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扰方式形成的内蒙古大兴安岭白桦次生林的土壤肥力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凯涛 梁晶文 +2 位作者 李静 王冰 萨如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的潮查林场、木瑞林场、上央格气林场),选择经火烧干扰(重度火烧、中度火烧)、渐伐干扰(重复样地2块)、渐伐干扰后进行补植(重复样地2块)、皆伐干扰、未干扰形成的白桦次生林,共设置8块样地;在每个...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的潮查林场、木瑞林场、上央格气林场),选择经火烧干扰(重度火烧、中度火烧)、渐伐干扰(重复样地2块)、渐伐干扰后进行补植(重复样地2块)、皆伐干扰、未干扰形成的白桦次生林,共设置8块样地;在每个样地内按对角线均匀设置3个土壤样方,采用环刀法在土层深度(h)0<h≤10 cm、10 cm<h≤20 cm土层采集土壤样品,在采集土壤样品的同时分类记录每个样地的乔木、灌木、草本种名和数量;以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速效氮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共计9个因素为评价指标,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肥力、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法分析群落物种丰富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分析各土壤因素间显著性、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土壤因素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均值较高,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速效氮质量分数均值较低。白桦次生林表层土壤(0<h≤10 cm)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更高,且0<h≤10 cm、10 cm<h≤20 cm两层土层间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较小。各样地的草本、灌木丰富度较高,乔木偏低。白桦次生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范围1.22~1.63,整体都处于中等水平;经过皆伐、渐伐后补植、未干扰的林地土壤肥力更高些,而经过火烧、渐伐干扰的林地土壤肥力更低些。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是白桦次生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与乔木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pH与草本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与灌木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速效氮质量分数与草本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干扰方式形成的白桦次生林土壤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偏高(除氮元素外),土壤肥力较好,植物丰富度较高;采伐、火烧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肥力,而通过合理的人为干扰可以恢复部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白桦次生林 土壤肥力 植物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类型下的白桦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2
作者 梁继昌 《河北农机》 2024年第24期79-81,共3页
本研究在甘肃省洮河林区区域,针对三种典型干扰类型下的白桦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选定人工条带改造、火烧干扰以及采伐干扰三种类型的样地,采集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并对其进行了pH值、容重、有机碳及有效养分含量... 本研究在甘肃省洮河林区区域,针对三种典型干扰类型下的白桦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选定人工条带改造、火烧干扰以及采伐干扰三种类型的样地,采集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并对其进行了pH值、容重、有机碳及有效养分含量等多项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人为干扰对白桦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人工条带改造区域的土壤pH值上升;火烧干扰区域的土壤容重增加,同时该改造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采伐干扰样地在土壤含水量和速效氮含量上呈现最高值。此外,不同干扰类型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人工条带改造样地的土壤综合指数较高,而火干扰样地的土壤综合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类型 白桦次生林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熙龙 毕君 +1 位作者 刘峰 王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6,共4页
以木兰林管局16~54年生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12块标准地的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白桦次生林幂函数形式的生物量转换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林木层平均碳密度为37.3263t/hm2,土壤层为144.3060... 以木兰林管局16~54年生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12块标准地的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白桦次生林幂函数形式的生物量转换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林木层平均碳密度为37.3263t/hm2,土壤层为144.3060t/hm2,地被层为5.4435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187.0760t/hm2;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现存总量为137.58687万t,碳储量为296.18239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生物量 碳汇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田野宏 满秀玲 +1 位作者 刘茜 李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3,共5页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共发生34场降雨,其中主要为小雨和中雨,降雨总量为465.8mm,平均降雨强度为1.45mm/h。7月份降雨量最大,占观测期内降雨总量的42.94%。穿透雨总量为...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共发生34场降雨,其中主要为小雨和中雨,降雨总量为465.8mm,平均降雨强度为1.45mm/h。7月份降雨量最大,占观测期内降雨总量的42.94%。穿透雨总量为392.55mm,占降雨总量的84.27%。随着雨量的增大,穿透雨量和穿透雨率均表现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树干茎流总量为12.50mm,占同期总降雨量的2.68%。林冠截留总量为60.76mm,占同期大气降雨总量的13.04%。随着雨量的增加,林冠截留率呈减小的趋势。灌木截留总量为1.75mm,占降雨总量的0.37%。枯落物截留总量为58.97mm,占降雨总量的12.66%,枯落物层截留特征与林冠层和灌木层均不同。降雨通过白桦林林冠、灌木、枯落物各层截留后,进行重新分配,从林冠到枯落物各层截留总量为26.07%,有73.93%的降雨进入土壤层,用于补充土壤水分、下渗或产生径流。降雨特征和各层截留特征是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特征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白桦次生林 降雨再分配 灌木层截留 枯落物层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次生林降雨水化学及养分输入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茜 满秀玲 田野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89,共7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外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枯透水进行野外观测、取样及室内水化学测定,研究了白桦次生林降雨养分输入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漠河地区大气降雨呈中性,p H为7.0,TDS值为19mg/L。在白桦林降雨再分配过程...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外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枯透水进行野外观测、取样及室内水化学测定,研究了白桦次生林降雨养分输入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漠河地区大气降雨呈中性,p H为7.0,TDS值为19mg/L。在白桦林降雨再分配过程中,p H与TDS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低值都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分别为5.3、15 mg/L。而p H和TDS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大气降雨和枯透水中。阴离子中,F-及SO2-4最高值均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其他阴离子浓度则在枯透水中最高,且其中NO-3变化最大,最高、最低相差100.4倍。金属元素中,Na+、Zn2+及Mn元素最高值均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其他元素浓度则在枯透水中最高。而最低值几乎均出现于大气降雨(除Ca2+、Cu2+外)中。大气降雨养分输入量为95.414 kg/hm2,降雨穿过林冠层后,F-、Cl-、NO-3、Ca2+、Fe元素及Cu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余元素则有所增加,使林内雨养分总量降为93.557 kg/hm2。林内雨穿过枯落物层后,除Na+含量较林内雨降低外,其他元素含量均升高,养分总输入量升高了72.149 kg/hm2。与大气降雨输入量相比,枯透水输入量则增加了70.296 kg/hm2,其中Cl-、Na+和Cu2+含量低于大气降雨,其他元素则有不同程度增加。最终大气降雨通过白桦次生林后输入土壤养分总量为165.711 kg/hm2,其中阴离子输入量为37.823 kg/hm2,金属元素输入量为127.88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白桦次生林 降雨再分配 水化学 养分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东北坡长白落叶松—白桦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孙越 夏富才 +3 位作者 何怀江 刘宝东 王戈戎 李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38,共11页
长白落叶松-白桦林是由云冷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于2015年8月在长白山东北坡按照CTFS标准建立了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 长白落叶松-白桦林是由云冷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于2015年8月在长白山东北坡按照CTFS标准建立了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定位、调查,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长白落叶松和白桦2个优势树种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样地共调查到活立木个体1 499株,隶属于9科16属22种,大都属于北温带植物区系类型;样地优势种明显,长白落叶松和白桦是样地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08%和24.75%。样地内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指数Jsw分别为2.87、1.71、0.62和0.56。样地内林下更新良好,所有个体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8个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存在差异,长白落叶松呈倒"J"型,白桦和山杨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余5种(包括花楸、毛山楂、红松、稠李和臭松)呈"L"型。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8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聚集。g(r)函数分析表明,2个优势种空间分布随径级和尺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类型,长白落叶松随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逐渐降低;与小径木和大径木相比,白桦中径木具有更强的聚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白桦次生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原始阔叶红松林与白桦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邹莉 张国权 +2 位作者 萨喜雅尔图 于洋 唐庆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5-951,共7页
采用典型抽样法和生态群落学调查法对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椴(Tilia amur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红松林及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采用典型抽样法和生态群落学调查法对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椴(Tilia amur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红松林及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椴红松林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1科,25属;蒙古栎红松林有维管束植物32种,隶属25科,28属;白桦次生林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0科,28属。白桦次生林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指数显著高于2种阔叶红松林,而其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指数最低;3种林型乔木层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紫椴红松林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型,3种林型草本层之间的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紫椴红松林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2种林型,白桦次生林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2种阔叶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此外,蒙古栎红松林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型,而3种林型灌木层的Pielou指数无显著差异,紫椴红松林草本层的Pielou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白桦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金属元素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茜 满秀玲 +1 位作者 田野宏 李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23,133,共6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外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进行野外观测、取样及室内金属元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研究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中金属元素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林外雨中,Ca2+浓度最高,最高值为54.670mg/L,Mg2+含...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外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进行野外观测、取样及室内金属元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研究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中金属元素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林外雨中,Ca2+浓度最高,最高值为54.670mg/L,Mg2+含量相对最稳定,在0.316~1.003mg/L间波动。而微量元素浓度均很低,且季节变化幅度很大。穿透雨中,Ca2+浓度最高,变幅也较大,最高、最低相差14.00倍,Mg2+含量变化幅度最小,稳定在0.336~1.599mg/L之间,波动最大为Mn,最高、最低值相差近160.14倍。树干茎流中Ca2+浓度普遍高于其他元素,且含量也最为稳定,K+、Na+、Mg2+、Zn2+、Fe变化较小,变化最大的是Cu2+。枯透水中变化最大为Cu2+,大量元素波动性都很小,其中Mg2+浓度波动性最大,最高、最低也仅相差6.93倍,而Ca2+浓度最高,也最稳定,Na+浓度几乎是大量元素中浓度最低的,最高浓度仅有3.655mg/L。林外雨金属元素总输入量为87.275kg/hm2,白桦次生林净输入总量为40.526kg/hm2,各金属元素净输入量排序为Ca2+〉K+〉Mg2+〉Fe〉Mn〉Zn2+〉Cu2+〉Na+。其中Na+及Cu2+为负淋溶,其他金属元素均为正淋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降雨再分配 金属元素 季节动态 输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大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包翔 包秀霞 刘星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83,共6页
以大兴安岭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施氮量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质量分数在生长季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土壤中有效氮素质量分数在7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白桦次生林土壤中铵态... 以大兴安岭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施氮量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质量分数在生长季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土壤中有效氮素质量分数在7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白桦次生林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质量分数均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氮沉降也显著增加了土壤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和氮矿化速率,其中氨化速率的增幅大于硝化速率的增幅。不同施氮处理下,净矿化速率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间的相关性比与全氮质量分数间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大兴安岭 白桦次生林 土壤氮矿化量 土壤氮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下大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萨如拉 呼日查 +1 位作者 于晓雨 王子瑞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选取火烧干扰、采伐干扰以及人工条带改造干扰的白桦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pH值、土壤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 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选取火烧干扰、采伐干扰以及人工条带改造干扰的白桦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pH值、土壤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值法确定综合权重,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各土壤综合指标值进而评估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在所有土壤指标中所占权重较高,分别为0.233和0.165。说明土壤速效磷、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重要影响因素。2)土壤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排序为0.88(人工条带改造干扰)、0.74(采伐干扰)、0.65(火烧干扰),说明人工条带改造干扰白桦次生林土壤肥力最佳,火烧干扰白桦次生林土壤肥力最差。可见,合理适度的人工措施将有利于白桦次生林土壤肥力提升。通过分析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大兴安岭地区白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白桦次生林 不同干扰类型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经营的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凌继华 王丽 张鸿景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57-57,62,共2页
根据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的经营现状与经营意义,按立地条件、生态功能和林分特点将生态公益林划分为严格保护型、重点保护型和保护经营型3个经营类型,将商品林划为一般经营型和集约经营型2个类型,并对相关经营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森林经营 经营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内积雪及浅层土壤温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宾宾 满秀玲 +1 位作者 王树力 俞正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40,共5页
以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内积雪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分析了积雪及浅层土壤温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积雪内部温度差异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积雪厚度在11.36~14.00 cm,气温为-13.10℃时,雪底与雪表温差为6.89℃... 以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内积雪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分析了积雪及浅层土壤温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积雪内部温度差异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积雪厚度在11.36~14.00 cm,气温为-13.10℃时,雪底与雪表温差为6.89℃,而积雪厚度增到27.50~30.00 cm,气温降到-30.20℃时,雪底与雪表温差高达18.87℃,在气温骤降17.10℃过程中,雪表温度相差17.31℃,而雪底温度仅相差5.34℃,这说明一定厚度的积雪具有缓冲冷空气和保持雪底温度的作用,且积雪越厚其保温性越强。2)积雪上层和下层的温度梯度差异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积雪厚度在13.25 cm时,积雪上层和下层的温度梯度相差0.17℃/cm,而当积雪厚度在29.80 cm时,温度梯度相差达0.65℃/cm,说明冷空气穿透上层积雪后对下层积雪的降温作用变缓。3)积雪的覆盖延缓了冷空气向下层土壤的传导,积雪深度11.36~14.00 cm时,气温降低6℃,浅层土壤温度降低2.59℃,而当积雪深度在26.00~34.80 cm时,气温降低8℃,而浅层土壤温度仅降低2.63℃。4)积雪层越厚滞缓冷空气对土壤侵袭效应越明显,12.46 cm积雪覆盖条件下,0~10 cm土层温度梯度为0.26℃/cm,20~30 cm土层是0.13℃/cm,积雪厚度达到30.22 cm时,0~10 cm土层温度梯度为0.31℃/cm,而20~30 cm土层仅为0.1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白桦次生林 林内积雪 浅层土壤 土壤温度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空间结构多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磊 萨如拉 +2 位作者 高明龙 王子瑞 铁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26,共9页
以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2种林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集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4个参数的N元分布分别描绘白桦纯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从零元分布来看,白桦纯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角尺度分别为0.5... 以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2种林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集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4个参数的N元分布分别描绘白桦纯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从零元分布来看,白桦纯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角尺度分别为0.5220和0.5397呈轻微团状分布,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生长状态优于白桦纯林;从一元分布来看,2种林型中随机分布的林木均占林分总株数的一半以上,白桦纯林不同大小比数的林木比例相近;二元至四元分布看,不管结构参数如何组合,林木大多以随机分布为主。(2)白桦纯林中,占比最多的林木空间结构单元为随机分布下零度混交且与周围林木非常密集伴生的绝对优势木;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林分中,占比最多的林木空间结构单元为随机分布下弱度混交且与周围林木非常密集伴生的中庸木;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与白桦纯林相比在一定取值范围林分中优势木比例无明显增多,但劣势木占比较少,中庸木占比明显增多,进一步证明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生长状态优于白桦纯林。可得结论:大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种林型林分混交度较低,树种结构单一,树冠重叠严重,种内竞争激烈,不利于群落正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林分空间结构 多元分布 大兴安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白桦次生林林分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晓勤 田国恒 宋新英 《河北林果研究》 2013年第3期229-232,共4页
以塞罕坝地区白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直径、树高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运用ForStat统计软件对白桦林分的直径、树高分布进行W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模型拟合,采用χ2检验对其分布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白桦次生林... 以塞罕坝地区白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直径、树高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运用ForStat统计软件对白桦林分的直径、树高分布进行W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模型拟合,采用χ2检验对其分布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白桦次生林直径分布总体上呈现正态分布,而树高分布呈现右偏的分布趋势;对其直径分布模拟的研究显示,其直径的Weibull分布函数差异达到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白桦次生林 林分结构 分布规律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抚育方式对白桦次生林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辉 陈爱桃 徐丽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5-90,共6页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抚育方式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胸径。传统经营对胸径生长没有影响,均质经营4年后显著高于对照。2)树高。对树高生长没有影响。3)冠幅。2年时均质经营>传...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抚育方式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胸径。传统经营对胸径生长没有影响,均质经营4年后显著高于对照。2)树高。对树高生长没有影响。3)冠幅。2年时均质经营>传统经营>对照,都显著;4,6年时二者仍显著高于对照,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4)蓄积年平均生长量。2年内差异不显著,4,6年后均质经营显著高于传统经营和对照。5) pH值。在0~20 cm和20~40 cm的土层,都是差异不显著。6)在0~20 cm的土层,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都是均质经营>传统经营>对照,差异显著。在20~40 cm的土层,速效钾含量没有差异;碱解氮含量是均质经营>传统经营>对照,差异显著;有效磷含量是对照>传统经营>均质经营,差异显著;机质含量为均质经营显著高于传统经营和对照,但传统经营和对照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抚育 均质经营 传统经营 白桦次生林 生长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白桦次生林的结构与生产力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菊春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8-19,共12页
百花山位于北京西南部,有着大面积的次生林。无论面积或立木蓄积,白桦林皆占有优势。群落的结构是较复杂的,其中混有13个伴生树种,16个下木种,50多个活地被物种。林下天然更新中等,但是没有发现针叶树苗。 白桦群落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 百花山位于北京西南部,有着大面积的次生林。无论面积或立木蓄积,白桦林皆占有优势。群落的结构是较复杂的,其中混有13个伴生树种,16个下木种,50多个活地被物种。林下天然更新中等,但是没有发现针叶树苗。 白桦群落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面积最大的厚土层的绣线菊白桦林具有最好的生境条件与生产力。 多数白桦林为Ⅳ龄级(31—40年生),但还保持着较高的年蓄积生长量,与较大的生长潜力,因此,目前不应该施工采伐。 中等密度的白桦林有着最高的年蓄积生长量。根据D—C_w以及H—C_w的相关关系,计算了理论密度,编制了经营密度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百花山 白桦次生林 生产力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天然林与白桦次生林土壤养分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玉龙 韩丽冬 刁云飞 《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22-23,共2页
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红松天然林和白桦次生林的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3个土层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均表现为红松天然林大于白桦次生林;在同一林型内,随土层... 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红松天然林和白桦次生林的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3个土层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均表现为红松天然林大于白桦次生林;在同一林型内,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天然林 白桦次生林 土壤有机质 速效氮 有效磷 土壤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桦次生林改造中树种选择的探讨
18
作者 郭振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92-94,共3页
为了提高国营林场森林蓄积量,对天然白桦次生林进行30多年的改造,在国家已审批可改造林地,对不同坡向选择栽植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与白桦天然萌芽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在阴坡、半阴坡混交林中落叶松生长最快,樟... 为了提高国营林场森林蓄积量,对天然白桦次生林进行30多年的改造,在国家已审批可改造林地,对不同坡向选择栽植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与白桦天然萌芽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在阴坡、半阴坡混交林中落叶松生长最快,樟子松次之;而在阳坡、半阳坡混交林中,油松、樟子松生长旺盛。随着林龄的增长,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改造北方林区天然次生林,可达到森林经营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改造 树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林下植被白桦次生林土壤氮磷有效性
19
作者 张明爽 蔡体久 +2 位作者 满秀玲 高明磊 赵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97-105,115,共10页
为了解植物群落组成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养分供给水平。以大兴安岭寒温带白桦(B.platyphalla)林3种林下植被组成(兴安杜鹃-白桦(Rhododendron dauricum-Betula platyphalla)林、草类-白桦(Herba-Betula pla... 为了解植物群落组成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养分供给水平。以大兴安岭寒温带白桦(B.platyphalla)林3种林下植被组成(兴安杜鹃-白桦(Rhododendron dauricum-Betula platyphalla)林、草类-白桦(Herba-Betula platyphalla)林、杜香-白桦(Ledum palustre-Betula platyphall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推进树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白桦林不同林下植被组成和不同土层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有效磷(AP)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10月份,0~20 cm土层,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分别为4.14~21.66 mg·kg^(-1)、3.08~5.49 mg·kg^(-1),在8—9月份,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较低;草类-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兴安杜鹃-白桦林(P<0.05),无机氮素中,NH_(4)^(+)-N比例为69%。5—10月份,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为7.57~55.21 mg·kg^(-1),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在7、8月较低;草类-白桦林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兴安杜鹃-白桦林(P<0.05)。林下植被对白桦林土壤氮磷有效性有影响显著(P<0.05),草类-白桦林土壤氮有效性较高,兴安杜鹃-白桦林土壤磷有效性较高,杜香-白桦林土壤有效氮磷质量分数均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含水率(SWC)和可溶性有机氮(SON)是影响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氮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酸碱度(pH)是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林下植被通过影响土壤pH值,间接影响土壤磷有效性;NH_(4)^(+)-N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NO_(3)^(-)-N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林下植被 无机氮 速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山杨白桦次生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4
20
作者 兰士波 《中国科技成果》 2011年第24期76-76,78,共2页
“小兴安岭山杨白桦次生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GA07B301—07)”为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起止年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小兴安岭山杨白桦次生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GA07B301—07)”为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起止年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2011年度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经营技术 小兴安岭 示范 山杨 科技进步一等奖 黑龙江省 科技攻关项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