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血形成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中华 李江涛 郑志永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皮下瘀血的形成与术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探讨减少或杜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皮下瘀血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43例(60个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生皮下瘀血情况包括位置、面...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皮下瘀血的形成与术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探讨减少或杜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皮下瘀血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43例(60个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生皮下瘀血情况包括位置、面积、发生时间,以及隐性失血量(红细胞)做观察统计。将研究对象分为单膝和双膝两组分别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43例中术后发生皮下瘀血37例,发生率86.0%;60个膝关节中术后发生皮下瘀血51个膝关节,发生率85.0%;每侧肢体皮下瘀血的面积,最大为18%,平均为(12.89±3.54)%;皮下瘀血都发生在术侧下肢且多集中在切口周围(5例,9.8%)、腘窝处(16例,31.4%)、小腿及足踝后外侧(15例,29.4%)、大腿后内侧(15例,29.4%)四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部位未发生皮下瘀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皮下瘀血的形成面积与术后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皮下瘀血的发生以及皮下瘀血的面积取决于进入组织间隙及淤积停留在关节腔内的血液即隐性失血的有无和多少,而其又与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和术后切口的血液引流量密切相关,尽可能减少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和术后合理使用引流管充分引流是减少皮下瘀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皮下瘀血 隐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后局部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秋华 李克卿 +1 位作者 林静 刘军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0-170,共1页
目的调查分析造成静脉注射后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避免皮下瘀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静脉注射病人115例,12项参数,以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项参数中,血管脆性试验、穿刺成功率、... 目的调查分析造成静脉注射后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避免皮下瘀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静脉注射病人115例,12项参数,以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项参数中,血管脆性试验、穿刺成功率、拔针止血方式和注射时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是避免静脉注射后皮下瘀血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皮下瘀血 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谱紫外线照射治疗皮下瘀血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丁立新 刘莉 李淑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ltraviolet,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制。方法皮下瘀血的吸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UV红斑反应。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V促进皮下瘀血的平均吸收时间无明显变化(P>0....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ltraviolet,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制。方法皮下瘀血的吸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UV红斑反应。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V促进皮下瘀血的平均吸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减弱UV的红斑反应,UV照射后瘀血平均吸收时间显著延长(P<0.01)。较长时间红外线瘀血区照射,也可促进瘀血的吸收。结论UV红斑促进外伤性皮下瘀血的吸收作用与其局部红斑反应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红斑 外伤性皮下瘀血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芳酸 普鲁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瘀血的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曾静 周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89-390,共2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瘀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散外敷治疗皮下瘀血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燕芬 陈见贵 +3 位作者 曾小红 孙艳 顾卫 孙惠金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884-1885,共2页
目的探讨化瘀散外敷治疗皮下瘀血的疗效,总结其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发生皮下瘀血的内科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应用化... 目的探讨化瘀散外敷治疗皮下瘀血的疗效,总结其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发生皮下瘀血的内科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应用化瘀散外敷,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散外敷治疗皮下瘀血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上应规范操作技术及做好穿刺处的按压等护理措施以防止皮下瘀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皮下瘀血 疗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磁极化静脉采血致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防护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洁 刘欣梅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3期49-49,共1页
对34例血液磁极化静脉采血致大面积皮下瘀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分别为穿刺困难9例,操作方 法不当5例,压迫不当18例,其它2例。提出需加强穿刺局部护理,正确选择拔针方法、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等,以 预防皮下瘀血的发生。
关键词 注射 静脉内 皮下瘀血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采血致大面积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凤兰 兰荣凤 《护理研究》 2002年第4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真空负压静脉采 病因 疾病预防 大面积皮下瘀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后易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3
8
作者 姜魁芹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老年 静脉穿刺 皮下瘀血 原因 预防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瘀血与血管走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敏智 庾少清 +1 位作者 邝惠冰 冯秀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69-3970,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的关系。方法:抽取112例因静脉穿刺导致皮下瘀血的患者,分为皮下组织正常组48例,皮下组织疏松组64例。在患者瘀血中心用十字划分法,横血管方向为横径,顺血管方向为竖径。比较两组的横...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的关系。方法:抽取112例因静脉穿刺导致皮下瘀血的患者,分为皮下组织正常组48例,皮下组织疏松组64例。在患者瘀血中心用十字划分法,横血管方向为横径,顺血管方向为竖径。比较两组的横径和竖径。若横径<竖径,视为皮下淤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结果:两组皮下瘀血横、竖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4593)。两组中的横、竖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01)。结论:皮下瘀血的发展延伸的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皮下瘀血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后大面积皮下瘀血的原因及其预防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紫绵 杨晓芬 孙丽华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623-623,共1页
关键词 后大面积皮下瘀血 原因 预防 抗生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红斑对犬皮下瘀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立新 卢宇 +2 位作者 杨永辉 赵佐庆 张旭东 《中华理疗杂志》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V)照射治疗皮下瘀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犬皮下瘀血模型后,观察瘀血区UV红斑、血纤溶活性(FS)的变化对犬瘀血吸收时间的影响。结果:UV照射可激活犬血FS,但照射区瘀血斑无明显变化;在抑制...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V)照射治疗皮下瘀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犬皮下瘀血模型后,观察瘀血区UV红斑、血纤溶活性(FS)的变化对犬瘀血吸收时间的影响。结果:UV照射可激活犬血FS,但照射区瘀血斑无明显变化;在抑制UV照射对犬血FS的激活条件下,UV照后瘀血斑吸收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瘀血区UV红斑减弱后其瘀血平均吸收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红斑效应为UV照射治疗后犬皮下瘀血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红斑 吸收 皮下瘀血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拔针方法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皮下瘀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焕英 杨兰菊 张秀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3期60-,共1页
关键词 皮下注射 拔针方法 皮下瘀血 低分子肝素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洗消褪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所致皮下瘀血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春霞 《江苏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50-51,共2页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笔者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因静脉穿刺致皮下瘀血的60例老年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熏洗 静脉穿刺 皮下瘀血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和血肿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文容 杨素容 +1 位作者 曾雪梅 陈凯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0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及血肿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536例住院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及血肿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四肢静脉穿刺及头皮静脉穿刺发生皮下瘀血和血肿的几率较小,而颈外静脉和腹股沟股静...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及血肿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536例住院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及血肿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四肢静脉穿刺及头皮静脉穿刺发生皮下瘀血和血肿的几率较小,而颈外静脉和腹股沟股静脉穿刺容易发生皮下血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静脉穿刺后正确地拔针和准确地按压穿刺部位,可以减少皮下瘀血及血肿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穿刺 皮下瘀血 拔针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阿丽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69-69,共1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发生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方法 :对 168例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实验 ,采用不同的按压方法和时间 ,观察皮下瘀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皮下瘀血发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发生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方法 :对 168例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实验 ,采用不同的按压方法和时间 ,观察皮下瘀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皮下瘀血发生率为 0.5 7% ,对照组为 15. 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 1)。结论 :改变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及时间可防止皮下瘀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下瘀血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处理低分子肝素致患者皮下瘀血的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撒志梅 张雪梅 +1 位作者 张美霞 张听芹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268-1268,共1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瘀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穿刺引起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鲍婷婷 邢桂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2014-2015,共2页
通过对静脉穿刺引起的皮下瘀血常见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的分析,从而了解在临床护理对于皮下瘀血发生的预防和处理已有较完善的方法,并现有研究基础改进寻找新方法,以求进一步完善对皮下瘀血的预防和护理。
关键词 静脉穿刺 皮下瘀血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磁治疗后静脉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訾希存 张英慧 《哈尔滨医药》 2005年第2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穿刺部位 皮下瘀血 治疗后 磁治疗 治疗手段 重要环节 护理措施 治疗方案 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惠兴 张秀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09年第12期313-314,共2页
目的分析静脉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2006年-2007年门诊接受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下瘀血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原因、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穿刺成功率... 目的分析静脉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2006年-2007年门诊接受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下瘀血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原因、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穿刺成功率低有关。结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方法,可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皮下瘀血 拔针 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穿刺致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10期1417-1418,共2页
关键词 大面积皮下瘀血 原因分析 静脉穿刺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