论 CSCC患者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CSCC患者术后评估预后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细胞 α-肌动蛋白1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7
作者 余长云 张倩倩 +4 位作者 张彩 薛彬彬 张晨 曹华 吉倩婧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577-58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喉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中获取了111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12例附近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包括mRNA与lncRN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喉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中获取了111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12例附近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包括mRNA与lncRN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出与自噬相关的lncRNA;随后对这些筛选出的lncRNA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从而识别出与喉鳞状细胞癌独立预后相关的自噬相关lncRNA,并建立相应的预后模型。通过绘制风险评分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8个自噬相关的lncRNA(LPP-AS2、AC007405.3、AL391244.1、AL513318.2、AC008280.3、AF001548.2、AC012640.2、LINC00324)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独立相关。风险评分曲线和生存状态散点图结果表明,风险评分越高,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死率也随之增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风险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风险患者(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自噬相关lncRN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评分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具有独立相关性(P<0.001)。结论本研究选出的8个相关于自噬的lncRNA,为喉鳞状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构建的预后模型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lncRNA 自噬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RSF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饶兴旺 朱凯铨 +2 位作者 尹倩 李贺 林刃舆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4(TNFRSF4)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L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肿瘤组...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4(TNFRSF4)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L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TNFRSF4的表达。根据肿瘤组织中TNFRSF4的表达分为阴性表达组和阳性表达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构建Kaplan-Meier曲线分析TNFRSF4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喉癌组织中TNFRSF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05)。TNFRSF4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均<0.05)。TNFRSF4阴性表达组累积生存率高于TNFRSF4阳性表达组(<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TNFRSF4表达是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因素(均<0.05)。结论TNFRSF4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TNFRSF4可能参与了LSCC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RSF4 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
9
作者 陶冶 徐培 +2 位作者 倪成励 陈国庆 赵丽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状况及慢性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23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20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状况及慢性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23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20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既往疾病史、肿瘤家族史、饮食习惯、口腔卫生、饮茶史和吸烟史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和慢性病、口腔卫生习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性别、饮酒状况和吸烟状况进行分层,且对高血压、复发性口腔溃疡和不良修复体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BMI、婚姻状况、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高血压家族史、不良修复体、目前牙齿数(颗)、刷牙频率、看牙周期、复发性口腔溃疡、高血压、吸烟、饮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次口腔检查周期不低于5年、每日刷牙频率超过1次为保护因素;复发性口腔溃疡、不良修复体和当前牙齿颗数少于20颗或20~27颗、高血压、吸烟、饮酒是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发现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保护因素为每次看牙医周期不低于5年、刷牙频率超过1次/日;而危险因素则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不良修复体以及当前牙齿颗数少于20颗或20~27颗。经分层分析,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能够使非饮酒者和非吸烟者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风险增加。在非饮酒和非吸烟者中,高血压能够使OSCC的发病风险升高;而在女性人群中,合并高血压者的OSCC风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卫生状况和慢性疾病与OSCC发病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不良修复体、复发性口腔溃疡和高血压可能是OSCC的危险因素,不同亚组的患者可能需要个性化的口腔健康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口腔卫生 口腔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与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张宏伟 薛荣 +1 位作者 朱兰 赵国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头颈鳞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与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165例头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D163阳性细胞数,分为高表达组(n=75)和低表达组(n=9... 目的探究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头颈鳞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与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165例头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D163阳性细胞数,分为高表达组(n=75)和低表达组(n=90),分析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依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n=62)和生存组(n=103),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M2型巨噬细胞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M2型巨噬细胞与死亡的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验证M2型巨噬细胞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不同肿瘤直径、T分级、N分级、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患者的M2型巨噬细胞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在肿瘤直径、T分级、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分级、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对M2型巨噬细胞有显著影响(P<0.05)。排除存在共线性的混杂因素后,M2型巨噬细胞表达与死亡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M2型巨噬细胞低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为82.64%,2年生存率为66.77%,3年生存率为60.28%;M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为60.11%,2年生存率为42.53%,3年生存率为41.82%;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与头颈鳞癌患者免疫治疗预后存在独立相关性,M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会促进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细胞 巨噬细胞 预后 免疫治疗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及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魏娉 姜琳娜 +2 位作者 安欣 尹峰 何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PD-L1、KMT2D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D-L1、KMT2D在原发性食管BSC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D-L1和KMT2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PD-L1与KMT2D表达呈正相关(P<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2.5%(2/16)、41.9%(13/31),两组间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T2D高表达组和KMT2D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7.2%(5/29)、55.6%(10/18),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III~IV期、浸润深度为T4、存在淋巴结转移、PD-L1高表达及KMT2D高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KMT2D高表达与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食管BSCC预后和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 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EPB41L2通过调控微小RNA-1270/GNAI3轴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及侵袭
12
作者 杨凤 缪克红 +2 位作者 兰玉燕 林方梁 孙黎波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进展密切相关,现探讨circRNA EPB41L2调控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7组:HOK组(正常培养的口腔上皮细胞)、SCC-9组... 目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进展密切相关,现探讨circRNA EPB41L2调控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7组:HOK组(正常培养的口腔上皮细胞)、SCC-9组(正常培养的SCC-9细胞)、CAL-27组(正常培养的CAL-27细胞)、oe NC组(转染空载pcDNA3.4至CAL-27细胞)、oe EPB41L2组(转染pcDNA3.4-EPB41L2至CAL-27细胞)、oe EPB41L2+mimics NC组(转染pcDNA3.4-EPB41L2及mimics NC至CAL-27细胞)、oe EPB41L2+miR mimics组(转染pcDNA3.4-EPB41L2及miR-1270 mimics至CAL-27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ircRNA EPB41L2、miR-1270及GNAI3 mRNA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数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NAI3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通过RNA pull-down实验、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70与circRNA EPB41L2的靶向结合关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70与GNAI3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与HOK组比较,SCC-9组、CAL-27组中circRNA EPB41L2表达显著下降(P<0.01),且在CAL-27组中表达水平最低,因此选取CAL-27细胞作为后续研究对象。与oe NC组比较,oe-circRNA EPB41L2组CAL-27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划痕愈合率、侵袭数量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01)。与oe EPB41L2+mimics NC组比较,oe EPB41L2+miR mimics组CAL-27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率、侵袭数量显著上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01)。与HOK组比较,CAL-27组细胞miR-1270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oe NC组比较,oe EPB41L2组细胞miR-1270表达显著下降(P<0.001)。与HOK组比较,CAL-27组细胞GNAI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01);与oe NC组比较,oe EPB41L2组细胞GNAI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01);与oe EPB41L2+mimics NC组比较,oe EPB41L2+miR mimics组GNAI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RNA pull-down实验、RIP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共同证实miR-1270与circRNA EPB41L2靶向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1270与GNAI3靶向结合。结论circ RNA EPB41L2通过调控miR-1270/GNAI3轴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RNA EPB41L2 微小RNA-1270 GNAI3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喉部鳞状细胞癌中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文斐 岑瑞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6期965-972,共8页
目的分析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在喉部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分析LSCC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组织样本中的RNA-seq表达谱,比较GAPDH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在喉部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分析LSCC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组织样本中的RNA-seq表达谱,比较GAPDH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确诊并手术治疗的79例LSCC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67例、女12例,年龄39~81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SCC患者GAPDH的表达作为外部验证。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GAPDH在LSCC预后中的作用。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揭示与GAPDH相关的肿瘤生物学过程。使用单样本基因富集分析算法分析GAPDH表达与免疫功能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LSCC组织中GAPDH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在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表明,GAPDH的表达水平能有效区分LSCC与癌旁正常组织(曲线下面积=0.816)。GAPDH高表达的LS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均低于GAPDH低表达患者(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GAPDH高表达(HR=4.294,P<0.05)和免疫组化阳性(HR=1.403,P<0.05)是影响LS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GAPDH可以通过参与缺氧调控进程促进肿瘤进展。GAPDH mRNA表达与CC趋化因子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功能及多种免疫细胞(如活跃B细胞、活跃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中心粒细胞等)在肿瘤中的浸润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GAPDH在LS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对于正常组织和癌组织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作为LSCC预后独立影响因子,可通过缺氧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参与LSCC的发病和进展,成为LSCC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喉部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预后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分析验证基于lncRNA标签预测HPV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率
14
作者 黄宇 杨博 李伟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61-268,共8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研究影响HPV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为HNSCC患者的预后预测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HPV阴性HNSCC患者的病变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原始RNA测序数据以及相应病人的临床信...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研究影响HPV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为HNSCC患者的预后预测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HPV阴性HNSCC患者的病变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原始RNA测序数据以及相应病人的临床信息,SurvivalR工具包对所有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使用JAVA程序,利用MSigDBC2经典通路基因集集合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采用LASSO方法的Cox回归对数据降维和模型构建,计算每个患者的风险评分。结果:研究发现153个lncRNA与HPV阴性HNSCC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时间依赖性分析表明,13个lncRNA特征在训练集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多变量Cox回归和分层分析表明,基于13-lncRNA标签的风险评分可作为HPV阴性HN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3-lncRNA标签可能是HPV阴性HNSCC预后的新型独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人乳头瘤病毒 生存率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5-5p、CPN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崔媛 王文文 田秀兰 《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584-589,共6页
目的观测微小RNA-195-5p(miR-195-5p)、钙依赖膜结合蛋白Copine蛋白1(CPN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 目的观测微小RNA-195-5p(miR-195-5p)、钙依赖膜结合蛋白Copine蛋白1(CPN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CSCC患者102例,留取术中切除的CSCC组织和配对的正常癌旁组织为研究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SCC组织和癌旁组织miR-195-5p、CPNE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以CSCC组织miR-195-5p、CPNE1 mRNA表达水平平均值为截点将患者分为高表达(≥平均值)患者和低表达(<平均值)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SCC组织miR-195-5p、CPNE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C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SCC组织miR-195-5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CPNE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FIGO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SCC组织miR-195-5p表达水平分别高于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PN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Ⅲ~Ⅳ期患者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失访2例,死亡34例,miR-195-5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6.92%(40/52),高于miR-195-5低表达患者的54.17%(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NE1 mRNA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2.83%(28/53),低于CPNE1 mRNA高表达患者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和CPNE1高表达均是C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iR-195-5p高表达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miR-195-5p在CSCC组织中呈低表达,CPNE则呈高表达,与患者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微小RNA-195-5p 钙依赖膜结合蛋白Copine蛋白1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资料评估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Klotho基因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张学聪 陈秉辉 +2 位作者 徐常艳 常方远 曹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资料评估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Klotho基因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通过检索TCGA数据库收集HNSCC患者Klotho基因、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 目的探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资料评估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Klotho基因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通过检索TCGA数据库收集HNSCC患者Klotho基因、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MAPLC3)、NOP2/Sun RNA甲基转移酶2(NOP2/Sun RNA methyltransferase 2,NSUN2)的表达及随访预后资料,根据Klotho基因表达水平分为低表达组(n=87例)、中表达组(n=87例)和高表达组(n=88例)。描绘Kaplan-Meier曲线分析Klotho基因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同时评价Klotho基因表达与MAPLC3及NSUN2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组别患者一般临床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患者中位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与高表达组相比,低表达组风险比为0.62(95%CI:0.44~0.87,P<0.05)。HNSCC患者中Klotho基因与MAPLC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19,P=0.00),而与NSUN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17,P=0.00)。结论Klotho基因表达与HNSCC患者临床预后有关,同时该基因可能影响下游MAPLC3及NSUN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细胞(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 预后(Prognosis) Klotho基因(Klotho Gene)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NOP2/Sun RNA甲基转移酶2(NOP2/Sun RNA methyltransferase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行锁骨上岛状瓣修复术患者的护理
17
作者 王晓燕 高英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85-86,共2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因其转移率高,死亡率高,晚期预后差。目前,手术仍为晚期OSCC的主要治疗方法。鉴于肿瘤大小以及侵犯程度不一,往往需要进行皮瓣转移修复[1],修复肿瘤切...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因其转移率高,死亡率高,晚期预后差。目前,手术仍为晚期OSCC的主要治疗方法。鉴于肿瘤大小以及侵犯程度不一,往往需要进行皮瓣转移修复[1],修复肿瘤切除后缺损的皮瓣常见的有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腓骨肌皮瓣等。锁骨上岛状瓣(Supraclavicular island flap,SIF)因无需血管吻合,操作简便,成为国内外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主要选择。由于皮瓣修复术后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因此围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2]。笔者收治1例OSCC行SIF修复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岛 口腔细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分布浸润特征及与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钟守平 胡艳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的分布浸润特征,进一步分析TRM细胞浸润与ESCC免疫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30例ESCC患者癌灶组织和癌旁组...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的分布浸润特征,进一步分析TRM细胞浸润与ESCC免疫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30例ESCC患者癌灶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及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样本中CD103^(+)CD8^(+)TRM细胞分布、表达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3(Tim-3)]表达情况。另选取同期术前接受新辅助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ESCC患者,取术后组织标本检测CD103^(+)CD8^(+)TRM细胞浸润水平,分析其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30例ESCC患者样本结果发现:①CD103主要定位于肿瘤浸润性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ESCC癌灶组织中CD103^(+)细胞大多共表达CD8^(+)细胞,癌旁组织中CD103^(+)细胞大多数则不共表达CD8^(+)细胞。②ESCC癌灶组织中CD103^(+)CD8^(+)TRM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为76.9%±4.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5.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107,P<0.001)。③ES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CD103^(+)CD8^(+)TRM细胞浸润比例为64.8%±4.3%,明显高于癌旁浸润淋巴细胞(34.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75,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几乎不表达。④ESCC癌灶组织CD103^(+)CD8^(+)TRM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和Tim-3高表达。术前接受新辅助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ESCC患者样本结果发现:①免疫治疗有效组CD103^(+)CD8^(+)TRM细胞浸润比例为76.5%±7.3%,明显高于免疫治疗无效组的58.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26,P<0.001)。②CD103^(+)CD8^(+)TRM细胞高浸润组较低浸润组具有更高的累积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635,P<0.05)。结论ESCC组织中CD103^(+)CD8^(+)TRM细胞表达及浸润高于癌旁组织,其高浸润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生存,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为临床预测ESCC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9
作者 刘茂林 宋晓娜 +2 位作者 刘雅琪 史舒瑄 宋国华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与OSC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TCGA数据库和数据集GSE138206筛选OSCC共同的差异基因,并利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Cox风险回归分析...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与OSC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TCGA数据库和数据集GSE138206筛选OSCC共同的差异基因,并利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Cox风险回归分析差异基因的预后价值,对预后价值高的基因进行单基因差异分析后进一步评估其生物学功能。结果两个数据库共筛选出147个共同差异基因,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GREM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风险增加有关,SH3BGRL2与其风险减小有关,此外DKK1、CCL11和HOXC6是OSCC预后的独立标志基因,而DKK1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最好。KEGG富集通路显示DKK1可能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与亚油酸代谢。此外,DKK1与Tgd和Th2细胞呈正相关,与PDC、Cytotoxic、Mast、CD8 T、TFH、B、T和Th17细胞呈负相关。结论GREM2与OSCC风险增加有关、DKK1在OSCC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参与调控OSCC中花生四烯酸与亚油酸代谢及免疫细胞浸润进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 孟德尔随机化 口腔细胞 Cox风险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刘伟 龙瑜琴 赵荣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PSCC)的疗效。方法选取晚期PSCC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对照组(安罗替尼),采用基线资料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两组配对成功62对患者。比较... 目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PSCC)的疗效。方法选取晚期PSCC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对照组(安罗替尼),采用基线资料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两组配对成功62对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YFRA21-1和SCCA表达水平下降,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均提高,且治疗后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PSCC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安罗替尼 细胞 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