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永生 李勇杰 +3 位作者 陶蔚 张晓华 张宇清 李建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皮质电刺激术(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脑卒中后疼痛9例,脊髓损伤后疼痛3例,幻肢痛2例。均行MCS治疗,同期植入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 目的研究运动皮质电刺激术(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脑卒中后疼痛9例,脊髓损伤后疼痛3例,幻肢痛2例。均行MCS治疗,同期植入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均不同程度减轻,1个月以内镇痛疗效较满意,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随访1-5年,多数病人镇痛效果出现波动,调整刺激参数后仍能获得镇痛疗效,疼痛较术前减轻10%-90%,脑卒中后疼痛的长期疗效要好于脊髓损伤后疼痛和幻肢痛。结论 MCS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疗效肯定、可调节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 脑卒中后 疼痛 脊髓损伤后 幻肢痛 运动皮质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皮质电刺激在脑功能区手术中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天栋 白红民 +4 位作者 蒋晓星 高寒 李建亭 王国良 王伟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828-1829,共2页
目的:探讨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直接皮质电刺激联合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6例脑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患者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利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 目的:探讨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直接皮质电刺激联合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6例脑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患者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利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病变。结果:12例位于运动感觉区的患者利用体感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6例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总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记录到明显的P20-N25倒置波形,波幅最大及波形分化最佳,经直接皮质电刺激确认为运动区。4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患者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无一例出现长期的功能障碍加重,并且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皮质电刺激未出现特殊并发症。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功能,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皮质电刺激 手术治疗 脑功能 保护作用 脑功能区病变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技术与皮质电刺激定位语言功能区的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郎黎琴 徐启武 +2 位作者 潘力 陈增爱 吴劲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将语言BOLD与术中皮质电刺激作点对点比较,评价其对语言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12例左侧大脑半球近语言功能区手术病例术前采用词语联想任务进行BOLD扫描,融合在导航序列上进行神经导航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皮质电刺激... 目的:将语言BOLD与术中皮质电刺激作点对点比较,评价其对语言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12例左侧大脑半球近语言功能区手术病例术前采用词语联想任务进行BOLD扫描,融合在导航序列上进行神经导航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皮质电刺激,与导航影像对应,采用完全吻合或相邻1cm以内两种不同的标准来比较BOLD激活区与电刺激阳性区的关系。结果:12例病人共刺激了145个点,其中阳性点27个。与ESM比较,以完全重叠为标准,BOLD敏感性48.1%,特异性83.1%;以相距小于1cm为标准,BOLD敏感性88.9%,特异性75%。良性或低级别肿瘤(9例)BOLD敏感性(95.2%)特异性(80.4%)均高于高级别恶性肿瘤(3例)(敏感性66.7%,特异性68.6%)。结论:词语联想任务的BOLD-fMRI与ESM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电刺激 语言功能区 BOLD技术 左侧大脑半球 神经导航手术 临床应用价值 功能区定位 敏感性 特异性 手术病例 恶性肿瘤 fMRI 点对点 准确性 标准 刺激 术中 联想 词语 阳性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皮质电刺激联合皮质脑电图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性癫癎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效东 王本瀚 +7 位作者 陆卫风 张长远 熊家锐 风旭东 唐斌 吴艳芝 王振华 赵鸽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551-552,共2页
目的总结术中唤醒麻醉下,皮质电刺激(CS)联合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功能区28例胶质瘤及13例脑膜瘤继发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唤醒麻醉下开颅,通过CS定位感觉、运动及语言区,ECoG定位... 目的总结术中唤醒麻醉下,皮质电刺激(CS)联合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功能区28例胶质瘤及13例脑膜瘤继发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唤醒麻醉下开颅,通过CS定位感觉、运动及语言区,ECoG定位致癎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及处理致癎灶。结果术中CS定位功能区33例,阴性8例;ECoG发现致癎灶29例,无异常12例。胶质瘤全切21例,次全切7例;脑膜瘤全切12例,次全切1例。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新发障碍25例,均于1个月内恢复。随访41例,时间6个月-5.5年。癫癎发作消失29例,明显减少12例。结论唤醒麻醉下联合CS、ECoG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性癫癎,能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安全处理致癎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继发性 唤醒麻醉 皮质电刺激 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予全植入式低强度皮质电刺激的安全和可行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琴 李明哲 +2 位作者 赵雪清 李涛 段晏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7期4368-4374,共7页
背景:近10年来使用皮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均得到了比较肯定的结果。目的:观察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长时间、低强度、变频皮质电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 背景:近10年来使用皮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均得到了比较肯定的结果。目的:观察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长时间、低强度、变频皮质电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梗死模型。选取Bederson评分为1-3分的大鼠40只进行MRI扫描,筛选出有皮质梗死的大鼠(n=23),MRI测定梗死灶周边皮质的位点,确定接受皮质电刺激治疗的靶点,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第6天植入电刺激器。将23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皮质电刺激组(n=13大鼠每天进行皮质电刺激治疗2次/d,每次持续30 min,电刺激频率10 s内在50,20和5 Hz之间变动并重复循环。无刺激组(n=10)仅植入电刺激器,无电刺激输出。在植入电刺激器后第2天和第16天,两组大鼠进行前肢使用不对称、足失误测试,第16天最后一次行为学评价完成后,取出电刺激器进行检测,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结构及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23个电刺激器取出后,仅发现1个皮质电刺激组电刺激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余各电刺激器性能均保持良好。除1只大鼠在电刺激器植入部位的皮肤有破溃,愈合稍差,其余大鼠皮肤切口均愈合良好。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脑梗死电极植入处皮质组织结构清晰完整,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胞浆丰富,核仁清楚,正常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周围间隙致密无水肿。足失误和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结果均显示第16天皮质电刺激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较无刺激组。结果表明采用了一套用于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建立了安全的植入方式及刺激模式,并证明低强度、长时间、变频的脉冲式电刺激模式是安全的,且有助于促进大脑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组织构建 皮质电刺激 大脑中动脉阻塞 植入式刺激 安全刺激 刺激模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电刺激对颞叶癫病人颞后感觉性语言中枢和致灶关系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宏伟 李勇杰 +4 位作者 王玉平 张国君 孙伟 杜薇 徐翠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皮质电刺激对颞叶癫病人颞后感觉性语言中枢和致癎灶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5例致灶可能与语言区毗邻的颞叶癫癎病人,行左颞后颅内电极植入,并进行皮质电刺激完成致癎灶定位。选择与病人智力水平相适应的语言作业,所有病... 目的探讨皮质电刺激对颞叶癫病人颞后感觉性语言中枢和致癎灶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5例致灶可能与语言区毗邻的颞叶癫癎病人,行左颞后颅内电极植入,并进行皮质电刺激完成致癎灶定位。选择与病人智力水平相适应的语言作业,所有病人于术中唤醒下行致癎灶切除。结果所有病人均能通过皮质电刺激确定感觉性语言区的精确位置。致癎灶和感觉性语言中枢相离11例,相切2例,相交2例。随访15例,时间21~36个月;根据Engel分级:Ⅰ级8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语言障碍2例,部分恢复1例,无改变1例。结论感觉性语言中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皮质电刺激能够客观评估感觉性语言中枢的位置,据此判断其与致癎灶的关系,是一种有效和可靠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颞叶 皮质电刺激 感觉性语言中枢 致癎灶 术中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电刺激在儿童癫疒间手术功能区定位的应用
7
作者 王丰 林元相 +5 位作者 余良宏 陈富勇 黄小芬 吴仰宗 林志雄 康德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埋藏电极后皮质电刺激在儿童癫疒间灶切除术功能区定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考虑致疒间灶累及功能区皮质的病儿资料,先行硬膜下皮质电极埋藏再行皮质电刺激以定位功能区。手术前后根据Karnofsk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1... 目的探讨埋藏电极后皮质电刺激在儿童癫疒间灶切除术功能区定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考虑致疒间灶累及功能区皮质的病儿资料,先行硬膜下皮质电极埋藏再行皮质电刺激以定位功能区。手术前后根据Karnofsk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10例病儿均能准确定位功能区,刺激过程无明显相关并发症出现。随访神经功能均保护良好,癫疒间控制达Engle分级Ⅰ级7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对致疒间灶邻近功能区的癫疒间病儿,行颅内电极埋藏后再行皮质电刺激可在术前明确皮质功能区位置,定位准确,精确指导术中保护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儿童 定位 功能区 皮质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语为汉语中国人语言区的皮质电刺激研究
8
作者 张亚清 张忠 +1 位作者 张玉梅 江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母语为汉语中国人语言区的构筑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0例优势半球语言区低级别胶质瘤。在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质电刺激确定语言区。结果16例患者至少发现1个以上语言阳性部位,3例患者仅额叶有语言阳性部位,1例患者仅... 目的研究母语为汉语中国人语言区的构筑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0例优势半球语言区低级别胶质瘤。在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质电刺激确定语言区。结果16例患者至少发现1个以上语言阳性部位,3例患者仅额叶有语言阳性部位,1例患者仅颞叶有语言阳性部位。语言阳性部位主要分布在侧裂周围,额下回语言阳性部位基本符合经典的Broca区;颞上回语言阳性部位明显多于颞中回。结论个体之间语言阳性部位的分布存在较大变异,经典的语言-解剖模式需要改进。由于患者例数太少,目前的数据尚不能完全反映母语为汉语中国人语言区的构筑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皮质 汉语 脑定位 皮质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电刺激在难治性癫病人语言区定位的应用
9
作者 乔梁 遇涛 +3 位作者 孙伟 倪端宇 张国君 李勇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皮质电刺激在难治性癫病人语言区定位的作用。方法 10例癫病人经颅内电极行脑皮质电刺激,记录其语言行为学表现及相应电流强度,个体化定位语言区以指导剪裁式致灶切除术。术后评估病人语言功能。结果 5例病人应用皮质电... 目的探讨皮质电刺激在难治性癫病人语言区定位的作用。方法 10例癫病人经颅内电极行脑皮质电刺激,记录其语言行为学表现及相应电流强度,个体化定位语言区以指导剪裁式致灶切除术。术后评估病人语言功能。结果 5例病人应用皮质电刺激测得语言区,其分布变异大,但4例病人干扰语言功能的电流强度阈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结论应用特定参数的脑皮质电刺激行个体化语言区定位,有利于降低难治性癫病人致灶切除术后发生语言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难治性 皮质电刺激 语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电刺激在功能区致灶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高丹丹 袁冠前 +5 位作者 林军 韩松 丁邵峰 谭俊 蒋为 梁国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皮质电刺激在功能区致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功能区难治性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视频脑电图及电刺激结果,确定致癎与功能区之间位置关系,术中保护功能区,最大程度切除致癎。结果手术顺利,术后2例左额叶软化灶病... 目的分析皮质电刺激在功能区致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功能区难治性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视频脑电图及电刺激结果,确定致癎与功能区之间位置关系,术中保护功能区,最大程度切除致癎。结果手术顺利,术后2例左额叶软化灶病人术前肌力4级,术后无肌力下降;1例右枕叶皮质发育不良病人,术后视野部分缺损。随访6个月~3年,6例病人无癫癎发作,2例病人发作减少90%。Engel分级Ⅰ~Ⅱ级。结论皮质电刺激是定位大脑功能区的金标准,应用皮质电刺激治疗功能区癫癎可以在保留功能区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致痌区,提高癫癎病人生活质量,更好地控制癲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难治性 皮质电刺激 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磁图定位皮质运动区与术中皮质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对照研究
11
作者 杨坤 张玉海 +5 位作者 杨露 张岩松 杨纶先 邹元杰 张锐 刘宏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292-295,共4页
目的评价脑磁图(MEG)术前定位初级运动皮质(M1)的准确性。方法选取顺序入院的中央区胶质瘤26例,术前均运用MEG定位皮质运动区,与MRI导航影像融合,在神经导航下定位MEG激活区。术中对MEG成功定位的病例行直接皮质电刺激(DCES),比... 目的评价脑磁图(MEG)术前定位初级运动皮质(M1)的准确性。方法选取顺序入院的中央区胶质瘤26例,术前均运用MEG定位皮质运动区,与MRI导航影像融合,在神经导航下定位MEG激活区。术中对MEG成功定位的病例行直接皮质电刺激(DCES),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结果因病人不能配合,MEG定位失败2例,余24例均定位成功,每例激活区1~5个。DCES成功监测24例,所有选择的DCES靶点共41个,阳性靶点24个,1个/例。以所有的41个靶点分析,MEG定位M1区与DCES定位的吻合率为58.5%;而以第1组病灶侧M1区和第2组病灶侧中央区的MEG激活区中27个靶点分析,两者吻合率为88.9%;仅以第1组M1区的MEG激活区中17个靶点分析,两者吻合率为100%。结论 MEG可以灵敏而可靠地定位M1区,可用于中央区胶质瘤病人术前手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脑磁图描记术 诱发 运动 皮质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经颅大脑皮质电刺激疗法
12
作者 张斌 宋新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经颅大脑皮质电刺激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皮质电刺激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皮质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
13
作者 程凌燕 李涛 +5 位作者 周海涵 程璇 张乾 谭杰 李承晏 段晏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2期7909-7913,共5页
背景:前期研究中发现单独皮质电刺激治疗16d能改善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增加梗死灶周围皮质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目的:观察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皮质神经丝蛋白200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 背景:前期研究中发现单独皮质电刺激治疗16d能改善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增加梗死灶周围皮质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目的:观察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皮质神经丝蛋白200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成电刺激组和非刺激组,两组造模1周后植入电刺激器,电极放置在脑梗死区边缘皮质表面,电刺激组施加电刺激,非刺激组不施加电刺激。植入14d后终止电刺激,6周后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荧光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梗死灶周边、梗死对侧皮质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非刺激组比较,电刺激组梗死灶周边、梗死对侧皮质神经丝蛋白200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表明皮质电刺激可增加梗死灶周边及梗死对侧皮质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诱导双侧皮质神经元轴突的可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皮质电刺激 神经可塑性 神经丝蛋白200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皮质电刺激定位技术切除大脑功能区病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民 肖玉强 +4 位作者 王凯 鲁春鹤 郑艳明 刘波 唐海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6-267,共2页
目的总结皮质电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区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 目的总结皮质电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区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功能定位。结果经神经导航验证肿瘤全切除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出现短暂性言语功能障碍2例;术后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9例,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好转3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技术,可明确脑功能区,并进行术中实时监测,这可获得病变的最大程度切除,同时将术后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电刺激 术中唤醒 大脑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调神抑痛针法联合脑运动区皮质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中枢性疼痛的影响
15
作者 乔慧子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头穴调神抑痛针法联合脑运动区皮质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中枢性疼痛(CP)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后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穴调神抑痛针法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头穴调神抑痛针法联合脑运动区皮质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中枢性疼痛(CP)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后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穴调神抑痛针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脑运动区皮质电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2.71±0.65)vs(3.82±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92.68%vs 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分别[(26.45±4.03)vs(22.79±3.52)分]、[(20.31±2.90)vs(16.92±2.52)分]、[(65.43±7.20)vs(52.67±7.15)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与观察组(1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调神抑痛针法联合脑运动区皮质电刺激可显著缓解脑梗死后CP患者疼痛症状,有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调神抑痛针法 脑运动区皮质电刺激 脑梗死 中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皮质电刺激技术的岛叶及岛盖脑功能定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海祥 张冰清 +6 位作者 林久銮 宋宪威 阮静 刘一鸥 贺晶 孙朝晖 周文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2347-2351,共5页
目的 利用立体定向脑电图皮质电刺激研究对岛叶及岛盖的功能解剖进行定位,帮助定位其癫痫发作的症状产生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行癫痫术前评估,并有SEEG电极触点在岛叶及岛盖的20例患者的皮质质电... 目的 利用立体定向脑电图皮质电刺激研究对岛叶及岛盖的功能解剖进行定位,帮助定位其癫痫发作的症状产生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行癫痫术前评估,并有SEEG电极触点在岛叶及岛盖的20例患者的皮质质电刺激资料,将电极置入后头颅CT与术前MRI图像进行融合及三维重建,再与拔除电极之后MRI所示的穿刺轨迹比对,对电极触点进行精确定位.在相邻电极触点进行双相方波刺激,刺激频率为50 Hz,波宽0.3 ms,根据刺激皮质部位的不同,刺激强度从0.2 ~3 mA调节.刺激时间为5 s.岛叶按解剖分为前短回、中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后长回及岛极.岛盖按解剖分为眶盖、额盖、中央前盖、中央盖、顶盖及颞盖(包括颞横回).结果 20例患者中,位于岛叶的电极触点数为106个,电刺激有反应数为51个,反应率为48.11%,岛盖触点数418个,电刺激有反应数为132个,反应率为31.58%.将电刺激反应的症状分为躯体感觉、疼痛、听觉、口咽部症状、言语障碍、植物神经症状及其他不能分类的症状.躯体感觉主要见于顶盖及岛中央后回,岛极、眶盖及额盖并不出现,疼痛觉分布较为分散,听觉只见于颞盖(颞横回)及后长回,口咽部症状只见于中央盖,言语障碍只见于中央前盖、额盖及颞盖,植物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岛极和中短回.结论 立体定向脑电图皮质电刺激诱发出的岛叶及岛盖症状分布的特异性,有助于对岛叶及岛盖解剖及生理功能的理解,有助于评价各个岛回及岛盖在癫痫症状产生或相关致痫网络中的作用.另外,对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岛叶及岛盖SEEG电极的置入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癫痫 岛盖 立体定向脑 皮质电刺激
原文传递
硬膜外皮质电刺激治疗急性颅脑脑损伤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苗树船 刘绍明 +1 位作者 郑刚 王晓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3期4464-4466,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皮质电刺激(EECS)对急性颅脑脑损伤(ACCI)后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A组(假损伤组),B组(损伤组)和C组(治疗组),侧方液压打击损伤(LFPI)大鼠脑组织建立ACCI模型后,C组给予硬膜外电刺激治疗。术后24小时处死动物... 目的:探讨硬膜外皮质电刺激(EECS)对急性颅脑脑损伤(ACCI)后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A组(假损伤组),B组(损伤组)和C组(治疗组),侧方液压打击损伤(LFPI)大鼠脑组织建立ACCI模型后,C组给予硬膜外电刺激治疗。术后24小时处死动物,检测A组脑组织含水量、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B、C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与C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与B组相比,C组大鼠脑含水量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与C组大鼠血清NSE明显增加(P<0.01),与B相比,C组大鼠大鼠血清NSE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ECS可减轻ACCI后脑水肿,降低血清NSE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皮质电刺激 脑组织含水量 NSE
原文传递
母语为汉语者的颞叶基底语言区:来自皮质电刺激的直接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锐 吴冬燕 +7 位作者 李小璇 陈佳 许骏 张向飞 张娣 焦劲松 任连坤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 探讨母语为汉语者中颞叶基底语言区(basal temporal language area,BTLA)的定位以及功能特征.方法 在3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植入颅内电极长程监测的过程中,重点考察颞叶基底部的语言功能.运用皮质电刺激,予以篇章阅读和执行... 目的 探讨母语为汉语者中颞叶基底语言区(basal temporal language area,BTLA)的定位以及功能特征.方法 在3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植入颅内电极长程监测的过程中,重点考察颞叶基底部的语言功能.运用皮质电刺激,予以篇章阅读和执行特异性语言任务,逐步递增电流强度,观察患者的语言变化,并应用丙泊酚替代阿米妥的wada试验,定侧患者的语言优势半球.结果 3例患者经Wada试验证实均为左侧语言优势半球.应用弱电流(7、5、7 mA)刺激位于左侧颞叶基底部梭状回前中部电极,患者出现言语迟缓;应用高强度电流刺激(11、11、13 mA)患者出现完全性语言剥夺;中等强度电流刺激(9、9、9 mA)电流刺激BTLA前部,患者出现词语语义理解障碍,刺激该区后出现的面孔识别障碍和图片命名障碍.结论 本研究显示,母语为汉语者中BTLA位于优势半球颞叶基底前中部,其功能涉及了语义理解和命名功能.对于BTLA的深入认识,不仅有利于阐明语言机制,同时,对于癫痫外科治疗中保护语言功能具有潜在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皮质电刺激 脑功能定位 颞叶基底语言区
原文传递
唤醒麻醉结合皮层电刺激下切除皮层语言区病变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金鹏 刘耀 +3 位作者 李旭辉 吴国瑞 角述兰 赵宁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结合皮层电刺激开颅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唤醒麻醉结合皮层下电刺激开颅手术术前准备、术中过程、术后康复等临床资料,所有病变均位于或紧邻语言功能区,病人均实施唤醒麻醉,术中先用双极...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结合皮层电刺激开颅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唤醒麻醉结合皮层下电刺激开颅手术术前准备、术中过程、术后康复等临床资料,所有病变均位于或紧邻语言功能区,病人均实施唤醒麻醉,术中先用双极电刺激器确定语言功能区,在确定的语言功能区外1cm,最大范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全切17例(80.95%),次全切4例(19.05%)。术后短期运动性失语1例(4.76%),术中癫痫1例(4.76%),术后颅内血肿1例(4.76%)。远期复发2例,均为胶质瘤次全切除病人(9.52%),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唤醒开颅结合皮层电刺激手术可最大范围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保护患者言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唤醒麻醉 皮质电刺激 语言功能区 胶质瘤 海绵状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EG高频电刺激在难治性癫疒间手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萌萌 陈富勇 +6 位作者 吴戊辰 李瑞麒 贾彬滨 尚宝祥 陶蔚 陈勇 孟祥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高频电刺激诱发惯常发作与难治性癫疒间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难治性癫疒间病例资料,均行SEEG引导下高频电刺激,电刺激频率50 Hz、脉宽0.3 ms,持续时间5~7 s...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高频电刺激诱发惯常发作与难治性癫疒间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难治性癫疒间病例资料,均行SEEG引导下高频电刺激,电刺激频率50 Hz、脉宽0.3 ms,持续时间5~7 s。高频电刺激所诱发的发作,按照与自然发作的临床表现和SEEG脑电图演化对比,分为典型惯常发作、部分惯常发作、无惯常发作。本组病人均行致疒间灶切除术或SEEG引导下致疒间网络射频热凝术。结果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7个月。行致疒间灶切除术10例,EngelⅠ级7例,其中5例诱发出典型惯常发作;SEEG引导下致疒间网络射频热凝术20例,EngelⅠ级12例,其中6例诱发出典型惯常发作。高频电刺激诱发惯常发作与手术疗效存在显著相关性(r=0.435,P=0.016)。结论 SEEG高频电刺激诱发惯常发作与手术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疒间 难治性 立体定向脑 皮质电刺激 高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