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的整体阐释及其意义——马克思《第六章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手稿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海良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2,共8页
《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马克思1864年上半年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章的手稿,后来没有收入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这部手稿是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最为详尽地论述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和逻辑... 《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马克思1864年上半年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章的手稿,后来没有收入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这部手稿是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最为详尽地论述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和逻辑起点的内涵和本质规定的文本。手稿对商品范畴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问题作了论述,在历史逻辑上确定了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的内在必然性;手稿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上,对商品范畴从"元素"到"结果"的理论逻辑上作了整体阐释。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完全是由马克思所说的"特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全部发展过程决定的,完全是由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专有的特征"决定的。列宁依循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和科学方法,创立了以资本集中为始基范畴、以垄断为核心范畴的关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列宁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理论体系的发展,要依循"列宁路径",要避免"布哈林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 商品范畴 始基范畴 逻辑起点
原文传递
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马克思《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手稿读解
2
作者 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5-30,共16页
《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马克思1864年上半年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章的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分作三节,阐明的核心观点和基本问题是,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作为资本直接生产结果所具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 《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马克思1864年上半年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章的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分作三节,阐明的核心观点和基本问题是,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作为资本直接生产结果所具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资本的生产过程向资本的流通过程过渡的中介关系。马克思对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结果阐释表明:不仅生产过程的物的条件表现为生产过程的结果,而且物的条件的特殊社会性质也是如此;直接生产过程是具有特殊资本主义特征的整个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特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裂为两极"趋势,为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新的社会形态创造出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虽然没有收入《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但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从直接生产过程结果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作出的探索,无论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还是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历史与当代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
原文传递
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过程的动态分析
3
作者 郑勇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13,56,共5页
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过程的动态分析郑勇军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价值一元论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了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命题,即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 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过程的动态分析郑勇军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价值一元论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了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命题,即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市场价值 价值决定 价值实现过程 动态分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社会需要 生产时期 单位商品价值量 直接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横向考察上的“自由人联合体”之萌芽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荫祖 《青海社会科学》 1987年第6期61-67,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崛起。
关键词 新技术革命 生产关系 “自由人联合体” 现代资本主义 直接生产过程 个别劳动 脑力 生产 直接劳动时间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5
作者 湘潭大学经济系<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编写组 《求索》 1982年第4期10-15,共6页
消费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社会的历史的规定性。对消费关系的研究,就不能只谈“消费一般”,而忽视不同社会消费关系的本质差别。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具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根本不同的特点。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社会条... 消费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社会的历史的规定性。对消费关系的研究,就不能只谈“消费一般”,而忽视不同社会消费关系的本质差别。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具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根本不同的特点。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社会条件建立在阶级对抗的基础上,这就使得作为人的再生产过程的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再生产 内含扩大再生产 劳动者 国民收入 地位和作用 发展生产 直接生产过程 流通规模 马克思恩格斯 消费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精神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
6
作者 贺绚素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59-61,73,共4页
社会生产力包含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后者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 一、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的关系 精神生产力是指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力量,由劳动者的文化知识、科学... 社会生产力包含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后者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 一、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的关系 精神生产力是指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力量,由劳动者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要素构成,它是实现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文化知识是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识的多寡,是决定劳动创造力大小重要的条件。在现代化大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科学技术革命 地位和作用 社会生产 劳动者 文化知识 社会主义 直接生产过程 生产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产关系内部辩证法的探讨——兼评斯大林生产关系的定义
7
作者 刘全复 《求索》 1981年第1期56-63,共8页
前一段时间,人们对斯大林生产关系的定义开展了讨论,有的否定,有的肯定,也有的抱持平之论。至今仍然意见分歧,莫衷一是。那么,对生产关系的定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才正确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人类社会一般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系统... 前一段时间,人们对斯大林生产关系的定义开展了讨论,有的否定,有的肯定,也有的抱持平之论。至今仍然意见分歧,莫衷一是。那么,对生产关系的定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才正确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人类社会一般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大家知道,作为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有两个,即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和生产资料。此外,产品作为生产过程的结果以及下一个生产过程的条件,也可以算作一个物质要素。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 兼评 斯大林 直接生产过程 辩证法 物质要素 资本家 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普列汉诺夫关于生产关系概念的狭义性和广义性
8
作者 刘全复 《青海社会科学》 1984年第4期55-58,共4页
在上一个世纪末,俄国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分子“合法的马克思主义者”司徒卢威,企图通过对生产关系概念的歪曲来篡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唯物史观。他煞有介事地捏造谎言,说在马克思的理论叙述中有“不清楚的地方,一方面是物质... 在上一个世纪末,俄国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分子“合法的马克思主义者”司徒卢威,企图通过对生产关系概念的歪曲来篡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唯物史观。他煞有介事地捏造谎言,说在马克思的理论叙述中有“不清楚的地方,一方面是物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不是别的,而是具体的经济关系的、或用法学上的话来说,法律关系的抽象总和,两者都是独立的实体或‘物体’。只是因为这一不清楚的地方,才可以说到整个的生产力对整个的法律关系的矛盾或适应,才认为这两个实体之间的冲突(……)是社会革命”。(转引自《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第578页)在这里,司徒卢威根据经济关系在法学语言中称为财产关系这一点,毫不费力地就将生产关系变成了法律关系的抽象总和;然后便用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的矛盾,代替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后他公然宣布:马克思的全部社会理论是围绕着经济与法律的矛盾旋转的。针对司徒卢威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肆意歪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生产关系 普列汉诺夫 狭义性 广义性 所有制关系 马克思 劳动组织 财产关系 生产 直接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9
作者 沈德仁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一、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谈起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我们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的讨论有必要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谈起。 在考察资本的生产过程时,马克思首先抽象地撇开劳动过程的各... 一、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谈起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我们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的讨论有必要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谈起。 在考察资本的生产过程时,马克思首先抽象地撇开劳动过程的各种历史形式来考察一般劳动过程的生产劳动的含义。他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又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企业 剩余产品价值 直接生产过程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 资本生产 劳动过程 资本流通 劳动者 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经济学不能没有交换范畴
10
作者 吕福新 《求是学刊》 1986年第3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生产力经济学 生产力存在 社会范畴 生产关系 调和统一 直接生产过程 物质交换 经济中心城市 产品交换 经济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不能离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
11
作者 韦奇 时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4-19,共6页
近两年来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问题提出了某些值得注意的观点,主要的有:(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二)商业,服务行业,直至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各个部门所耗费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 近两年来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问题提出了某些值得注意的观点,主要的有:(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二)商业,服务行业,直至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各个部门所耗费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创造国民收入;(三)“以往的劳动价值学说仅仅包括商品价值学说,这使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完善”等等。以上观点,虽然散见于不同的文章,但它们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这就是说,由(一)和(二)必然导致(三)。而所谓“以往的劳动价值学说”云云,尽管含糊其词,其实就是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价值学说 物质生产 马克思 精神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 社会规定性 直接生产过程 物质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产关系定义的探讨
12
作者 贾永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46-49,共4页
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的定义,在当前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阐述不一。有的是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论证;有的是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表述;而有的则采用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提... 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的定义,在当前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阐述不一。有的是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论证;有的是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表述;而有的则采用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提法;还有的是先讲马克思的“四环节”说,再讲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的“三方面”,然后说明二者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斯大林 马克思恩格斯 政治经济学对象 政治经济学批判 苏联社会主义 相互关系 社会生产过程 直接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档案馆劳动的生产性
13
作者 谭培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1,共3页
论档案馆劳动的生产性谭培档案馆劳动的性质是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档案馆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对档案馆的投资、提高档案馆的管理水平以及科学指导档案馆有偿服务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根据马克... 论档案馆劳动的生产性谭培档案馆劳动的性质是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档案馆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对档案馆的投资、提高档案馆的管理水平以及科学指导档案馆有偿服务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档案馆 物质生产 社会主义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 服务劳动 结合劳动 生产性劳动 直接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生产劳动一般概念的再思考——兼与蔡继明先生商榷
14
作者 魏自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4-25,共2页
对马克思生产劳动一般概念的再思考①———兼与蔡继明先生商榷魏自涛生产劳动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学界对它的探讨由来已久。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者,尤其是亚当·斯密,对这一理论做过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许... 对马克思生产劳动一般概念的再思考①———兼与蔡继明先生商榷魏自涛生产劳动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学界对它的探讨由来已久。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者,尤其是亚当·斯密,对这一理论做过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一般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 再思考 蔡继明 劳动过程 生产劳动者 直接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考察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不存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15
作者 陈振羽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9-26,共8页
马克思考察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不存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陈振羽经济学界流行着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研究方法的错误认识,认为马克思考察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存在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由此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说成也能成为资本主义... 马克思考察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不存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陈振羽经济学界流行着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研究方法的错误认识,认为马克思考察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存在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由此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说成也能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范畴 直接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 总体工人 生产剩余 物质产品 剩余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的属人性和现代特点
16
作者 张文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1期45-49,共5页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起始范畴。马克思在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对这一范畴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产力范畴的理论指南。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在对马克思的生产...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起始范畴。马克思在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对这一范畴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产力范畴的理论指南。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在对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即仅仅从社会历史的物质前提、基础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很少或忽视了从主体、从人的活动和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中所蕴含的属人性,即生产力同时也是人发展自己的活动方式的方面。马克思一再指出:社会发展即是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生产力无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它决不是一种具有独立人格意志的超历史存在物,始终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人类历史的命运。生产力只能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观 马克思历史观 属人性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技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经济学 自然力 直接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力中的消费力及与消费关系的辩证运动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恩富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社会消费力 消费关系 社会主义消费 分配关系 经济力 生产 流通力 交换力 经济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制·所有权·产权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兴茂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8-22,共5页
所有制·所有权·产权张兴茂在产权问题的研究热潮中,人们对所有制、所有权、产权等一系列基本范畴的理解和运用存在着严重的混乱。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这几个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经济范畴适应于经济关系而... 所有制·所有权·产权张兴茂在产权问题的研究热潮中,人们对所有制、所有权、产权等一系列基本范畴的理解和运用存在着严重的混乱。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这几个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经济范畴适应于经济关系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角度辨析了它们的异同,认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产权制度 生产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 西方产权理论 社会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权利主体 产权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解放的系统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明理 《系统科学学报》 1995年第2期45-50,共6页
劳动解放发生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历史大系统:人类智能的发展、工具的改进、剩余劳动的出现和发展,推动着劳动解放的产生和发展;从人与人的关系看,劳动解放的进程就是剩余劳动分配制度演变的历程,也就是劳动者从奴隶向农民向工人演变并逐... 劳动解放发生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历史大系统:人类智能的发展、工具的改进、剩余劳动的出现和发展,推动着劳动解放的产生和发展;从人与人的关系看,劳动解放的进程就是剩余劳动分配制度演变的历程,也就是劳动者从奴隶向农民向工人演变并逐步获得解放的历史系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劳动解放的进程,就是人类凭借智能的发展,把自身的劳动任务逐步向机器(工具)上转移的历史系统。运用系统观研究劳动解放,意在从整体上认识和推进劳动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解放 劳动者 人类智能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历史正当性 直接生产过程 信息处理系统 劳动产品 人类劳动 农业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知识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德文 《求实》 1986年第4期33-34,共2页
现在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生产中,直接生产过程里的工人相对甚至绝对减少,但企业获得的利润却大大增加。这是否意味着机器人也可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现有的一些教科书大都是这样回答的:机器人作为... 现在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生产中,直接生产过程里的工人相对甚至绝对减少,但企业获得的利润却大大增加。这是否意味着机器人也可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现有的一些教科书大都是这样回答的:机器人作为不变资本,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价值和剩余价值 知识价值 积累劳动 物质产品 知识产品 直接生产过程 新价值 总体工人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