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海马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季颖 尚菲 +3 位作者 孙大宇 单德宏 康廷国 董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海马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Ⅰ)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模型,将40只Wistar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水组...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海马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Ⅰ)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模型,将40只Wistar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水组、中药组,在第0日和第22日分别进行体重和行为学评分,放免法检测血清IL-1β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IL-1RⅠ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的体重、行为学评分、血清IL-1β含量和海马神经元IL-1RⅠ表达均有显著差异,而中药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归脾汤的抗抑郁机制与维持正常的IL-1β分泌和IL-1RⅠ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归脾汤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及其Ⅰ型受体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曦 张西京 +4 位作者 李鑫 段小莉 李改丽 鞠躬 王百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IL-1β表达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明,IL-1β阳性反应条带出现在18 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结论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不仅表达IL-1RI,而且也表达其配体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受体型mRNA 颈动脉体 原位分子杂交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镇痛时炎症痛大鼠PAG部位I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姬广臣 俞瑾 +1 位作者 董志强 吴根诚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4,140,共5页
目的 :本实验观察炎症痛和针刺镇痛时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部位I型白细胞介素 1受体基因 (IL 1RI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炎症痛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脚掌注射生理盐水 ,炎症痛各组大鼠脚掌注... 目的 :本实验观察炎症痛和针刺镇痛时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部位I型白细胞介素 1受体基因 (IL 1RI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炎症痛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脚掌注射生理盐水 ,炎症痛各组大鼠脚掌注射 2 %角叉菜胶 ( 1 0 0 μL)造成炎症痛模型。在角叉菜胶注射 3hr后大鼠处于一种稳定的痛敏状态。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前电针将致炎侧“足三里”和“昆仑”穴 3 0min ,假电针组大鼠给予同样处理但不通电。实验采用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脚掌注射角叉菜胶 3hr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部位IL 1RI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 :致炎后 3hr大鼠痛阈显著降低 ,大鼠PAG部位的IL 1RImRNA表达显著增加 ,假电针组大鼠该部位的IL 1RImRNA表达与炎症痛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而电针组大鼠该部位的IL 1RImRNA阳性细胞数与假电针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论 :炎症痛可引起大鼠PAG部位的IL 1RImRNA表达增加 ,而电针镇痛则抑制炎症痛引起的大鼠PAG部位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痛 电针 白细胞介素-1受体基因 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部位 足三里 昆仑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和白介素-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生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第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卡介苗 白细胞介素-ⅰ 投药 膀胱内 化学预防 膀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IL-6对I型骨质疏松骨代谢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萌萌 吴乃宝 +2 位作者 郭忠 张彩杰 唐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6期962-963,共2页
目的观察I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I(白细胞介素-I)、IL-6(白细胞介素-6)变化,分析其对骨吸收、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I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E2(雌二醇)及IL-I、IL-6水平,检测BMD(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E2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I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I(白细胞介素-I)、IL-6(白细胞介素-6)变化,分析其对骨吸收、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I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E2(雌二醇)及IL-I、IL-6水平,检测BMD(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E2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I、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型骨质疏松患者IL-I、IL-6的升高影响体内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ⅰ 白细胞介素-6 骨吸收 骨形成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妥英钠对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血浆细胞因子及内皮素的影响
6
作者 戴伟娟 郭子林 +3 位作者 刘宏 宋爱芹 王传功 刘善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 Ⅰβ 和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TNFα、IL Ⅰβ、ET1的变化 ,以及苯妥英钠对TNFα、IL Ⅰβ、ET1含量的干...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 Ⅰβ 和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TNFα、IL Ⅰβ、ET1的变化 ,以及苯妥英钠对TNFα、IL Ⅰβ、ET1含量的干预作用。结果 缺血再灌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血浆TNFα、IL Ⅰβ、ET1含量明显增加 ,应用苯妥英钠各剂量组TNFα、IL Ⅰβ、ET1水平均降低。结论 TNFα、IL Ⅰβ、ET1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苯妥英钠通过降低TNFα、IL Ⅰ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ⅰ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宪章 王前 +7 位作者 郑磊 陈晓 肖萍 熊石龙 包杰 丁海明 黄妩姣 庄俊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取4例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1例软骨瘤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和1名健康人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FLS,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取4例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1例软骨瘤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和1名健康人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FLS,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RA第4代FLS细胞培养液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IL-1RI)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FLS。RA患者FLS细胞4~7d细胞数量明显增加,8~12d细胞可以长满瓶底。第3代以后细胞均质性最好,3~7代细胞稳定且增殖活跃,8代以后增长缓慢并逐渐老化。软骨瘤患者和健康人滑膜组织培养7d后才有散在单个FLS细胞爬出,大约16d后FLS细胞可以长满瓶底。FCM分析RA第4代FLSCD90+细胞的百分率为99.04%,CD3+为2.73%,CD3-CD19+为0.29%,CD3-CD16+CD56+为2.81%,CD14+为5.89%,CD55+为54.17%。RA第4代FLS细胞培养上清液IL-1RI浓度为(158.63±20.32)pg/ml,IL-1β为(4.67±0.82)pg/ml。结论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分离RA患者FLS,FLS具有高水平表达CD90、IL-1RI和IL-1β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流式细胞 细胞培养液上清液 白细胞介素-1受体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IL-1RI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宪章 王前 +4 位作者 郑磊 丁海明 潘婉仪 许羚雁 庄俊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IL-1RI)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4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20例;急性上呼...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IL-1RI)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4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名的外周血血清IL-1RI水平。结果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组、SLE组、AURT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数间两两比较,RA组与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和SLE按临床症状分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后各组均数间两两比较,RA活动期组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非活动期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IL-1RI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炎症相关,可以作为RA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1(Ⅰ)与rhIL-11在晚期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中的临床应用和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丹 王增 +3 位作者 陈芳君 周晓芳 黄晓龙 林能明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38期3556-3558,共3页
目的:评价升血小板药重组人白介素11(Ⅰ)[rhIL-11(Ⅰ)]、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用于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经济学意义。方法:采用病例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并因此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晚期肺癌住院患者... 目的:评价升血小板药重组人白介素11(Ⅰ)[rhIL-11(Ⅰ)]、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用于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经济学意义。方法:采用病例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并因此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晚期肺癌住院患者。其中使用rhIL-11(Ⅰ)治疗的患者23例(A组);使用rhIL-11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每日皮下注射rhIL-11 1.5 mg(B组,14例)或3 mg(C组,16例)。分析其相关临床信息,并评价2种升血小板药的疗效和用药经济性。结果:3组患者除年龄和病理类型外基本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层比较分析A组与C组患者临床信息表明,65岁以下、非腺癌(主要是鳞癌)的晚期肺癌患者使用rhIL-11(Ⅰ)的效果较好。与B组比较,A组治疗2 d后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后血小板最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治疗2 d后血小板计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L-11(Ⅰ)用于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效果相对较好,非腺癌(主要是鳞癌)的晚期肺癌患者可能是其优势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晚期肺癌 化疗 血小板减少 疗效 药物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