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5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酰化改性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促进腹壁缺损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忠钰 李文娅 +5 位作者 范永鸿 吕双 裴娟 陈娅琴 刘倍余 孙红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74-2082,共9页
背景:目前用于填充腹壁缺损部位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或聚酯)不仅缺乏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还难以适应复杂形状伤口需求,因此,找到免疫原性低、组织相容性好的生物活性材料成为腹壁缺损修复研究的热点。目的:制备甲基丙烯酰化改性... 背景:目前用于填充腹壁缺损部位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或聚酯)不仅缺乏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还难以适应复杂形状伤口需求,因此,找到免疫原性低、组织相容性好的生物活性材料成为腹壁缺损修复研究的热点。目的:制备甲基丙烯酰化改性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探讨其在腹壁缺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1)依次用0.25%胰蛋白酶、1%Triton X-100对猪真皮进行脱细胞处理,获得真皮细胞外基质;胃蛋白酶消化真皮细胞外基质,经甲基丙烯酸酐改性后光交联形成甲基丙烯酰化改性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扫描电镜观察水凝胶的微观形貌,测试其流变学性能、溶胀性等理化性质;(2)将L929成纤维细胞接种到甲基丙烯酰化改性的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中,检测细胞相容性;(3)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6),创建保留腹膜的腹壁缺损模型,聚丙烯组缺损部位填充聚丙烯材料,水凝胶组缺损部位填充甲基丙烯酰化改性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两组创面皮肤均用聚丙烯材料覆盖,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采用酶解法对猪真皮进行脱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脱细胞效果,并且原有的糖胺聚糖及胶原蛋白保留较好。扫描电镜下可见甲基丙烯酰化改性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为疏松多孔结构,孔径在70-120μm之间,该水凝胶的溶胀比为(16.88±3.24)%,吸水率为(94.24±1.11)%,流变学性能测试表明该水凝胶状态稳定且具有剪切变稀特点,具备可注射性;(2)CCK-8检测与Live/Dead染色结果显示,甲基丙烯酰化改性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7,10,14 d的皮肤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皮肤与肌层组织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显示,与聚丙烯组比较,水凝胶组术后14 d的皮肤创面上皮化情况、毛囊生成、胶原纤维排列及新生血管情况更好,术后28 d的皮肤创面新生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相近,并且瘢痕增生较少,术后28 d时可见少量肌肉组织再生;(4)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化改性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可促进腹壁缺损大鼠的皮肤创面愈合和肌肉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 真皮细胞外基质 甲基丙烯酰化改性 水凝胶 光固化 腹壁缺损 皮肤愈合 肌肉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真皮修复中日益被关注的毛囊真皮细胞 被引量:1
2
作者 麦跃 程天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934-935,共2页
毛囊真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诱导毛囊形成、促进毛囊再生、维持毛发生长及调节毛囊周期中起主导性的作用,而且在体外传代培养的毛囊真皮细胞仍保留诱导毛囊形成的特性。日益增多的迹象表明毛囊真皮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起作用,... 毛囊真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诱导毛囊形成、促进毛囊再生、维持毛发生长及调节毛囊周期中起主导性的作用,而且在体外传代培养的毛囊真皮细胞仍保留诱导毛囊形成的特性。日益增多的迹象表明毛囊真皮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起作用,从而提出毛囊真皮细胞参与皮肤真皮修复的假设,经过研究证实毛囊真皮细胞能参与真皮修复,而且在修复过程中毛囊真皮细胞还可能参与伤口局部毛囊的形成或再生,明确表明毛囊真皮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而且由于毛囊真皮细胞具有一些干细胞的特性,特别是传代培养的细胞仍保留诱导毛囊形成的特性,将其应用在皮肤组织工程中,不仅能行使真皮成纤维细胞修复真皮的功能,还能重建皮肤附属器,为构建符合正常生理功能的人工皮提供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皮 修复 毛囊真皮细胞 皮肤创伤 创伤愈合 生物学特性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高表达新生鼠真皮细胞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挺 胡志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36-2138,共3页
目的: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TERT为介导构建TERT高表达新生鼠真皮细胞株,并观察其相关生物学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pLEGFP-N1-TERT感染C57新生鼠真皮细胞,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并培养观察,同时将空载对照。两组细胞均... 目的: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TERT为介导构建TERT高表达新生鼠真皮细胞株,并观察其相关生物学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pLEGFP-N1-TERT感染C57新生鼠真皮细胞,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并培养观察,同时将空载对照。两组细胞均经MTT法检测生长情况,流式检测表面标记物CD44、CD133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TERT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Versican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ERT高表达细胞发出绿色荧光,其生长速度较对照趋缓,其CD44、CD133、TERT蛋白、Versican表达均升高。结论:本实验获得TERT高表达新生鼠真皮细胞株,其毛发诱导能力较高,可作为毛囊细胞移植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逆转录病毒载体 真皮细胞 毛囊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结构中真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许嘉家 庄晓晟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9-512,共4页
毛囊由表皮部和真皮部(间质)构成,毛囊真皮部的细胞在诱导毛囊分化和毛发重建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真皮部由毛乳头和结缔组织鞘构成,二者具有特定形态和生长行为并表达特异性标志物,对于调节毛发生长至关重要。该文对毛囊真皮部细胞的... 毛囊由表皮部和真皮部(间质)构成,毛囊真皮部的细胞在诱导毛囊分化和毛发重建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真皮部由毛乳头和结缔组织鞘构成,二者具有特定形态和生长行为并表达特异性标志物,对于调节毛发生长至关重要。该文对毛囊真皮部细胞的形态结构、分离和培养、分子生物学标志,毛发诱导能力及相关的信号通路等方面作一概述,为毛囊再生寻找有前景的因素和必要的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 毛囊真皮细胞 毛发诱导力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致奶牛蹄真皮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田梦悦 刘宝京 +3 位作者 代飞 侯海婷 秦建华 马玉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4,共5页
为建立LPS致奶牛蹄真皮细胞炎症模型,通过分离、培养奶牛蹄真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LPS处理蹄真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RT-PCR法检测CYP3A4、CYP1A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YP450蛋白的表达,并通过EL... 为建立LPS致奶牛蹄真皮细胞炎症模型,通过分离、培养奶牛蹄真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LPS处理蹄真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RT-PCR法检测CYP3A4、CYP1A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YP450蛋白的表达,并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ɑ、IL-1β的含量,来确定LPS是否对细胞造成损伤。结果表明,随着LPS浓度的升高,对蹄真皮细胞的损伤也随之升高,CYP450蛋白的表达呈升高的趋势,在10μg/mL时表达最明显,10μg/mL LPS处理48h,对CYP3A4、CYP1A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模型组TNF-ɑ和IL-1β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试验表明,10μg/mL LPS作用48h可建立可靠的蹄真皮细胞炎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奶牛 真皮细胞 炎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蹄真皮细胞卡拉胶炎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海婷 王承玉 +1 位作者 秦建华 马玉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98,130,共4页
为了建立卡拉胶诱导的奶牛蹄真皮细胞炎症模型,以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到的奶牛蹄真皮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卡拉胶作用于奶牛蹄真皮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卡拉胶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 为了建立卡拉胶诱导的奶牛蹄真皮细胞炎症模型,以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到的奶牛蹄真皮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卡拉胶作用于奶牛蹄真皮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卡拉胶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卡拉胶浓度的升高,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加强,200μg/mL的卡拉胶对细胞的抑制率最接近10%。200μg/mL卡拉胶作用蹄细胞48h,NF-κB的蛋白表达升高,且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200μg/mL卡拉胶作用48h,可成功建立奶牛蹄真皮细胞的炎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胶 奶牛 真皮细胞 炎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幼虫真皮细胞及生毛细胞的性染色质小体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庆中 李红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62-67,共6页
本实验观察了家蚕真皮细胞核和生毛细胞核的性染色质小体(sex-chromatin body,以下简称SB)的存在情况,得出如下结果。 (1)雌蚕的真皮细胞核从4龄起,生毛细胞核从3龄起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SB。观察SB的最好时期是5龄期。(2)在正常个体中,... 本实验观察了家蚕真皮细胞核和生毛细胞核的性染色质小体(sex-chromatin body,以下简称SB)的存在情况,得出如下结果。 (1)雌蚕的真皮细胞核从4龄起,生毛细胞核从3龄起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SB。观察SB的最好时期是5龄期。(2)在正常个体中,真皮细胞核的SB数与生毛细胞核的SB数总是相同的。二倍体雌蚕的每个核中存在有1个SB,而四倍体雌蚕的每个核中存在有2个SB。(3)雄蚕的细胞核中不存在SB。 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SB在各龄期的变化及其与真皮细胞和生毛细胞成长的关系;讨论了SB与W染色体的等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细胞 生毛细胞 性染色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真皮细胞的培养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伍津津 刘荣卿 +2 位作者 叶庆佾 钟白玉 唐书谦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毛乳头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并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毛乳头细胞的组织化学性质。材料与方法采用0.2%胶原酶D直接消化人产砂皮毛囊下部真皮鞘组织,分离出来的毛乳头予以悬浮培养,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分别用DME... 目的为了提高毛乳头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并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毛乳头细胞的组织化学性质。材料与方法采用0.2%胶原酶D直接消化人产砂皮毛囊下部真皮鞘组织,分离出来的毛乳头予以悬浮培养,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分别用DMEM培养基进行传代培训和多种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消化法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培养成功率,加快了毛乳头细胞的生长,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毛乳头细胞阿新兰、甲苯胺O和PAS染色阳性,有异染性,龙是细胞凝集区和多层化细胞团中呈强阳性,而真皮勒细胞对阿新兰和甲苯胶蓝O染色呈阳性,无异染性,PAS阴性。结论消化法是一种简捷快速的高效培养毛乳头细胞的新方法,而毛乳头细胞是一类高度特殊化了的成纤维细胞,真皮鞘细胞与之关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乳头细胞 真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诱发嵌合体蚕的真皮细胞的性染色质小体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庆中 须贝悦治 黄色俊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研究调查了低温处理受精卵诱发的斑纹嵌合体蚕的真皮细胞的性染色质小体(SB)。(1)限性淡灰色斑蚕品种的斑纹嵌合体幼虫的淡灰色斑部位的真皮细胞均存在SB,而素斑或普通斑部位的真皮细胞都不存在SB,表现为体细胞雌雄嵌合体... 研究调查了低温处理受精卵诱发的斑纹嵌合体蚕的真皮细胞的性染色质小体(SB)。(1)限性淡灰色斑蚕品种的斑纹嵌合体幼虫的淡灰色斑部位的真皮细胞均存在SB,而素斑或普通斑部位的真皮细胞都不存在SB,表现为体细胞雌雄嵌合体。同一个体内,SB仅存在于持有W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受嵌合体幼虫生殖腺性别的影响。(2)非限性斑蚕嵌合体幼虫有两种:正常受精部分与单性生殖部分组成的嵌合体,其雌核发生部位真皮细胞的SB存在状况与受精核发生部位相当一致;雄核发生部位则不存在SB。由两个正常受精部分组成的嵌合体,其各斑纹部位真皮细胞的SB的存在状况几乎完全一致。(3)认为第二极体是嵌合体蚕形成时雌核发生部分的主要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嵌合体 性染色质小体 真皮细胞 单性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真皮细胞增殖及PDGF、TGF-β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悦 朱喆 +3 位作者 成荣杰 张丽红 马英智 周延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Fbs)增殖、分化及胞质中PDGF、TGF-β和VEGF表达量的影响。方法:2次离心法制备PRP,成骨诱导条件下hFbs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PRP于第12天、21天钙-钴法染色,第21天茜素红染色;免疫细胞化...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Fbs)增殖、分化及胞质中PDGF、TGF-β和VEGF表达量的影响。方法:2次离心法制备PRP,成骨诱导条件下hFbs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PRP于第12天、21天钙-钴法染色,第21天茜素红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加不同浓度PRP后第4天细胞PDGF、TGF-β和VEGF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ALP)检测细胞活性;CCK-8法检测有和无成骨诱导条件下不同浓度PR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茜素红染色显示,2.8%PRP组钙结节形成最明显;钙-钴法染色显示,2.8%PRP组矿化作用最强;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PDGF表达存在剂量依赖性,TGF-β和VEGF表达虽无剂量依赖性,但有适宜浓度的要求;ALP染色表明3%PRP组细胞增殖明显,活性最强。CCK-8检测表明各浓度PRP对hFbs均有促增殖作用,PRP加成骨诱导组比单纯PRP组表现出更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其中4.8%PRP促增殖作用最强。结论:适宜浓度的PRP可促进hFbs增殖,但相关因子的表达存在适宜浓度的要求,PRP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增加相关因子表达促进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真皮成纤维细胞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扩增源于成人头皮组织的真皮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11
作者 周倩 张群 +4 位作者 冷雪 俎廷建 秦静 温洁 吴训伟 《智慧健康》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成人头皮组织的真皮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其向成脂、神经、成骨及成肌方向分化的潜能,为皮肤创伤修复种子细胞的新来源提供依据。方法取胚胎及成人头皮组织分离真皮细胞。利用维持细胞多功能性的培养基传代培养,取第4代... 目的探讨来源于成人头皮组织的真皮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其向成脂、神经、成骨及成肌方向分化的潜能,为皮肤创伤修复种子细胞的新来源提供依据。方法取胚胎及成人头皮组织分离真皮细胞。利用维持细胞多功能性的培养基传代培养,取第4代真皮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通过检测波形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进行细胞鉴定。对真皮细胞进行定向分化诱导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方向分化指标蛋白,通过和源于胚胎头皮组织的真皮细胞比较,来分析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原代细胞分离后24h贴壁,细胞形态多为梭形或多角形,可多次传代且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稳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该细胞仅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不表达角质蛋白(Pan-CK);源于成人及胚胎头皮的真皮细胞均能诱导向成脂、成骨、成神经及成肌细胞方向分化,尽管与源于胚胎组织的细胞相比,成人真皮细胞分化效率相对较低。结论源于头皮分离的成人真皮细胞经培养扩增后能诱导分化成不同组织细胞,因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由于成人头皮组织相对容易获得,其来源广泛,因而可成为皮肤组织工程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皮肤组织 真皮细胞 波形蛋白 角蛋白 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修复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12
作者 王凯 杨波 +2 位作者 杨光 郭志想 陈小红 《工业微生物》 2025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修复膜是临床上用于引导骨再生、促进伤口修复的生物膜产品。然而,目前常用的修复膜存在性能较差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为此,文章通过涂布法与真空热干燥法相结合的方式,在不破坏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前提下,将修复... 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修复膜是临床上用于引导骨再生、促进伤口修复的生物膜产品。然而,目前常用的修复膜存在性能较差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为此,文章通过涂布法与真空热干燥法相结合的方式,在不破坏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前提下,将修复膜设计为双层结构,并探究不同浓度促骨因子对修复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所制备的修复膜具有双面不同结构,在钙磷比为1.6时,样品抗张强度为80.38 MPa,断裂拉伸率为118%,降解时间为42 d,孔隙率为82.74%,吸湿率为437%,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其他临床产品相比性能提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口腔修复膜 槲皮素 钙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进展
13
作者 赵春红 何俐 《北京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治疗牙龈退缩方面,自体组织移植替代物脱细胞真皮基质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中,该材料可以避免传统结缔组织移植手术的缺点,如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反应及疼痛。本文就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方法及来源、作用机制、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应... 在治疗牙龈退缩方面,自体组织移植替代物脱细胞真皮基质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中,该材料可以避免传统结缔组织移植手术的缺点,如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反应及疼痛。本文就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方法及来源、作用机制、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相关介绍,为脱细胞真皮基质在治疗牙龈退缩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真皮基质 结缔组织移植 牙龈退缩 软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14
作者 黄清江 李竺憬 +1 位作者 岳凤文 蒋婷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组采用脱细胞...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移植皮片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2、3、7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胶原纤维指标(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与瘢痕状态[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结果:术后14 d,两组移植皮片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2、3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含量、两者比值及VS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能有效去除增生性瘢痕,缓解患者疼痛,并抑制胶原纤维再生,进而改善瘢痕状态,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异体真皮 自体皮肤移植 增生性瘢痕 Ⅰ型胶原纤维 Ⅲ型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带蒂颊脂垫瓣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李慧敏 高庆玲 +2 位作者 焦建军 马超 陆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25-828,共4页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患者的最大开口度,记录患者的修复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吞咽功能、术后语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与PBFPF组患者最大开口度组间比较、组间与时点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FPF组中缺损面积为>13~20 cm2的患者修复有效率高于ADM组(P<0.05)。PBFPF组患者的咀嚼功能优于ADM组(P<0.05)。结论PBFPF及ADM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各有优势,对于黏膜缺损面积较大(>13~20 cm2)的患者,PBFPF的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软组织缺损 细胞真皮基质 带蒂颊脂垫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下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研究
16
作者 李玉瑾 张欣 +2 位作者 吕凌云 李梦萧 金新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修补材料的不同,分...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修补材料的不同,分为A组(28例)和B组(26例)。其中,A组使用ADM作为修补材料,B组则使用耳屏软骨-软骨膜。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听阈改善情况。结果B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耳屏畸形。术后3个月时,A组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2.86%,B组的愈合率为92.3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的平均气骨导差为(13.64±2.26)dB,B组为(14.15±2.62)d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修复鼓膜穿孔疗效满意,可避免第二手术切口,减少手术损伤,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屏软骨-软骨膜 鼓膜修补 细胞真皮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观察
17
作者 焦亚 张艳美 +2 位作者 王晓 王兴蕾 姜笃银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43-46,共4页
目的 观察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FDMSCs)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从16~20孕周的人意外流产健康胎儿的背部皮肤中提取FDMSCs,并进行鉴定。选取A375细胞并分为3组,F-CM组加入FDMSC... 目的 观察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FDMSCs)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从16~20孕周的人意外流产健康胎儿的背部皮肤中提取FDMSCs,并进行鉴定。选取A375细胞并分为3组,F-CM组加入FDMSCs条件培养基,A-CM组加入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Control组加入DMEM低糖空白培养基,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细胞迁移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测算各组细胞相对活力、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结果 FDMSCs可以从人胎儿皮肤中成功提取并体外培养,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特异性标记CD44、CD90、CD105及胚胎组织特异性标记SSEA-4、OCT-4,且具备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多向分化能力。与Control组比较,F-CM组细胞相对活力下降,细胞迁移率低,侵袭细胞数少(P均<0.05)。结论 FDMSCs可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 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迁移能力 细胞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英清脉合剂联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血脉淤阻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熊伟 陈飞宇 陈志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208-3211,共4页
目的探究白英清脉合剂联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血脉瘀阻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间收治的5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使用白... 目的探究白英清脉合剂联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血脉瘀阻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间收治的5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使用白英清脉合剂联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基质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VAS评分、创面愈合情况、经皮氧分压(TcPO_(2))、全血炎症指标(WBC、NLR、CRP)、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2周、4周的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LR、TNF-α、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英清脉合剂联合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改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情况、血清炎症水平等,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临床治疗,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英清脉合剂 糖尿病足溃疡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细胞真皮基质
原文传递
人脱细胞异体真皮促进组织再生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潘建成 封玉宏 +3 位作者 袁亦铭 梁恩利 陈业刚 辛钟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27-831,共5页
人脱细胞异体真皮(HADM)是由人体皮肤真皮和基底膜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可抑制纤维化发生并诱导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干细胞等宿主细胞迁移、定植于HADM框架内,促进新生血管、肌肉和皮肤等组... 人脱细胞异体真皮(HADM)是由人体皮肤真皮和基底膜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可抑制纤维化发生并诱导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干细胞等宿主细胞迁移、定植于HADM框架内,促进新生血管、肌肉和皮肤等组织再生。目前,HADM已被广泛用于烧伤创面修复、泌尿生殖整形和乳房重建等治疗中,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HADM的主要生物学调控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脱细胞异体真皮 制作工艺 组织工程学 生物学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松醇抑制二氢睾酮诱导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雄激素受体活化
20
作者 李潇 董炳琦 +2 位作者 乐悦 廖志锴 雷铁池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究雪松醇对体外培养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二氢睾酮(DHT)诱导雄激素受体(AR)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第18.5天(E18.5)C57BL/6J胎鼠真皮,建立原代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胎鼠成纤维细胞凝集生长;用碱性磷酸酶(ALP)... 目的探究雪松醇对体外培养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二氢睾酮(DHT)诱导雄激素受体(AR)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第18.5天(E18.5)C57BL/6J胎鼠真皮,建立原代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胎鼠成纤维细胞凝集生长;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和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胎鼠成纤维细胞的ALP活性和CD133表达。将指数生长期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DHT组、雪松醇组和雪松醇+DHT联合处理组。不同浓度(0~300mol/L)雪松醇和DHT处理细胞48h后,用细胞计算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用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各组AR及其共激活因子四个半LIM结构域2(FHL2)的表达水平和AR核定位;用ALP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变化。结果30μmol/L DHT处理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48 h后观察到AR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胞核/胞质荧光强度比值为(3.39±0.04)/高倍镜视野(HPF)。然而,雪松醇+DHT联合处理组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AR着色分布在胞浆和胞核,胞核/胞浆荧光强度比值为(1.24±0.02)/HPF,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雪松醇可抑制DHT诱导的AR核转位;此外,笔者还观察到,DHT可以下调ALP表达并上调AR共激活因子FHL2的表达,而雪松醇可以逆转DHT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论雪松醇除阻止DHT诱导AR核转位以外,还能抑制共激活因子FHL2的表达,双靶点下调DHT-AR信号活性。外用雪松醇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AGA)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松醇 雄激素受体 核转位 真皮乳头细胞 雄激素源性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