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森林调查数据的长白山天然林森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 被引量:54
1
作者 邢艳秋 王立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森林生物量估算是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动态分析的基础,但现有估测模型存在着总量与分量不相容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汪清天然林区为例,提出了基于森林调查的相容性森林生物量模型设计思想,并采用联立方程组为不同森林群落构造了一... 森林生物量估算是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动态分析的基础,但现有估测模型存在着总量与分量不相容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汪清天然林区为例,提出了基于森林调查的相容性森林生物量模型设计思想,并采用联立方程组为不同森林群落构造了一系列引入林分蓄积因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得到的预估精度较高.其中,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森林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5%以上,基本上解决了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相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森林生物量 估测 森林调查 相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长白山天然林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邢艳秋 王立海 《森林工程》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中国第四次(1997年)二类森林调查数据,借助长白山天然林森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以汪清天然林区为例,对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等不同森林群落进行森林生物量及其分量的估测,研究区森林生物量密度及碳密度估测值分别为110.06 t/hm... 利用中国第四次(1997年)二类森林调查数据,借助长白山天然林森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以汪清天然林区为例,对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等不同森林群落进行森林生物量及其分量的估测,研究区森林生物量密度及碳密度估测值分别为110.06 t/hm2和51.73 t/hm2,碳库估测值为0.0119 Gt C.阔叶林生物量占总森林生物量的59%,在该研究区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森林生物量 估测 森林调查 相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服务组合中的相容性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兴智 姚学斌 +2 位作者 吴泉源 贾焰 周斌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426-432,共7页
异构服务组合是不同应用领域间Web服务可用性和可应用性的关键点,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应用.组合设计者尝试进行完美的组合匹配但在实际中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容的服务.提出一种相容性模型,确保Web服务能够正确组合,避免意想不到的运... 异构服务组合是不同应用领域间Web服务可用性和可应用性的关键点,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应用.组合设计者尝试进行完美的组合匹配但在实际中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容的服务.提出一种相容性模型,确保Web服务能够正确组合,避免意想不到的运行时失效.通过一套从语法、语义和非功能属性3个层次定义的规则来进行相容性检查.同时引入相容度的概念来度量部分和完全相容,提出一种松弛相容函数将Web服务间的相容程度转化成数量值.最后通过实验来分析相容性阈值对服务成功组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服务组合 相容性模型 相容 松弛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中闽楠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相容性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梦 潘萍 +4 位作者 欧阳勋志 臧颢 吴自荣 单凯丽 杨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4-773,共10页
闽楠Phoebe bournei为中国特有树种,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江西安福县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及生物量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分析闽楠生物量分配特征,并基于非线性度量误差法建立相容性生... 闽楠Phoebe bournei为中国特有树种,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江西安福县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及生物量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分析闽楠生物量分配特征,并基于非线性度量误差法建立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枝径级(2,4,6,8cm)的一级枝、次级枝、叶生物量占枝条生物量的比值均差异显著(P<0.05),枝条生物量集中于树冠下层,且显著高于上层生物量(P<0.05)。②各器官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不同胸径级(14,18,22,26,30cm及以上)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差异显著(P<0.05),不同胸径级树根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器官生物量占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③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全株、地上、根、树冠、干、枝和叶的拟合精度分别为91.8%,91.0%,90.2%,85.1%,91.6%,86.8%和71.0%,拟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闽楠 天然次生林 生物量分配 相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山林区主要乔木树种生物量相容性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纪艳军 王志杰 张国厚 《河北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30-33,共4页
以林场历年承担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试点项目外业调查数据和近年来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了林区主要乔木树种生物量的独立模型,独立模型存在各组分模型之和与总量模型不等的局限,为此建立了各树种生物量的相容性... 以林场历年承担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试点项目外业调查数据和近年来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了林区主要乔木树种生物量的独立模型,独立模型存在各组分模型之和与总量模型不等的局限,为此建立了各树种生物量的相容性模型,模型精度高,基本上解决了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相容性问题,可以更加准确地将林区的生态价值以更加精准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可以为各地预估生物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 乔木 独立模型 相容性模型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将乐杉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明晶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67-71,共5页
针对林木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不相容的问题,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为研究对象,在选出各器官最优独立模型的基础上,并以3级联合控制方案建立杉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结果表明,以整株生物量为基础建立的相容性方程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整株生... 针对林木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不相容的问题,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为研究对象,在选出各器官最优独立模型的基础上,并以3级联合控制方案建立杉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结果表明,以整株生物量为基础建立的相容性方程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整株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以及分项生物量之间相容的问题,而且除了树叶生物量模型外,其余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都较好,对分析当地杉木的生物量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物量 相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度量误差的黑龙江省主要树种生物量相容性模型 被引量:56
7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2 位作者 贾炜玮 刘福香 王鹤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53-2661,共9页
基于516株样木的生物量数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黑龙江省15个主要树种(组)总生物量与地上、地下、树干、树冠、树枝、树叶6个分项生物量以及分项生物量间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选出各树种总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 基于516株样木的生物量数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黑龙江省15个主要树种(组)总生物量与地上、地下、树干、树冠、树枝、树叶6个分项生物量以及分项生物量间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选出各树种总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量的最优模型,采用比值函数分级联合控制方程组构建了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的相容性模型,并采用对数变换对总生物量模型消除异方差,采用加权回归对各分项生物量模型消除异方差.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的15个树种(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中,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最高,达到90%以上;其次是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预估精度在87.5%以上;地下部分、树冠、树枝和树叶生物量的预估精度相对较低,但绝大多数树种(组)的预估精度在80%以上;所有树种(组)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模型的模拟效率(EF)值达0.9以上,绝大多数树种(组)的地下部分、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的EF值在0.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模型 异方差
原文传递
东北林区天然白桦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37
8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贾炜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85,共11页
基于东北林区天然白桦实测生物量数据,通过2种方案(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和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建立天然白桦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 基于东北林区天然白桦实测生物量数据,通过2种方案(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和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建立天然白桦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2种方案所建立的天然白桦一元、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0.800~0.988,模拟效率(EF)=0.80~0.97;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大多数在80%以上,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差,但也在69%以上;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中,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好,树根、树叶和树枝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差。总的来说,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都具有一定的精度,都能对天然白桦生物量进行很好的预估,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方案所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好于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案所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所以在进行天然白桦生物量预估时,建议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白桦 立木生物量 相容性模型 度量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胥辉 刘伟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3,共6页
从模型相容性的定义出发 ,以各分量生物量独立模型为基础 ,通过林木各分量的代数关系 。
关键词 生物量 模型 相容性模型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杉木单木生物量分配及相容性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志雄 王新杰 +2 位作者 王廷蓉 武文昊 刘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7-162,共6页
基于福建将乐地区杉木标准地调查和标准木生物量数据,分析杉木各组分(树枝、树叶、树干、根系、树冠、地上)生物量占全树生物量比例随年龄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消除生物量模型的不相容性,先建立各组分生物量独立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以树干... 基于福建将乐地区杉木标准地调查和标准木生物量数据,分析杉木各组分(树枝、树叶、树干、根系、树冠、地上)生物量占全树生物量比例随年龄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消除生物量模型的不相容性,先建立各组分生物量独立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以树干为基础,按代数和平差法,通过联立独立模型来建立相容性模型。在模型检验时发现枝条模型各指标拟合效果相对较差,故对树枝和枝条的建模选择了按比例分配的相容性模型建立方法。以模型的总相对误差Ra、平均相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ARME)、精度(P)等指标来评价相容性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相容性模型,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杉木各组分之间生物量的分配关系,实现模型估计值之间的相容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杉木生物量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物量分配 相容性模型
原文传递
天山云杉人工幼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思玉 潘存德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利用国内外常用的林木各分量生物量独立模型 ,即林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W =a(D2 H ) b]研究了天山云杉林木各分量的生物量 ,并采用分级控制、比例分配的方法 ,构造了各分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结果表明 :所构造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 利用国内外常用的林木各分量生物量独立模型 ,即林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W =a(D2 H ) b]研究了天山云杉林木各分量的生物量 ,并采用分级控制、比例分配的方法 ,构造了各分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结果表明 :所构造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不仅解决了各分量独立模型存在的各分量估计值与总量估计值不等的缺陷 ,而且估计精度并没有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幼林 天山云杉 生物量 独立分量模型 相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预测同种异体间组织相容性细胞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友华 吴雄文 +4 位作者 梁智辉 熊平 姜晓丹 徐勇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16-319,共4页
目的 :建立了预测受、供者间组织相容性信息的体外实验模型 ,探讨了借助此模型预测的组织相容性与BMT术后GVHR发生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借助所建立的实验模型和细胞模型预测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差... 目的 :建立了预测受、供者间组织相容性信息的体外实验模型 ,探讨了借助此模型预测的组织相容性与BMT术后GVHR发生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借助所建立的实验模型和细胞模型预测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差异。结果 :①显示其与BMT术后GVHR发生时间呈一定相关性 ,即实验模型检测的受、供者间杀伤活性比值愈大 ,GVHR发生时间愈晚 ;②显示其与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呈正相关 ,即实验模型检测的供、受者间杀伤活性比值愈大 ,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愈长。结论 :该模型对选择组织兼容性的移植物供者和判断移植术的预后 ,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相容 同种异体移植 组织相容性模型 组织抗原 体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度量误差的毛竹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孝玉 孙玉军 刘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9-858,共10页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能解决一套数据估算一套生物量分配结果,避免因采用各最优独立模型导致各分量估计值相加与总量不相等。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物量估算为例,建立生物量方程和生物量比值因子方程为基础模型,利用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能解决一套数据估算一套生物量分配结果,避免因采用各最优独立模型导致各分量估计值相加与总量不相等。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物量估算为例,建立生物量方程和生物量比值因子方程为基础模型,利用度量误差模型模拟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比较以生物量方程为基础的总量分级控制法与以生物量比值因子方程为基础的总量直接控制法间的差异,通过联合估计法解决相容性问题。结果表明:改进异速生长方程拟合的毛竹独立生物量模型精度高(R2值达0.83以上),胸径是独立生物量模型的最佳解释变量,竹度对竹杆、地上、地下生物量影响较大,而冠长对树冠(枝、叶)生物量影响较大;以分级联合控制法和直接控制法拟合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检验基本一致,综合而言,总量生物量比值因子方程为基础的直接控制法较优。所建立的最佳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地上、竹杆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达到25%以内,模型拟合精度R2均达0.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模型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生物量及其相容性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涂宏涛 万杰 +2 位作者 孙玉军 梅光义 刘素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6,共6页
以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法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分层调查,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不同土层根各组分(根兜、粗根、中根、小根、细根)生物量所占全根的比例及随着林龄的变化规律。以R软件构建根各组分最优生... 以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法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分层调查,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不同土层根各组分(根兜、粗根、中根、小根、细根)生物量所占全根的比例及随着林龄的变化规律。以R软件构建根各组分最优生物量模型,并通过总量和分量两级联合控制法来建立根各组分相容性模型。结果表明:杉木林根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根系组分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为根兜〉粗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根兜和粗根占根系生物量的80%以上,人工林粗根和中根主要分布在20~80 cm土层中。利用R软件构建的非线性相容性模型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根各组分之间生物量的分配关系(R2〉0.77,P〉84??7,e〈0.153),同时解决根各组分模型之间的不相容,提高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根系 生物量分配 相容性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R非线性加权回归的灌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涂宏涛 孙玉军 +3 位作者 许昊 刘素真 董云飞 方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69,94,共5页
以福建省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以R软件构建根、枝干、叶非线性相容性模型,同时以各分量独自拟合模型的方差建立的加权回归方程作为权重,构建灌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利用R分析软件能够快速地构建非线性相容性模型,而且能... 以福建省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以R软件构建根、枝干、叶非线性相容性模型,同时以各分量独自拟合模型的方差建立的加权回归方程作为权重,构建灌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利用R分析软件能够快速地构建非线性相容性模型,而且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组分之间生物量的分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非线 相容性模型 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樟树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磊 李海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8-465,共8页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估算的基础。利用广东省90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非线性联合估计的方法,构建了樟树各组分与地上总量相兼容的生物量模型。以决定系数(R^2)、总相对误差(E_(TR)),平均相对误差(E_(MR))和平均预...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估算的基础。利用广东省90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非线性联合估计的方法,构建了樟树各组分与地上总量相兼容的生物量模型。以决定系数(R^2)、总相对误差(E_(TR)),平均相对误差(E_(MR))和平均预估误差(E_(MP))等指标检验模型的精度,并与独立模型相比较。同时,分径阶进行检验,并分析了樟树各组分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比例。结果表明: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容性模型预估精度达到90%以上,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在3.0%以内,模型决定系数在0.90以上,预估效果较好;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与独立模型相比,虽然总相对误差、平均预估误差和均方根误差(E_(RMS))较大,但平均相对误差较小,且模型保持了分量与总量较好的相容性,对于4 cm以下的小径阶立木来说,两种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差,但就2 cm小径阶而言,相容性模型较优于独立模型,而对于38 cm大径阶来说,独立模型略占优势;各组分中干材生物量比例最大,其次是树枝、干皮和树叶。各组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胸径增大变化趋势不同。应用非线性联合估计得到的广东省区域内相容性模型较好地预测了樟树单木生物量,且保持了各组分较好的相容性,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广东省樟树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精准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樟树 生物量 独立模型 相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油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 被引量:27
17
作者 程堂仁 冯菁 +2 位作者 马钦彦 冯仲科 张宋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7-322,共6页
以甘肃小陇山的油松林分为对象,应用图形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林分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小陇山油松林分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D-2-H... 以甘肃小陇山的油松林分为对象,应用图形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林分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小陇山油松林分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D-2-Hρ)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采用代数和法,建立了W=a+bV、W=a+b(D-2-Hρ)2种形式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以95%的可靠性估计,2种形式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5%以上。理论上证明了W=a+bV这种建立在林分水平上的生物量线性估计模型可直接推广应用到区域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线模型 生物量 乔木层 油松 小陇山 代数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林分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 被引量:17
18
作者 程堂仁 冯菁 +1 位作者 马钦彦 冯仲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113,共4页
该文以甘肃省小陇山锐齿栎林分为例,通过图形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陇山锐齿栎林分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密度(-D2-HN)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采用代数和... 该文以甘肃省小陇山锐齿栎林分为例,通过图形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陇山锐齿栎林分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密度(-D2-HN)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采用代数和法,分2级控制,建立了林分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密度(-D2-HN)两种形式的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以95%的可靠性估计,两种形式的模型对锐齿栎林分各组分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数和法 相容线模型 林分生物量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锐齿栎 小陇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林相容性立木含碳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蕾 刘兆刚 +1 位作者 董灵波 孙云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936,共8页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机体,森林的固碳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研究森林中立木的含碳量对森林生态系统量化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兴安岭44株天然落叶松解析木实测数据和各器官碳密度样木数据...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机体,森林的固碳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研究森林中立木的含碳量对森林生态系统量化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兴安岭44株天然落叶松解析木实测数据和各器官碳密度样木数据,借鉴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思想来研究相容性立木含碳量模型,基于基础模型y=a Db和y=a(D2H)b,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系统构建了总含碳量和干、枝、叶、根四个分含碳量之间相容的一元和二元立木含碳量模型。通过比较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和独立检验统计量,计算拟合优度结果显示:在一元和二元基础模型下的4个器官,树干的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60,0.985,都是2个模型中各器官确定系数的最高值,树枝、树叶和树根相对偏低,但均达到了85%以上,说明建立的模型可行;模型检验统计量表明:一元和二元基础模型的树干模拟效率EF值为0.904,0.951,相应的预估精度P值为80.5%,85.5%,其次是树枝模拟效率0.830,0.898,精度都在70%以上,树叶和树根预估精度偏低,其值在70%左右。综上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立木含碳量预估模型的拟合及预测精度优于一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天然落叶松 非线度量误差 相容含碳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宏全 孙晓梅 +2 位作者 张灿明 李子敬 李忠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研究在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内均匀设置51块标准地,对单木、灌草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建模,再通过独立检测样地验证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D2H为参数的拟合精度高于仅以D为参数的模型,其中幂函数B=4... 研究在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内均匀设置51块标准地,对单木、灌草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建模,再通过独立检测样地验证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D2H为参数的拟合精度高于仅以D为参数的模型,其中幂函数B=4.6×(D2H)0.827对预测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效果最佳,γ值和F值分别为0.979和926.1,达极显著水平。以代数和关系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单木各器官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树干(96.3%)和树皮(92.1%)的预报精度高于树叶和树根的精度(86.3%和88.4%)。灌草层生物量的估计误差与样品干、鲜质量的测量精度以及抽样误差密切相关。采用逐步回归法对郁闭度C、平均林龄A、平均胸径D、平均树高H、林分蓄积M、林分密度N、胸高断面积B这7个自变量进行有效选优,构建了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生物量预测模型B=-20.01+36.87C+0.36M-0.62D+2.51H+0.34A(精度达94.4%),通过联立方程组方式解决了生物量模型中总量与各分量的相容性估计问题。在建立的相容性模型系统中,乔木层的生物量预估精度为95.4%,高于林下灌草层(83.2%和80.09%),乔木层中以树干生物量预估精度最高(96.89%),其次为树冠生物量(95.47%),树根生物量的预报精度较低(8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单木生物量模型 逐步回归 联合估计 相容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