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晓洁 《大医生》 2024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与房角分离术(GSL)联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与房角分离术(GSL)联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接受Phaco与IOL植入术治疗)和观察组(接受Phaco与IOL植入术联合GSL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力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眼压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3 d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Phaco联合GSL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和增加前房深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分别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刘俊杰 郭康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55-157,共3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分别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术联... 目的:比较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分别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占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3 d、7 d、1个月,研究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占比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可提高其术后视力水平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占比,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化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力 角膜内皮细胞 六角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艳芳 李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722-1722,共1页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患者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明 郑秀华 +1 位作者 高传晶 党光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1-682,共2页
患者男性,43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验光左眼为-1.00 DS/-1.25 DC×90°,矫正无助;裂隙灯显微镜下双眼... 患者男性,43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验光左眼为-1.00 DS/-1.25 DC×90°,矫正无助;裂隙灯显微镜下双眼角膜周边部可见角膜切削印记,角膜中央区透明;左眼晶状体混浊(混浊分级为C2N2P3),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晶状体透明,眼底结构正常。患者于2005年4月10日在本院行双眼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ectomy,LASIK)手术,既往资料:右眼视力为0.1,-4.50 DS/-0.50 DC×70°=0.8+,左眼视力为0.4,-1.50 DS/-0.50 DC×90°=0.8-;角膜曲率右眼K1=44.6 D@99°,K2=44.0 D@9°,左眼K1=44.8 D@88.7°,K2=44.1 D@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摘除 LASIK术后 飞秒激光 晶状体混浊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右眼视力 裂隙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程道安 陈姚若 +1 位作者 黎嘉丽 叶晓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98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98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8例(98眼)非糖尿病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有40眼,占40.82%,非糖尿病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45眼,占45.92%,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提高程度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并发症有23眼,占23.47%;非糖尿病组并发症有12例,占12.24%,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均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均未影响视力。结论:对于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在术前经过适当饮食控制以及使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同时治疗白内障及矫正屈光不正,提高患者视力,同时为对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治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 屈光不正 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围术期处理对策探讨
6
作者 成建华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1期49-51,55,共4页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Phaco)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治疗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75例(患眼120只)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开展研究,均予以Phaco+IOL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7...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Phaco)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治疗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75例(患眼120只)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开展研究,均予以Phaco+IOL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75例患者的屈光度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眼轴长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 针对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者,采取Phaco+IOL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余青松 胡超雄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5期410-411,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 4 1例 (4 5只眼 )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观察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 0 .3以上者 35只眼 (77.8% ) ,0 ....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 4 1例 (4 5只眼 )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观察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 0 .3以上者 35只眼 (77.8% ) ,0 .5以上者 2 5只眼 (5 5 .6 % ) ,≤ 0 .1者 2只眼 (4 .4 % )。结论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联合 人工晶状体植人术 术后观察 白内障患者 视力恢复 术后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缓释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潮 王志立 戴晓东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缓释剂 (思诺迪清 )前房植入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A组 (右眼 ,5 0例 )术中前...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缓释剂 (思诺迪清 )前房植入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A组 (右眼 ,5 0例 )术中前房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一粒 ,B组 (左眼 ,4 6例 )作为对照组 ,术中前房未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随访 2年 ,观察两组术后前房炎症及后发障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前房炎症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后囊混浊的发生情况 :轻度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可以减轻炎症 ,但不能有效地预防后发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缓释剂 白内障 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理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1期3180-3182,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视力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视力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结果 2组术前视力及散光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3周视力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眼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周眼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前房深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周前房深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视力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廖萱 兰长骏 +1 位作者 蒋浪 何旭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53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和45例(53只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糖尿病组的术...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53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和45例(53只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糖尿病组的术后40只眼(75.5%)矫正视力≥0.5;非糖尿病组术后矫正视力≥0.5者共45只眼(84.9%)。两组术后视力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糖尿病患者中,术前瞳孔不能充分散大或术中瞳孔缩小的病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改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视力的提高,与一般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视力改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切口 囊外摘除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撕囊针劈核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1
作者 孙兰萍 赵素强 +2 位作者 张东旭 李景珂 任延君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撕囊针劈核法 白内障 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晓宇 田爱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1期119-120,共2页
手术治疗白内障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惟一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210例(236眼)。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撕囊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周坚强 王毅 王才根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42-243,共2页
目的 :探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二次撕囊术 (secondarycapsulorhexis)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对 6例因皮质膨胀或液化眼行计划性的二次撕囊 ;10例行非计划性的二次撕囊 ,其中 3例因撕囊口过小难于植入囊袋内位固... 目的 :探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二次撕囊术 (secondarycapsulorhexis)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对 6例因皮质膨胀或液化眼行计划性的二次撕囊 ;10例行非计划性的二次撕囊 ,其中 3例因撕囊口过小难于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状体 ,3例因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时前囊膜切迹破裂 ,4例因撕囊口偏中心 ,为防止囊膜收缩综合征发生以致遮盖瞳孔区而行二次撕囊。结果 :二次撕囊术后完成前囊膜连续曲线形撕囊 13眼 ,16眼均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状体。结论 :二次撕囊术可使晶状体皮质膨胀或液化的白内障眼易于完成前囊膜连续曲线形撕囊 ;可避免白内障术中前囊膜切迹破裂以至进一步放射状撕裂 ;可维持完整曲线形撕囊口边缘 ,防止发生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光学部偏中心 ,囊襻异位 ;使过小撕囊口易于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状体 ;使撕囊口偏下而让难于被吸除的上方赤道部残收稿日期 :2 0 0 2 -0 3 -2 6;修回日期 :2 0 0 2 -0 6-0 4作者简介 :周坚强 ( 1973 -) ,男 ,嘉兴人 ,眼科医师。通信作者 :周坚强 (E -mail:zhjq @mail.jxptt.zj.cn)。余皮质易于被吸除 ;可减少或避免过小前囊膜撕囊口或明显偏中心撕囊口发生囊膜收缩综合征 (capsulecontractionsyn drome)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摘除 二次撕囊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小娟 李艳艳 陈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轴≥30mm)白内障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4例8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30mm),矫正视力≤0.1,均采用超声乳化摘出联合...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轴≥30mm)白内障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4例8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30mm),矫正视力≤0.1,均采用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含矫正)≥0.4者35眼(41%),0.2~0.3者23眼(27%),0.1~0.15者25眼(29%),〈0.1者3眼(3%)。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2眼(2%),经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行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 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6眼( 7%),经治疗后均消退; 后囊不同程度混浊9眼(10%),经行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力恢复; 视网膜脱离者1眼(1%),经行巩膜外填压术后治愈。结论: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是由于高度近视的特殊性,术中操作要轻巧、细致,技术参数也应作适当调整,以利达到术后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 被引量:13
15
作者 顾育红 张作仁 +1 位作者 孔乐 查艳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3-12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46眼和研究组42例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3-12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46眼和研究组42例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角膜水肿、后囊混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研究组患者术后眼底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裸眼视力<0.5,0.5≤裸眼视力<1.0及1.0≤裸眼视力≤1.5的比率均有所增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最佳矫正视力<0.5的比率明显降低,仅为28%,0.5≤最佳矫正视力<1.0及1.0≤最佳矫正视力≤1.5明显增高,可达58%和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角膜水肿、后囊混浊以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8
16
作者 李咏 林慧 +4 位作者 白云冬 王乾 张翠竹 刘瑞峰 楚妙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8期96-101,共6页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6例(98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52眼)和对照组4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6例(98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52眼)和对照组43例(46眼)。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均较术前升高,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ACD、AOD500、TCPD较术前延长,TIA较术前增大;观察组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房角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应作为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闭角型 晶状体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围术期处理观察 被引量:33
17
作者 万丽萍 李晓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9期2803-280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150例(240只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150例(240只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患者术后1年内的屈光度、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对随访成功的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并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将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信息对比,发现术后屈光度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4.38、5.33、6.74,P=0.04、0.02、0.03、0.04);术后裸眼视力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3.56、3.31、5.22,P=0.04、0.03、0.02、0.02);术后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3.42、3.75、4.79,P=0.04、0.04、0.03、0.01);眼轴长度大于30mm时相应的矫正视力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44、3.26、3.79,P=0.01、0.03、0.04、0.04)。对手术前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9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围术期的总体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创伤小、视力改善明显、屈光稳定、并发症少及维持时间久等良好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全婵娟 杨新怀 +2 位作者 王虎 覃旭方 聂鑫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0期43-44,47,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124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组,62...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124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组,62眼)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组,62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和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丢失率,并观察手术并发症。采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PHACO组视力明显高于ECC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HACO组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ECC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后3个月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较ECCE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硬核白内障有效和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但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相比,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硬核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月萍 韩高安 林翎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目的 报告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切口。评价 3 .2 mm小切口 (三联方法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组 4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1只眼 ) ,采用角巩膜 10~ 11点... 目的 报告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切口。评价 3 .2 mm小切口 (三联方法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组 4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1只眼 ) ,采用角巩膜 10~ 11点方位后 3 m m隧道式切口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平均眼压降至 0 .95~ 2 .75 k Pa范围 ,较术前平均降 2 .15 k Pa。视力 :手动 8只眼 ,2 0~ 5 0 cm指数者 10只眼 ,0 .0 5~ 0 .0 8者 13只眼 ,0 .1~ 0 .6者 3 0只眼。本组病例未发生瞳孔及虹膜咬伤、后囊破裂等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的中期即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 ,避免了再次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术 白内障 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压法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7例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晟崎 杨帆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451-1451,共1页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摘除 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治疗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压法 术后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