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状胬肉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惠娜 秦莉 黎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89-1993,共5页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微生物菌群组成,探索眼表微生物菌群和翼状胬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09/2019-01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组为患翼状胬肉的26眼,正常对照组为9只对侧正常眼,采用MiseqPE301+8+8+301平台...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微生物菌群组成,探索眼表微生物菌群和翼状胬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09/2019-01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组为患翼状胬肉的26眼,正常对照组为9只对侧正常眼,采用MiseqPE301+8+8+301平台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双端测序,分析比较翼状胬肉组与正常对照组眼表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差异。结果:两组样品共得到1 837个OTU;Alpha多样性分析,正常对照组物种的多样性高于翼状胬肉组。同时两组优势菌群相似。构成以棒状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丙酸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阴性菌。棒状杆菌在翼状胬肉组比例增高。结论:翼状胬肉组眼表物种多样性下降,棒状杆菌在翼状胬肉患者眼表菌群的丰度显著增高,可能参与眼表免疫状态调节,并影响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表微生物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患者与非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差异分析
2
作者 宋瑜 齐赟 +2 位作者 张明 康前雁 黎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与非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6-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干眼患者42例42眼作为干眼组,纳入同期在眼科门诊查体的非干眼患者37例37眼作为非干眼组,采集结膜囊拭子并测序。纳入符合标...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与非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6-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干眼患者42例42眼作为干眼组,纳入同期在眼科门诊查体的非干眼患者37例37眼作为非干眼组,采集结膜囊拭子并测序。纳入符合标准单眼,若双眼符合纳入标准,则右眼入组。采用Miseq PE301+8+301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双端测序,对微生物菌群进行可操作分类种属(OTUs)聚类,分析和比较2个组间微生物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并进行物种注释分析以及微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共获得18586个OTUs,干眼组与非干眼组共有OTUs为3674个。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组间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2个组间菌群丰富度无明显差异。而主成因(PCoA)分析显示2个组间菌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2=0.039,F=3.100,P=0.022)。2个组眼表优势菌群构成相似,在门水平以变形菌、放线菌、厚壁菌、拟杆菌、蓝藻菌等为主,在属水平以嗜糖假单胞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假单胞菌、草螺菌等为主。LEfSe分析显示干眼组优势菌属的标志菌为泰氏菌属、栖水菌属、芬戈尔德菌,非干眼组为柄杆菌属、弯钩菌属。结论干眼组和非干眼组眼表微生物菌群构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微生物菌群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