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天 郭瑞萍 +2 位作者 郭安琪 洪颖 张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721-1727,共7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2018-01/2022-12间接受Phaco+IOL手术且在手术前后愿意接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2018-01/2022-12间接受Phaco+IOL手术且在手术前后愿意接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的白内障患者44例88眼,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轴、角膜曲率和IOL资料。采用UBM测量手术前后各眼前节参数,包括前房深度(ACD)、巩膜睫状突角(SCPA)、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睫状体最大厚度(CBTmax)和巩膜突睫状体厚度(CBT0),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计算后房面积(PCA)。结果:术后ACD为3.50(2.89,3.68)mm,CBTmax为1.199±0.233 mm,CBT0为1.11(0.964,1.23)mm,PCA为1.21(0.926,1.57)mm^(2),较术前明显增大(均P<0.001)。术后ILCD为0.00(0.00,0.794)m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术后SCPA为37.9°(33.4°,46.6°),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908)。PCA增量在性别间存在差异(P=0.045),术后男性平均PCA增量为0.679 mm^(2),女性平均PCA增量为0.304 mm^(2)。年龄与术后SCPA、CBTmax、CBT0显著相关(P=0.002、0.004、0.009)。结论:Phaco+IOL术后后房面积扩大,CBTmax和CBT0均有显著增长,ACD增加,ILCD减小。术后PCA增加量与年龄、术前ACD、SCPA呈正相关,与术前CBT0呈负相关。不同品牌IOL对眼前节结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前节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 后房面积 睫状体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敏 谭浅 +4 位作者 江海波 夏晓波 王平宝 蒋剑 刘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睫状体解剖形态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住院的P...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睫状体解剖形态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住院的PACG 1 183例(1 45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共30例(38眼)。根据是否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PACG组(眼数1 418)和恶性青光眼组(眼数38);根据年龄段不同将PACG患者分为3~40岁组(眼数171)、41~70岁组(眼数1 016)、≥71岁组(眼数269);根据恶性青光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眼数5)、晶体摘除组(眼数6)和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根据恶性青光眼是否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分为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和非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1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体厚度、治疗前后视力、治疗前后眼压、治疗方式、既往手术史等,同时记录使用超生生物显微镜测量的患者不同部位睫状体厚度(ciliary body thickness,CBT)、小梁睫状突的夹角(trabecular ciliary angle,TCA)和晶体直径。结果:恶性青光眼组男女比例为1:2,平均发病年龄[(51.87±12.92)岁]低于同期PACG组[(57.87±8.78)岁](P<0.05);PACG患者滤过手术后前3月,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累计占85.7%;恶性青光眼组的晶体厚度为(4.33±0.67)mm,眼轴长度为(21.44±1.18)mm,前房深度为(2.12±0.41)mm,低于同期PACG组的晶体厚度[(4.81±0.50)mm]、眼轴长度[(22.17±0.97)mm]、前房深度[(2.49±0.48)mm](均P<0.05);恶性青光眼组CBT0,CBT1,CBTmax,TCA和晶体直径小于同期PACG组(均P<0.05)。结论:具有短眼轴、浅前房、薄晶体、薄睫状体、小梁睫状突夹角小、晶体直径小的女性PACG患者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能显著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睫状体厚度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外加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UBM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曾云 杨安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138-2141,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roscopy,UBM)观察巩膜外加压术后患者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改变与眼压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压升高的机制。方法:将2011-07/2012-02于我科行巩膜外加...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roscopy,UBM)观察巩膜外加压术后患者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改变与眼压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压升高的机制。方法:将2011-07/2012-02于我科行巩膜外加压术(除去有原发性青光眼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房角存在新生血管的病例)的患者156例161眼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进行Topcon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间接检眼镜等检查。比较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术前术后各测量参数的改变,评价其与术后眼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高眼压发生机制。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可出现瞳孔阻滞,睫状体全周脱离、水肿、前旋。参数测量: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3,P=0.048),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49),睫状体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38)。结论:UBM在检查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方面行之有效。术后眼压升高是巩膜外加压术后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2wk内)ACD,AOD500及CBT等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改变与眼压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术后睫状体水肿前旋致前房变浅、房角变窄,导致眼压升高,相关参数提示高眼压组术后较术前有前房变浅、房角开放程度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深度 房角开放距离 睫状体厚度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