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琚然 刘平 缪琦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LAR)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行LAR的10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CA处理方式分为保留组54例(保留LCA)和未保留组51例(不保留LCA)。比较两...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LAR)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行LAR的10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CA处理方式分为保留组54例(保留LCA)和未保留组51例(不保留LC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淋巴清扫情况,对比术前和术后2d,两组患者肠胃功能[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肛门功能[Wexner便秘评分(WCS)],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留组手术时间长于未保留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保留组(P均<0.05);两组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量、GAS、MTL水平及WCS评分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LAR保留LCA不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清扫、胃肠功能及肛门功能,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吻合口近端肠管缺血坏死 淋巴结清扫 肠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风险及加固缝合的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家生 黄海斌 徐永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风险及加固缝合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中使用传统吻合方法的46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风险及加固缝合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中使用传统吻合方法的46例患者设为传统组,使用吻合口加固缝合的4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m)、C反应蛋白(CRP)]以及并发症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WBC、CRP、Lym水平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00%低于传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21.74%(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使用加固缝合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并有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加固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QLICP-CR)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邾磊 王耀 汪进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21-730,共10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AL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索AL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AL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索AL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9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是否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分成无吻合口瘘(无AL组,359例)和吻合口瘘组(AL组35例)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术后AL独立的危险因素。根据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将无AL组和AL组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再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匹配组和匹配后AL组患者术后3年的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对于生存时间满3年的匹配组和匹配后AL组的患者,进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LICP(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中的大肠癌CR(Colorectal Cancer)量表第二版(简称为QLICP-CR(V2.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差异。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男性(OR:2.680,95%CI:1.098~6.540),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OR:5.109,95%CI:2.347~11.118),术前白蛋白<35 g/L(OR:3.269,95%CI:1.507~7.090),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OR:3.330,95%CI:1.448~7.657)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AL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AL并不影响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78.8%vs 75.8%,P=0.752)、3年局部复发率(9.1%vs 18.2%,P=0.285)、3年远处转移率(12.1%vs 15.2%,P=0.726)。AL患者在心理功能中的情绪侧面(P=0.029)、大肠特异模块中的大便情况侧面(P=0.039)评分显著降低。结论男性、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术前白蛋白<35 g/L、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AL的独立危险因素。AL不影响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预后。AL会对患者带来情绪、大便情况上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倾向性得分匹配 生存分析 QLIC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徐良 汪刘华 +1 位作者 张鑫 王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漏分为两组,其中未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1...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漏分为两组,其中未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1例),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89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疾病相关信息(如肿瘤直径和位置、吻合口处理方式、术后是否出现腹泻),以及手术情况[如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吻合口与肛缘的距离等],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男/女)、肿瘤直径、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保留左结肠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吻合口距离≤5 cm、术后腹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距离≤5 cm、术后腹泻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腹泻和吻合口距离≤5 cm是引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危险因素开展积极的预防及管理措施,以期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
5
作者 刘怡君 李来元 杨熊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回肠造口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袢式回肠造口中不同支撑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术后舒适度、自我护理等有不同的影响,现阶段造口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支撑棒袢式回肠造口术、皮桥袢式回肠造口术、改良自闭式回肠造口术、一针法回肠造口术等。文章综述关于目前常用的几种预防性造口术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预防性造口术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造口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回肠造口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复发情况的影响
6
作者 颜军世 尚云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标本长度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两组的IgA、IgM、IgG、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观察组的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两组的CEA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及应激反应,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开腹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雁军 王青兵 +2 位作者 张勇 黄天臣 肖建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分期与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分期与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男性、吻合口部位、高BMI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吻合部位及高BMI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男性、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冯超 姚若全 +2 位作者 黄飞舟 聂晚频 刘浔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628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2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54例(8.6%...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628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2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54例(8.6%,54/628)。患者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术中没有行预防性近端肠造口、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cm、肿瘤病灶直径>5cm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并且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cm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肿瘤较大、合并糖尿病及营养不良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行保护性近端肠造瘘可以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漏 直肠癌前切除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及CT诊断的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峻岭 郭小超 +7 位作者 张继新 刘婧 吴涛 王鹏远 陈国卫 姜勇 武颖超 汪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以及CT诊断吻合口漏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52例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以及CT诊断吻合口漏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52例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糖尿病、术前有无低血红蛋白血症(Hb〈90g/L)、术前有无低白蛋白血症(Alb〈35g/L)、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有无新辅助治疗、手术方式、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以及是否行预防性性造口对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x。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分类自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全部患者中,男性281例,女性171例,中位年龄64(18~88)岁。其中有47例(10.4%)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诊断吻合口漏的中位时间是术后6.5(3—31)d。出现吻合口漏后,1例因呼吸衰竭,在术后1个月内死亡;11例行二次挽救性造口手术治疗,第2次保护性造口手术距离第1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7(2~34)d,术后均恢复顺利,并均在术后2年内完成造口还纳术;其余35例予以抗感染、腹腔冲洗等保守治疗并获得痊愈。无吻合口漏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4±2.4)d。明显短于术后吻合口漏组(34.6±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7,P=0.0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8kg/m^2(χ^2=7.550,P=0.000)、糖尿病(χ^2=5.055,P=0.025)、术前Hb〈90g/L(χ^2=5.718,P=0.017)、术前Alb〈35g/L(χ^2=8.096,P=0.004)、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cm(χ^2=8.205,P=0.004)及术中结扎左结肠动脉(χ^2=16.540,P=0.000)与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8kg/m^2(OR=1.758,95%CI:1.265~2.454,P=0.02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cm(OR=1.530,95%CI:1.035~2.117,P=0.037)和术中结扎左结肠动脉(OR=1.551,95%CI:1.035~2.131,P=0.042)是影响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CT检查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灵敏度为91.2%(31/34),术后7dCT检查吻合口漏的假阳性率为0。结论BMI≥28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cm以及结扎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易出现吻合口漏;推荐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于术后7d行CT检查确认吻合口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永鹏 佟昕 +5 位作者 张庆彤 于慧会 李鹏雷 李岩溪 宋纯 马思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4-697,71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4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47例,占10.0%(47/472)。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4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47例,占10.0%(47/472)。单因素分析显示,BMI、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术中出血、术野暴露情况及手术团队成员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OR=2.453,95%CI:1.251-4.773,P=0.009)、术中出血(OR=1.116,95%CI:1.052-1.232,P=0.002)及术野暴露情况(OR=0.491,95%CI:0.250-0.964,P=0.039)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浸润较重、局部病期较晚的患者不推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过多难以控制须立即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组应固定人员组成,尤其是持镜医师不能随意更换,良好的暴露是成功完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11
作者 屈景辉 贺佳蓓 +3 位作者 张琦 李山晨 陈殿超 杨向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00-2903,共4页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55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8.5±18.4)min和(219.7±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位结扎组术中有6例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追加坏死肠管切除;低位结扎组则无(P=0.022)。高位结扎组术后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低位结扎组则无(P=0.042)。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发生排尿及性功能障碍(P=0.028)。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粪失禁和排粪困难症状者分别有9例、7例和5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2例、1例和0例(均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管远近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不仅降低术中和术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及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完成彻底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和肿瘤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燕 俞一峰 +2 位作者 李森 冯强 龚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直肠和肛管功能变化。方法:采用4通道水灌注式肛门直肠压力检测系统,对4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术前术后直肠肛门压力测定。结果:Dixon术后粪便质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直肠和肛管功能变化。方法:采用4通道水灌注式肛门直肠压力检测系统,对4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术前术后直肠肛门压力测定。结果:Dixon术后粪便质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便次数较术前有所增加,里急后重感明显增加,控制排便的能力较术前有所减弱。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肛管直肠抑制反射均为阳性,但压力下降值及下降的百分比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肛管自制功能和肛管括约功能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前切除术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状管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博林 牛钢 李亚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施行的136例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经肛门于齿状线上2cm放置蕈状管...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施行的136例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经肛门于齿状线上2cm放置蕈状管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肛门直肠静息压测定,并于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Dukes分期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直肠静息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1.38±0.25)kPavs(3.67±0.39)kPa,P<0.01]。实验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vs13.5%,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可以有效预防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放置蕈状管后直肠静息压力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前切除术 蕈状管 直肠静息压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应伟青 戴平 +2 位作者 范自平 金海龙 张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2-785,共4页
背景与目的:吻合口漏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3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 背景与目的:吻合口漏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3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7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57%。19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另2例行再次手术,均获治愈。结论:年龄、并发症、吻合口位置、吻合技术等是吻合口漏重要影响因素,保守疗法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刀与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然 俞旻皓 +5 位作者 陈建军 秦骏 骆洋 黄轶洲 钟鸣 周鸿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67,共2页
本研究目的是对比超声刀与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疗效。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间上海仁济医院施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6例患者,术中分别应用超声刀(24例)和单极电剪(22例),结果表明,单极电剪组患... 本研究目的是对比超声刀与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疗效。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间上海仁济医院施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6例患者,术中分别应用超声刀(24例)和单极电剪(22例),结果表明,单极电剪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短。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在施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时,应用单极电剪具有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并减少盆底自主神经损伤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 疗效对照 超声刀 单极 后肛门排气时间 中出血量 留置导尿时间
原文传递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0
16
作者 祝林 刘志民 +4 位作者 徐其佐 石光锋 曹策 吴建林 张成才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20t3年4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行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传统组),22例行保留左结肠...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20t3年4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行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传统组),22例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局部复发及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47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直肠破裂穿孔,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术后传统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临床分期Ⅰ-Ⅲ期的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可清晰解剖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在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术保证了吻合口的血运,降低了吻合口张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保留左结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毓姝 姜桂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4期651-653,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排便、排尿功能的影响及患者对这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排便、排尿功能的影响及患者对这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排便恢复优良率为76.00%,高于对照组的57.45%,观察组的排尿恢复达到Ⅰ级和Ⅱ级的比例为74.00%,高于对照组的57.4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了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恢复其排便、排尿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排便 排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志旺 吴祖光 +2 位作者 李恩 刘宏涛 张灼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8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67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83例)和对照组(84例)。研究组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67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83例)和对照组(84例)。研究组术中保留LCA,对照组术中不保留LCA。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游离脾曲、回肠造口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及回肠造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游离脾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保证吻合口的正常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前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西年 孟莉 +1 位作者 何铁汉 王云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双吻合器 直肠癌前切除术 临床应用 低位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管傲然 赵维山 +6 位作者 李逊 于海东 谢辉 朱燕昆 张跃文 袁宝红 李汝红 《云南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治疗直肠癌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在确保根除癌组织的前提下保肛手术是首选,即直肠癌前切除术([2]),吻合口是直肠瘘癌保肛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治疗直肠癌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在确保根除癌组织的前提下保肛手术是首选,即直肠癌前切除术([2]),吻合口是直肠瘘癌保肛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应用,提高了肿瘤切除率和保肛率,降低了直肠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