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影响的Meta分析
1
作者 李雅暄 李兴德 +3 位作者 王国徽 毛盼盼 马雪娇 宋沧桑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 评价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VRZ)血药谷浓度(c_(min))的影响。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收集基因多态性与VRZ c_(m... 目的 评价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VRZ)血药谷浓度(c_(min))的影响。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收集基因多态性与VRZ c_(min)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后,使用R 4.3.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共计2 4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 IM型、PM型患者的VRZ c_(min)均显著高于EM型,而IM型显著低于PM型(P<0.01);CYP2C9 rs1057910 AA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AC/CC型,CYP3A5 rs776746 CC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P<0.01);POR rs10954732 GG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GA型和AA型,POR rs1057868 CT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低于TT型(P<0.01);ABCB1 rs1045642 CC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P<0.05);NR1I2 rs2472677 CT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NR1I2 rs7643645 AA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AG型(P<0.05);ABCC2 rs717620 CC型患者的VRZ c_(min)均显著低于CT型和TT型,且CT型显著低于TT型(P<0.01)。结论 CYP2C19、CYP2C9rs1057910、CYP3A5rs776746、PORrs10954732、ABCB1rs1045642、NR1I2 rs7643645突变等位基因均可导致VRZ血药浓度降低,ABCC2 rs717620突变等位基因则可导致VRZ血药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基因多态性 血药浓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在早产儿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观察
2
作者 李燕 李琳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在早产儿真菌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18例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早产儿,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用药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情况、治疗情况及临床转归,同时观察病历中是否出现静脉炎、...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在早产儿真菌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18例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早产儿,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用药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情况、治疗情况及临床转归,同时观察病历中是否出现静脉炎、皮疹、呕吐等安全性相关的描述。结果纳入患儿男10例(55.56%),女8例(44.44%);平均出生胎龄为(29.79±2.29)周;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14±0.52)kg;用药日龄为(19.00±11.83)d;用药体质量为(1.52±0.44)kg;用药天数(19.61±6.68)d;住院天数(56.61±23.36)d。使用卡泊芬净治疗后,15例显示有效;3例治疗未达预期,换药治疗。总有效率83.33%。用药过程中,2例患儿出现了呕吐现象,用药前后患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钾值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胆红素和肌酐值均高于正常范围,但用药后胆红素和肌酐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卡泊芬净在早产儿真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早产儿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试验与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效能
3
作者 陈钰 徐晓蓉 刘金花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608-611,共4页
目的:分析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与(1,3)-β-D-葡萄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收治的126例疑似IPFI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接受GM... 目的:分析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与(1,3)-β-D-葡萄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收治的126例疑似IPFI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接受GM试验与G试验进行真菌抗原检测。观察疑似IPFI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GM试验、G试验与二者联合检测对于IPFI的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符合率)以及IPFI患者与非IPFI患者的血清GM试验、G试验检测值。结果:本组疑似IPFI患者中确诊阳性98例(77.78%),阴性28例(22.22%),GM检验诊断阳性82例(65.08%),G检验诊断阳性80例(63.49%),GM检验联合G检验诊断阳性95例(75.40%)。GM试验联合G试验对于IPF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单独GM试验与单独G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I组患者血清GM试验与G试验检测值均高于非IPF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试验与G试验在IPFI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联合诊断效能更高,可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试验 G试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E分类系统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效果评价
4
作者 张文 王琳 +2 位作者 唐炯 崔建蓉 王飞 《中国药业》 2025年第6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肿瘤科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收治的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2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1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肿瘤科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收治的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2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1例)和观察组(143例),两组均接受传统医疗服务,临床药师另基于PCNE分类系统并结合相应指南、原则对观察组患者开展监护,包括信息收集及梳理、完善检查并评估、问题归因及干预、定期随访并记录,分析并评价发现的药物相关问题(DRP)的数量、问题类型、原因、干预类型、干预方案的接受及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选用抗真菌药物频率最高的均为氟康唑,其次是伏立康唑;用药目的均以经验性治疗为主。观察组共发现DRP 115个,治疗有效性问题69个(60.00%),治疗安全性问题16个(13.91%)。130个DRP原因可分为7大项、16小项,以药物选择和剂量选择两方面为主。DRP干预类型主要是针对医师层面(94个,81.74%),接受度高达94.78%,66.09%的DRP得到解决。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64%比3.55%,χ^(2)=2.252,P=0.13)。结论临床药师将PCNE分类系统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药物治疗,可实现DRP的收集、分析、干预及解决与评价;继而通过开展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提升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医药保健网 分类系统 药学监护 侵袭性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论构建肺癌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
5
作者 易莹 李人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6期35-39,共5页
目的 基于Meta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肺癌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肺癌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提取可分析的危险因素,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 目的 基于Meta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肺癌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肺癌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提取可分析的危险因素,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肺癌患者4926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05例,肺癌真菌感染率为26%(95%CI:0.16~0.37)。通过Meta分析筛选出9个阳性危险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制定风险评分量表。结论 基于循证理论构建的肺癌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对预防、管理肺癌群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真菌感染 META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胡传彩 朱志坚 蒋波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患者真菌感染发生风险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共118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泌尿系统疾病术后...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患者真菌感染发生风险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共118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患者真菌感染发生风险相关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118例患者术后发生真菌感染10例,发生率为8.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式、导管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基线白蛋白水平及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均与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患者真菌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式、导管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基线白蛋白水平及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均是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患者真菌感染发生风险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患者真菌感染发生风险与年龄、术式、导管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基线白蛋白水平及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 手术 真菌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类药物预防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学英 赵燕菊 李露禾 《生物医学》 2025年第1期214-223,共10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那些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或者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更为常见。三唑类抗生素是侵袭性感染的主要预防或治疗药物,其抗菌谱广、毒性较小、耐受性较好,用于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那些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或者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更为常见。三唑类抗生素是侵袭性感染的主要预防或治疗药物,其抗菌谱广、毒性较小、耐受性较好,用于治疗念珠菌和曲霉菌,特别是免疫缺陷型患者中的常见药物,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但由于其本身也作用于哺乳动物细胞色素P450酶系,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本文综述了三唑类药物(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艾沙康唑)的作用方式及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治疗监测等,并强调了其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临床意义。Fungal infections are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especially in those undergo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rgan transplantation, or acute leukemia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Triazole antibiotics are the main prophylactic or therapeutic drugs for invasive infections. However, they feature a broad antimicrobial spectrum, minimal toxicity, and good tolerability. It is used to treat candidiasis and aspergillosis, particularly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where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mortality rates. However, because they also act on the mammalian cytochrome P450 enzyme line, it is easy to interact with other drugs to produce toxicit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mode of action, drug interaction, and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triazole drugs (itraconazole, fluconazole, voriconazole, posaconazole, and oxaconazole), and highlight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药物 血液病患者 真菌感染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初始非目标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学艳 梁春宏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7期175-178,共4页
侵袭性真菌病(IFD)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经济负荷的重要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但由于真菌感染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真菌培养阳性率低,缺乏快速的诊断方法等原因,确诊真菌感染比较困难... 侵袭性真菌病(IFD)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经济负荷的重要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但由于真菌感染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真菌培养阳性率低,缺乏快速的诊断方法等原因,确诊真菌感染比较困难。因此,在临床IFI初始治疗中,预防治疗、经验治疗及抢先治疗3种非目标治疗策略占据重要地位。文章基于目前指南和研究进展,对ICU患者IFI初始非目标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初始治疗 非目标治疗 预防治疗 经验治疗 抢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真菌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卢巧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析肺真菌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AECOPD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湛江西南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肺真菌感染分为感染... 目的探析肺真菌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AECOPD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湛江西南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肺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入院后24 h内血气指标,以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与非感染组比,感染组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1周的患者占比均更高;与非感染组比,感染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更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更高;感染组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结论肺真菌感染与AECOPD患者血气分析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肺部感染会加重患者呼吸道症状,且预后较差,防治肺真菌感染对纠正AECOPD患者缺氧状态及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真菌感染 血气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核妇洁洗液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钟文英 冯翠仪 钟美雄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红核妇洁洗液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BV)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1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BV合并真菌感染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观察红核妇洁洗液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BV)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1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BV合并真菌感染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核妇洁洗液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白带常规情况、不良反应及随访2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χ^(2)=5.299,P=0.021)。观察组阴道疼痛、外阴瘙痒、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白带减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2组白细胞、真菌阳性率低于治疗前,乳酸杆菌阳性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上皮细胞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92%)与对照组(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随访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5.69%(χ^(2)=4.387,P=0.036)。结论红核妇洁洗液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BV合并真菌感染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症状,改善阴道环境,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炎 真菌感染 红核妇洁洗液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D14联合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林佳 陈善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联合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4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联合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4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合并组24例和非合并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CD14、sCD30水平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查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分析血清sCD14、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及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sCD14、sCD30水平均高于非合并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FEV_(1)、MVV、MMF水平均低于非合并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水平高[OR=3.691(95%CI:1.335,10.201)]和sCD30水平高[OR=3.579(95%CI:1.294,9.899)]均是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sCD30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95%CI:0.599,0.865)、0.712(95%CI:0.576,0.848)、0.851(95%CI:0.754,0.948);敏感性分别为82.4%(95%CI:0.740,0.952)、67.1%(95%CI:0.591,0.756)、89.5%(95%CI:0.784,0.973);特异性分别为64.1%(95%CI:0.585,0.738)、79.2%(95%CI:0.709,0.946)、72.5%(95%CI:0.631,0.842)。结论血清sCD14、sCD30表达升高与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有关,血清sCD14、sCD30可用于辅助诊断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部真菌感染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丽娟 朱蕻潮 +3 位作者 吴晓丽 杨康群 秦海艳 王昕雯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分为AKI组23例(37.7%),非AKI组38例(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23例病人在使用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AKI及非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95%CI:(1.08,1.98),P=0.014];在L-AMB治疗前低血钾水平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0.05,95%CI:(0.01,0.43),P=0.007]。累积剂量和治疗前血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8(0.79,0.98)、0.88(0.79,0.96),灵敏度分别为86.9%、81.5%,特异度分别为89.4%、86.9%。结论L-AMB累积剂量及治疗前低血钾水平均是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L-AMB相关AKI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且累积剂量的诊断价值大于治疗前低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急性肾损伤 药物毒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艳 邝浩斌 +1 位作者 覃红娟 李云兰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7期961-962,共2页
目的调查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病例,为院内抗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我院2007年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观察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确诊为医院内真菌感染51例,其中念珠菌感染占80.39%,... 目的调查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病例,为院内抗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我院2007年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观察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确诊为医院内真菌感染51例,其中念珠菌感染占80.39%,曲霉菌感染9.8%,酵母样菌9.8%。大于60岁的患者占62.7%(32/51)。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与联合使用抗生素、患者年龄、基础病、抗痨时间、抗痨方案有关。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如是老年并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抗痨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减少院内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真菌感染 肺结核患者 医院内真菌感染 医院感染病例 抗生素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 抗痨方案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真菌感染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14
作者 曹锋 李昂 +3 位作者 王喆 梅文通 卢炯地 李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细菌感染所致病例的特点,而合并真菌感染的IPN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揭示了合并真菌... 目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细菌感染所致病例的特点,而合并真菌感染的IPN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揭示了合并真菌感染的IPN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了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IP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胰腺坏死组织及引流液培养是否有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和无真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与结局,并分析真菌感染组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14个病例,其中真菌感染组49例。真菌感染组患者的坏死物累及区域更广、红细胞压积更低、入院时血糖更高;真菌感染组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比例更高,总住院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接受肠外营养时间也更长。与无真菌感染组相比,真菌感染组接受手术患者的比例及手术干预次数相近(P>0.05),但真菌感染组患者术前器官功能衰竭及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比例更高,死亡率也更高(P<0.05)。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色念珠菌(44.8%)最为常见,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28.6%)和热带念珠菌(8.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DRB感染(OR=1.37,95%CI:1.02~1.83)、出现真菌血症(OR=1.53,95%CI:1.06~2.23)、高血糖(OR=1.65,95%CI:1.28~2.10)、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OR=1.65,95%CI:1.19~2.29)及出血性并发症(OR=1.64,95%CI:1.28~2.10)是影响真菌感染组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真菌感染增加IPN患者的死亡率,也增加术后患者发生新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关注真菌血症、MDRB感染、高血糖、器官功能衰竭及术后出血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胰腺坏死 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及其病原菌分析
15
作者 王宗岭 路金明 +1 位作者 郭辉 王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对培养结果为酵母菌属的真菌采用科马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对于无法直接鉴定的菌落采用VITEK ATB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鉴定。取镜检阳性或培养为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标本中,病种前三位为甲真菌病244例(24.21%)、花斑糠疹184例(18.25%)、足癣182例(18.06%);致病菌种前三位为红色毛癣菌307株(30.46%)、马拉色菌255株(25.30%)、须癣毛癣菌187株(18.55%);甲真菌病女性多于男性(χ^(2)=8.02,P<0.001),股癣男性多于女性(χ^(2)=29.1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种在性别构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本地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主要病种为甲真菌病、花斑糠疹和足癣,主要致病菌种为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和癣毛癣菌。临床治疗时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 真菌感染 病原菌 真菌 花斑糠疹 足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沙康唑与伏立康唑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周洋 陈刚 +4 位作者 徐建丽 张凯乐 杨蕊雪 江明 袁海龙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1期103-105,117,共4页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与伏立康唑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新疆医...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与伏立康唑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llo-HSCT后进行IFI预防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用药不同分组。参照组给予伏立康唑预防,研究组给予泊沙康唑预防,每组41例,针对两组预防效果展开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IFI的预防效果较参照组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allo-HSCT后IFI的高危风险患者,相比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优,可降低其发生IFI的可能性,在预防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真菌感染 泊沙康唑 伏立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17
作者 靳峥 《天津护理》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总结1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少见,护理的难点和重点是抗真菌药物的用药观察和护理。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皮疹、视觉障碍等。严密监测相关指标变化,同时做好个... 总结1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少见,护理的难点和重点是抗真菌药物的用药观察和护理。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皮疹、视觉障碍等。严密监测相关指标变化,同时做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真菌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后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韩晓芳 卫佳丽 +2 位作者 顾春秋 薛文西 刘荣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36-0140,共5页
探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抗真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结果... 探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抗真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达92%,高于常规组的84%;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常规组的18%;试验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结论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能显著提高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该治疗方案对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 患者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19
作者 李云会 周方胜 陈红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7-0011,共5页
临床角度上来说,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是一种相对危急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类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法,回顾期间为我院2020年12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期间,这一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56例慢... 临床角度上来说,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是一种相对危急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类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法,回顾期间为我院2020年12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期间,这一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照临床上的对照分析基本原则,其中25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剩余的31例未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则作为本文的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情发展进行综合性回顾分析,最终总结高危因素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结果 针对本文中的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综合情况来看,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本身处于一种相对复杂的情况,存在的高危因素众多,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具体的高危因素包含年龄、合并糖尿病和营养情况以及呼吸机使用等等,这些高危因素与患者密切相关,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临床层面本身就处于相对危重的病情状态,一旦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生命安全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其高危因素探究有利于未临床护理和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日后再临床层面也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慢阻肺患者 肺部感染 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在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王欣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2223-2226,共4页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在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住院部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在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住院部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泊沙康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87.50%,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P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水平及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但相对比片剂,混悬液更能够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且对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 肾功能 侵袭性真菌感染 白血病 不良反应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