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矿物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3
1
作者 和钟铧 刘招君 张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共4页
综述了重矿物在物源分析、构造演化、地层分析对比、岩相古地理重建及古气侯恢复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认为在盆地分析中 ,重矿物与其它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总体评价 ,综合研究 ,将获得更接近实际的结论。
关键词 重矿物 盆地分析 物源分析 岩相古地理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原型盆地分析 被引量:80
2
作者 舒良树 王博 +1 位作者 王良书 何光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4-543,共10页
苏北盆地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箕状含油气盆地群,主要由东台坳陷、盐-阜坳陷和建湖隆起三大构造单元组成;坳中有凸,隆中有凹,一系列凸、凹构造组成盆地的二级单元。运用盆地原型分析方法,对盆地的蚀源区、沉降史、沉积中心、盆地边界构造... 苏北盆地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箕状含油气盆地群,主要由东台坳陷、盐-阜坳陷和建湖隆起三大构造单元组成;坳中有凸,隆中有凹,一系列凸、凹构造组成盆地的二级单元。运用盆地原型分析方法,对盆地的蚀源区、沉降史、沉积中心、盆地边界构造和沉积间断等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沉降量和剥蚀量。在此基础上,提出苏北盆地的形成经历了挤压的前陆盆地、弧后扩张的裂陷盆地、大规模拉张的断陷盆地和热沉降的坳陷盆地等四个演化阶段; 认为盆地沉积物主要来自5个蚀源区:NE面的滨海隆起、NW面的鲁苏隆起、西面的大别山、SW面的张八岭以及南面的扬州—宁镇古生代沉积岩区;提出建湖隆起从始新世末期以来长期处于暴露和剥蚀状态,有条件为北侧的盐阜坳陷、南侧的东台坳陷提供部分成油气物质的认识。进一步确定苏北盆地曾经历过仪征、吴堡、真武和三垛等 4次抬升剥蚀事件,这些事件对不对称箕状盆地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区内盆地的南侧边界多呈上陡下缓的“犁式”正断层,并呈阶梯状逐次朝北下掉,盆地北侧岩层与下伏层多呈超覆关系,形成“南断北超”的盆地面貌。主断层常出现上部下滑(新)、下部逆冲(老)的反转构造现象,因而苏北盆地具有多期复合迭加的特点。本区沉积中心多表现为不对称的深凹区,沉积厚度巨大,是研究区生油层系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分析 泰州组沉积期-盐城组沉积期 构造演化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研究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3
作者 郝芳 陈建渝 +1 位作者 孙永传 解习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7-86,共10页
有机相是具有一定丰度和特定成因类型的有机质的地层单元,决定有机相类型的最重要参数是干酪根的成因类型。为了反映沉积盆地中有机相的时空分布,我们提出了有机相组合和盆地有机充填序列等新概念。有机相及有机相层序、有机充填序列... 有机相是具有一定丰度和特定成因类型的有机质的地层单元,决定有机相类型的最重要参数是干酪根的成因类型。为了反映沉积盆地中有机相的时空分布,我们提出了有机相组合和盆地有机充填序列等新概念。有机相及有机相层序、有机充填序列和有机相组合不仅是预测和在三维空间确定生油岩的分布、预测主力生油岩的排烃期和排出产物的组成的有效工具,而且可以弥补以骨架砂岩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沉积学分析的不足,在确定层序界线或不整合面的位且、研究盆地的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 有机相层序 盆地分析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兰州—民和盆地中铺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群沉积特征及其盆地分析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军 柳永清 +7 位作者 旷红伟 刘燕学 彭楠 许欢 董超 刘海 薛沛霖 徐加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甘肃兰州—民和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陆内断陷沉积盆地,该盆地发育的下白垩统河口群是一套以红褐色为主的碎屑岩地层。依据野外调查,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等方面入手对盆地东南部的中铺地区河口群进行了... 甘肃兰州—民和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陆内断陷沉积盆地,该盆地发育的下白垩统河口群是一套以红褐色为主的碎屑岩地层。依据野外调查,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等方面入手对盆地东南部的中铺地区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环境的系统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内河口群沉积相、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的研究,认为整套地层垂向上发育有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曲流河相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若干微相;同时结合该地区的物源和古水流分析认为,早白垩世研究区内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祁连山多旋回造山带; 盆地内的下白垩统河口群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特点,并以此建立了兰州—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理格局及盆地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民和盆地 早白垩世 河口群 沉积相 盆地分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沉积特征及盆地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军 柳永清 +7 位作者 旷红伟 刘燕学 彭楠 许欢 董超 刘海 薛沛霖 徐加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8-501,共14页
兰州-民和盆是早白垩世时期中国西部典型的陆内断陷沉积盆地,该时期主要发育的河口群是一套红褐色碎屑岩地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口、盐锅峡、兰州中铺等地河口群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 兰州-民和盆是早白垩世时期中国西部典型的陆内断陷沉积盆地,该时期主要发育的河口群是一套红褐色碎屑岩地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口、盐锅峡、兰州中铺等地河口群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等方面对盆地内的河口群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河口群在沉积相序上经历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相/河流相-三角洲相的演化过程。在对大通河组与河口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大通河组的时代宜划归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且河口群地层包括了早白垩世早期的沉积。结合河口群砾石成分、砂岩组分和古水流等的分析,认为早白垩世盆地周缘的祁连山隆起区为主要的物源供给区,早白垩世时期河口群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沉积特点,并以此进一步建立了兰州-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民和盆地 下白垩统 河口群 盆地分析 古地理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6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48-660,共13页
本文旨在汲取前人关于盆地研究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盆""山"耦合和脱耦的角度理解这些盆地的成因和特征,进而完善和深化对含油气盆地的认识。所谓继承型叠合盆地,是原"盆""山"耦合关系至今... 本文旨在汲取前人关于盆地研究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盆""山"耦合和脱耦的角度理解这些盆地的成因和特征,进而完善和深化对含油气盆地的认识。所谓继承型叠合盆地,是原"盆""山"耦合关系至今仍未解脱;延变型叠合盆地则是原"盆""山"关系脱耦时发生闭锁。造山作用与盆地发育间有着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叠合盆地的本质是"盆""山"系统的更迭。造山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复合盆地发育,某些原视为复合盆地的构造盆地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原本不相连的盆地内的沉积经多期构造作用移位后拼凑出来的沉积物拼盘,必须对之进行构造复位。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对残留盆地认识的飞跃,因而"盆""山"耦合和脱耦是今后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区盆地研究的新思路,是指导油气勘探的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和脱耦 盆地分析 叠合盆地 “盆”“山”系统更迭 复合盆地 残留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梅河口盆地分析中煤岩煤质参数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庄新国 王生维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6,共6页
从煤岩煤质特征分析入手,利用煤的物质组成、镜惰比、结构保存指数对抚顺、梅河口盆地的发育特征、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煤的挥发分产率和发热量对抚顺煤田巨厚煤层的煤体进行了划分对比。
关键词 煤系 煤岩 煤质参数 盆地分析 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 被引量:27
8
作者 许效松 徐强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2期24-33,共10页
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和前沿思想的生长点。大陆构造上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构造单元:一是盆地系统;二是造山带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地壳时空演化的一对孪生体。沉积盆地系统是把堆积空间和各类物源区作为一... 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和前沿思想的生长点。大陆构造上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构造单元:一是盆地系统;二是造山带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地壳时空演化的一对孪生体。沉积盆地系统是把堆积空间和各类物源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系。盆地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地球动力学的响应,而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又与造山带是相辅相成的。盆地的性质、类型、演化和盆地性质转换的动力学分析,通过火山岩的性质、蛇绿岩和混染堆积或者是岛弧带的走向等判断,这些信息无疑是重要的因素。沉积地质学的发展所赋予新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不同物源堆积体的相互关系可以反馈盆地地球动力学性质和盆山转换的信息,盆地边界的构造要素、不同物源的充填堆积物的生长序列、堆积物的几何形态及其叠置关系等也具有与蛇绿岩同等的重要性。造山带是地壳构造活动和动力转换的记录,它代表陆块间的相互运动、消失的大洋、消失的陆块和大陆边缘盆地,所以造山带就是消失的大洋系统和消失的盆地系统,即盆地转为山系。这种“盆山转换”的耦合关系是当代沉积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交叉的前沿。本文提出“盆山转换”的新思路和研究的内涵,并讨论这一理论、方法的基本观点和思路:“板块构造控盆、盆转山和山控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造山带 盆山转换 盆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沉积铁矿含矿盆地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秦元奎 杨宏伟 +1 位作者 吴义松 姚敬劬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6期741-748,共8页
鄂西沉积铁矿含矿盆地为一断陷盆地,其周边被襄广、江南和武陵断裂所控制。盆内发育一套由泥盆系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相沉积,海侵和海退岩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在含矿岩系中共有4层铁矿产出(Fe1-Fe4),Fe1矿层和... 鄂西沉积铁矿含矿盆地为一断陷盆地,其周边被襄广、江南和武陵断裂所控制。盆内发育一套由泥盆系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相沉积,海侵和海退岩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在含矿岩系中共有4层铁矿产出(Fe1-Fe4),Fe1矿层和Fe2矿层产于海侵体系域中,Fe3矿层、Fe4矿层产于高水位体系域中,其中以Fe3矿层规模最大,品位最高,是铁矿勘查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铁矿 盆地分析 含矿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分析与煤地质学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思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B05期133-138,共6页
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使得沉积盆地研究长期处于地质学的热点领域。煤、油、气和沉积铀矿等能源资源的形成均受控于盆地的沉积充填、构造及其动力过程。从盆地整体研究的角度来说,煤和油气地质等分支学科的界限正趋于淡化,其... 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使得沉积盆地研究长期处于地质学的热点领域。煤、油、气和沉积铀矿等能源资源的形成均受控于盆地的沉积充填、构造及其动力过程。从盆地整体研究的角度来说,煤和油气地质等分支学科的界限正趋于淡化,其相互间的成因联系日益被揭示。20世纪90年代盆地分析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盆地流体系统、定量动力学模拟以及用于盆地研究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试等方面的新技术,这些方面都将对煤地质研究有重要的影响。人类对资源、环境的整体考虑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煤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分析 煤地质学 盆地动力学 煤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铀盆地分析概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继叶 陈祖伊 秦明宽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29-132,138,共5页
文章借鉴含油气盆地分析的方法及内容,类比产铀盆地,提出了不同尺度、不同勘探阶段的分析重点,并对产铀盆地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旨在为开展盆地铀矿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铀盆地 含油气盆地 盆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沉积盆地分析系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思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31-39,共9页
沉积盆地是由各种沉积及构造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包括格架和各级构成单位的整体系统,其演化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变化显示了有序性,如充填序列和构造序列,并受控于多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的地球动力系统。沉积盆地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正由于... 沉积盆地是由各种沉积及构造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包括格架和各级构成单位的整体系统,其演化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变化显示了有序性,如充填序列和构造序列,并受控于多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的地球动力系统。沉积盆地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正由于地质学领域多学科的最新进展而成为一种较为完整的认识系统和方法体系。本文仅侧重讨论盆地分析系统中的沉积充填、构造演化与动力系统等基础部分的主要进展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充填 构造演化 动力系统 沉积盆地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分析和油藏描述在河南三春集地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强 邓俊国 +1 位作者 杨少春 张晋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盆地分析与油藏描述代表了当代石油地质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它们以高度综合性和定量化为显著标志,大大推进了油气勘探与开发。作者连续几年对三春集等地区先后作了盆地构造岩相分析和精细油藏描述,通过前者建立了该区构造岩相模式,指出... 盆地分析与油藏描述代表了当代石油地质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它们以高度综合性和定量化为显著标志,大大推进了油气勘探与开发。作者连续几年对三春集等地区先后作了盆地构造岩相分析和精细油藏描述,通过前者建立了该区构造岩相模式,指出了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了勘探布置;通过后者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具体地提出了精细勘探和改善开发效果的建议。最后指出盆地构造相分析法和油藏描述技术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分析 油藏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带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基础 : 露头的复原与复位——以前龙门山中北段泥盆系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祥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54-60,共7页
造山带地层露头非原地性广为标识,但其复原与复位并未引起重视。以扬子地台西缘前龙门山中北段泥盆系为例,进行露头展平宽度、剥蚀宽度复原,对露头原始位置进行尝试性复位,并讨论的存在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造山带 古地理 盆地分析 露头复原 泥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气候是盆地分析不可缺少的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雄飞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根据陆相、海相沉积盆地古气候控制沉积类型的特征,提出古气候是沉积盆地沉积过程分析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加强古气候在沉积作用方面的研究,对提高以层序地层学为基本单元的沉积学工作是一个很大推动,对理论和找矿方面均具有重... 本文根据陆相、海相沉积盆地古气候控制沉积类型的特征,提出古气候是沉积盆地沉积过程分析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加强古气候在沉积作用方面的研究,对提高以层序地层学为基本单元的沉积学工作是一个很大推动,对理论和找矿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盆地分析 找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盆地分析思想的发展
16
作者 郝天珧 魏蕾 高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2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中国海陆地区内,沉积岩的分布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这些沉积岩所存在的盆地保留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记录,赋存着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产资源,是探索地质历史的窗口,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能源基地.因此,盆地的分析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其分... 中国海陆地区内,沉积岩的分布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这些沉积岩所存在的盆地保留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记录,赋存着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产资源,是探索地质历史的窗口,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能源基地.因此,盆地的分析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其分析理论思想经历了直观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目前比较完善的是运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盆地的一套系统工程理论,并将刘光鼎教授提出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方法学进一步深化.本文还讨论了盆地分析的有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分析 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径迹法原理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真 《地下水》 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
裂变径迹法对于研究盆地热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于年龄和温度的确定,将地热的发展史揭露出来。从裂变径迹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裂变径迹的成因和退火产生的影响。由于裂变径迹具有温度和长度双重特征,就可以对于盆地热史或... 裂变径迹法对于研究盆地热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于年龄和温度的确定,将地热的发展史揭露出来。从裂变径迹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裂变径迹的成因和退火产生的影响。由于裂变径迹具有温度和长度双重特征,就可以对于盆地热史或盆地边缘山体隆升情况进行具体恢复。因此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裂变径迹法在盆地热史分析以及如何研究盆地热发展史和成矿、断裂的作用。概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加强机制研究,建立标准,多方法结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盆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重矿物在沉积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军锋 周新锋 《地下水》 2013年第5期129-130,共2页
重矿物耐磨蚀、稳定性强,能够保留较多的地质信息,在盆地分析的盆缘构造演化、物源分析、地层划分与对比、岩相古地理重建、古气候恢复等方面可广泛应用。但其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充分考虑重矿物的来源、年代等因素,多方法协同,才... 重矿物耐磨蚀、稳定性强,能够保留较多的地质信息,在盆地分析的盆缘构造演化、物源分析、地层划分与对比、岩相古地理重建、古气候恢复等方面可广泛应用。但其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充分考虑重矿物的来源、年代等因素,多方法协同,才能在盆地分析的上述方面得到准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分析 盆地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贺《中国板块构造和含油气盆地分析》一书出版
19
作者 张景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88,共1页
2005年8月,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罗志立教授的新著——中国板块构造和含油气盆地分析,这是我国石油地质界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 盆地分析 板块构造 出版社 含油气 中国 石油工业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分析方法综述
20
作者 柴华 胡芳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33-35,共3页
随着各类学科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诞生出各种用于研究盆地分析的方法,盆地分析发展至今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地质软件的出现更加快了这一发展历程。本文系统介绍了当今所应用到盆地分析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 随着各类学科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诞生出各种用于研究盆地分析的方法,盆地分析发展至今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地质软件的出现更加快了这一发展历程。本文系统介绍了当今所应用到盆地分析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技术,为盆地研究以及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信息,同时也展现了近几十年来盆地分析的巨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分析 沉积充填 盆地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