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控便功能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鲁兵 傅传刚 +5 位作者 刘连杰 孟荣贵 于恩达 金国祥 邢俊杰 喻德洪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57-126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虽然保肛手术已在当前的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占主导地位,但多数外科医生由于担心患者术后控便功能下降,都不愿向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推荐低位吻合术。本研究对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控便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 背景与目的:虽然保肛手术已在当前的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占主导地位,但多数外科医生由于担心患者术后控便功能下降,都不愿向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推荐低位吻合术。本研究对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控便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高龄低位直肠癌病例80例,分成两个年龄组,≥75岁年龄组39例,60 ̄74岁年龄组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手段、并发症等。术后18个月内对患者肠道功能、控便情况及满意度等资料进行随访记录,并对两组患者术后控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8个月,79例(98.8%)患者生存,76例可评价肛门控便情况,其中≥75岁年龄组36例,60 ̄74岁年龄组40例。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评价显示≥75岁年龄组较60 ̄74岁年龄组差(P<0.05),但术后半年时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便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75岁年龄组较60 ̄74岁年龄组虽有所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75岁年龄组术后13例出现了Ⅰ度失禁的表现,与60 ̄74岁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大便失禁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结论: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能保持较好的控便能力,高龄不应成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保肛手术 大便失禁 控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控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鲁兵 傅传刚 +4 位作者 刘连杰 孟荣贵 金国祥 邢俊杰 喻德洪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超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年龄≥75岁,肿瘤距离肛缘≤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保肛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控便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36例患者入组研究,患者排便次数达... 目的探讨超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年龄≥75岁,肿瘤距离肛缘≤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保肛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控便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36例患者入组研究,患者排便次数达到正常的时间为(9.8±2.86)个月;贮袋组术后(7.67±1.66)个月排便次数趋于正常,与直吻组(10.56±2.8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6.1%患者出现I度失禁的表现,贮袋组与直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保肛术后贮袋组直肠测压指标优于直吻组。术后1年91.7%的患者对控便情况表示满意。结论超高龄老年患者虽然保肛术后对于控便能力有所下降,但是这种控便能力的下降是可接受的,且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超高龄患者近期的控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肛门/外科 大便失禁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辰生 万德森 +7 位作者 潘志忠 周志伟 陈功 伍小军 李力人 卢震海 丁培荣 李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7-590,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中下段直肠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如何提高中下段直肠癌治疗效果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999年收治的599例中... 背景与目的:中下段直肠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如何提高中下段直肠癌治疗效果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999年收治的59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中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355例,低位前切除术(lowanteriorresection,LAR)244例。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70.7%,其中APR与LAR依次为:67.5%、75.2%(P=0.026)。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围手术期输血、T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以及肿瘤距肛缘长度与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围手术期输血、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局部复发、围手术期输血、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预后重要的指标。LAR正逐渐成为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首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4
作者 仲坚 周建农 +1 位作者 许发培 尚俊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9-624,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其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2003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临床... 背景与目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其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2003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2例,占同期收治的大肠恶性肿瘤的0.4%(22/5205),男性6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86%(19/22)、肛门疼痛或不适59%(13/22)、肛门口肿物27%(6/22)等。首次就诊误诊率86%(19/22),术前病理诊断确诊率48%(10/21)。无远处转移16例,伴远处转移6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1例,局部广泛切除术5例(2例复发后补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ParkPs术2例,HartmannPs术1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3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4%、18.1%、9.1%,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95%CI:6~18个月)。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预后差。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可作为无远处转移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黑色素瘤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锐增 莫善兢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63-366,共4页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肿瘤/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24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徐本文 周飞 牛四龙 《中国校医》 2014年第10期738-739,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且2组比...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6,4.2,6.1,5.8,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易恢复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二次手术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迟学成 陈允国 +1 位作者 秦立新 刘兴龙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940-941,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998-01-2004-12收治的5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根治性切除28例(48.27%),姑息性切除20例,剖腹探查或单...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998-01-2004-12收治的5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根治性切除28例(48.27%),姑息性切除20例,剖腹探查或单纯造瘘10例。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及未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2%、11.1%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19和7个月。结论:对于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积极再手术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肿瘤复发 局部 二次探查手术
原文传递
Surgical approaches of resectable synchronous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Timing considerations 被引量:8
8
作者 Ioannis Vassiliou Nick Arkadopoulos +8 位作者 Theodosios Theodosopoulos Georgios Fragulidis Athanasios Marinis Agathi Kondi-Paphiti Lazaros Samanides Andreas Polydorou Constantinos Gennatas Dionysios Voros Vassilios Smyrniot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431-1434,共4页
AIM: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imultaneous versus two stage resection of primary colorectal tumors and liver metastases.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6 to May 2004, 103 colorectal tumor patients presented wit... AIM: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imultaneous versus two stage resection of primary colorectal tumors and liver metastases.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6 to May 2004, 103 colorectal tumor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 Twenty five underwent simultaneous colorectal and liver surgery and 78 underwent liver surgery 1-3 mo after primary colorectal tumor resection.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assess and compar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surgical strategie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regarding the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the types of liver resection and stage of primary tumors, as well as the number and size of liver metastases. RESULTS: In two-stage procedures more transfusions were required (4 ± 1.5 vs 2 ± 1.8, pRBCs, P < 0.05). Chest infection was increased after the two-stage approach (26% vs 17%, P < 0.05). The two-stage procedure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longer hospitalization (20 ± 8 vs 12 ± 6 d, P < 0.05). Five year survival in both groups was similar (28% vs 31%). No hospital mortality occurred in our series. CONCLUSION: Synchronous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an be safely treat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rimary tumor. Liver resection should be prioritized over colon resection. It is advisable that complex liver resections with marginal liver residual volume should be dealt with at a later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hronous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olon resections Liver resec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技术与开腹治疗直肠癌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旭桂 林建清 黄志军 《中国校医》 2015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及肿瘤远期疗效。方法将腹腔镜直肠癌手术32例设为观察组,开腹手术6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及肿瘤远期疗效。方法将腹腔镜直肠癌手术32例设为观察组,开腹手术6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在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前者优于后者(P<0.05);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的治疗技术是可行的,而且术后恢复快,与开腹手术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瑞旺 《中国校医》 2017年第7期508-509,511,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实施腹...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各项指标、术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4.65±2.18)d、进食时间(3.64±1.32)d、住院时间(12.27±3.54)d,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3.27±1.63)d、进食时间(2.21±1.25)d、住院时间(8.92±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效果更优,能有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外科手术 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方法 剖腹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