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三结构域蛋白2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米婷 庞亚梅 王雅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三结构域蛋白21(TRIM2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26例,采集癌及癌旁组织,分别定义为NSCLC组和癌旁组。分析TRIM21、CD147在癌和...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三结构域蛋白21(TRIM2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26例,采集癌及癌旁组织,分别定义为NSCLC组和癌旁组。分析TRIM21、CD147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究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1年,分析存活组与病死组TRIM21、CD147的表达差异。结果:NSCLC组TRIM21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CD147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均P<0.05)。在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TRIM21和CD147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NSCLC患者中,TRIM21表达与CD147表达呈现负相关,且两者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组织分化具有相关性(均P<0.05)。随访结果显示,126例NSCLC患者中,有55例患者病死(病死组),71例患者存活(存活组)。存活组TRIM21阳性表达率高于病死组,CD147阳性表达率低于病死组(均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TRIM21表达降低而CD147表达升高,均与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结构域蛋白21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及生存素的表达及其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2
作者 刘祯 齐宝珍 穆慧君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566-568,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生存素(Survivin)表达及其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6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按手术后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分成两组,淋巴结发生转移15例为...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生存素(Survivin)表达及其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6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按手术后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分成两组,淋巴结发生转移15例为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的49例为未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CD147、Survivin表达情况;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D147、Surviv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CD147、Survivin阳性表达率[66.67%(10/15)、73.33%(11/15)]高于未转移组[36.76%(18/49)、40.82%(20/49)],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CD147、Survivin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γ=0.462、0.510,P=0.000、0.000)。结论CD147、Survivin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两项指标表达与患者的术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机体内呈过高表达,临床需对此种情况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相关性 病理分型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继岚 胡凤娣 +1 位作者 谢琳 李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3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肺腺癌患者78例,取其肺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以...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肺腺癌患者78例,取其肺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肺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中CD147、VEGF蛋白表达,并分析CD147、VEGF蛋白表达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之间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均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可将其作为肺腺癌诊断、恶性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深誉 阳永东 +3 位作者 黄蕃俊 陈前 罗朗昭 严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47-2749,共3页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的表达,关注二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手术患者48例为观察组,6例尸检中留取的垂体(腺垂体)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石蜡包埋组织。...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的表达,关注二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手术患者48例为观察组,6例尸检中留取的垂体(腺垂体)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与是否为侵袭性垂体腺瘤、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均P<0.05),而三者均与是否为功能性的腺瘤无关(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垂体腺瘤中HIF-1α、CD147和VEGF表达升高可能与肿瘤侵袭性生长有关。HIF-1α、CD147均与VEGF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岑 卢朝辉 陈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肿瘤细胞表面广泛高表达,其主要作用是诱导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凋亡、血管生成、化疗耐...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肿瘤细胞表面广泛高表达,其主要作用是诱导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凋亡、血管生成、化疗耐药及能量代谢等。本文总结了CD147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中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和可能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147检测在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杜炜玮 段铮 胡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检测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11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比较两组及肺癌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HE4、VEGF、... 目的分析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检测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11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比较两组及肺癌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HE4、VEGF、CD147水平。分析影响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HE4、VEGF、CD147诊断肺癌的价值。结果肺癌组HE4、VEGF、CD147水平高于健康组,转移组HE4、VEGF、CD147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HE4、VEGF、CD147均是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HE4、VEGF、CD147联合检测肺癌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3、0.825、0.820,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HE4、VEGF及CD147在肺癌中呈高表达,检测上述因子可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且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环素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7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璐 张文彦 李世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5期488-491,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病理过程,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CV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研究显示,亲环素A(CyPA)及其细胞表面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参与AS及ICCVD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CyPA和CD147在AS中...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病理过程,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CV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研究显示,亲环素A(CyPA)及其细胞表面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参与AS及ICCVD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CyPA和CD147在AS中的作用以及对ICCVD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素A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同源异型蛋白-6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莉 蔡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同源异型蛋白-6(SIX6)、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的表达特征及其与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以85例卵巢浆液性癌作为研究组,以8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SIX6、CD147和Ki67...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同源异型蛋白-6(SIX6)、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的表达特征及其与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以85例卵巢浆液性癌作为研究组,以8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SIX6、CD147和Ki67的表达。结果:研究组中SIX6、CD147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IX6和CD147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和病变分级密切相关,SIX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SIX6和CD147、SIX6和Ki67、CD147和Ki67均具有正相关性,SIX6和Ki67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SIX6和CD147在卵巢浆液性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关。SIX6和CD147具有协同作用,可能与细胞增殖有关。检测SIX6和Ki67的表达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液性癌 同源异型蛋白-6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增殖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和Furin的表达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9
作者 才保加 祁玉娟 +3 位作者 周为 王晓龙 马玉斌 马晓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036-7038,共3页
目的观察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和弗林蛋白酶(Furin)的表达,探讨二者对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95例胃腺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62例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62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 目的观察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和弗林蛋白酶(Furin)的表达,探讨二者对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95例胃腺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62例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62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组中CD147、Furin的表达和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CD147、Fu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中CD147、Furin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相关分析显示CD147和MVD、Furin和MVD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术后组织中CD147和Furin高表达,且具有促进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CD147和Furin均参与肿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 FURIN CD31 微血管密度(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突变型P53和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刘宁 缪巍 +1 位作者 马晓明 王晓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887-4889,共3页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突变型P53基因(TP53)和原癌基因C-MYC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肠腺癌作为观察组,70例管状腺瘤作为对照组,70例距肿物边缘>5 cm癌旁的结肠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突变型P53基因(TP53)和原癌基因C-MYC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肠腺癌作为观察组,70例管状腺瘤作为对照组,70例距肿物边缘>5 cm癌旁的结肠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CD147、TP53和C-MYC的表达。结果 3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CD147和T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内瘤栓相关,CD147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D147和TP53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CD147、TP53和C-MYC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高表达,不仅促进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以促进肿瘤进展。结肠腺癌中CD147和TP53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 TP53 C-MYC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7、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周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5期2277-2279,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病理组织CCR7、CD147水平及血清IGF-1R水平的异常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45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45例为良性结节组。收...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病理组织CCR7、CD147水平及血清IGF-1R水平的异常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45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45例为良性结节组。收集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病理组织中CCR7、CD147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1R表达水平。结果甲状腺癌组患者病理组织中CCR7、CD147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血清IGF-1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组织中CCR7、CD147表达及血清IGF-1R表达在临床上可用于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蛋白表达 趋化因子受体7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和5A2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沈丽华 肖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908-3910,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和5A2表达及三者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1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97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9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和5A2表达及三者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1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97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97例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EIF3h和5A2蛋白表达。结果 3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最大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累犯宫颈管密切相关。观察组EIF3h和5A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CD147、EIF3h和5A2高表达对肿瘤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EIF3h和5A2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 EIF5A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症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清除率、乳酸清除率、白细胞介素-23、中性粒细胞分化抗原64变化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陈妮 金鲜珍 赵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急症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乳酸清除率(LCR)、白细胞介素-23(IL-23)、中性粒细胞分化抗原64(CD64)变化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症重症肺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于我... 目的分析急症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乳酸清除率(LCR)、白细胞介素-23(IL-23)、中性粒细胞分化抗原64(CD64)变化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症重症肺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非重症肺炎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PCT-C、LCR、IL-23、CD64指标水平并比较,采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性(PSI)评分评估急症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与急症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CT-C、L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3、CD6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PSI评分评估,PSI评分≤90分的98例纳入预后良好组,PSI评分>90分的52例纳入预后不佳组,不同预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PCT-C、LCR、IL-23及CD6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LCR水平与PSI评分呈负相关,IL-23、CD64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PCT-C、LCR、IL-23及CD64水平均为急症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症重症肺炎患者的PCT-C、LCR、IL-23及CD64水平均出现显著变化,且上述指标水平与急症重症肺炎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重症肺炎 降钙素原清除率 乳酸清除率 白细胞介素-23 中性粒细胞分化抗原6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正五聚蛋白3、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检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李世平 范平平 吝新英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94-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检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DKA合并细菌感染患者116例为DKA合并感染组,选取DKA未合并感染者115例为DKA未合并感染组。入院后24 ...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检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DKA合并细菌感染患者116例为DKA合并感染组,选取DKA未合并感染者115例为DKA未合并感染组。入院后24 h内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院后24 h内和治疗后血清PTX3、sCD14水平,分析DKA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清PTX3、sCD14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DKA合并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入院后24 h内血清PTX3和sCD14水平对DKA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DKA合并感染组入院后24 h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WBC、CRP、PCT、PTX3、sCD14水平高于DKA未合并感染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TX3、sCD14水平较入院后24 h内降低(均P<0.05)。DKA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清PTX3和sCD14水平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WBC、CRP、PCT呈正相关,且血清PTX3和sCD14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入院后24 h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WBC、CRP、PCT、PTX3、sCD14是DKA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入院后24 h内血清PTX3、sCD14联合预测DKA合并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项(均P<0.05)。结论:DKA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清PTX3和sCD14水平升高,两项联合检测对DKA合并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细菌感染 正五聚蛋白3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相关性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15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38和IL-22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预测效能分析
16
作者 宋琳 豆鹏产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47-250,269,共5页
目的 探究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和IL-22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A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将患者分为非肝硬化组(n=75)和肝... 目的 探究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和IL-22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A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将患者分为非肝硬化组(n=75)和肝硬化组(n=18)。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及血清CD38和IL-22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D38和IL-22对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93例AIH患者中肝硬化18例,非肝硬化75例。与非肝硬化组相比,肝硬化组的血清CD38、TBil水平均较高,血清IL-22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38、TBil和IL-22均是AIH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38和IL-22联合检测预测AIH发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分别大于单项检测,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结论 AIH并发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D38表达上调,血清IL-22表达下调,两者联合检测对预测AIH患者发生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白细胞分化抗原38 IL-22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及扣针蛋白-5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罗浩 王永利 +2 位作者 徐进宝 郭志佳 赵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与Rotterdam 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第1、3、7天,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40L、fibulin-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05、-0.421,P<0.05),与Rotterdam CT评分呈正相关(r=0.495、0.397,P<0.05);sCD40L(O r=2.768,95%CI:1.537~4.983)、fibulin-5(O r=2.539,95%CI:1.301~4.953)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预测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33~0.989),敏感度为86.59%,特异度为94.23%;Rotterdam CT评分联合sCD40L、fibulin-5的诊断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效能(Z=4.233、4.274、4.433,P<0.001);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曲线与临床实际发生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扣针蛋白-5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Toll样受体2、白细胞分化抗原14表达对不同病原菌的鉴别价值
18
作者 石优香 张强 王笑然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2(TLR-2)、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不同病原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1例为观察组、55名体... 目的探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2(TLR-2)、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不同病原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1例为观察组、5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IL-6、TLR-2、CD1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并进行比较。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外周血IL-6、TLR-2、CD14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IL-6、TLR-2、CD14水平对不同病原菌的鉴别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IL-6、TLR-2和CD1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外周血IL-6水平方面,G^(-)菌、真菌、G^(+)菌感染者依次降低,且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在外周血TLR-2水平方面,G^(-)菌感染者低于G^(+)菌和真菌感染者(P<0.05),G^(+)菌感染者与真菌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CD14水平方面,G^(-)菌、G^(+)菌、真菌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鉴别G^(-)菌、真菌时,IL-6、TLR-2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0.880)大于IL-6(0.819)、TLR-2(0.750)单独鉴别;鉴别G^(-)菌、G^(+)菌时,IL-6、TLR-2联合鉴别的AUC(0.885)大于IL-6(0.820)、TLR-2(0.783)单独鉴别;IL-6单独鉴别G^(+)菌、真菌的AUC为0.749。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IL-6、TLR-2、CD14表达异常升高,其中IL-6、TLR-2可用于不同病原菌类型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部感染 白细胞介素6 TOLL样受体2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痹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白细胞分化抗原15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陈婷 王芳 李莎罗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20-25,共6页
目的:观察通痹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CD40)、白细胞分化抗原15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54,CD15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 目的:观察通痹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CD40)、白细胞分化抗原15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54,CD15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抑制心室重构、营养心肌、扩张动脉、减少心肌耗氧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痹汤口服治疗。一个疗程为2周,2个疗程后评估患者的心绞痛症状、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血浆D-二聚体、CD40、CD154、vWF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2%(37/45),对照组为46.7%(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3.54±0.51)(次/周)VS.(4.94±0.59)(次/周),P<0.05)]、6MWD大于对照组[(544.17±51.54)m VS.(516.79±36.28)m,P<0.05]。治疗后,试验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66.7%(30/45),对照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2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CD40[(146.69±40.23)ng/L VS.(223.60±91.34)ng/L,P<0.01]、CD154[(10.62±7.17)ng/L VS.(14.20±6.73)ng/L,P<0.01]、vWF因子[(427.29±91.79)U/L VS.(513.63±101.81)U/L,P<0.01]、血浆D-二聚体[(1.06±0.73)ng/L VS.(1.63±0.83)ng/L,P<0.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痹汤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6MWD,降低CD40、CD154、vWF因子、D-二聚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 气虚血瘀证 通痹汤 白细胞分化抗原4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90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旭 董科 +3 位作者 俞小炯 赵小龙 张杰 张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90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及其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组织标本8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90和CXCR4的表达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90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及其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组织标本8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90和CXCR4的表达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析肝癌组织中CD90和CXCR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 82例肝癌组织中,CD90阳性表达65例(79.27%),CXCR4高表达49例(59.76%)。肝癌组织中CD90与CXCR4的表达均与患者是否携带乙肝病毒、肿瘤直径大小、结节数、血管侵犯情况、肿瘤分化情况及TNM分期有关,且CXCR4表达与包膜情况有关(均P<0.05)。肝癌组织中CD90、CXCR4的表达与患者术后1年复发有关(均P<0.05)。结论CD90与CXCR4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临床检测CD90和CXCR4有助于及时了解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情况,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组织 白细胞分化抗原90 趋化因子受体4 早期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