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惠玉洁 朱林凤 +2 位作者 李卫民 赵雪燕 成叶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miR-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95、DCLK1、SCC...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miR-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95、DCLK1、SCC-Ag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95、DCLK1、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3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DCLK1、SCC-A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iR-195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均P<0.05)。血清miR-195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DCLK1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SCC-Ag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呈正相关(均P<0.05)。miR-195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DCLK1、SCC-Ag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及血清miR-195、DCLK1、SCC-Ag水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SCC-Ag水平升高,miR-195水平降低,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微小RNA-195 皮质素样激酶1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皮质素样激酶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荣会蓉 周金成 +1 位作者 夏思 杨凡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探究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NB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中取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即为NB组和癌旁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LK1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CLK1水... 目的:探究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NB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中取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即为NB组和癌旁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LK1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CLK1水平;分析DCLK1表达水平与NB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CLK1表达水平与NB患儿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NB患儿术后3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相比,NB组DCLK1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DCLK1表达与NB患儿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大小、肿瘤部位、危险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1)。对患儿进行术后3年时间的随访,DCLK1阳性表达组3年内累积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DCLK1表达是影响N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NB组织DCLK1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NB患儿临床特征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皮质素样激酶1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对动物采食量和能量稳态的调控 被引量:20
3
作者 蒋思文 彭健 熊远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26,共4页
黑素皮质素受体是G 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成员。 5个黑素皮质素受体基因已经被克隆和鉴定 ,并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黑素皮质素受体 3和受体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 采食量 能量稳态 中枢黑素皮质素系统 动物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皮质素系统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周 金勇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41-444,共4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由于破骨细胞的骨吸作用收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所形成的骨重建过程失衡所致。黑皮质素系统由促黑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M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黑皮...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由于破骨细胞的骨吸作用收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所形成的骨重建过程失衡所致。黑皮质素系统由促黑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M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黑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MCR)、内源性黑皮质素拮抗剂及2种辅助蛋白组成。近年来,促黑素与骨代谢相关性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文中就黑皮质素系统对骨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素系统 骨代谢 促黑素 皮质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1的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秋玲 李建斌 +2 位作者 王洪梅 高运东 仲跻峰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3期437-439,共3页
黑色素生成反应是受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调节的。MC1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在表皮和毛囊的黑色素细胞中表达。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α-促黑素激活的MC1R,积极地与cAMP信号通路偶联,刺激黑色素合成,它也是褐黑素... 黑色素生成反应是受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调节的。MC1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在表皮和毛囊的黑色素细胞中表达。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α-促黑素激活的MC1R,积极地与cAMP信号通路偶联,刺激黑色素合成,它也是褐黑素形成的一个通道。MC1R的功能行为与GPCR信号出现的概念一致,包括聚合体偶联到更多的信号通路。另外,MC1R也显示了独特的性质,如不寻常的高数量的自然变异通常与表型有关。因此,MC1R是研究GPCR功能的一个理想模型。对MC1R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 黑素皮质素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多态性 黑素细胞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黑皮质素与人类肥胖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博 徐海栋 田野苹 《中原医刊》 2003年第14期33-35,共3页
近年来肥胖症的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 ,已成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一系列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近年来对肥胖的研究发现促黑皮质素系统是维持人体体重平衡的重要系统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该系统在肥胖的发生、病因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肥胖症的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 ,已成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一系列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近年来对肥胖的研究发现促黑皮质素系统是维持人体体重平衡的重要系统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该系统在肥胖的发生、病因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黑皮质素 肥胖 病因 皮质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2与Ⅰ型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
7
作者 张志敏 肖代敏 +1 位作者 王慧娟 刘中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3,共6页
黑素皮质素受体-2(MC2R)具有7个跨膜区(Ⅰ~Ⅶ)、3个胞外环和3个胞内环,人MC2R基因定位于18p11.2;编码区长894bp,无内含子,在种间和种内具有较高保守性;人MC2R有297个氨基酸残基,推测分子量为33kD.MC2R主要分布于肾上腺皮... 黑素皮质素受体-2(MC2R)具有7个跨膜区(Ⅰ~Ⅶ)、3个胞外环和3个胞内环,人MC2R基因定位于18p11.2;编码区长894bp,无内含子,在种间和种内具有较高保守性;人MC2R有297个氨基酸残基,推测分子量为33kD.MC2R主要分布于肾上腺皮质区网状带和束状带,在功能上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通过激活依赖环腺苷酸的信号途径来催化类固醇合成;MC2R合成受到各种因子调节,包括其自身配体ACTH、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等.MC2R基因突变可导致工型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迄今为止,在FGD患者中共发现37个MC2R基因编码区突变,突变单独或复合存在降低MC2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2 黑素皮质素受体-2基因 基因突变 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任玉红 杨刚 +2 位作者 范瑞文 朱芷葳 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9-1055,共7页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都呈阳性着色。在棕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在白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MC1R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35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差异极显著(P<0.0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不同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 免疫组化 免疫印迹 羊驼皮肤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途径对抗大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徽徽 仇大鹏 +2 位作者 高琴 汪华学 孙美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5-1059,1064,共6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用PBS处理)、盲肠结扎穿孔(CLP)组(采用CLP建立脓毒症模型)、Ro27-3225处理组(CLP后用Ro27-3225处理)和Ro27-322...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用PBS处理)、盲肠结扎穿孔(CLP)组(采用CLP建立脓毒症模型)、Ro27-3225处理组(CLP后用Ro27-3225处理)和Ro27-3225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后用Ro27-3225处理),每组16只(10只大鼠观察术后一般状态和72 h生存率,另外6只大鼠于术后24 h采集血液及肝组织标本)。各组分别于术后30 min腹腔注射PBS或Ro27-3225(180μg/kg),术后24 h测定大鼠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动物处死后,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反转录PCR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并分析NF-κB p65核阳性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组大鼠72 h生存率和MAP降低,血清中AST和ALT水平明显升高,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中TLR4、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中NF-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升高。与CLP组相比,Ro27-3225处理组大鼠72 h生存率和MAP明显升高,血清中AST和AL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肝组织中TLR4、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降低,肝细胞中NF-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脓毒症能引起肝损伤,选择性激动MC4R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途径,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脓毒症引起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肝损伤 Toll样受体4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核因子ΚB 皮质素4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及屠体性状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美山 陈仕毅 +3 位作者 赖松家 邓小松 陈云 万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74-1578,共5页
以哈尔滨白兔、天府黑兔、比利时兔、齐卡巨型兔以及加利福尼亚兔5个肉兔品种共22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的分析。结果发现兔MC4R基因237位发生转换突变(A→G),5个品种内的AA基因型和A... 以哈尔滨白兔、天府黑兔、比利时兔、齐卡巨型兔以及加利福尼亚兔5个肉兔品种共22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的分析。结果发现兔MC4R基因237位发生转换突变(A→G),5个品种内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分别高于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而哈尔滨白兔、比利时兔以及齐卡巨型兔3个品种兔的A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天府黑兔和加利福尼亚兔。单位点基因型与屠体性状、饲料转化率以及熟肉率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AG基因型与兔的体重、全净膛重以及饲料转化率有显著的关系(P<0.05),而与熟肉率的关系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MC4R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控制兔体重及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4 单核苷酸多态性 屠体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黑素皮质素受体3、4(MC3R、MC4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世鹏 杜智恒 +2 位作者 宁方勇 孙洪霞 白秀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33-1340,共8页
利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方法检测广东石岐肉鸽和哈尔滨地区灰色家鸽MC3R和MC4R基因部分编码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了MC3R基因T91G突变位点和MC4R基因A903G突变位点导致的基因型与两群体鸽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这... 利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方法检测广东石岐肉鸽和哈尔滨地区灰色家鸽MC3R和MC4R基因部分编码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了MC3R基因T91G突变位点和MC4R基因A903G突变位点导致的基因型与两群体鸽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个多态位点所导致的基因型对石岐肉鸽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另外,利用这两个突变位点所产生的合并基因型在鸽群体中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作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两位点合并后的基因型对全净膛重影响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BBAA型全净膛重显著大于AABB型,BBAA型对于体重增长是有利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3、4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合并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黑素皮质素受体-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同燕 陈宏权 +2 位作者 梁忠 李艳和 甘小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3-919,共7页
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receptor-4,MC4R)是其黑素皮质素受体MCR(MC1-5R)家族成员之一,属G蛋白偶联受体。它可与瘦蛋白、神经肽、α-黑素细胞刺激素等一起调节动物体重和采食量。参考鸡MC4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并测序了鹅... 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receptor-4,MC4R)是其黑素皮质素受体MCR(MC1-5R)家族成员之一,属G蛋白偶联受体。它可与瘦蛋白、神经肽、α-黑素细胞刺激素等一起调节动物体重和采食量。参考鸡MC4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并测序了鹅MC4R基因。结果表明,鹅MC4R基因编码区全长996 bp,其核苷酸序列与鸡的同源性为95.3%,与人、牛、猪等哺乳动物同源性在75%-79%;其氨基酸序列与鸡的同源性达到98.5%。构建哺乳类、鸟类和鱼类MC4R基因核苷酸进化树显示,鹅较早地与哺乳类动物分化开来。分析MC4R蛋白的氨基酸残基特性参数表明,MC4R的7次跨膜结构与MC4R的亲水性区域、电荷密度以及氨基酸残基位于表面概率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4 序列分析 同源性 氨基酸残基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于云柱 何奕多 +3 位作者 刘丽 王秀娟 刘情 邓卫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233,共2页
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也称为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MSHR)基因,是由扩散位点(extension locus,E)编码的,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作者对MC1R基因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基因的定位与多态性检测进行... 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也称为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MSHR)基因,是由扩散位点(extension locus,E)编码的,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作者对MC1R基因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基因的定位与多态性检测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1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脉滴注促皮质素治疗婴儿痉挛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雁 廖建湘 +4 位作者 黄铁栓 赵维玲 肖志田 陈黎 李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 促皮质素 (ACTH)作为治疗婴儿痉挛的一线药物尚无统一的剂量和治疗效果 ,该研究旨在观察持续静脉滴注ACTH治疗婴儿痉挛的疗效。方法  31例年龄 2个月至 3岁的婴儿痉挛患儿 ,用小剂量ACTH2 0~ 2 5U ,每日持续静脉滴注 8h以上 ,疗... 目的 促皮质素 (ACTH)作为治疗婴儿痉挛的一线药物尚无统一的剂量和治疗效果 ,该研究旨在观察持续静脉滴注ACTH治疗婴儿痉挛的疗效。方法  31例年龄 2个月至 3岁的婴儿痉挛患儿 ,用小剂量ACTH2 0~ 2 5U ,每日持续静脉滴注 8h以上 ,疗程 2周 ,然后口服泼尼松每日 1.5~ 2mg/kg,共 4周 ,再逐步减量直至停药。观察治疗后发作控制情况、EEG改变、血象、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结果  2 2例 (71.0 % )在静脉滴注ACTH 2周内发作得到完全控制及之后连续 30d无发作。治疗后EEG有改善 ,血象、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无异常改变。 11例患儿出现短暂的兴奋症状 ,1例出现高血压 ,1例出现骨质疏松表现 ,无 1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持续静脉滴注ACTH治疗婴儿痉挛近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痉挛 皮质素 持续静脉滴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家系鸡黑素皮质素受体3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蒋思文 JACOBSSON Lina +2 位作者 KERJE Susanne ANDERSSON Leif 熊远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2-325,共4页
鼠遗传学研究显示黑素皮质素受体 3(melanocortin 3receptor,MC3R)和MC4R在能量平衡控制中具有互补作用。敲除MC3R基因鼠表现为独有的代谢综合征和增加脂肪重量。以 8周龄高体重或低体重独立选择的高体重系 (highweight,HW)和低体重系 (... 鼠遗传学研究显示黑素皮质素受体 3(melanocortin 3receptor,MC3R)和MC4R在能量平衡控制中具有互补作用。敲除MC3R基因鼠表现为独有的代谢综合征和增加脂肪重量。以 8周龄高体重或低体重独立选择的高体重系 (highweight,HW)和低体重系 (lowweight,LW)白洛克鸡 3代参考家系群体作为实验材料 ,发现了 5个新的MC3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 ;建立了基于限制性内切酶DdeⅠ的MC3R基因型的PCR RFLP分子检测方法。方差分析结果显示MC3R基因型显著影响公鸡和母鸡的体重 ,以及公鸡腹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家系 黑素皮质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体重 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皮质素受体-4:生物学特征、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鑫 李方方 +2 位作者 朱宇旌 郑丽莉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3-690,共8页
黑皮质素受体4(MC4R)是G-蛋白耦联受体(GPCR),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在调控动物采食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C4R与阿黑皮质素原(POMC)分泌的α-促黑素(α-MSH)结合,激活下丘脑MC4R神经元的表达,从而抑制采食量。本文综述了MC4R的生... 黑皮质素受体4(MC4R)是G-蛋白耦联受体(GPCR),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在调控动物采食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C4R与阿黑皮质素原(POMC)分泌的α-促黑素(α-MSH)结合,激活下丘脑MC4R神经元的表达,从而抑制采食量。本文综述了MC4R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动物采食量调控中的作用机理,并阐述了影响MC4R活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素受体-4 生物学特征 采食量调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肤色、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和紫外线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雪梅 施鹏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3-570,共8页
近期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黑素细胞中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对调节棕黑色素和红黄色素的合成起关键的作用。MCR基因的变异与动物的皮毛、人的皮肤和头发颜色差异密切相关。对小鼠的遗传学研究显示,MC1R是独特的、双功能控制受体。它... 近期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黑素细胞中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对调节棕黑色素和红黄色素的合成起关键的作用。MCR基因的变异与动物的皮毛、人的皮肤和头发颜色差异密切相关。对小鼠的遗传学研究显示,MC1R是独特的、双功能控制受体。它由α-促黑色素皮质激素激活,其桔抗物为agouti蛋白,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哺乳动物表皮颜色的变异。另外,人类皮肤的色素沉着是决定于皮肤对外辐射的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皮肤癌的重要因素。MCR变异与黑色素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 黑色素 皮质素受体1 紫外线 毛发颜色 皮肤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轶博 巴彩凤 +1 位作者 苏玉虹 朱宝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黑素皮质素受体 4 (MC4R)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调节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可调节动物的体重和采食量。自MC4R基因克隆以来 ,学者们对MC4R的结构 ,生理功能 ,调控 ,作用机制及其基因突变与体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4 体重 基因突变 肥胖症 采食量 结构 生理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弓状核离子钙接头蛋白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毅敏 连辉 +3 位作者 宋海岩 周立 蔡君艳 王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5-980,共6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OHDA)损伤大鼠黑质(SN)后下丘脑弓状核(Arc)中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POMC)的表达变化,为帕金森病(PD)患者消瘦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OHDA大鼠组... 目的:观察6-羟多巴(6-OHDA)损伤大鼠黑质(SN)后下丘脑弓状核(Arc)中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POMC)的表达变化,为帕金森病(PD)患者消瘦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OHDA大鼠组(双侧SN内注射6-OHDA)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SN内TH,以及Arc内TH、Iba1和POM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体重无明显变化,但腹膜后脂肪重量从(7.550±0.670)g减少到(3.895±0.465)g(P<0.01)。SN内TH阳性细胞数量从56±5减少至14±2(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75±0.11降低至0.41±0.09(P<0.01)。Arc中TH阳性细胞数量从21±2减少到10±3(P<0.05);Iba1阳性细胞数量从12±2增加到30±5(P<0.05);POMC阳性细胞数量从16±4增加到31±2(P<0.05)。下丘脑内TH蛋白的表达水平从0.35±0.05降低到0.21±0.02(P<0.01);Iba1蛋白的表达水平从0.23±0.06增加至0.51±0.04(P<0.01);POMC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37±0.05增加至0.65±0.03(P<0.01)。结论:Arc中TH、Iba1和POMC表达变化可能与PD脂肪减少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 弓状核 酪氨酸羟化酶 离子钙接头蛋白1 阿片-促黑素皮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化黑鸡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嫩珠 董晓宁 +7 位作者 陈晖 郑丽祯 朱志明 缪中纬 刘鸿涛 赖玉琼 曾建政 陈龙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以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德化黑鸡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2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并表现为AA、AB和BB等3种基因型;经序列分析发现,BB型存在2个突变...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以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德化黑鸡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2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并表现为AA、AB和BB等3种基因型;经序列分析发现,BB型存在2个突变位点:分别在1094处(G-A)和1095处(T-C),其中在1095处的突变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Cys-Arg)。由基因型分布情况表明,德化黑鸡C系(乌色)和D系(非乌色)均以AA型为主;BB型(含SNP)仅存在于C系中,而在D系中未发现,推测BB型可能是乌色性状特有或与乌色性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化黑鸡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 单核苷酸多态(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