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7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Ⅱ型胶原蛋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海 徐玉东 +3 位作者 刘兰涛 陈国荣 钟淑琦 马月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5-417,421,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CⅡ)诱导免疫耐受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外周淋巴器官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口服CⅡ前后关节的病变情况,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 目的探讨口服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CⅡ)诱导免疫耐受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外周淋巴器官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口服CⅡ前后关节的病变情况,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的外周淋巴器官中IL-1β的水平及其变化,观察大鼠骨关节的变化。结果口服CⅡ诱导免疫耐受的大鼠IL-1β的表达明显低于AA对照组。结论口服CⅡ可以通过诱导免疫耐受抑制IL-1β表达,进而减缓关节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耐受 佐剂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Ⅱ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表达变化
2
作者 徐忠信 王迎姿 +2 位作者 钱佳利 邬英全 刘世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表达变化。方法:“四血管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逆转录聚合聚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表达变化。方法:“四血管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逆转录聚合聚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ICEmRNA表达。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DNA断裂百分率增高,再灌注24h达高峰,ICEmRNA表达呈增强趋势,再灌注6h达高峰,再灌注24h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仍表达较高水平。结论:ICE参与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其表达增强,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 大鼠 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蒙花颗粒剂对干眼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培 李书楠 +5 位作者 彭俊 曾志成 黄学思 蒋鹏飞 陈向东 彭清华 《中医药通报》 2020年第3期52-55,39,共5页
目的:观察密蒙花颗粒剂对干眼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位干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密蒙花颗粒剂对干眼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位干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密蒙花颗粒剂。治疗4周后,随访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fluorescent,FL)的情况,ELISA法检测患者泪液中IL-1β、IL-18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4周干眼症状评分和FL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和BUT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4周干眼症状评分和FL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和BUT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4周干眼症状评分和FL较治疗后2周降低(P<0.05),SIT和BUT较治疗后2周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4周干眼症状评分和FL较治疗后2周降低(P<0.05),SIT和BUT较治疗后2周升高(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干眼症状评分、SIT、BUT及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4周泪液IL-1β和IL-18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4周泪液IL-1β和IL-18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4周泪液IL-1β和IL-18表达较治疗后2周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4周泪液IL-1β和IL-18表达较治疗后2周降低(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泪液IL-1β和IL-18表达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蒙花颗粒剂对干眼患者泪液中IL-1β、IL-18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密蒙花颗粒剂治疗干眼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蒙花颗粒剂 干眼 泪液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李科 曹玉净 +2 位作者 钱亚男 李光辉 周松林 《中医正骨》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ATDC5小鼠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加入IL-1β模拟骨关节炎环境,通过测定不同浓度TMP干预后的细...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ATDC5小鼠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加入IL-1β模拟骨关节炎环境,通过测定不同浓度TMP干预后的细胞存活率确定本实验中TMP的浓度为5μg·mL^(-1)和10μg·mL^(-1)。将ATDC5小鼠软骨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TMP低剂量组、TMP高剂量组均按照10μmol·L^(-1)加入IL-1β,TMP低剂量组、TMP高剂量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按照5μg·mL^(-1)和10μg·mL^(-1)加入TMP。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相关X(B-cell lymphoma-2 Associated X,Bax)蛋白含量、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含量确定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测定技术检测炎症因子含量[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氧化应激指标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SOD2]含量。将ATDC5小鼠软骨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常规培养;诱导组按照10μmol·L^(-1)加入IL-1β;TMP组按照10μmol·L^(-1)加入IL-1β,并按照10μg·mL^(-1)加入TMP;Nrf2抑制剂组先按照10μmol·L^(-1)加入IL-1β、按照5μg·mL^(-1)加入Nrf2抑制剂ML385,最后按照10μg·mL^(-1)加入TMP,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下游蛋白(HO-1、SOD2)含量。结果:①软骨细胞增殖情况检测结果。模型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43),TMP低剂量组和TMP高剂量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低于模型组(P=0.030,P=0.033),TMP低剂量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TMP高剂量组(P=0.049)。②软骨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结果。模型组的Bax/Bcl-2蛋白含量比值高于对照组、TMP低剂量组及TMP高剂量组(P=0.000,P=0.005,P=0.000),TMP高剂量组的Bax/Bcl-2蛋白含量比值低于TMP低剂量组(P=0.003)。③软骨细胞中炎症因子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的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MP低剂量组及TMP高剂量组(IL-6:P=0.035,P=0.024,P=0.049;TNF-α:P=0.017,P=0.039,P=0.032);TMP低剂量组的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TMP高剂量组(P=0.019,P=0.028)。④软骨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27),SOD和GS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3,P=0.028);TMP低剂量组和TMP高剂量组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20,P=0.040),SOD和GSH含量均高于模型组(SOD:P=0.048,P=0.039;GSH:P=0.031,P=0.022);TMP高剂量组的MDA含量低于TMP低剂量组(P=0.040),SOD和GSH含量均高于TMP低剂量组(P=0.026,P=0.038)。⑤软骨细胞中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的Keap1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00),Nrf2、HO-1及SOD2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3,P=0.004,P=0.003);TMP低剂量组和TMP高剂量组的Keap1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02,P=0.000),Nrf2、HO-1及SOD2蛋白含量均高于模型组(Nrf2:P=0.002,P=0.008;HO-1:P=0.000,P=0.001;SOD2:P=0.002,P=0.000);TMP高剂量组的Keap1蛋白含量低于TMP低剂量组(P=0.034),Nrf2、HO-1及SOD2蛋白含量均高于TMP低剂量组(P=0.000,P=0.039,P=0.029)。⑥Nrf2抑制剂干预后软骨细胞中Nrf2下游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诱导组的HO-1、SOD2蛋白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00,P=0.001),TMP组的HO-1、SOD2蛋白含量均高于诱导组(P=0.023,P=0.030),Nrf2抑制剂组的HO-1、SOD2蛋白含量均低于TMP组(P=0.040,P=0.000)。结论:TMP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软骨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性应激 白细胞介素-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1β黏附分子-1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赵腾飞 王莲 +2 位作者 刘远锋 潘非非 陈洁文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2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状态不同分为急性发作组(34例)和非急性发作组(38例)。2组患儿均采血检测NLR、IL-1β、ICAM-1,并比较2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IL-1β、ICAM-1及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结果急性发作组NLR、IL-1β、ICAM-1水平分别为(5.47±1.08)、(215.63±25.63)ng/L、(33.42±3.69)μg/L,高于非急性发作组的(4.13±0.69)、(142.52±15.42)ng/L、(20.36±2.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IL-1β、ICAM-1为影响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ROC曲线显示,NLR、IL-1β、ICAM-1及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35、0.749、0.742、0.968,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NLR、IL-1β、ICAM-1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中价值较高,利于早期评估患儿病情,完善针对性治疗,避免哮喘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期 白细胞介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调节沉默信息调控基因1/叉头转录因子1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海龙 夏丰娜 +3 位作者 高学锋 王朝阳 唐楠 马洲佩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14-318,332,共6页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RO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NC)组、模型组、罗哌卡因低剂量(ROP-L)组、罗哌卡因高剂量(ROP-H)组和ROP-H+EX-527组。除NC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I...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RO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NC)组、模型组、罗哌卡因低剂量(ROP-L)组、罗哌卡因高剂量(ROP-H)组和ROP-H+EX-527组。除NC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IL-1β(10 ng/ml)处理,以构建OA软骨细胞损伤模型。24 h后,ROP-L组和ROP-H组分别加入25、100 mg/L ROP,ROP-H+EX-527组加入100 mg/L ROP和10μmol/L沉默信息调控基因1(SIRT1)抑制剂EX-527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软骨细胞中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mRNA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软骨细胞中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SIRT1/FOXO1信号通路及基质降解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增殖率、SIRT1 mRNA及蛋白水平、FOXO1 mRNA及p-FOXO1/FOXO1水平、Ⅱ型胶原α1(COL2A1)、软骨蛋白聚糖(ACA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IL-8、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ROP-L和ROP-H组软骨细胞增殖率、SIRT1 mRNA及蛋白水平、FOXO1 mRNA及p-FOXO1/FOXO1水平、COL2A1、ACA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IL-8、TNF-α、IL-6水平及MMP-13蛋白表达降低,且作用随着ROP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均P<0.05)。EX-527逆转了ROP对OA软骨细胞的作用。结论:ROP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增加软骨细胞增殖率,减少细胞凋亡,缓解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损伤 罗哌卡因 沉默信息调控基因1 叉头转录因子1 白细胞介素-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和白细胞介素-1β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路贵 程振国 +1 位作者 杜宝顺 张国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80-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取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取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内PD-L1和IL-1β表达情况,对比不同组织其表达情况,并分析PD-L1和IL-1β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内IL-1β、PD-L1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分级Ⅲ-Ⅳ级、卡式功能状态评分(KPS)<80分者癌组织内PD-L1和IL-1β阳性表达率Ⅰ-Ⅱ级、≥80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脑胶质瘤组织内PD-L1、IL-1β阳性表达与病理学分级呈正比(r=0.276、0.240,P<0.05),与KPS评分呈负相关(r=-0.258、-0.320,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IL-1β、PD-L1阳性表达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脑胶质瘤组织内PD-L1、IL-1β阳性表达与预后呈正比(r=0.224、0.287,P<0.05)。结论:脑胶质瘤中PD-L1和IL-1β异常高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病理学分级、KPS评分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白细胞介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张国腾 王毅 +2 位作者 周沛 邱世诚 周剑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采取SD大鼠血液,使用两步离心法提取PRP,用于后续实验。常规培养大鼠髓核细胞。采用不同浓度PRP对髓核细胞进行...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采取SD大鼠血液,使用两步离心法提取PRP,用于后续实验。常规培养大鼠髓核细胞。采用不同浓度PRP对髓核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处理,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髓核细胞的活性。通过IL-1β诱导建立髓核细胞退变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未经IL-1β和PRP处理)、IL-1β组(加入10μg/L IL-1β溶液)和PRP组(加入10μg/L IL-1β溶液和PRP)。干预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中Bcl-2家族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Bax、Bcl-2以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L-1β组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Bax/Bcl-2均高于对照组(2.43±0.22比1.04±0.07、1.96±0.09比1.06±0.12、3.76±0.34比1.00±0.10),Bcl-2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65±0.05比1.05±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组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Bax/Bcl-2低于IL-1β组,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IL-1β组的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15±0.12比1.00±0.03、1.22±0.09比1.00±0.11),Bcl-2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51±0.05比1.0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组的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低于IL-1β组,Bcl-2 mRNA表达量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RP可能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增强细胞活性,有效延缓椎间盘退变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白细胞介素-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髓核细胞 椎间盘退变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通路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关系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葛宾 崔慧贤 +3 位作者 梁坤 赵静维 邸翔 李淑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路与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预后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SMPP患儿113例,根据3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路与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预后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SMPP患儿113例,根据3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与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外周血NLRP3、IL-1β、IL-18水平。Pearson法分析外周血NLRP3、IL-1β、IL-18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SMM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NLRP3、IL-1β、IL-18对SMM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儿发病至入院时间>3 d比例、胸腔积液比例、APACHEⅡ评分以及外周血NLRP3、IL-1β、IL-18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外周血NLRP3、IL-1β、IL-18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外周血NLRP3、IL-1β、IL-18预测SMPP患儿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38.62、68.44、269.27 pg/ml,此时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06、0.817,敏感度分别为87.50%、84.37%、71.87%,特异度分别为64.20%、71.60%、77.78%。在校正其他因素前后,外周血NLRP3、IL-1β、IL-18高表达是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外周血NLRP3、IL-1β、IL-18联合预测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923,敏感度为84.37%,特异度为90.12%,三项联合预测价值较单项指标更高(均P<0.05)。结论:外周血NLRP3/IL-1β、IL-18通路与SMPP患儿预后关系密切,NLRP3、IL-1β、IL-18高表达是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项联合预测SMMP患儿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降低预后不良风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8 预后 预测价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兰 解冬千 +1 位作者 王霞 及超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软骨细胞培养和转染。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小鼠软骨细胞(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转染试剂分别转染pcDNA-ci...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软骨细胞培养和转染。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小鼠软骨细胞(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转染试剂分别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si-circ_0045714、si-NC。②蒺藜皂苷浓度筛选。将ATDC5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一组正常培养(正常组),一组加入10 ng·mL^(-1)的IL-1β(IL-1β组),其他组在加入10 ng·mL^(-1) IL-1β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25μg·mL^(-1)、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400μg·mL^(-1)的蒺藜皂苷。培养后计算软骨细胞存活率,并确定后续实验蒺藜皂苷的浓度。③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将ATDC5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养液培养,IL-1β组采用含10 ng·mL^(-1)的IL-1β培养液培养,IL-1β+蒺藜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含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的蒺藜皂苷和10 ng·mL^(-1)的IL-1β培养液培养。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的ATDC5细胞,培养方法同IL-1β组,并分别标记为IL-1β+pcDNA-circ_0045714组、IL-1β+pcDNA组。转染si-circ_0045714、si-NC的ATDC5细胞,培养方法同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并分别标记为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circ_0045714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NC组。培养后计算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④软骨细胞凋亡率检测。于6孔板中接种ATDC5细胞及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si-circ_0045714、si-NC的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⑤软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含量检测。收集各组软骨细胞的培养液,检测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⑥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检测。提取各组软骨细胞中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然后扩增,最后计算circ_0045714的表达量。结果:①蒺藜皂苷浓度筛选结果。IL-1β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组(LSD-t=15.396,P=0.000)。IL-1β组与IL-1β+25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555,P=0.918)。IL-1β+5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10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20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400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均高于IL-1β组(LSD-t=4.879,P=0.047;LSD-t=7.686,P=0.001;LSD-t=10.657,P=0.000;LSD-t=10.073,P=0.000)。IL-1β+400μg·mL^(-1)蒺藜皂苷组与IL-1β+200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584,P=0.999)。因此,选择浓度为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的蒺藜皂苷进行实验,并分别标记为蒺藜皂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②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检测结果。IL-1β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LSD-t=55.829,P=0.000;LSD-t=8.879,P=0.001;LSD-t=20.507,P=0.000;LSD-t=30.315,P=0.000;软骨细胞凋亡率:LSD-t=27.508,P=0.000;LSD-t=5.076,P=0.032;LSD-t=11.689,P=0.000;LSD-t=21.284,P=0.000;软骨细胞中TNF-α含量:LSD-t=29.990,P=0.000;LSD-t=7.720,P=0.002;LSD-t=17.182,P=0.000;LSD-t=24.615,P=0.000;软骨细胞中IL-6含量:LSD-t=33.441,P=0.000;LSD-t=6.324,P=0.008;LSD-t=15.440,P=0.000;LSD-t=25.096,P=0.000)。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LSD-t=11.627,P=0.000;LSD-t=21.436,P=0.000;软骨细胞凋亡率:LSD-t=6.613,P=0.006;LSD-t=16.209,P=0.000;软骨细胞中TNF-α含量:LSD-t=9.463,P=0.000;LSD-t=16.895,P=0.000;软骨细胞中IL-6含量:LSD-t=9.117,P=0.001;LSD-t=18.773,P=0.000)。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9.808,P=0.000;LSD-t=9.595,P=0.000;LSD-t=7.432,P=0.003;LSD-t=9.656,P=0.000)。③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检测结果。IL-1β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对照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43.218,P=0.000;LSD-t=9.487,P=0.000;LSD-t=22.136,P=0.000;LSD-t=34.785,P=0.000)。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12.649,P=0.000;LSD-t=25.298,P=0.000)。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12.649,P=0.000)。④过表达和干扰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结果。转染pcDNA、pcDNA-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0,4.18±0.14,t=39.342,P=0.000),说明过表达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成功。转染si-NC、si-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0,0.28±0.04,t=31.177,P=0.000),说明干扰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成功。⑤过表达circ_0045714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影响结果。IL-1β+pcDNA-circ_0045714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低于IL-1β+pcDNA组(t=16.290,P=0.000;t=11.359,P=0.000;t=11.988,P=0.000;t=12.266,P=0.000)。⑥干扰circ_0045714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影响结果。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circ_0045714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NC组(t=9.586,P=0.001;t=9.120,P=0.001;t=7.069,P=0.002;t=10.548,P=0.001)。结论:蒺藜皂苷能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具有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价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有关,且200μg·mL^(-1)蒺藜皂苷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蒺藜 皂苷类 白细胞介素- RNA 环状 炎症介导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骨关节炎及亚型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继鑫 周沁心 +3 位作者 郭天赐 余伟杰 叶云天 刘爱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46-51,共6页
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的研究方法,评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与骨关节炎及亚型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方法 IL-1RA与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 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的研究方法,评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与骨关节炎及亚型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方法 IL-1RA与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炎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来自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选取密切相关的SNP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 IV)。筛选敏感度试验,MR多效性残差和采用离群值检验来验证所识别的IV的异质性和多效性。采用5种不同的模型,包括逆方差加权模型(inverse-variance weighted, IVW)、加权中值估计模型、基于加权模型的方法、MR-Egger回归和简单众数法进行MR分析。结果 研究不存在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的IVW显示,IL-1RA与骨关节炎(OR=1.06,95%CI:1.01~1.11)、膝骨关节炎(OR=1.07,95%CI:1.01~1.13)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与髋骨关节炎之间具有相关性,因果关系不显著。敏感度分析显示,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 MR研究支持IL-1RA水平与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骨关节炎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146a-IRAK轴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瘘管型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作用
12
作者 倪健 朱晓文 于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146a和IRAK的关系。将成功制备的CD瘘管病变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Con)、ADSC干预组(ADSC)、ADSC+miR-146a-antagomir干预组(ADSC+antagomir)、ADSC+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干预组(ADSC+antagomir+si),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1 h,ADSC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ADSC+antagomir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ADSC+antagomir+si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Con组大鼠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每组每日定时处理2次,连续处理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的血管新生;Western blot检测瘘管创面组织中IRAK、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miR-146a表达在CD瘘管病变患者术后的血清中明显降低,IRAK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146a能靶向调控IRAK表达;与Con组相比,ADSC组、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的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DSC组相比,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升高,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DSC+antagomir组相比,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SC促进CD模型大鼠瘘管病变术后的瘘管愈合,这可能与调控miR-146a/IRAK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克罗恩病 瘘管病变 创面愈合 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白细胞介素-1β、核因子κB的影响
13
作者 祖之慧 张蕾 +1 位作者 徐丁琳 张建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中药组与模型组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建立...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中药组与模型组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模型,空白组大鼠不干预。造模后,中药组大鼠予以养精种玉汤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灌胃3个动情周期后取子宫组织及动脉血,进行子宫内膜厚度测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水平,用定量PCR检测子宫组织IL-1βmRNA、NF-κ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内膜厚度、腺体数明显降低(P<0.01),血清IL-1β及NF-κB水平、子宫组织IL-1βmRNA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内膜厚度、腺体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β及NF-κB水平、子宫组织IL-1βmRNA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精种玉汤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L-1β有关,即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精种玉汤 薄型子宫内膜 炎症介质 白细胞介素-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远 方庆丰 陈必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81-984,共4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合并肝损害患儿43例为肝损害组,未合并肝损害患...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合并肝损害患儿43例为肝损害组,未合并肝损害患儿51例患儿为无肝损害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资料,统计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NLR和IL-1β水平,分析外周血NLR、IL-1β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损害组患儿发热>10 d、肝大、脾大发生比例高于无肝损害组(P<0.05)。肝损害组患儿血ALT、异型淋巴细胞、IL-1β及EB病毒(EBV)DNA值水平高于无肝损害组(P<0.05),外周血NLR低于无肝损害组(P<0.05)。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IM患儿血EB病毒(EBV)DNA值拷贝、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IL-1β水平呈升高趋势,外周血NLR呈降低趋势(P<0.05)。IM患儿外周血ALT水平与NLR呈显著负相关,与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M发生肝损害患儿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症状比例较高,外周血NLR、IL-1β水平与IM患儿EBV DNA载量和肝损害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损害 临床特点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调节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
15
作者 齐新风 黄庆先 《免疫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702-707,共6页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SUF)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与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关系。方法 将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IL-1β组、SUF低浓度(SUF-L)+IL-1β...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SUF)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与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关系。方法 将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IL-1β组、SUF低浓度(SUF-L)+IL-1β组(SUF-L+IL-1β组)、SUF高浓度(SUF-H)+IL-1β组(SUF-H+IL-1β组)、SUF-H+IL-1β+STAT3激活剂Colivelin组(SUF-H+IL-1β+Colivelin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测定JAK2和STAT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IFN-γ、IL-6和IL-8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IL-1β组细胞存活率及克隆形成数量降低,细胞凋亡率、JAK2和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p-JAK2/JAK2和p-STAT3/STAT3值以及细胞培养液IFN-γ、IL-6和IL-8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IL-1β组相比,SUF-L+IL-1β组、SUF-H+IL-1β组细胞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Colivelin逆转了高剂量SUF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SUF能够通过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白细胞介素- Janus酪氨酸激酶2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血IL-18、IL-1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王明月 段莹 +2 位作者 黄鑫 岑洪 钟大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初治DLBCL患者设为DLBCL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IL-18、IL-1β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L-18、IL-1β预测患者死亡或存活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对DLBCL患者随访至2024年6月30日,记录其3年总生存期(OS),并分析IL-18和IL-1β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DLBCL组的IL-18、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18的最佳截断值为19.15 pg/mL,IL-1β的最佳截断值为4.95 pg/mL。IL-18、IL-1β高水平组的临床分期Ⅲ/Ⅳ期占比高于低水平组(P<0.05)。Log-rank检验显示,IL-18、IL-1β高水平组DLBCL患者的3年OS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01)。结论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IL-18和IL-1β在DLBC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家族基因多态性在牙周炎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闫雨娟 吴志杰 张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97-101,共5页
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主要包括IL-1α、IL-1β、IL-18及IL-1Ra等,参与调控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牙周炎是一种由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慢性疾病。IL-1家族的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IL-1家族常见的基因多态... 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主要包括IL-1α、IL-1β、IL-18及IL-1Ra等,参与调控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牙周炎是一种由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慢性疾病。IL-1家族的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IL-1家族常见的基因多态性包括IL-1A-889C/T多态性、IL-1B-511C/T和+3954/3953C/T多态性、IL-18-137G/C和-607C/A多态性、IL-1RN VNTR和IL-1RN+2018等。IL-1A基因-889C/T多态性可通过促进IL-1α表达,增强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炎的发生。IL-1B基因-511C/T和+3954/3953C/T多态性可促进骨吸收;IL-18基因-137G/C和-607C/A多态性则通过破坏调控位点和改变启动子结合,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然而,IL-1RN+2018基因多态性表现出对牙周炎的保护效应。此外,IL-33基因多态性通过调节NF-κB通路和上调关键炎症因子参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以及IL-37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调控IL-1β的表达来影响牙周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8 基因多态性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β-防御素2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贞敏 李雅灵 +1 位作者 牙祖科 陶人川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β-防御素2(HBD-2)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慢性牙周炎组,按纳入标准选取20位点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收...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β-防御素2(HBD-2)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慢性牙周炎组,按纳入标准选取20位点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收集GCF并记录临床指标。以牙周健康者12例的24位点GCF为健康对照组。GCF采集后记录采集点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HBD-2及IL-1β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GCF中HBD-2表达水平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5);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前、后HBD-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前,慢性牙周炎组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后IL-1β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后,BI、PD均较治疗前小(P<0.001)。与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GCF中IL-1β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低,GCF中HBD-2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表达水平无差异;与GCF中的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人类β-防御素-2 白细胞介素1-β 龈沟液 INTERLEUKIN-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与白细胞介素-1β联合检测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陈亮亮 程林凤 赵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联合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46例)和妊娠组(152例...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联合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46例)和妊娠组(152例)。检测各组血清Ang-1、IL-1β水平,分析各血指标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流产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低于妊娠组,血清IL-1β水平则高于妊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流产史、血Ang-1水平降低和血IL-1β升高是影响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Ang-1与IL-1β并联预测先兆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44~0.949),联合预测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80.3%,敏感度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并且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0.4),表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血清Ang-1、IL-1β水平与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够为早期预测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 血管生成素-1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白细胞介素-1β及粪便钙卫蛋白与小儿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关系
20
作者 宫蕾 赵彬 +1 位作者 孙婷婷 吕响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粪便钙卫蛋白(FC)与小儿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140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IBD组),根据病理及内镜检查,将57例克罗恩病(CD)...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粪便钙卫蛋白(FC)与小儿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140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IBD组),根据病理及内镜检查,将57例克罗恩病(CD)患儿分为CD组,将83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分为UC组,另选取同期3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儿为IBS组。对比各组患儿I-FABP、IL-1β及FC水平差异,分析各指标变化与IBD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IBD组I-FABP、IL-1β水平及FC水平高于IBS组(P<0.05),而CD组和UC组I-FABP、IL-1β水平及F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活动IBD患儿I-FABP、IL-1β及FC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活动患儿(P<0.05)。CD患儿I-FABP、IL-1β、FC水平与CDA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UC患儿I-FABP、IL-1β、FC水平与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I-FABP、IL-1β与FC串联检验评估中重度活动期C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串联检验评估中重度活动期U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结论IBD患儿血清I-FABP、IL-1β及FC异常升高,三者可作为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 钙卫蛋白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