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科 曹玉净 +2 位作者 钱亚男 李光辉 周松林 《中医正骨》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ATDC5小鼠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加入IL-1β模拟骨关节炎环境,通过测定不同浓度TMP干预后的细...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ATDC5小鼠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加入IL-1β模拟骨关节炎环境,通过测定不同浓度TMP干预后的细胞存活率确定本实验中TMP的浓度为5μg·mL^(-1)和10μg·mL^(-1)。将ATDC5小鼠软骨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TMP低剂量组、TMP高剂量组均按照10μmol·L^(-1)加入IL-1β,TMP低剂量组、TMP高剂量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按照5μg·mL^(-1)和10μg·mL^(-1)加入TMP。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相关X(B-cell lymphoma-2 Associated X,Bax)蛋白含量、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含量确定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测定技术检测炎症因子含量[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氧化应激指标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SOD2]含量。将ATDC5小鼠软骨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常规培养;诱导组按照10μmol·L^(-1)加入IL-1β;TMP组按照10μmol·L^(-1)加入IL-1β,并按照10μg·mL^(-1)加入TMP;Nrf2抑制剂组先按照10μmol·L^(-1)加入IL-1β、按照5μg·mL^(-1)加入Nrf2抑制剂ML385,最后按照10μg·mL^(-1)加入TMP,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下游蛋白(HO-1、SOD2)含量。结果:①软骨细胞增殖情况检测结果。模型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43),TMP低剂量组和TMP高剂量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低于模型组(P=0.030,P=0.033),TMP低剂量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TMP高剂量组(P=0.049)。②软骨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结果。模型组的Bax/Bcl-2蛋白含量比值高于对照组、TMP低剂量组及TMP高剂量组(P=0.000,P=0.005,P=0.000),TMP高剂量组的Bax/Bcl-2蛋白含量比值低于TMP低剂量组(P=0.003)。③软骨细胞中炎症因子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的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MP低剂量组及TMP高剂量组(IL-6:P=0.035,P=0.024,P=0.049;TNF-α:P=0.017,P=0.039,P=0.032);TMP低剂量组的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TMP高剂量组(P=0.019,P=0.028)。④软骨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27),SOD和GS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3,P=0.028);TMP低剂量组和TMP高剂量组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20,P=0.040),SOD和GSH含量均高于模型组(SOD:P=0.048,P=0.039;GSH:P=0.031,P=0.022);TMP高剂量组的MDA含量低于TMP低剂量组(P=0.040),SOD和GSH含量均高于TMP低剂量组(P=0.026,P=0.038)。⑤软骨细胞中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的Keap1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00),Nrf2、HO-1及SOD2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3,P=0.004,P=0.003);TMP低剂量组和TMP高剂量组的Keap1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02,P=0.000),Nrf2、HO-1及SOD2蛋白含量均高于模型组(Nrf2:P=0.002,P=0.008;HO-1:P=0.000,P=0.001;SOD2:P=0.002,P=0.000);TMP高剂量组的Keap1蛋白含量低于TMP低剂量组(P=0.034),Nrf2、HO-1及SOD2蛋白含量均高于TMP低剂量组(P=0.000,P=0.039,P=0.029)。⑥Nrf2抑制剂干预后软骨细胞中Nrf2下游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诱导组的HO-1、SOD2蛋白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00,P=0.001),TMP组的HO-1、SOD2蛋白含量均高于诱导组(P=0.023,P=0.030),Nrf2抑制剂组的HO-1、SOD2蛋白含量均低于TMP组(P=0.040,P=0.000)。结论:TMP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软骨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性应激 白细胞介素-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调节沉默信息调控基因1/叉头转录因子1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海龙 夏丰娜 +3 位作者 高学锋 王朝阳 唐楠 马洲佩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14-318,332,共6页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RO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NC)组、模型组、罗哌卡因低剂量(ROP-L)组、罗哌卡因高剂量(ROP-H)组和ROP-H+EX-527组。除NC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I...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RO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NC)组、模型组、罗哌卡因低剂量(ROP-L)组、罗哌卡因高剂量(ROP-H)组和ROP-H+EX-527组。除NC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IL-1β(10 ng/ml)处理,以构建OA软骨细胞损伤模型。24 h后,ROP-L组和ROP-H组分别加入25、100 mg/L ROP,ROP-H+EX-527组加入100 mg/L ROP和10μmol/L沉默信息调控基因1(SIRT1)抑制剂EX-527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软骨细胞中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mRNA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软骨细胞中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SIRT1/FOXO1信号通路及基质降解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增殖率、SIRT1 mRNA及蛋白水平、FOXO1 mRNA及p-FOXO1/FOXO1水平、Ⅱ型胶原α1(COL2A1)、软骨蛋白聚糖(ACA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IL-8、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ROP-L和ROP-H组软骨细胞增殖率、SIRT1 mRNA及蛋白水平、FOXO1 mRNA及p-FOXO1/FOXO1水平、COL2A1、ACA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IL-8、TNF-α、IL-6水平及MMP-13蛋白表达降低,且作用随着ROP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均P<0.05)。EX-527逆转了ROP对OA软骨细胞的作用。结论:ROP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增加软骨细胞增殖率,减少细胞凋亡,缓解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损伤 罗哌卡因 沉默信息调控基因1 叉头转录因子1 白细胞介素-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指标联合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A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魏岗 魏计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1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8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血常规指标及IL-6、CRP、SAA水平,分析血常规指标联合IL-6、CRP、SAA诊断甲型H1N1流感的效能。结果:对照组PLT水平>健康组>观察组,健康组MPV水平>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观察组>健康组,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IL-6、CRP、SAA水平>对照组>健康组,观察组单核细胞百分比>健康组>对照组(P<0.001)。血常规指标联合IL-6、CRP、SAA诊断甲型H1N1流感的价值较高(AUC=0.920)。结论:血常规指标联合血清IL-6、CRP、SAA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患儿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血常规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淀粉样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C1和白细胞介素6及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张培莉 鞠瑛 +2 位作者 陈兰兰 刘义庆 彭美玉 《中国医药》 2025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C1(APOC1)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74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C1(APOC1)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74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APOC1、IL-6和SCC水平,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APOC1、IL-6和SCC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APOC1、IL-6、SCC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对血清不同表达水平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组血清APOC1、IL-6和SC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89.00(64.67,169.17)mg/L比46.84(27.78,64.15)mg/L、65.49(39.88,125.20)ng/L比34.04(22.28,55.35)ng/L、1.81(1.03,4.03)μg/L比1.01(0.76,1.5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30、5.096、4.779,均P<0.001)。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Ⅲ期患者血清APOC1与IL-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低分化患者血清APOC1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鳞状细胞癌患者SCC水平高于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APOC1、IL-6和SCC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任何一项单独检测(0.900比0.809、0.757、0.741),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也分别大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APOC1、IL-6和SCC高水平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程度是低水平患者的9.76、5.94、3.92倍。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中APOC1、IL-6、SCC水平明显升高,血清水平对肿瘤分期、肿瘤类别和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POC1、IL-6、SCC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血清载脂蛋白C1 白细胞介素6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张国腾 王毅 +2 位作者 周沛 邱世诚 周剑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采取SD大鼠血液,使用两步离心法提取PRP,用于后续实验。常规培养大鼠髓核细胞。采用不同浓度PRP对髓核细胞进行...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采取SD大鼠血液,使用两步离心法提取PRP,用于后续实验。常规培养大鼠髓核细胞。采用不同浓度PRP对髓核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处理,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髓核细胞的活性。通过IL-1β诱导建立髓核细胞退变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未经IL-1β和PRP处理)、IL-1β组(加入10μg/L IL-1β溶液)和PRP组(加入10μg/L IL-1β溶液和PRP)。干预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中Bcl-2家族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Bax、Bcl-2以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L-1β组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Bax/Bcl-2均高于对照组(2.43±0.22比1.04±0.07、1.96±0.09比1.06±0.12、3.76±0.34比1.00±0.10),Bcl-2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65±0.05比1.05±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组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Bax/Bcl-2低于IL-1β组,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IL-1β组的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15±0.12比1.00±0.03、1.22±0.09比1.00±0.11),Bcl-2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51±0.05比1.0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组的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低于IL-1β组,Bcl-2 mRNA表达量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RP可能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增强细胞活性,有效延缓椎间盘退变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白细胞介素-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髓核细胞 椎间盘退变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白细胞介素-8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6
作者 段翔升 宋方博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8(IL-8)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为CI组和非CI组,比较...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8(IL-8)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为CI组和非CI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IGF-1、IL-8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清IGF-1、IL-8水平与CSVD患者CI发生的关系;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CI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IGF-1、IL-8水平,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血清IGF-1、IL-8水平与CI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00例CSVD患者中确诊为CI 49例(49.00%),纳入CI组,剩余51例(51.00%)患者纳入非CI组。49例CI患者中,轻度CI 15例,中度CI 22例,重度CI 12例。CI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CI组(P<0.05),其余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非CI组,而血清IL-8水平高于非CI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清IGF-1水平与CSVD患者CI发生呈负相关(P<0.05),血清IL-8水平与CSVD患者CI发生呈正相关(P<0.05);血清IGF-1水平随CI程度加重而降低,血清IL-8水平随CI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组间血清IGF-1、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水平与CSVD患者CI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IL-8水平与CSVD患者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F-1、IL-8水平与CSVD患者CI发生及CI程度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8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血IL-18、IL-1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明月 段莹 +2 位作者 黄鑫 岑洪 钟大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初治DLBCL患者设为DLBCL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IL-18、IL-1β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L-18、IL-1β预测患者死亡或存活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对DLBCL患者随访至2024年6月30日,记录其3年总生存期(OS),并分析IL-18和IL-1β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DLBCL组的IL-18、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18的最佳截断值为19.15 pg/mL,IL-1β的最佳截断值为4.95 pg/mL。IL-18、IL-1β高水平组的临床分期Ⅲ/Ⅳ期占比高于低水平组(P<0.05)。Log-rank检验显示,IL-18、IL-1β高水平组DLBCL患者的3年OS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01)。结论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IL-18和IL-1β在DLBC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AP-1参与孕酮下调蜕膜基质细胞IL-8表达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
8
作者 宋芳 李永红 +4 位作者 李娜 栾兆进 赵紫薇 宫晓玲 杨美霞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16,33,共6页
目的:探究孕酮经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对蜕膜基质细胞(DSCs)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AP-1的表达量;给予体外培养人DSCs不同浓度孕酮和AP-1抑制剂SR-11302... 目的:探究孕酮经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对蜕膜基质细胞(DSCs)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AP-1的表达量;给予体外培养人DSCs不同浓度孕酮和AP-1抑制剂SR-11302处理,免疫印迹检测AP-1和p-AP-1的表达量;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IL-8表达量。结果:p-AP-1在流产组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1μmol/L和1μmol/L孕酮组细胞p-AP-1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孕酮组IL-8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孕酮+SR-11302组中IL-8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孕酮组;与对照组相比,孕酮组IL-8和p-AP-1蛋白表达量均降低;与孕酮组相比,孕酮+SR-11302组中IL-8和p-AP-1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论:孕酮通过AP-1下调DSCs中IL-8的表达,为其用于防治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异常所致的早期自然流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蛋白1 白细胞介素-8 蜕膜基质细胞 孕酮 早期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倩 卢子昂 +3 位作者 李利和 吕超亮 王盟 张存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青藤碱药物浓度。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青藤碱组、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白细胞介素1β组、锌原卟啉(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组、锌原卟啉+青藤碱组、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及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呈现多角形、三角形、短楔形等形态,其呈现“S”型曲线生长,接种第1-3天生长缓慢,第4-6天生长迅速,第七八天生长速度缓慢,进入“平台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②当青藤碱的浓度≤80μmol/L时,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不会受到显著影响(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显著降低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活性氧含量,导致细胞凋亡(P<0.01);④当采用青藤碱干预后,不仅可以促进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P<0.05),而且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和凋亡率增加(P<0.05),其作用可被锌原卟啉逆转(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白细胞介素 血红素氧合酶1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活性氧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虎军 王国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521,共6页
背景:建立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对进一步解释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评估和筛选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取3周... 背景:建立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对进一步解释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评估和筛选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取3周龄SD大鼠髋关节软骨,机械剪切和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并进行鉴定。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诱导24 h和48 h。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分离并培养原代大鼠软骨细胞;②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 h可使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P<0.05),5 ng/mL白细胞介素1β组则需诱导48 h;③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48 h,Ⅱ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相比10 ng/mL组,5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48 h可显著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 h,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5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48 h,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⑤提示干预24 h后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对软骨细胞的诱导效果可能更明显;干预48 h后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的诱导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 大鼠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β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中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郭伟 尹高菲 +2 位作者 李暖 张洋 黄志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的组织样本,将患者分为乳头状瘤组和疾病进展组。对样本行RNA原位杂交判断HPV分型,免疫荧光检测IL-17及IL-1β表达,分析其表达的组间差异及与HPV高危亚型的相关性。结果乳头状瘤组及疾病进展组间IL-17及IL-1β免疫荧光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疾病进展组中IL-17及IL-1β阳性率显著升高(t=5.460,P<0.001;t=10.030,P<0.001)。HPV高危亚型与IL-17及IL-1β表达相关,HPV高危型患者中IL-17及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IL-17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54,P=0.0004)。结论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HPV高危型感染状态有着密切相关性,HPV高危型加剧组织局部IL-17及IL-1β聚集,造成局部免疫微环境改变,进而引发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乳头状瘤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通过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13
作者 周凡 高扬 +3 位作者 胡艳平 向超 熊和然 周茹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2期2029-2034,共6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Evo)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及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软骨细胞HC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vo低剂量组、Evo高...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Evo)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及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软骨细胞HC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vo低剂量组、Evo高剂量组、Evo高+ML385组,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培养,其他组用加入50 ng/mL的IL-1β培养基培养,同时Evo低、高剂量组再加浓度分别为10、30μmol/L的Evo处理,Evo高+ML385组先用2μmol/L的Nrf2抑制剂ML385处理30 min,再用30μmol/L的Evo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CCs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CCs细胞上清液中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HCCs细胞中炎症介质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CCs中Nrf2/HO-1/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率、IL-6、IL-18、TNF-α、MDA水平,COX-2、iNOS mRNA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细胞质Nrf2、细胞核p65 NF-κB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SOD活性及HO-1、IκB-α、细胞核Nrf2、细胞质p65 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Evo低、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IL-6、IL-18、TNF-α、MDA水平,COX-2、iNOS mRNA表达水平,p-IκB-α、细胞质Nrf2、细胞核p65 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SOD活性及HO-1、IκB-α、细胞核Nrf2、细胞质p65 NF-κB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且Evo高剂量组以上指标与Evo低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vo高剂量组相比,Evo高+ML385组中Nrf2的抑制剂ML385消除了Evo高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论Evo可能通过激活Nrf2和HO-1的表达,抑制下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改善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吴茱萸碱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8的机制
14
作者 李杰 严洁 杨红霞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机制。方法:利用NapA蛋白处理巨噬细胞,然后使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MCP-1和IL-...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机制。方法:利用NapA蛋白处理巨噬细胞,然后使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MCP-1和IL-8的表达量。使用C29、ST2825、SB203580、SP600125以及PDTC和巨噬细胞预先共孵育1 h,分别抑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糖核酸酶p蛋白亚基p38(ribonuclease p-protein subunit p38,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c-Jun)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活性,然后再加入NapA蛋白孵育4 h,收集上清并检查其中MCP-1和IL-8的表达量。结果:NapA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后,MCP-1和IL-8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利用抑制剂C29抑制TLR2的活性,NapA蛋白诱导的MCP-1和IL-8表达量降低。使用ST2825、PDTC以及SB203580分别抑制MyD88、NF-κB以及p38的活性,能够降低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MCP-1和IL-8的能力,但是抑制c-Jun不影响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MCP-1和IL-8。结论:幽门螺杆菌NapA蛋白通过TLR2/MyD88/NF-κB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MCP-1和IL-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NapA蛋白 Toll样受体2 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1、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杨晓煜 朱登勤 +4 位作者 庞素蕾 王盼盼 马若巾 马云云 宋春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两组受试者miRNA-2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HIF-1α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预后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21、IL-17、HIF-1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miRNA-21、IL-17、HIF-1α表达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7、0.462,P﹤0.05)。miRNA-21、IL-17、HIF-1α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高表达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miRNA-21、IL-17、HIF-1α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miRNA-21、IL-17、HIF-1α均高表达,且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较好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及预测预后,有助于临床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IRNA-21 白细胞介素-17 缺氧诱导因子-1Α 相关性 预后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性受体1、白细胞介素-21、25羟基维生素D在炎症性肠病患儿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16
作者 孙波 周方 +1 位作者 薛福敏 李小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05-108,1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21(IL-21)、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炎症性肠病患儿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107例炎症性肠病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3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依照疾病活动性...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21(IL-21)、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炎症性肠病患儿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107例炎症性肠病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3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依照疾病活动性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活动期组54例和缓解期组53例,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sTREM-1、IL-21、25(OH)D表达水平,采用Kendall's tau-b法分析sTREM-1、IL-21、25(OH)D与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REM-1、IL-21、25(OH)D诊断炎症性肠病和预测炎症性肠病活动期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sTREM-1、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血清sTREM-1、IL-2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25(OH)D水平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sTREM-1、IL-21与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0.460、0.484,P<0.05),25(OH)D与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呈负相关(r=-0.434,P<0.05)。ROC曲线显示,sTREM-1、IL-21、25(OH)D和三者联合诊断炎症性肠病的AUC分别为0.791、0.852、0.808和0.862,敏感度分别为74.80%、81.30%、75.50%和81.30%,特异度分别为75.50%、75.50%、81.30%和79.20%;sTREM-1、IL-21、25(OH)D和三者联合预测炎症性肠病活动期的AUC分别为0.821、0.840、0.799和0.840,敏感度分别为79.60%、75.90%、77.40%和87.00%,特异度分别为79.20%、75.50%、83.30%和79.20%。结论血清sTREM-1、IL-21、25(OH)D水平与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关联,动态监测其水平有助于为临床诊断炎症性肠病和评估患儿病情进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性受体1 白细胞介素-21 25羟基维生素D 炎症性肠病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17
作者 张静 毛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性肺炎(RP)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NSCLC放疗后继发RP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2例N...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性肺炎(RP)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NSCLC放疗后继发RP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2例NSCLC放疗后未继发R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β1、IL-6、TLR-4、NF-κB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程度RP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β1、IL-6、TLR-4、NF-κB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单独及联合评估NSCLC放疗后RP病情程度的价值。结果放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GF-β1、IL-6、TLR-4、NF-κ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随着RP病情程度的增加,研究组患者血清TGF-β1、IL-6、TLR-4、NF-κB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放疗结束后血清TGF-β1、IL-6、TLR-4、NF-κB水平评估1级R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718、0.783、0.801,评估≥2级RP的AUC分别为0.729、0.740、0.793、0.825;血清TGF-β1、IL-6、TLR-4、NF-κB阳性表达患者发生≥2级RP的风险分别是阴性表达患者的2.473、2.275、2.610、5.267倍(P<0.05);血清TGF-β1、IL-6、TLR-4、NF-κB联合评估≥2级RP的AUC为0.939,敏感度为76.00%,特异度为97.47%。结论NSCLC患者放疗结束后血清TGF-β1、IL-6、TLR-4、NF-κB水平均与R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四者联合评估≥2级RP的价值显著,可为临床控制RP病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性肺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6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调控信号素3A表达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杰 蒋强 +4 位作者 韩嘉恒 刘江 张燕 卢正操 丁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80-3685,共6页
背景:信号素3A是重要的神经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目前尚不清楚信号素3A是如何参与盘源性腰痛发病的,研究信号素3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潜在机制可为防治盘源性腰痛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信号素3A的表达,... 背景:信号素3A是重要的神经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目前尚不清楚信号素3A是如何参与盘源性腰痛发病的,研究信号素3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潜在机制可为防治盘源性腰痛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信号素3A的表达,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采用RT-qPCR检测人未退变与退变髓核组织内的信号素3A mRNA表达。分离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传代至第3代时分3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48 h,退变组加入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干预48 h,退变+抑制剂组加入5μmol/L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干预1 h后加入白细胞介素1β干预48 h。干预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细胞基质、血管、神经标志物及信号素3A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标志蛋白、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蛋白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RT-qPCR检测显示,人退变髓核组织内的信号素3A mRNA表达低于未退变髓核组织(P<0.05);②CCK-8检测与Annexin V/FITC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髓核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髓核细胞活力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③RT-qPCR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mRNA表达降低(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的mRNA表达升高(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mRNA表达升高(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的mRNA表达降低(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β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信号素3A的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椎间盘内血管神经的长入,可能为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盘源性腰痛的诱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信号素3A 椎间盘退变 盘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通路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关系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宾 崔慧贤 +3 位作者 梁坤 赵静维 邸翔 李淑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路与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预后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SMPP患儿113例,根据3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路与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预后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SMPP患儿113例,根据3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与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外周血NLRP3、IL-1β、IL-18水平。Pearson法分析外周血NLRP3、IL-1β、IL-18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SMM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NLRP3、IL-1β、IL-18对SMM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儿发病至入院时间>3 d比例、胸腔积液比例、APACHEⅡ评分以及外周血NLRP3、IL-1β、IL-18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外周血NLRP3、IL-1β、IL-18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外周血NLRP3、IL-1β、IL-18预测SMPP患儿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38.62、68.44、269.27 pg/ml,此时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06、0.817,敏感度分别为87.50%、84.37%、71.87%,特异度分别为64.20%、71.60%、77.78%。在校正其他因素前后,外周血NLRP3、IL-1β、IL-18高表达是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外周血NLRP3、IL-1β、IL-18联合预测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923,敏感度为84.37%,特异度为90.12%,三项联合预测价值较单项指标更高(均P<0.05)。结论:外周血NLRP3/IL-1β、IL-18通路与SMPP患儿预后关系密切,NLRP3、IL-1β、IL-18高表达是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项联合预测SMMP患儿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降低预后不良风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8 预后 预测价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云鹏 陈小帅 +2 位作者 王岩 李玉明 李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介入栓塞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介入栓塞术手术治疗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33)和未发生组(n=47)。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IL-1β、Caspase-3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β、Caspase-3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血清IL-1β、Caspase-3水平、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Caspase-3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L-1β与血清Caspase-3之间呈正相关(r=0.853,P﹤0.01)。血清IL-1β、Caspase-3及两者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783、0.845,预测价值均较高,两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较高,血清IL-1β、Caspase-3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且两者联合预测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效能较高,可能成为临床预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及治疗靶点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血清白细胞介素 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