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右位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钟永亮 唐兵 +6 位作者 陈苏伟 葛翼鹏 胡海瓯 乔志钰 里程楠 刘永民 朱俊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 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右位主动脉弓(right-sided aortic arch,RAA)合并Kommerell憩室(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的临床经验及早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4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 目的 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右位主动脉弓(right-sided aortic arch,RAA)合并Kommerell憩室(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的临床经验及早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4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RAA合并KD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胸骨正中切口、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 共纳入8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51.88±9.6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合并KD动脉瘤及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其中同时合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1例、急性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术中均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全组平均手术时间(6.25±1.16)h,体外循环时间(157.75±40.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75±33.10)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8.50±5.55)min。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3.58±2.08)年,随访率100.00%。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随访发现近端吻合口漏持续存在,随访期间无主动脉扩张及气管、食管压迫症状,未行再干预。其余患者主动脉重塑良好、KD瘤腔完全血栓化,无主动脉事件及气管、食管压迫症状。结论 对于合适的RAA合并KD患者,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可获得满意的早中期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 右位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祎 朱俊明 +4 位作者 葛翼鹏 齐瑞东 里程楠 陈雷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6年9月,共12例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夹层患者,急性7例,慢性5例,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接受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其中... 目的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6年9月,共12例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夹层患者,急性7例,慢性5例,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接受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50.9±6.1)岁(42~59岁)。术前下肢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现永久性声音嘶哑。体外循环(143.1±26.3)min,选择性脑灌注(27.2±11.2)min。术前下肢缺血的2例患者,1例支架释放后改善,1例同期行升主动脉-右股动脉转流后改善。无截瘫\卒中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6~92个月,平均(40.9±30.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2例因象鼻支架远端动脉瘤形成而分别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结论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可获得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 单发左侧椎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