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亚军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103,共5页
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和拓展的两种模型下,相对劳动生产率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拓展变量(如开放度、信贷比率、投资比率、贸易条件等... 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和拓展的两种模型下,相对劳动生产率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拓展变量(如开放度、信贷比率、投资比率、贸易条件等需求因素)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政府支出比率对人民币汇率没有实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拓展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汇率与相对劳动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基于ADL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成宇 史桂芬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91,共6页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AD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静 《时代金融》 2011年第4Z期69-70,共2页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指出长期实际汇率主要取决于经济的供给面,即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中国的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相对价格在下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由于中国1994年对汇率体...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指出长期实际汇率主要取决于经济的供给面,即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中国的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相对价格在下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由于中国1994年对汇率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进一步研究表明在1980—1993年和1994—2008年两个阶段,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显著情况是不同的。分析形成两种情况的原因,为从劳动生产率角度考察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汇率制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与汇率决定——基于需求视角的解释
4
作者 崔苧心 《经济论坛》 2017年第9期147-152,共6页
为深入研究我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内在机理,将贸易收支、政府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三个需求因素与相对劳动生产率有机结合,再通过VAR模型探索其对汇率的影响。由此得知:首先,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 为深入研究我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内在机理,将贸易收支、政府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三个需求因素与相对劳动生产率有机结合,再通过VAR模型探索其对汇率的影响。由此得知:首先,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直接标价法下的中美汇率下降,即人民币相对升值,这与传统的巴萨效应具有一致性;其次,通过贸易收支渠道,我国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升会带来贸易顺差的加大,从而使人民币升值;最后,从消费渠道来看,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同时促进内需层面的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这会提高对非贸易品的需求,提高非贸易品价格,从而带来人民币的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劳动生产率 汇率决定 脉冲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实证
5
作者 苏天鹏 《世界经济情况》 2009年第6期23-28,共6页
为了理解汇率变动与国内物价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否会对一国的国内物价走势产生影响,本文构造了一个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为基础的理论模型,首先用逻辑框架推演了汇率与物价,国内外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物... 为了理解汇率变动与国内物价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否会对一国的国内物价走势产生影响,本文构造了一个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为基础的理论模型,首先用逻辑框架推演了汇率与物价,国内外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的实证检验表明:模型中的自变量解释了我国1978-2007年期间国内物价98%以上的变动。其中名义有效汇率、国内相对劳动生产率、国外相对劳动生产率在长期内都对我国国内物价产生显著的影响,它们对国内物价的弹性分别为-0.397823、0.58343和-0.590369。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汇率因素和生产率因素对一国国内物价的影响渠道和机制,从而更好地把握我国国内物价的长期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物价 人民币名义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唐旭 钱士春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A期1-14,共14页
我国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相对价格在下降,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对相对价格影响显著,符合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 我国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相对价格在下降,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对相对价格影响显著,符合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显著,我国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快速增长时,会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我国显著。这也就为从生产率角度考察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 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劳动就业潜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竑 《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范围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就业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就业吸纳空间大,就业吸纳能力强于其他第三产业。大力发展... 在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范围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就业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就业吸纳空间大,就业吸纳能力强于其他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就业潜力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相对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弱质性及其经济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书海 郭梦瑶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现有文献大多是定性地分析粮食生产弱质性的原因,并把弱质性视为粮食生产永恒不变的特性。笔者以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作为粮食生产弱质性的测量指标,计算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变... 现有文献大多是定性地分析粮食生产弱质性的原因,并把弱质性视为粮食生产永恒不变的特性。笔者以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作为粮食生产弱质性的测量指标,计算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取决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战略,局部波动则主要由政府粮食政策的调整引起;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与粮食生产经济拉动效应中度负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与第一产业比重高度负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没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比重高度正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弱质性 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农业劳动率对比分析
9
作者 赵丹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1104-1108,共5页
农业劳动率问题历来受到关注,山西的问题更加突出,通过对山西农业的劳动率情况内部纵向对比和外部横向对比分析,进而了解山西农业劳动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具有多大的提升潜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限制劳动力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结构偏离度 相对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生产函数的一种改进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祥海 李升 《大众科技》 2004年第10期17-19,共3页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理论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对C—D生产函数中的资本要素的表达进行具体化,并设计了一种新的技术进步的表达形式,还尝试加入了制度进步的表达项,由此构造出一个新的生产模型。
关键词 C-D生产函数 相对劳动生产率 就业构成 制度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的问题及对策
11
作者 徐衍 曹延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2期22-23,共2页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发展越高,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会变得较小,且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也会变得越来越小,较为理想的状态是1∶1∶1,能够实现劳动力在各个产业的合理配置。基于相对劳动力生产率的视角,研究黑龙江省三次...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发展越高,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会变得较小,且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也会变得越来越小,较为理想的状态是1∶1∶1,能够实现劳动力在各个产业的合理配置。基于相对劳动力生产率的视角,研究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在各个产业分布上存在的问题。为黑龙江省劳动力就业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分布 就业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率与相对优势工业结构变动分析——以中山市为例
12
作者 陈东梅 《经济论坛》 201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以1998~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相关方法,定量分析中山市工业结构多样程度、工业结构相似度,最后基于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优势综合分析工业结构发展变化。分析表明,中山市工业结构与珠三角地区"同构化&... 以1998~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相关方法,定量分析中山市工业结构多样程度、工业结构相似度,最后基于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优势综合分析工业结构发展变化。分析表明,中山市工业结构与珠三角地区"同构化"程度较高,工业结构多样化不突出,专业化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制造业内部结构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不明显。1998~2008年中山市相对生产率和相对优势高于平均值的工业部门数量和产值占比例最高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工业结构得到一定的协调与优化,上、中、下游产业结构分布不断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 专业化水平 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优势 中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分工视角下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异质性与成因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家成 钟甫宁 +1 位作者 徐志刚 仇焕广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4,共11页
本文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从服务需求方视角分析了粮食生产环节外包的发生机制,并对不同环节外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是否购买环节外包服务是在充分权衡成本收益之后做出的理性决策。农户从事农业生... 本文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从服务需求方视角分析了粮食生产环节外包的发生机制,并对不同环节外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是否购买环节外包服务是在充分权衡成本收益之后做出的理性决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以及与专业化供给方相比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是影响其生产环节外包成本收益的两大重要因素,机会成本增加、与专业化供给方劳动生产率差距的扩大都会增加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概率。而外包服务供求双方不同环节上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不同则是不同环节外包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除了创造更多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外,设计有效的农业生产创新激励机制,加大相应环节生产技术研发力度等也是进一步促进环节外包发展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节外包 机会成本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
原文传递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艳菊 梁平 黄娇梅 《科技和产业》 2006年第10期5-10,共6页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点。通过对重庆市历年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直辖以来,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符合三次产业变动规律;就业结构的变动也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不同的是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逐渐下降...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点。通过对重庆市历年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直辖以来,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符合三次产业变动规律;就业结构的变动也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不同的是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逐渐下降,有向第二产业流动的态势。本文具体从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相对劳动生产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政策的制定和途径选择提供有效的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偏离度 相对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展祥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5,共5页
劳动力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有效。不同于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的是,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倒"U"型曲线在中国并不成立,这意... 劳动力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有效。不同于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的是,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倒"U"型曲线在中国并不成立,这意味着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避免各种形式的结构性失衡,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调整的滞后,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 相对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行业就业关联与就业——基于云南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波 汪戎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119,123,共6页
首先计算出三大模式在不同人均GDP水平时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并与云南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说明云南今后应该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然后又从行业就业关联的角度进... 首先计算出三大模式在不同人均GDP水平时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并与云南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说明云南今后应该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然后又从行业就业关联的角度进行就业效应分析,进一步验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扩大云南就业的重要性,认为云南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时要特别注重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教育业等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结构偏离度 相对劳动生产率 行业就业关联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汇率、通货膨胀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亚军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2,110,共6页
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检验了中国经济相容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程度,结果表明: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与相对价格的关系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对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价格进行逐个的协整检验,... 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检验了中国经济相容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程度,结果表明: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与相对价格的关系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对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价格进行逐个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有23个省区的数据符合理论所预示,这也从一个角度提供了各省区通货膨胀率长期存在差异的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率的差异与各省区的实际汇率之间存在较弱的长期协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通货膨胀 相对价格 相对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及其效益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艳 苏建军 《未来与发展》 2016年第5期81-86,80,共7页
利用1978—2014年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变动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及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山西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及效益,结果表明山西各地市产业结构变化显著,但产业结构层次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化较明显... 利用1978—2014年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变动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及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山西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及效益,结果表明山西各地市产业结构变化显著,但产业结构层次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化较明显,且各地市间差异较大,协调程度较低。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效益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偏离度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革命与服务业发展——兼论第四次工业革命条件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趋向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传忠 杜新建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9,共7页
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工业领域,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工业化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国际分工等途径间接地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转而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深化国际分工格局... 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工业领域,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工业化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国际分工等途径间接地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转而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深化国际分工格局,进一步推进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推动了服务型制造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兴服务业,改造了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国要抓住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服务业发展 相对劳动生产率 服务型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进入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路径与异质性研究——来自中国服务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3,共11页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行业工资差距 劳动力需求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 就业结构 相对劳动生产率 外商投资目的 外资进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