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41通过微小RNA-181d-5p靶向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杨 王刚 +3 位作者 陈侠 张云志 秋彤 高飞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641(LINC00641)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探讨LINC00641通过微小RNA-181 d-5p(miR-181 d-5p)/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EIF4A2)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宫颈癌Hela细胞株,建立空白对...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641(LINC00641)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探讨LINC00641通过微小RNA-181 d-5p(miR-181 d-5p)/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EIF4A2)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宫颈癌Hela细胞株,建立空白对照组,构建转染pc-DNA3.1的无关序列组、转染pc-DNA3.1-LINC00641的pc-DNA-LINC00641组、转染pc-DNA3.1-LINC00641-siRNA的si-LINC00641组,转染miR-181 d-5p inhibitor的miR-181 d-5p inhibitor组、转染miR-181 d-5p mimic的miR-181 d-5p mimic组、转染siRNA-EIF4A2的si-EIF4A2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LINC00641和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的靶向关系。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45例宫颈鳞癌且未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留取其术后肿瘤组织(宫颈鳞癌组织)。另选取4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且经病理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留取其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LINC00641和miR-181 d-5p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A2和Ki67的表达,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分析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具有可能的结合位点。与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序列组比较,pc-DNA-LINC00641组、miR-181 d-5p mimic组、si-EIF4A2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si-LINC00641组、miR-181 d-5p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具有靶向关系。挽救实验显示,沉默EIF4A2可部分逆转沉默LINC00641和沉默miR-181 d-5p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与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宫颈鳞癌组织中LINC00641、miR-181 d-5p低表达,EIF4A2高表达(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EIF4A2、Ki67呈正相关性,miR-181 d-5p与EIF4A2呈负相关性。结论LINC00641通过miR-181 d-5p/EIF4A2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调控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41 宫颈癌 增殖 微小RNA-181 d-5p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活化转录因子4水平与肾组织损伤、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毛财凤 危娜敏 +3 位作者 汪太斌 乔雨珊 范瑞杰 李泽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水平与肾组织损伤程度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DN患者(DN组)和10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肾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将DN患者...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水平与肾组织损伤程度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DN患者(DN组)和10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肾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将DN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组(MG组,35例)、显性蛋白尿期组(PG组,41例)和肾功能不全期组(RIG组,26例)。检测血清eIF2α、ATF4、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eIF2α、ATF4与BUN、Scr、CysC、eGF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N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IF2α和ATF4诊断DN的价值。结果 DN组血清eIF2α、ATF4、BUN、Scr、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G组血清eIF2α和ATF4水平高于PG组和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血清eIF2α、ATF4水平与BUN、Scr、CysC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较长糖尿病病程、较高体质量指数、高水平eIF2α、高水平ATF4是DN的危险因素(P<0.05)。eIF2α、ATF4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799,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79,大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eIF2α、ATF4水平增高,且与DN肾损伤程度加重以及肾功能减退有关,eIF2α联合ATF4在DN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内质网应激 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 活化转录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活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彬 宋瑜婷 +3 位作者 张雪 王莹 曹帆帆 张登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3-969,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L、凋亡实验0.0~4.0μmol/L、周期阻滞实验0.0~1.5μmol/L)处理不同时间(增殖实验1~3 d、凋亡实验1 d、周期阻滞实验1 d)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醇需求酶1(IRE1)、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3条UPR信号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6、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IRE1、磷酸化IRE1(p-IRE1)。用慢病毒包被的含短发夹RNA(shRNA)载体对eIF2α表达进行干扰,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干扰eIF2α表达后的RPMI 8226细胞UPR信号分子表达、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其中RPMI8226细胞对雷公藤红素最敏感。在RPMI8226细胞,雷公藤红素处理浓度在0.5~2.0μmol/L作用30 min^24 h时均能使UPR的PERK通路中p-eIF2α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其下游CHOP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或P<0.01),而对其他2条通路ATF6和IRE1影响不明显。用慢病毒干扰eIF2α表达后,雷公藤红素上调CHOP表达、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多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化UPR的PERK信号通路中eIF2α分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多发性骨髓瘤 未折叠蛋白反应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子沛 朱瑾 +2 位作者 周金莲 熊燕 王曙光 《消化外科》 CSCD 200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 9)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胆管癌组织及8例...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 9)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胆管癌组织及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 eIF4E和 MMP 9 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 62 例胆管癌组织中 eIF4E和 MMP 9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00%和 82. 3%,二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而正常胆管组织无 eIF4E 和 MMP -9 表达。eIF4E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手术方式和有无浸润转移明显相关。MMP -9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手术方式无明显相关,但与有无浸润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过度表达的 eIF4E和 MMP- 9 是胆管癌恶性改变及判断其恶性程度的分子标志,并在胆管癌的侵袭和转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胆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建 张景航 +4 位作者 杨晓煜 李劲松 狄文玉 臧丹 苏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在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胃镜活组织检查存档标本中选取正常食管断端30例、...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在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胃镜活组织检查存档标本中选取正常食管断端30例、非典型增生32例、原位癌20例和浸润癌1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 IF-4E、VEGF在各种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0)、9.4%(3/32)、45.0%(9/20)和80.3%(94/117)。正常食管上皮与非典型增生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织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浸润癌组织中,发生转移和未发生转移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55/59)、67.2%(39/58),发生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癌组织(P<0.05);浸润至浅肌层、深肌层和外膜的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28/40)、73.8%(31/42)、100.0%(35/35),浸润至浅肌层与深肌层的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至浅肌层和深肌层的食管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浸润至外膜的食管癌组织(P<0.05)。食管浸润癌组织中e IF-4E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χ~2=51.460,P<0.05)。结论 e IF-4E在正常食管上皮癌变及癌变后的浸润与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 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刚 向小龙 +2 位作者 刘莹 种铁 王子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3009-3012,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人肾癌细胞系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肾癌细胞敲除eIF4E...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人肾癌细胞系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肾癌细胞敲除eIF4E,检测肾癌细胞生长。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处理过的肾癌细胞中phospho-e4E和Akt的表达。结果:在肾癌细胞系中786-0、769-P和OS-RC-2中,eIF4E和phospho-eIF4E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人肾细胞系组(P<0.05)。敲除肾癌细胞eIF4E基因可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雷帕霉素处理过的肾癌细胞phospho-eIF4E和Akt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eIF4E和phospho-eIF4E在肾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生长,与肾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 phospho-eIF4E 细胞 SIRNA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子沛 王曙光 崔彦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eIF4E蛋白合成 磷酸化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龙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60-206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随机采集2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e IF4E和VEGF在50例宫颈癌和20...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随机采集2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e IF4E和VEGF在50例宫颈癌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有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e IF4E和VEGF阳性率均为15.00%,显著低于宫颈癌组织中e IF4E(50.00%)和VEGF(60.00%)的阳性率,e IF4E和VEGF的表达均与宫颈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和静脉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关系不大(P>0.05)。结论 e IF4E和VEGF参与宫颈癌组织细胞的分化、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恶化和癌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组织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相关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兴旺 吴冰 +7 位作者 焦慎超 李晶晶 樊印波 刘丽娜 赵睿 李青青 刘丹 赵临襄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96-404,421,共10页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在蛋白翻译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密切相关。随着对eIF4E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eIF4E及相关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目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在蛋白翻译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密切相关。随着对eIF4E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eIF4E及相关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目前已有部分相关抗肿瘤药物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本文综述了作用于eIF4E及相关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小分子抑制剂 作用机制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与头颈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卢恕来 高文信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4年第4期276-277,共2页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它在头颈鳞癌中表现为强特异性过度表达,并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检测头颈鳞癌的可靠指标,判断其恶性度及预测复发有高敏感性,并可作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真核细胞 翻译起始因子4E 头颈鳞癌 肿瘤 基因治疗 分子生物学 生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γ2调控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 mRNA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洋 张淼 +7 位作者 陆峰 戴素华 李芳芳 鱼红亮 后博 张伟 张明雷 尹晓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40-49,共10页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γ2(EIF4G2)通过调控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GALNT1)mRNA对胃癌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GALNT1、EIF4G2在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胃癌组织中EIF4G2、GALNT...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γ2(EIF4G2)通过调控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GALNT1)mRNA对胃癌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GALNT1、EIF4G2在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胃癌组织中EIF4G2、GALNT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GALNT1 mRNA、EIF4G2 mRNA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AGS细胞等)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ALNT1、EIF4G2蛋白表达水平。建立干扰GALNT1和过表达EIF4G2的AGS细胞株,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IP实验和RNA下拉实验检测GALNT1 mRNA与EIF4G2的结合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的GALNT1、EIF4G2水平分别高于正常组织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胃癌患者预后差相关;胃癌组织中,EIF4G2表达与GALNT1表达呈正相关。敲低GALNT1后,AGS细胞活力降低,克隆形成数、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减少,凋亡细胞数增加,Bcl-2、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IF4G2可与GALNT1 mRNA结合,促进GALNT1 mRNA、GALNT1蛋白表达及GALNT1 mRNA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转染sh-GALNT1-1与oe-EIF4G2可逆转sh-GALNT1-1对AGS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EIF4G2可通过稳定GALNT1 mRNA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其或可成为胃癌临床诊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γ2 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 迁移 侵袭 RNA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越 刘海东 +1 位作者 庄乐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7期388-390,共3页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及20名健康皮肤组织中eIF4E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基底细胞癌和健康皮肤组织中eIF4E蛋白MO...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及20名健康皮肤组织中eIF4E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基底细胞癌和健康皮肤组织中eIF4E蛋白MOD值分别为(0.198±0.031)和(0.096±0.015),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2±1.00)和(1.24±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F4E可能参与皮肤肿瘤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免疫组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艳霞 刘文励 +2 位作者 周晟 周剑锋 孙汉英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淋巴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方法对134例NHL和3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IF4E的表达,同时对134例NHL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1)反应性增...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淋巴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方法对134例NHL和3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IF4E的表达,同时对134例NHL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1)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IF4E表达主要见于生发中心内活化的淋巴细胞;而NHL淋巴组织中肿瘤细胞均有EIF4E的表达。(2)NHL淋巴组织中EIF4E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P<0.01),且高、中度恶性淋巴瘤EIF4E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5)。(3)NHL淋巴组织中不同性别、年龄、B症状、临床分期水平间EIF4E的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DH增高组NHL患者EIF4E表达率明显高于LDH正常组(P<0.05)。结论EIF4E一定程度上反映NHL细胞的恶性程度,并对NHL的病理分级和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对鼻咽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哲 翁玉玲 刘艳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4期1960-1961,共2页
目的分析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对鼻咽癌侵袭转移的促进作用,为临床评估鼻咽癌侵袭转移提供新的筛查靶点。方法利用细胞试验研究eIF4E在鼻咽癌细胞中高表达的机制,和被人潜伏膜蛋白(LMP1)诱导转录活化的机制,以及转录活化对鼻... 目的分析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对鼻咽癌侵袭转移的促进作用,为临床评估鼻咽癌侵袭转移提供新的筛查靶点。方法利用细胞试验研究eIF4E在鼻咽癌细胞中高表达的机制,和被人潜伏膜蛋白(LMP1)诱导转录活化的机制,以及转录活化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 eIF4E可以被LMP1诱导转录活化,vector组eIF4E的mRNA表达水平与MOC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P1组与vector组比较,eIF4E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灰度分析,MOCK组与vector组eIF4E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P1组为vector组的2.1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F4E经LMP1诱导转录活化后,可促进鼻咽癌的侵袭转移,提示LMP1是致癌效应信号传递的一个关键节点,可以作为临床评估鼻咽癌侵袭转移的一个新的筛查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鼻咽癌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NHL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艳霞 周晟 +2 位作者 刘文励 周剑峰 孙汉英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初诊NHL患者淋巴瘤石蜡切片EIF4E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构建反义EIF4E表达载体,电转染至Burkirt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应用western-b...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初诊NHL患者淋巴瘤石蜡切片EIF4E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构建反义EIF4E表达载体,电转染至Burkirt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Raji细胞转染前后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PBM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在NHL患者中,侵袭性淋巴瘤EIF4E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惰性淋巴瘤的表达(P<0.05),且EIF4E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5,P<0.01)。成功构建EIF4E反义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入Raji细胞后,VEGF表达抑制。结论EIF4E在NHL的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作用,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非霍奇金淋巴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和5A2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沈丽华 肖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908-3910,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和5A2表达及三者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1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97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9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和5A2表达及三者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1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97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97例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EIF3h和5A2蛋白表达。结果 3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最大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累犯宫颈管密切相关。观察组EIF3h和5A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CD147、EIF3h和5A2高表达对肿瘤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EIF3h和5A2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细胞分化抗原(CD)147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 EIF5a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双宝 韩英鹏 +1 位作者 李明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160,共5页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真菌、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研究发现其不仅仅在部分蛋白质翻译起始中发挥作用,还在人体癌症发生、促进动植物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和死亡以及一些植物环境胁迫应答等方面都有一定...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真菌、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研究发现其不仅仅在部分蛋白质翻译起始中发挥作用,还在人体癌症发生、促进动植物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和死亡以及一些植物环境胁迫应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的功能,对其生产实践中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 DHS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廖如奕 姚萍 张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 4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9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观察组1)及肠镜咬检组织(观察组2),以25例体检证实...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 4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9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观察组1)及肠镜咬检组织(观察组2),以25例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1,选择因非肿瘤性肠梗阻切除的切缘正常的结肠黏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观察组1和对照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组2和对照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1和对照组1血清中EIF4A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1血清中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P<0. 01)。观察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量与病变时间、有无并发症密切相关,VEGF的表达量与是否复发密切相关。观察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2中EIF4A1和VEGF表达阳性率与病变时间、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复发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 05),观察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 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EIF4A1和VEGF表达升高,二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血清中VEGF升高明显,EIF4A1和VEGF对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与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万婕 周晟 +3 位作者 柯昌庶 许三鹏 吴时敏 吴人亮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观察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及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它们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66例甲状腺... 目的观察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及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它们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上述病例的病变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IF4E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IF4E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50.0%(10/20)和84.8%(56/66)(P<0.01),C-myc的阳性率分别为21.0%(18/86)、50%(10/20)和78.8%(52/66)(P<0.01)。eIF4E仅与乳头状癌的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C-myc仅与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eIF4E及C-myc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27,P<0.05)。结论与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相比,eIF4E和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过表达。eIF4E的过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myc的过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和p53在舌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附84例检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燕王翔 陈丹 +3 位作者 雒静 张宁宁 丁学强 陈宇 《新医学》 2010年第11期724-72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p53在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84份舌鳞癌组织(舌癌组)、26份以舌白斑为代表的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20份正常舌黏膜组织(正常对照组)的eIF4E、p53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p53在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84份舌鳞癌组织(舌癌组)、26份以舌白斑为代表的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20份正常舌黏膜组织(正常对照组)的eIF4E、p53表达情况,并对eIF4E、p53表达变化趋势进行一致性分析及比较。结果:eIF4E在舌癌组、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7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舌癌组、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F4E与p53表达变化趋势一致(r=0.491,P<0.05)。eIF4E在舌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p53(P<0.01)。结论:舌癌组织和癌前病变组织的eIF4E和p53阳性表达率较高,两者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可能适用于舌鳞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