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部皮瓣的解剖学一个新的游离皮瓣供区 被引量:330
1
作者 徐达传 钟世镇 +5 位作者 刘牧之 李忠华 孙博 孟宪玉 罗力生 高建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在35侧下肢标本上,对股前外侧部的皮肤上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发现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轴,通过其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皮支可以构成一个新的皮瓣供区,并于1983年用于临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发出第一支肌皮动脉穿支上方3 c... 在35侧下肢标本上,对股前外侧部的皮肤上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发现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轴,通过其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皮支可以构成一个新的皮瓣供区,并于1983年用于临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发出第一支肌皮动脉穿支上方3 cm处外径为2,1mm,肌皮动脉穿支的外径为0.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肌间隙 股外侧肌 解剖部位 股前外侧 皮瓣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褥式缝合在皮瓣供区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文 许海燕 +1 位作者 邹勇 刘容珍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总结褥式缝合应用于皮瓣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8月,采用褥式缝合处理69例皮瓣供区创面,然后才植皮。创面愈合后,一次性全部或分次拆除褥式缝合的缝线。结果创面植皮全部成活,创面平整,创周无台阶,创面... 目的总结褥式缝合应用于皮瓣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8月,采用褥式缝合处理69例皮瓣供区创面,然后才植皮。创面愈合后,一次性全部或分次拆除褥式缝合的缝线。结果创面植皮全部成活,创面平整,创周无台阶,创面约小于原皮瓣面积。结论褥式缝合应用于皮瓣供区创面,可缩小创面、消除创面凹陷及创缘台阶,利于植皮成活、创面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式缝合 皮瓣供区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汤样华 曾林如 +3 位作者 黄忠名 岳振双 辛大伟 徐灿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术后供区创面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112例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患者,供区创面根据个体化差异分别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打包、游离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一期VSD治疗后延期游离植皮加VSD及逆行...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术后供区创面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112例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患者,供区创面根据个体化差异分别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打包、游离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一期VSD治疗后延期游离植皮加VSD及逆行腹壁浅动脉皮瓣闭合创面。结果:112例中有4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远供区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包括:伤口边缘皮肤坏死2例,植皮区皮肤坏死8例,伤口感染10例,伤口迁延不愈10例。远期并发症包括:严重瘢痕7例.供区大腿胀痛不适4例。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的修复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创面及患者个体差异选用并发症少、损伤小、效果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皮瓣供区 修复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4
作者 焦杰君 张盘军 宋文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20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采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进行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5... 目的探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采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进行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住院7~12d,平均住院时间(8. 7±5. 2) d。经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8. 4±2. 3)个月,经治愈48例,治愈率96. 0%。另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针道红肿,且部分创面缩小,停止修复后机经植皮修复残余创面。结论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中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使创面逐渐愈合,又不会影响皮皮瓣侧肢体术后活动,还能避免或者减少术中植皮,从而达到较高的整体效果,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皮瓣供区 牵力可调式肤牵张器 创面修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 一个新的皮瓣供区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长满 钟世镇 刘牧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2期97-98,共2页
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研究了88侧成人尸体下肢。提出了一个新的皮瓣供区——小腿前外侧皮瓣。该皮瓣的血管蒂为行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内的腓浅动脉,其起点外径为1.0mm,与腓浅神经伴行,两侧有相应的伴行静脉。该皮瓣既是一个游离皮瓣的供区... 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研究了88侧成人尸体下肢。提出了一个新的皮瓣供区——小腿前外侧皮瓣。该皮瓣的血管蒂为行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内的腓浅动脉,其起点外径为1.0mm,与腓浅神经伴行,两侧有相应的伴行静脉。该皮瓣既是一个游离皮瓣的供区,又可作为带蒂的转移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皮瓣供区 前外侧 外侧肌间隔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顶石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6
作者 蔡飞宇 刘彦士 +1 位作者 刘凯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在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12例患者使用拱顶石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缺损大小平均为8.1 cm×14.4 cm(8.0 cm×11....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在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12例患者使用拱顶石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缺损大小平均为8.1 cm×14.4 cm(8.0 cm×11.0 cm~9.0 cm×21.0 cm),设计拱顶石皮瓣的平均面积为9.1 cm×16.4 cm(8.0 cm×13.0 cm~12.0 cm×19.0 cm)。随访观察皮瓣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皮瓣外观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瘢痕外观评估和评定(SC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6~12个月),2例皮瓣周围皮肤感染,通过创面换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伤口裂开、静脉回流障碍和皮肤坏死。末次随访VSS评分为6.8±0.9,SCAR评分为7.3±1.0,修复结果满意。结论拱顶石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缺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式,不仅避免了张力性缝合造成的各种并发症,而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顶石 游离 软组织缺损 皮瓣供区修复 医疗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皮瓣的应用解剖学——新的游离皮瓣供区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世镇 陶永松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0年第2期49-51,共3页
在显微外科发展史上,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成功和提高,使外科领域中许多手术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带蒂皮瓣转移,也发展到可以游离移植。目前利用游离皮瓣修复创伤组织的缺损,已为显微外科医生广泛应用。根据在尸体上进行的应用解剖... 在显微外科发展史上,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成功和提高,使外科领域中许多手术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带蒂皮瓣转移,也发展到可以游离移植。目前利用游离皮瓣修复创伤组织的缺损,已为显微外科医生广泛应用。根据在尸体上进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许多供皮区已通过临床实践检验加以确定。自从Harii^((1))在1972年9月首先运用游离头皮瓣获得成功以后,各种可供使用的供皮区被迅速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后动脉 轴心血管 会阴动脉 阴囊 阴囊 血管神经 皮瓣供区 解剖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栋文 农慧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在2017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2月入院)与观...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在2017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2月入院)与观察组(2019年3月—2020年8月入院),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植皮压包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创面感染、皮片坏死、皮下血肿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8.94±3.05)d、(10.07±1.46)d,住院时间分别为(31.15±4.66)d、(23.84±6.62)d,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57±3.81)d、(18.68±2.20)d,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90.42±8.17)°、(124.05±10.96)°,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关节屈伸活动度比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分别为19.23%、0,皮片坏死率分别为23.08%、3.85%,皮下血肿率分别为15.38%、0,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皮片坏死率、皮下血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植皮压包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创面感染、皮片坏死、皮下血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植压包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 下血肿 创面感染 创面愈合 关节屈伸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蹼穿支皮瓣修复指根部岛状皮瓣供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叙 张桂莲 +2 位作者 任延坤 金大维 刘佳智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前,显微外科领域日渐完善,已经开始追求完美。对于创面的修复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创面覆盖与皮瓣的存活,而在于尽量用较少的创伤,达到供受区两者皆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指根部岛状皮瓣血运可靠,带入指背神经,是修复指端缺损较经典的手术... 目前,显微外科领域日渐完善,已经开始追求完美。对于创面的修复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创面覆盖与皮瓣的存活,而在于尽量用较少的创伤,达到供受区两者皆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指根部岛状皮瓣血运可靠,带入指背神经,是修复指端缺损较经典的手术方法,以往对于供区采用植皮修复,术后植皮区外形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皮瓣供区 指根部 临床应用 岛状 穿支 指蹼 创面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包植皮与不打包植皮修复手部岛状皮瓣供区创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涛 顾加祥 +1 位作者 张乃臣 刘宏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打包植皮与不打包植皮法修复手部岛状皮瓣移植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手部岛状皮瓣植皮覆盖供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传统打包植皮的方法,为A组;另40例采用改... 目的比较分析打包植皮与不打包植皮法修复手部岛状皮瓣移植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手部岛状皮瓣植皮覆盖供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传统打包植皮的方法,为A组;另40例采用改良的不打包植皮方法,为B组。通过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植皮的成活率、末次随访时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植皮外观(是否存在瘢痕增生及局部凹陷等)和患者的满意度等维度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比较,P<0.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B组明显优于A组;A组有1例发生部分坏死,成活率为97.5%,B组40例全部一期成活,成活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感觉和手指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植皮外观优良率评定,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打包植皮修复手部岛状皮瓣供区创面,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手术及住院时间,同时成活率和功能与传统打包植皮方法相当,在外观及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打包植皮,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植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供区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眼睑移植的皮瓣供区并发症研究
11
作者 Leibovitch I. Selva D. +2 位作者 Davis G. Ghabrial R. 张少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36-37,共2页
Purpose To determine if harvesting free tarsal grafts from the upper eyelids i 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Design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Methods Consecutive patients managed with free tarsal grafts by t... Purpose To determine if harvesting free tarsal grafts from the upper eyelids i 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Design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Methods Consecutive patients managed with free tarsal grafts by three of the authors (D .S., D.G., R.G.) over a 4 year period. Results Ninety one eyelids in 75 patien ts were operated on using the free tarsal graft for various eyelid pathologies. Mean follow up period was 14.83 ±8.45 months (range, 4 to 42 months). Contour peaking in donor upper eyelid appeared in two eyelids (2.2%), lash ptosis in fo ur eyelids (4.4%) of three patients, and donor site infection in one eyelid (1. 1%). Four patients (5.3%) complained of a transient ocular discomfort. There w ere no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hanges on the eyelid height, entropion, or kerato pathy in the donor site eye. Most of the donor site complications were mild or t ransient and required no further surgery. In thre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bseq uent surgery to treat preexisting ptosis or retraction of the donor eyelid, the results were less predictable and further procedures were required. Conclusion F ree tarsal grafts harvested from the upper eyelids, with preservation of at leas t 4 mm of the tarsal plate inferiorly, do not lead to significant donor site mor bidity. However, subsequent procedures to alter the position of the donor eyelid may be less predic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研究 皮瓣供区 睑内翻 上睑 角膜病变 睑板 移植术 病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直接诱导皮肤再生技术修复足趾侧方皮瓣供区创面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健 郑玉岑 +6 位作者 陈伟 常树森 魏在荣 聂开瑜 张芳 李书俊 龚飞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4-479,共6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直接诱导皮肤再生技术修复足趾侧方皮瓣供区创面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3年2月,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直接诱导皮肤再生技术修复10例11处足趾侧方皮瓣供区创面。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1~63岁,平均40.6...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直接诱导皮肤再生技术修复足趾侧方皮瓣供区创面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3年2月,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直接诱导皮肤再生技术修复10例11处足趾侧方皮瓣供区创面。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1~63岁,平均40.6岁。均为手指指腹皮肤缺损,其中拇指末节3例,示指末节2例,示、中指中节1例,中指末节1例,环指末节3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4 cm×1.8 cm~4.3 cm×3.4 cm。病程1~15 d,平均6.9 d。皮瓣供区位于踇趾腓侧5处,第2足趾胫侧5处,第3足趾胫侧1处。足趾侧方皮瓣范围为2.5 cm×2.0 cm~4.5 cm×3.5 cm。11处皮瓣供区创面均不能直接缝合,其中2处有肌腱外露;均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覆盖。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4.7个月。11处皮瓣全部成活且皮瓣外形较好。足部供区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40~72 d,平均51.7 d。供区无明显瘢痕,与周围正常皮肤色泽相近;供足外观良好,穿鞋、行走功能未受影响。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直接诱导皮肤再生技术修复足趾侧方皮瓣供区创面可行,创面能自行愈合,且操作简便,无第2供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 足趾侧方 皮瓣供区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人工真皮结合刃厚皮片一期移植与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皮瓣供区的比较分析
13
作者 卢玉祥 任尊 +4 位作者 蔡伟杰 卢玉 吴恒 徐峥宇 韩培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3期223-230,共8页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结合刃厚皮片一期移植修复皮瓣供区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纳排标准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皮瓣手术患者资料,共221例。根据皮瓣供区修复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结合刃厚皮片一期移植修复皮瓣供区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纳排标准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皮瓣手术患者资料,共221例。根据皮瓣供区修复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15例,皮瓣供区皮肤缺损范围为11~240 cm^(2),应用人工真皮结合刃厚皮片一期移植修复;对照组106例,供区范围11~243 cm^(2),应用中厚皮片修复供区皮肤缺损。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移植皮片存活率、供皮区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皮瓣供区瘢痕增生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供区周围上下肢关节功能[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并应用SPSS、GraphPad Prism 9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人工真皮联合刃厚皮移植组的皮片存活率稍高于中厚皮片移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7%和93.4%,P>0.05)、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00(16.00,20.00)d和17.50(16.00,20.00)d]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得分分别为5.00(4.00,6.00)及5.00(4.00,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真皮联合刃厚皮移植组无论是受皮区还是供皮区的瘢痕程度均优于中厚皮片组[(受皮区VSS评分分别为4.00(3.00,5.00)和5.00(4.00,6.00),Z=-3.647,P<0.01;供皮区VSS评分分别为2.00(1.00,3.00)和4.00(3.00,4.25),Z=-8.859,P<0.01)]。人工真皮联合刃厚皮移植组的相邻关节功能明显优于中厚皮片组[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41.50(40.00,47.00)和49.00(45.25,54.00),Z=-4.961,P<0.01;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91.00(87.00,93.50)和82.00(78.00,86.25),Z=-7.857,P<0.01]。结论人工真皮结合刃厚皮片一期移植是修复皮瓣供区良好的方法,可以给供区,特别是腱膜上提供良好的组织覆盖,在避免瘢痕挛缩同时确保了肌腱组织的有效滑动,有利于相邻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 皮瓣供区 肌腱外露 肤缺损
原文传递
关注皮瓣供区问题-减少皮瓣供区损害专家共识 被引量:119
14
作者 唐举玉 汪华侨 +26 位作者 Hallock GG 章一新 刘元波 王欣 谢松林 吴攀峰 童德迪 宋文超 雷少榕 战杰 穆广态 徐永清 张世民 柴益民 芮永军 蔡志刚 王增涛 池征磷 章伟文 王健 糜菁熠 何乐人 顾立强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共3页
传统皮瓣移植的治疗目标主要是追求皮瓣成活和创面愈合,对皮瓣受区的外形与功能恢复、特别是对皮瓣供区损害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随访发现部分患者皮瓣移植术后供区存在难看的瘢痕、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皮瓣移植的治疗目标主要是追求皮瓣成活和创面愈合,对皮瓣受区的外形与功能恢复、特别是对皮瓣供区损害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随访发现部分患者皮瓣移植术后供区存在难看的瘢痕、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对创面重建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受区创面修复后能够获得最好的外形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供区 损害 专家 创面愈合 成活 移植 功能恢复 移植术后
原文传递
轴型皮瓣供区预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鲁开化 艾玉峰 +2 位作者 刘春利 柳大烈 郭树忠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5-236,254,共2页
自国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研制成功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已日趋普及,但尚未见用子轴型皮瓣供区预扩张的专题报道,现将我科在这方面的工作简要介绍如下。对轴型皮瓣供区预扩张的主要目的在于:①进一步强化供区血供,经扩张... 自国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研制成功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已日趋普及,但尚未见用子轴型皮瓣供区预扩张的专题报道,现将我科在这方面的工作简要介绍如下。对轴型皮瓣供区预扩张的主要目的在于:①进一步强化供区血供,经扩张后皮瓣内的血管管经增粗,数量明显增加,效果优于一般延迟术;②皮肤面积明显增加,既可满足受区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供区 扩张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以腕背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供区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晓 许亚军 +2 位作者 芮永军 寿奎水 陈学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7-308,共2页
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们对9例手指近节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同时以腕背皮支带V-Y推进皮瓣对供区进行修复,疗效较好。
关键词 推进修复 皮瓣供区 动脉穿支 掌背 V-Y推进 2009年
原文传递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足踝部及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9
17
作者 梁尊鸿 潘云川 林师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穿支形成皮瓣接力的方式,同时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探讨减少继发皮瓣供区损伤的方法。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创面面积3.0 cm×2.0 cm^8.0 cm×6.0 cm。采用胫...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穿支形成皮瓣接力的方式,同时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探讨减少继发皮瓣供区损伤的方法。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创面面积3.0 cm×2.0 cm^8.0 cm×6.0 cm。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继发的供区再采用胫后动脉较高位皮穿支形成接力皮瓣修复,不需要额外的植皮手术。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切取移植的16个皮瓣完全成活,其中接力皮瓣面积5.0 cm×2.0 cm^8.0 cm×5.0 cm,手术时间30~40 min。术后随访6~12个月,移植皮瓣质地柔软,局部无明显色素沉着,供瓣区遗留线状瘢痕,无凹陷,外形满意,踝关节伸、屈活动无受限。结论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在修复原始创面的同时又能较好地修复皮瓣供区,避免供瓣区植皮,扩大了穿支皮瓣临床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穿支 皮瓣供区 足踝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腓骨皮瓣供区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举玉 贺继强 +3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龚斯铭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0,共2页
患者男.3l岁,因腓骨皮瓣切取术后7d并发右小腿疼痛、肿胀伴有切口裂开转入我科。查体:右小腿外侧问室肌肉全部坏死.肌腱和腓骨两断端外露(图1),足背伸和外展受限,足背外侧感觉障碍.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根据患者病史... 患者男.3l岁,因腓骨皮瓣切取术后7d并发右小腿疼痛、肿胀伴有切口裂开转入我科。查体:右小腿外侧问室肌肉全部坏死.肌腱和腓骨两断端外露(图1),足背伸和外展受限,足背外侧感觉障碍.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累及外侧问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股前外侧 皮瓣供区 腓骨 修复 术后 穿支 嵌合
原文传递
皮瓣供区创面用整张中厚皮片覆盖后感觉恢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伟 王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的 评价失神经支配创面用整张中厚皮片覆盖后感觉恢复的情况。方法 观察 35例游离皮瓣移植者 ,用整张中厚皮片覆盖供区创面后感觉恢复的情况。术后随访 1至 9年 ,分别测定植皮区的触、痛、温度及两点辨别觉的恢复程度。各项结果均经... 的 评价失神经支配创面用整张中厚皮片覆盖后感觉恢复的情况。方法 观察 35例游离皮瓣移植者 ,用整张中厚皮片覆盖供区创面后感觉恢复的情况。术后随访 1至 9年 ,分别测定植皮区的触、痛、温度及两点辨别觉的恢复程度。各项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35例创面植皮区触、痛、温度及两点辨别觉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 2 2 .8%、2 0 %、2 0 %和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供区 肤移植 去神经支配 感觉恢复 治疗
原文传递
拇甲皮瓣供区修复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瑞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162,共1页
(拇)甲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是1980年Morrison首先报告应用的,之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被列为修复拇指套脱伤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拇)甲皮瓣供区并发症的问题,该术式经过了多次改良.
关键词 皮瓣供区 复方 拇甲 肤套脱伤 拇指套脱伤 并发症 复拇指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