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全脑全脊髓照射质子放疗计划与光子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1
作者 陈庆 孙磊 +2 位作者 毕斌 王宇翔 徐锐 《精准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放疗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全脑全脊髓照射(CSI)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23年5月在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接受全脑全脊髓质子被动散射放疗(PSPT)的33例CNS患儿的放疗前CT肿瘤定位图像,并且勾画...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放疗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全脑全脊髓照射(CSI)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23年5月在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接受全脑全脊髓质子被动散射放疗(PSPT)的33例CNS患儿的放疗前CT肿瘤定位图像,并且勾画出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将上述CT图像分别在Eclipse proton、Eclipse photon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PSPT、质子调强放疗(IMPT)、光子静态调强放疗(IMRT)、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设计及评估,并分别设为PSPT组、IMPT组、IMRT组及VMAT组。比较四组计划中放疗计划靶区(PTV)的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及PTV、OAR、正常组织(NT)的95%靶体积照射剂量(D _(95))、5%靶体积照射剂量(D_(5))、平均照射剂量(D_(mean))和照射剂量体积百分比(V_(5),V_(10),V_(20))等指标。结果IMRT、VMAT组PTV的D_(95)、D_(mean)、CI、GI均显著高于IMPT、PSPT组(F=8.452~22.671,t=-20.352~9.779,P<0.05),PTV D_(5)、HI均显著低于IMPT、PSPT组(F=9.782~15.234,t=3.462~9.512,P<0.05)。IMPT、PSPT组OAR及NT的D_(mean)、V_(5)、V_(10)以及V_(20)均显著低于IMRT、VMAT组(F=15.189~899.507,H=100.583、483.825,t=-110.622~27.767,P<0.05),且PSPT组OAR中眼球D_(mean)、晶体D_(mean)、甲状腺D_(mean)均显著低于IMPT组(F=201.163,H=100.583、483.825,t=-21.536~27.767,P<0.05)。结论在儿童CNS肿瘤的CSI中,光子调强放疗计划(IMRT、VMAT)较质子放疗计划(IMPT、PSPT)具有更好的PTV适形度和均匀度;但与光子调强放疗计划(IMRT、VMAT)相比,质子放疗计划(IMPT、PSPT)能够更好地保护患儿PTV以外的NT和O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颅脊柱照射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质子疗法 光子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剂量 剂量学比较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体积对适型调强放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张晓霞 王婷 张蕾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对适型调强放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96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适型调强放射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ROC曲线分析肿瘤体积临界值,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对适型调强放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96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适型调强放射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ROC曲线分析肿瘤体积临界值,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肿瘤体积对于患者预后死亡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肿瘤体积的临界值为81.68 mL,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7.5%,AUC面积为0.804。不同肿瘤体积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肿瘤体积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9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死亡,2例为局部复发。肿瘤体积>81.68 mL(n=32)和肿瘤体积≤81.68 mL(n=64)生存率分别为68.75%和96.87%(P<0.05)。结论肿瘤体积与接受适型调强放疗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其大小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体积 适型调强放疗 直肠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杰 董晓庆 +3 位作者 林清 陶建民 张莹 张颖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检验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在临床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12月Pinnacle计划系统的210个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1 479个射野,选用UNIDOS E剂量仪、0.125cc电离室以及RW3固体水模体进行剂量学验证,计算实测... 目的 :检验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在临床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12月Pinnacle计划系统的210个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1 479个射野,选用UNIDOS E剂量仪、0.125cc电离室以及RW3固体水模体进行剂量学验证,计算实测剂量与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用Mapcheck2 1177阵列进行5 cm深度平面通量图的γ分析,以3 mm/3%为分析限制条件,计算γ通过率。结果 :绝对剂量验证中,相对误差δ在±2%以内的占78.1%,2%<|δ|≤3%的占14.8%,3%<|δ|≤4%的占5.2%,4%<|δ|≤5%的占1.9%。在通量图γ分析中,γ通过率≥95%的有1 379个射野,93%≤γ通过率<95%的有72个射野,90%≤γ通过率<93%的有21个射野,γ通过率<90%的有7个射野。结论:Pinnacle计划系统的调强计划实际精度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 肿瘤 剂量学 治疗计划 放射疗法 γ通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代素梅 陈红 +5 位作者 孙晓东 张绍华 张志 卢玉娟 刘洪敏 张桂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9-1271,共3页
由于直肠癌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多数患者一旦发现已为晚期,再加上高龄、身体状况差、心理脆弱等多种因素使很多老年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放疗结合化疗药物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减轻肿瘤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直肠癌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多数患者一旦发现已为晚期,再加上高龄、身体状况差、心理脆弱等多种因素使很多老年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放疗结合化疗药物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减轻肿瘤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本文旨在探讨简化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放射疗法 简化调强 同步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红雁 赵于飞 +7 位作者 马军 吴爱东 刘云琴 吴韦炜 高劲 罗文广 常则灵 程广源 《安徽医学》 2003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 15例 ,其中胶质瘤Ⅱ~Ⅳ级 8例 ,脑膜瘤 3例 ,胶质瘤合并脑膜肉瘤 1例 ,垂体瘤、颅咽管瘤及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各 1...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 15例 ,其中胶质瘤Ⅱ~Ⅳ级 8例 ,脑膜瘤 3例 ,胶质瘤合并脑膜肉瘤 1例 ,垂体瘤、颅咽管瘤及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各 1例。照射靶区及敏感器官按ICRU 5 0号报告标准勾划 ,用美国NOMOS公司生产的孔雀系统进行计划设计 ,加速器 6MV -X线 ,MIMiC 1cm或 2cm模式作切片式断层共面或非共面旋转照射 ,每周 3次 ,每次 30 0~ 35 0cGy。 6例脑肿瘤全程IMRT治疗 45~ 5 4Gy ,7例常规外照射 30Gy后局部追加 2 1~ 2 8Gy。 结果  95 %等剂量曲线包绕CTV ,均匀度指数 (最大剂量 /处方剂量 )平均 1.2 2 ,脑干、脊髓、眼晶体等敏感器官最大剂量均低于其耐受剂量 (TD5 /5 )的 5 0 %以上。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治疗结束时 2例局部活检病人症状明显缓解 ,MRI复查肿瘤消失。其余病人放疗结束 1月后 ,复查头颅CT/MRI均呈放疗后改变 ,1例水肿范围明显增大。结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其剂量分布的优势是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 ,能很好地保护周围敏感器官 ,放疗反应小 ,对于提高肿瘤局控率、保护正常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副反应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摆位法对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摆位固定精度的影响
6
作者 胡胜荣 缪继东 +1 位作者 周吉祥 官文强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315-132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摆位法对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摆位固定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疗中行治疗机下锥形束CT(CBCT)扫描,根据摆位固定方式不同分组... 目的分析不同摆位法对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摆位固定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疗中行治疗机下锥形束CT(CBCT)扫描,根据摆位固定方式不同分组,采用一体架+热塑膜固定的48例纳入A组,采用一体架+热塑膜+真空垫固定的50例纳入B组。比较2组摆位合格率及误差、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危及靶器官照射剂量、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主观舒适满意度。结果A组摆位合格率为67.92%(163/240),低于B组的89.20%(223/250)(P<0.05)。A组X轴、Y轴摆位误差高于B组(P<0.05)。A组95%计划剂量占计划靶区百分比(V95%)、V100%、V105%较B组低(P<0.05);A组小肠、直肠、膀胱最大照射剂量(D_(max))、最小照射剂量(D_(min))、接受10 Gy及以上剂量体积占该器官总体积的百分比(V10)、V20、V50均高于B组(P<0.05)。A组放疗相关毒副反应总发生率58.33%(28/48),高于B组的38.00%(19/50)(P<0.05)。A组主观舒适满意度为56.25%(27/48),低于B组的84.00%(42/50)(P<0.05)。结论将一体架+真空垫+热塑膜应用于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中,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更精确控制计划靶区、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摆位固定 真空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在直肠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美玲 刘儒鹏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5期504-508,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评估直肠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近期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49例经IMRT治疗后1年内...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评估直肠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近期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49例经IMRT治疗后1年内复发的直肠癌患者资料纳入预后不良组;将同期医院49例经IMRT治疗后1年内未复发的直肠癌患者资料,纳入预后良好组。全部患者均接受DCE-MRI、IVIM-DWI扫描检查;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影像学参数,重点分析DCE-MRI定量参数[渗透性定量参数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IVIM-DWI定量参数[灌注分数(f)、真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分析DCE-MRI联合IVIM-DWI定量参数在直肠癌患者IMRT治疗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Ktrans、Ve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Ke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f高于预后良好组,D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DCE-MRI、IVIM-DWI定量参数Ktrans、Ve、灌注分数、D评估直肠癌患者IMRT治疗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联合评估直肠癌患者IMRT治疗近期预后的AUC>0.85;且当各参数Cut-off值分别取0.675 min、0.630、7.485%、1.175×10-3mm2/s时,可获得最佳评估价值。结论DCE-MRI联合IVIM-DWI定量参数在直肠癌患者IMRT治疗近期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对头颈部肿瘤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林玉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4期159-160,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放射疗法(IMRT)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力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给予IMRT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放射疗法(IMRT)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力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给予IMRT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免疫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乙组各项免疫指标水平与SF-36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应用适形调强放射疗法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头颈部肿瘤,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适形调强放射疗法 黄芪多糖注射液 免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咽缩肌放射剂量与治疗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乔岩 李宏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983-985,共3页
【目的】研究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咽缩肌放射剂量与治疗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性。【方法】150例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均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疗程为6个月。患者均在放疗结束后接受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将... 【目的】研究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咽缩肌放射剂量与治疗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性。【方法】150例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均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疗程为6个月。患者均在放疗结束后接受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将纳入患者分为吞咽功能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比较不同患者咽缩肌放射剂量。采用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估调强放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吞咽功能,分析调强放疗6个月后吞咽功能评分与咽缩肌放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150例患者调强放疗6个月后,95例出现吞咽困难,包括轻度34例、中度40例、重度21例,发生率为63.3%(95/150)。调强放疗6个月后,吞咽功能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咽上缩肌、中咽缩肌、咽下缩肌、舌骨肌放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与上述肌肉放射剂量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引起的吞咽困难与咽缩肌放射剂量相关,放射剂量越大,吞咽困难症状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咽肌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术后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10
作者 刘欢 张洪岩 +1 位作者 朱宝杰 郝永欣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常规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76例直肠癌术后进行VMAT或IMRT的患者,分为VMAT组和IMRT组,各38例。比较2组靶区剂量、危及...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常规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76例直肠癌术后进行VMAT或IMRT的患者,分为VMAT组和IMRT组,各38例。比较2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受累剂量、计划治疗时间、机器跳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均能达到临床要求,其中VMAT组最小剂量(Dmin)高于IMRT组(P<0.05),适形指数(CI)低于IMRT组(P<0.05),2组最大剂量(Dmax)、中位剂量(Dmean)、V95%、均匀指数(H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MAT组膀胱V30及Dmean低于IMRT组(P<0.05),左、右股骨V30、Dmean均高于IMRT组(P<0.05),2组膀胱、左右股骨V50均无明显差异(P>0.05)。VMAT组机器跳数、总子野数高于IMRT组(P<0.05),治疗时间短于IMRT组(P<0.05)。2组≥3级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放疗采用VMAT和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均能基本满足临床要求,其中VMAT的CI略低于IMRT,但VMAT能提高治疗效率和缩短治疗时间,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患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给予调强放疗对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钟声学 李素芳 袁晓佳 《大医生》 2023年第23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给予调强放疗对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给予调强放疗对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改善情况、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瘦素(LEP)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及CA199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P水平高于治疗前,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EP水平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调强放疗可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调节LEP和VEGF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调强放疗 肿瘤标记物 瘦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和常规切线野治疗的三维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2
12
作者 黄晓波 蒋国樑 +2 位作者 陈佳艺 陈兰飞 胡伟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5-860,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保留治疗已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推广应用,其中全乳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 背景与目的:乳房保留治疗已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推广应用,其中全乳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is~2N0M0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histograms,DVH)来比较各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at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3%和97.7%。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95%处方剂量与>103%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之和(inhomogeneityindex,IHI)从29.9%减少到2.9%,PTV接受至少105%处方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105%)从28.2%减少到0.6%;IMRT计划改善IHI和减少V105%的平均值在PTV较大的患者中优势更明显。左侧患者中冠状动脉的最大剂量(Dmax)以及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分别从5057.1cGy减少到4832.9cGy和从629.8cGy到450.7cGy;右侧患者肝脏的Dmean从283.9cGy减少到172.0cGy;所有患者中同侧肺的Dmean、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2cGy减少到765.9cGy,从16.0%到15.3%,Dmean与V20的平均值在IMRT计划中减少的百分比在不同射野中心肺厚度(centrallungdistance,CLD)亚组中分别是14.7%与20.9%,7.0%与12.9%;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Dmean也分别从75.4cGy减少到20.3cGy和从30.9cGy到16.1cGy。结论: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OARs的受照剂量与容积。乳房体积和CLD较大的病例可以通过IMRT技术获得更好的剂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体积直方图 乳房保留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三维适形、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黎 习勉 +3 位作者 孙文钊 梁健 黄晓延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50 Gy,分25次照射。比较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加速器跳数(MU)以及治疗参数等。【结果】三组计划的Dmax无明显差异;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均匀性和适形性均显著优于3DCRT。三组计划的肝平均剂量分别为(20.5±4.5)Gy(3DCRT)、(21.1±3.8)Gy(IMRT)、(20.9±3.9)Gy(VMAT),肾脏、胃、小肠、脊髓的受照剂量差异不明显。3DCRT、IMRT、VMAT计划的MU分别为405±99、392±81、438±76(P=0.226),有效治疗时间分别为(2.1±0.2)min、(4.8±0.7)min、(3.0±0.2)min(P=0.000)。【结论】VMAT的剂量分布与IMRT相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与3DCRT相比,IMRT和VMAT计划均可显著改善肝癌靶区的剂量覆盖,但在正常器官的保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玉祥 王军 +4 位作者 祝淑钗 田丹丹 吕冬捷 王祎 乔学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比较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6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5例行3D-CRT、48例行IM-RT,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比较分析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比较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6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5例行3D-CRT、48例行IM-RT,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比较分析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71例、PR78例、NR4例,总有效率(CR+PR)为97.4%;全组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6%、34.2%和76.2%、51.1%。3D-CRT与IMRT组资料相比,IMRT组胸中下段及淋巴结转移者较多、CT食管肿瘤最大径较大、放疗剂量更高、联合化疗者更多(P<0.05);而性别、年龄、T分期、放疗前进食情况及食管造影长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与IMRT组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中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进食情况、病变部位、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肿瘤最大直径、化疗和近期疗效与预后生存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仅化疗和CT肿瘤最大直径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IMRT与3D-CRT比较无明显生存优势,联合化疗及肿瘤最大直径小者放疗疗效较好,但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老年 三维适形放射疗法/调强适形放射疗法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多序列平面剂量仪(Mapcheck)验证 被引量:16
15
作者 阎超 王中和 +2 位作者 胡海生 石慧烽 金冶宁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采用多序列平面剂量仪(Mapcheck)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进行逐野通量验证,探讨其替代胶片验证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共1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接受了9个照射野的调强放疗。18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经点剂量验... 目的:采用多序列平面剂量仪(Mapcheck)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进行逐野通量验证,探讨其替代胶片验证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共1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接受了9个照射野的调强放疗。18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经点剂量验证通过后,对每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逐野0度角通量计算、实施0度角6MVX线计划、逐野加速器照射、Mapcheck测量和γ辐射相对剂量的比对。每一个调强放疗照射野剂量符合率均≥90%后,再行面剂量胶片验证,并计算通过率。结果:18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经点剂量验证通过后,其Mapcheck验证的平均每野符合率为(95.5±2.07)%,100%通过验证。随后行面剂量胶片验证的结果显示,平均符合率达(97.8±1.0)%,也全部获得验证通过。结论:本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Mapcheck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逐野通量验证以替代胶片验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物理学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Mapche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艳虹 孙晓南 +2 位作者 许靖 胡建斌 杨起初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放射治疗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的方法治疗局部晚期(T3-4)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4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前盆腔放射治疗(50Gy/25次),同步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 目的:评价术前放射治疗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的方法治疗局部晚期(T3-4)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4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前盆腔放射治疗(50Gy/25次),同步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22天;卡培他滨825mg/m2,口服2次/d,第1~14天以及第22~35天)。结果:54例患者中有51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10例(19.7%)患者获得了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R0切除率为100%,保肛率为51.0%。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1.0%和83.8%。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不良反应,3度以上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贫血(1.9%)、白细胞减少(11.2%)和血小板减少(1.9%);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腹泻。结论:术前放射治疗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率较低,是一种有效及较为安全的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 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培峰 杨咏强 +4 位作者 周钢 陈列松 朱雅群 田野 陈子晗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后放疗中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进行双弧VMAT和7野IMRT的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后放疗中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进行双弧VMAT和7野IMRT的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MRT和VMAT治疗计划的治疗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IMRT和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RT和VMAT计划的正常组织如小肠、膀胱、骨盆和股骨头的剂量均相似.IMRT和VMAT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581.80和960.37(P=0.001),相应的治疗时间分别为558s和170s(P=0.003).结论 直肠癌VMAT和IMRT计划均可满足患者临床要求,采用VMAT计划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 容积调强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五野调强放疗与传统适形放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姚波 郑明民 +1 位作者 王平 张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研究五野调强技术(IMRT)与三维适形(3DCRT)技术治疗直肠癌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肠癌患者的放疗资料,其中7例为术前放疗,8例为术后放疗。在每位患者的模拟定位CT上分别勾画肿瘤靶区及小肠、膀... 目的:研究五野调强技术(IMRT)与三维适形(3DCRT)技术治疗直肠癌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肠癌患者的放疗资料,其中7例为术前放疗,8例为术后放疗。在每位患者的模拟定位CT上分别勾画肿瘤靶区及小肠、膀胱、股骨头等危及器官(OAR),并分别进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要求处方剂量至少覆盖95%的计划靶体积。应用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评价肿瘤靶区剂量的分布,应用Dx%(接受高量照射的x%的体积所受到的最低剂量)和平均剂量评价OAR受照射剂量。两个计划剂量分布的差别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在IMRT和3DCRT计划中,CI分别为0.94和0.87(P=0.000);HI分别为1.13和1.17(P=0.001);小肠D30%分别为19.67Gy和25.20Gy,D50%分别为15.13Gy和22.20Gy,平均剂量分别为18.81Gy和22.89Gy(P均为0.000);膀胱的D30%分别为34.20Gy和44.67Gy,D50%分别为24.80Gy和35.07Gy,平均剂量分别为28.70Gy和35.68Gy(P均为0.000);股骨头D5%分别为40.60Gy和40.47Gy(P=0.936),平均剂量分别为30.14Gy和25.57Gy(P=0.001)。结论:IMRT在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方面均优于3DCRT计划,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也存在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直肠肿瘤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果 被引量:61
19
作者 林少俊 陈传本 +3 位作者 韩露 郑葳 陈梅 潘建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的早期临床结果并观察放射反应。方法 230例全程IMRT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Ⅰ期1例,Ⅱ期36例,Ⅲ期113例,Ⅳa期80例)。鼻咽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原发灶肿瘤靶区(GTV)照射中...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的早期临床结果并观察放射反应。方法 230例全程IMRT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Ⅰ期1例,Ⅱ期36例,Ⅲ期113例,Ⅳa期80例)。鼻咽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原发灶肿瘤靶区(GTV)照射中位剂量67.5Gy(65.1~74Gy),每次2.10~2.25Gy,下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32个月)。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远处转移),5例原发灶复发,2例颈部复发,16例远处转移。1年和2年的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94.6%;98.4%,91.4%;99.1%,97.9%及91.9%,85%。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有22.6%,44.3%,28.7%和0.9%。晚期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3.7%,2级7.3%)。结论 早期结果显示,IMRT是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局部区域控制率较高,副反应低。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适形 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3种5野调强放疗计划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怀文 丁生苟 +1 位作者 胡海芹 胡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比较3种直肠癌术后5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直肠癌术后放疗方法的临床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经增强CT扫描后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靶区勾画。每例患者分别设... 目的比较3种直肠癌术后5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直肠癌术后放疗方法的临床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经增强CT扫描后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靶区勾画。每例患者分别设计Ⅰ、Ⅱ、Ⅲ3种不同角度的5野调强计划。3种设野方法的机架角度分别为Ⅰ:0°,72°,144°,216°,288°;Ⅱ:85°,135°,180°,225°,275°;Ⅲ:180°,180°,36°,324°,252°。在满足计划靶体积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3种调强照射技术的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和靶区适形指数及剂量不均匀性指数。结果 (1)靶区适形指数Ⅰ、Ⅲ相似,均略优于Ⅱ(t=2.535、-2.305,P<0.05)。(2)靶区剂量不均匀指数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小肠的保护,Ⅰ与Ⅲ基本相似,而Ⅰ与Ⅱ在V15、V20、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t=5.986,t=2.947,P<0.05),Ⅱ与Ⅲ在V10、V15、V20、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6,t=-5.259,t=-9.546,t=-4.741,P<0.05)。(4)对膀胱的保护,Ⅰ与Ⅱ在V20、V45、V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7,t=-3.354,t=-2.866,P<0.05),Ⅰ与Ⅲ在V30、V40也有差异(t=-2.910,t=-3.631,P<0.05),同时Ⅱ与Ⅲ在V20、V30、V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7,t=-3.356,t=4.777,P<0.05)。(5)对左右股骨头的保护,Ⅰ、Ⅲ均在高剂量区略好于Ⅱ。结论 3种调强设野方法的靶区照射剂量差异不大,但是在对小肠和膀胱等重要危机器官的保护上方法Ⅱ则明显优于Ⅰ、Ⅲ方法,因此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Ⅱ照射技术具有最优性价比,推荐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