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在失眠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胡恒芸 刘诏薄 +3 位作者 陈秀湄 欧阳招娣 裴梅香 邹海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33-836,共4页
目的: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探索患者睡眠障碍与哪些歪曲的信念有关,针对歪曲的信念进行睡眠实践教育,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方法:连续收集62例以失眠为主诉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基础... 目的: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探索患者睡眠障碍与哪些歪曲的信念有关,针对歪曲的信念进行睡眠实践教育,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方法:连续收集62例以失眠为主诉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基础上进行睡眠健康教育。试验组针对患者自身存在的歪曲信念态度进行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入组前及入组后每周,应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进行测评,同时让患者评价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果和对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结果:健康教育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DBAS得分均高于入组时[(111.0±8.7)vs.(88.9±12.3)、(93.5±17.2)vs.(81.3±19.2),P=0.001、0.010],而PSQI得分均低于入组时[(5.5±2.1) vs.(10.9±4.4)、(9.0±2.1)vs.(11.5±3.6),均P=0.001];健康教育4周后对照组的DBAS得分低于实验组,而PSQI得分高于实验组。健康教育后试验组对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果满意的比例均明显提高,睡眠时间满意的比例由18/31到30/31,对睡眠质量满意比例由8/31变为23/31,对睡眠效果满意比例由8/31到21/31(均P<0.05)。试验组对睡眠时间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0/31 vs.14/31,P<0.01),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8/31 vs.5/31,P<0.05)。结论:试验组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睡眠信念有了明显的改善,睡眠质量有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 健康教育 失眠患者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森田疗法对失眠患者元担忧、功能失调性睡眠信念与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俊英 张永珍 +2 位作者 舒京平 何明骏 张理义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于失眠症患者元担忧、睡眠信念与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门诊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佐匹克隆和森田疗法)和对照组(佐匹克隆治疗)各30例,治疗2个月,施测元担忧问卷(MWQ)、功能失调性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S)...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于失眠症患者元担忧、睡眠信念与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门诊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佐匹克隆和森田疗法)和对照组(佐匹克隆治疗)各30例,治疗2个月,施测元担忧问卷(MWQ)、功能失调性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S)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WQ、DBASS各因子、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IS评分与MWQ总分、DBASS中感受到的失眠结果、失眠无助感均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失眠无助感可预测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可解释其睡眠质量变异的54%(P<0.05)。结论森田疗法通过降低失眠症患者的元担忧、减少功能失调性睡眠信念与态度来改善睡眠,元担忧、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睡眠的担心对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森田疗法 失眠症 元担忧 功能失调性睡眠信念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失眠与安全感、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永兴 赵娟 +1 位作者 邹杨 王广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安全感、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与失眠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失眠诊断标准的108例失眠患者(失眠组)和1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施测安全感问卷、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阿森斯失眠... 目的探讨老年人安全感、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与失眠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失眠诊断标准的108例失眠患者(失眠组)和1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施测安全感问卷、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结果失眠组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组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睡眠的担心、对睡眠的期望、对药物的认识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老年人的睡眠状况与安全感、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各因子显著负相关(P<0.01);安全感、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各因子显著负相关(P<0.05,P<0.01)。失眠组安全感、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各因子显著预测其睡眠状况(P<0.01),可解释其睡眠状况变异的63%。安全感在老年人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与睡眠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34%。结论老年失眠患者安全感较低,有更多错误的睡眠信念和态度,安全感在老年人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与睡眠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安全感 功能失调性睡眠信念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患者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的特征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恒芸 陈秀湄 +2 位作者 欧阳招娣 裴梅香 邹海云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11期1270-1271,共2页
目的:掌握门诊失眠患者睡眠信念与态度上的特点,以便开展个体化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对62例失眠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62例进行比较。结果:30个条目各项失眠症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 目的:掌握门诊失眠患者睡眠信念与态度上的特点,以便开展个体化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对62例失眠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62例进行比较。结果:30个条目各项失眠症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眠患者存在更多的睡眠错误信念,是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患者 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完美主义人格、睡眠信念和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瑞星 何艳丽 李丽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完美主义人格、睡眠信念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4所高校抽取550名大学生,运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中文版Frost完美主义量表、简版失功能性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和格拉斯哥睡眠努力度问卷...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完美主义人格、睡眠信念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4所高校抽取550名大学生,运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中文版Frost完美主义量表、简版失功能性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和格拉斯哥睡眠努力度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3份。结果:PSQI总均分为5.62±0.62,22.5%的大学生PSQI≥7;PSQI总分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人格呈正相关(r=0.455,<0.01),与适应性完美主义人格呈负相关(r=-0.463,<0.01);PSQI总分与DBAS-16总分及其4个因子呈负相关(r=-0.515,p<0.01),与睡眠努力度得分呈正相关(r=0.466,p<0.01)。结论:完美主义人格特征中的适应性人格越明显,其睡眠质量越好;非适应性人格越明显,其睡眠质量越差。失功能性睡眠信念越少,睡眠质量越好;失功能性睡眠信念越多,睡眠质量越差。睡眠努力度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完美主义人格 失功能性睡眠信念与态度 睡眠努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对失眠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6
作者 陈鹏飞 刘雅茜 +3 位作者 王途之 张桂梅 蔡艺娴 潘集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370-4375,共6页
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 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2023年2—11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2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14 d两组DBAS-1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DBAS-16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失眠在线简版行为疗法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数智化医疗诊疗工具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睡眠信念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居家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及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瑞莉 张玉侠 +1 位作者 张新萍 刘锦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4期1859-1864,共6页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居家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及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对39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2%(188/390)的稳定性冠心病...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居家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及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对39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2%(188/390)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存在居家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为(7.99±4.06)分;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得分为(47.44±9.77)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F=14.567,P<0.01)、性别(H=16.657,P<0.01)、婚姻状况(F=4.706,P=0.031)、工作情况(F=15.738,P<0.01)、合并疾病种类的数量(F=4.674,P=0.003)等对睡眠质量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与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总分(r=-0.260,P<0.01)及担忧(r=-0.372,P<0.01)、药物(r=-0.206,P<0.01)2个分维度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睡眠信念与态度、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种类的数量等是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居家睡眠质量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R^2=0.247,F=17.907,P<0.01)。结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居家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及态度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患者居家睡眠质量的关注度,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睡眠认知,改善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睡眠质量 睡眠信念与态度
原文传递
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巧玲 徐国洪 +4 位作者 刘紫珊 章泽栋 潘锦环 李兰芳 欧嘉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6月接收的80例慢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短程CBT-I... 目的探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6月接收的80例慢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短程CBT-I治疗,以6~8名患者与干预者组成干预团体,开展3次共6周的短程CBT-I。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患者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后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REM)时间占比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间占比;采用Flinders疲劳量表(FFS)、简化版睡眠相关不良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评价患者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后的疲劳程度、睡眠信念与态度。结果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TST、SE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FF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DBAS-16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减轻其疲劳程度,增强其睡眠信念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慢性失眠 睡眠状况 疲劳 睡眠信念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