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治疗慢性手指缺血(chronic digital ischemia,CD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手指缺血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观察...目的探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治疗慢性手指缺血(chronic digital ischemia,CD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手指缺血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观察组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患指温度和随访期内再入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合并高血压人数、合并冠心病人数、合并房颤人数、有吸烟史人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疼痛评分、患指温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无显著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指温度和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指温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无患者再入院治疗,对照组5人再入院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可提升缺血手指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减轻患指疼痛程度,改善患指的温度。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罂粟碱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盐酸罂粟碱...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罂粟碱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30 mg/次,3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0 m L/次,1次/d,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等症状的出现例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范围、脑灌注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两组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的例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范围、脑灌注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痉挛范围和脑灌注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治疗慢性手指缺血(chronic digital ischemia,CD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手指缺血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观察组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患指温度和随访期内再入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合并高血压人数、合并冠心病人数、合并房颤人数、有吸烟史人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疼痛评分、患指温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无显著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指温度和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指温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无患者再入院治疗,对照组5人再入院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可提升缺血手指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减轻患指疼痛程度,改善患指的温度。
文摘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罂粟碱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30 mg/次,3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0 m L/次,1次/d,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等症状的出现例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范围、脑灌注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两组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的例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范围、脑灌注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痉挛范围和脑灌注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