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的汕头方略
1
作者 李湲 《对外经贸》 2024年第9期27-31,共5页
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依据。城市发展应走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创新、产业融合的能级提升之路。提升汕头城市能级,是推动汕头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被赋予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依据。城市发展应走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创新、产业融合的能级提升之路。提升汕头城市能级,是推动汕头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被赋予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历史使命。通过分析对外开放驱动因素、城市能级发展内涵,以及广东省城市能级的空间聚集与职能分布情况,提出汕头市应大力提升经济能级、加强创新驱动能级、助力开放能级,于危机和变局中创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省域副中心城市 发展能级 汕头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属Z医院的发展路径探析
2
作者 张龙 陈玉 黄鹤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以位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省属Z医院“十四五”时期总体发展战略为主旨,运用SWOT战略管理理论对Z医院“十三五”时期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归纳总结在综合医改纵深推进背景下,Z医院面临的阻碍和挑战,剖析制约Z医院发展存在... 以位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省属Z医院“十四五”时期总体发展战略为主旨,运用SWOT战略管理理论对Z医院“十三五”时期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归纳总结在综合医改纵深推进背景下,Z医院面临的阻碍和挑战,剖析制约Z医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Z医院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矩阵。结合分析矩阵,探索“十四五”时期Z医院的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为重点围绕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作用及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立足学科建设、医院章程、数字化医疗,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抓住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机遇,将全面建成“一院多区、协同发展”国内高水平、有较强影响力的省级医学中心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的战略规划目标。通过对Z医院的发展路径探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属医院发展规划的编制与突破发展困境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属医院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策略研究——以南阳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潘超 李俊甲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1期113-116,共4页
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连接中心城市与周边乡村的重要节点,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分析省域副中心城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及其相互关联性,指出了南阳市在资源环境优化、经济规模扩展、产业转型升级... 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连接中心城市与周边乡村的重要节点,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分析省域副中心城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及其相互关联性,指出了南阳市在资源环境优化、经济规模扩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大数据与科技创新融合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全面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体系、加速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大数据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等解决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可为南阳市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乡村振兴 大数据 科技创新 南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与人口现状分析——以赣州为例
4
作者 籍明明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5期157-159,共3页
人口状况是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大数据视角,以赣州市为例,从区域概况及人口现状为切入点,指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与人口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赣州城市建设存在规划设计不健全、公共服务跟进相对片面、产业结合不够紧... 人口状况是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大数据视角,以赣州市为例,从区域概况及人口现状为切入点,指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与人口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赣州城市建设存在规划设计不健全、公共服务跟进相对片面、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化、运营机制欠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健全城市长期规划设计、提供便捷化服务、突出产业发展特色、探索城市建设运营新模式等创新对策,助推赣州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省域副中心城市 人口现状 赣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5
作者 姚刘红 胡明 柴睿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0期0110-0112,共3页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已成为各省破解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核心特征出发,基于分析芜湖市发展现状,从扩大城市规模、做强产业集群、强化交通枢纽、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为芜湖建...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已成为各省破解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核心特征出发,基于分析芜湖市发展现状,从扩大城市规模、做强产业集群、强化交通枢纽、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为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核心特征 发展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改革服务管理助力建设吉林“省域副中心城市”
6
作者 刘德宏 《中国机构编制》 2024年第3期26-28,共3页
吉林市委编办健全完善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支撑保障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规范提升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编制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深化改革创新、服务保障大局,依规从严管编,助... 吉林市委编办健全完善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支撑保障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规范提升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编制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深化改革创新、服务保障大局,依规从严管编,助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能体系 省域副中心城市 规范提升 助力 健全完善 支撑保障 管理水平 使用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文化助力南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基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7
作者 吕琳 孙俊雅 杜晨雨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3期112-115,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课题。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课题。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宝贵资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南阳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并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民俗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俗文化助力南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推动南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俗文化 南阳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副中心城市视阈下曲靖师范大学创建研究
8
作者 李丹 朱沿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曲靖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曲靖师范学院创建硕士授权高校,建设曲靖师范大学”。创建曲靖师范大学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也是曲靖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曲靖师... 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曲靖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曲靖师范学院创建硕士授权高校,建设曲靖师范大学”。创建曲靖师范大学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也是曲靖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曲靖师范学院创建师范大学,既有着百年师范教育经验、优越区位条件、雄厚办学实力等有利条件,也存在部分条件未达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强等不利因素。为此,要在遵循高等院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别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学校两个维度探索创建曲靖师范大学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师范大学 条件建设 创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学二十大精神 深耕人大主业 为建强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9
作者 张生起 《人大建设》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现代化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南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做之功。南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现代化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南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做之功。南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学中悟、悟中行,在读蓝图、解蓝图、绘蓝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作用、人大机构职能作用、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省域副中心城市 主业 主体作用 人大 南阳市 职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流视角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空间格局分析——以衡阳为例
10
作者 姚艺富 贺勇 陈奕文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处在信息网络中的城市结构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结构特征。将以往信息联系和社会网络联系的研究应用到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中,以百度指数为基础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影响范...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处在信息网络中的城市结构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结构特征。将以往信息联系和社会网络联系的研究应用到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中,以百度指数为基础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影响范围进行分析,从信息流角度探究衡阳在湖南省内的空间格局,明确衡阳在信息网络中的定位和影响范围,为日后更加合理地确定衡阳在湖南省内的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指数 省域副中心城市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韩民春 曹玉平 白小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91,共8页
湖北省在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同时,在鄂西地区确立一到两个城市承担起鄂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的"一主两副"战略,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也适应现实的经济资源约束和发展要求,是我省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湖北省在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同时,在鄂西地区确立一到两个城市承担起鄂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的"一主两副"战略,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也适应现实的经济资源约束和发展要求,是我省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可以将"一主两副"融入湖北省当前"两圈一带"战略,作为其战略支撑点去推进,以此促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二是可以统筹武汉城市圈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协调发展,给予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多支持;三是在省域副中心城市进行必要的机制、体制创新,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四是在继续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因地制宜,对省域副中心城市给予区别对待;五是扩大城市的区划空间,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省域副中心城市 因子分析法 两圈一带 一主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合作: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俊 马海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关键是要提高其影响力和带动力,依靠其"自身实力"和"区域合力"同步提升,尤其是在自身实力不足和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来促进自己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提高影响力和带动力。...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关键是要提高其影响力和带动力,依靠其"自身实力"和"区域合力"同步提升,尤其是在自身实力不足和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来促进自己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提高影响力和带动力。在区域合作中,必须解放思想,克服观念和体制障碍;必须共同建立多层面沟通联系机制,实现多领域的对接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 省域副中心城市 自身实力 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艳平 秦尊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80,共10页
“省域副中心城市”概念发源于湖北,逐步走向全国。目前,全国共有省域副中心城市和自治区副中心城市35处,共涉及40个城市,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的7个省和自治区。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还将出现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城镇体系 协调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际联系视角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定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昌富 胡玉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从区际联系视角考察,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产业定位,必须注重城市资源禀赋的区际意义,历史形成的产业基础及其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以及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所赋予的城市未来的职能三大因素。
关键词 区际联系视角 省域副中心城市 产业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以湖北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彭智敏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4期34-37,共4页
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这个介于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的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副中心城市只有克服自身的不足,做大做强,争取支持,它的巨大潜力才会逐步释放出来。
关键词 形成条件 宜昌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副中心城市条件下宜昌市外语培训产业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端理 陈刚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33-34,39,共3页
本文基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跨区域的发展前景和其它城市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宜昌外语培训产业的现状,主要涉及办学条件,办学内容,师资和市场运作,以期为该市外语培训产业健康发展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跨区 宜昌市外语培训产业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樊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圣安 《长江论坛》 2007年第4期25-27,共3页
对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市而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空间范围界定,是指市区而不包括市所辖县(市)。襄樊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武汉(省会)中心城市、襄樊县域经济、鄂西北及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提高襄樊市城乡居民... 对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市而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空间范围界定,是指市区而不包括市所辖县(市)。襄樊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武汉(省会)中心城市、襄樊县域经济、鄂西北及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提高襄樊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过程中,城市规划的调整要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产业布局要侧重市区;企业发展要上规模上档次;要重视和防治环境污染。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市(区)县(市)城乡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 空间范围 意义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研究——以湖北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霞 陈丽媛 《当代经济》 2009年第19期86-88,共3页
宜昌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五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辐射功能,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在分析制约宜昌辐射功能作用发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内... 宜昌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五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辐射功能,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在分析制约宜昌辐射功能作用发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内、外两方面增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 省域副中心城市 辐射功能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副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探索——以汕头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黎南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2年第5期25-30,共6页
国内许多省份设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它们承载着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使命,对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而言存在着机遇与挑战。汕头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中的一员,是粤东区域经济振兴的排头兵。汕头市图书馆以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 国内许多省份设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它们承载着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使命,对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而言存在着机遇与挑战。汕头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中的一员,是粤东区域经济振兴的排头兵。汕头市图书馆以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总分馆建设,为粤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提供汕头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公共图书馆 总分馆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在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以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东 李凡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给宜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跨越发展过程中,宜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快速调整,农村人口迁移、新增劳动力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也随之凸显,给宜昌市职业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职业教育在服务于宜昌... 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给宜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跨越发展过程中,宜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快速调整,农村人口迁移、新增劳动力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也随之凸显,给宜昌市职业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职业教育在服务于宜昌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和培养目标,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有效的措施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城镇化 省域副中心城市 宜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