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杰 曹燕 张冬梅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评价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应用国产CO2 ECS-20型冷凝器对32例(31眼)晚期青光眼进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结果术后随访1月~1年,眼压控制正常者25例,3例眼球萎缩,4例仍偏高。结论睫状... 目的评价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应用国产CO2 ECS-20型冷凝器对32例(31眼)晚期青光眼进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结果术后随访1月~1年,眼压控制正常者25例,3例眼球萎缩,4例仍偏高。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视网膜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香 翟玉梅 +1 位作者 臧萍 潘丽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周边视网膜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周边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孟然 邱辉 +1 位作者 史铭宇 赵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因某种原因不能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全周边视网膜睫状体冷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失明的屈光间质混浊或小瞳孔不能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进行全周边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术,根据病... 目的:探讨因某种原因不能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全周边视网膜睫状体冷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失明的屈光间质混浊或小瞳孔不能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进行全周边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术,根据病史长短及高眼压程度不同选择不同数量的冷凝点,每点冷凝30~40s。结果:所有病例眼压均得到控制症状缓解,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眼球萎缩2例。结论:对于屈光间质混浊等无法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尤其是已丧失视功能者全周边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视网膜 睫状体 冷凝疗法 血管性青光眼 眼球萎缩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国文 王守境 +3 位作者 叶向彧 李玲丽 曹景 王晶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评价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 目的评价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a,18眼眼压得以控制;各眼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滤过泡占80%:出现一过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在1周内恢复。结论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 丝裂霉素C 小梁切除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代应辉 李娟 +2 位作者 王剑锋 秦梅 高自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2例(32眼),均采用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 目的探讨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2例(32眼),均采用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2眼中手术完全成功28眼,条件成功2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3.8%。术后25眼视力有所提高,2眼丧失视力,其余患者保持术前视力,未有明显变化。28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2眼眼压在术后3个月、4个月时升高,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得以控制;2眼眼压高于30mmHg(1kPa=7.5mmHg),二次手术后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前部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冷凝 复合式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vacizumab玻璃体注射、视网膜睫状体冷凝及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洪明 郝志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BEVACIZUMAB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注射 小梁切除 睫状体冷凝 联合治疗 视网膜 难治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媛 唐于荣 智淑平 《黑龙江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669-669,共1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COHER- ENT公司生产Novus2000氩激光机进行视网膜光凝,一月后进行睫状体冷凝术.结果:冷凝术后1月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随...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COHER- ENT公司生产Novus2000氩激光机进行视网膜光凝,一月后进行睫状体冷凝术.结果:冷凝术后1月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随访6月~24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眼球萎缩.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是治疗搪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光凝 睫状体冷凝 糖尿病 新生血管 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卫平 《九江医学》 2006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国产CO2ECS-22型冷冻器对12例伴屈光间质浑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结果:冷凝术后1周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 目的:探讨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国产CO2ECS-22型冷冻器对12例伴屈光间质浑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结果:冷凝术后1周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随访3月~2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8例,4例新生血管再次生长,眼压升高,并发葡萄膜炎1例,无1发生眼球萎缩.手术有效率66.7%.结论:部分睫状体和周边视网膜冷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 周边视网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冷凝/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凯 范茂利 《实用防盲技术》 2014年第3期113-114,122,共3页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只眼的患者,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约一周后行睫状体冷凝联合...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只眼的患者,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约一周后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术后随访12-15月,随访过程中观察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眼球有无萎缩。15例患者12只眼眼压控制良好,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均消退,无明显眼球萎缩,成功率达80%。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激光光凝 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启珍 罗顺利 王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8-690,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38.9±3.2)mmHg(1kPa=7.5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mmHg、(17.8±1.6)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显著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冷凝 改良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新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89-190,共2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效果较差,我院从2001年~2004年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晚期患者28例,行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睫状体冷冻 视网膜冷凝 疗效观察 治疗 联合 前部 难治性青光眼 效果 晚期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绪保 丁亚莉 张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 评价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6 5例行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结果 术后随访 7mo~ 4a,5 0例眼压控制在 1.30~ 2 .80 k Pa,有效率达 84.4% ... 目的 评价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6 5例行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结果 术后随访 7mo~ 4a,5 0例眼压控制在 1.30~ 2 .80 k Pa,有效率达 84.4% ,优于睫状体冷冻术 ,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球结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低眼压等。结论 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睫状体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分析
13
作者 李敏 赵昕 +1 位作者 钟海彬 吕明良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12只眼)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或硅油注入术。结果随访6~36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12只眼)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或硅油注入术。结果随访6~36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周边裂孔封闭,黄斑裂孔闭合,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盲目率有显著性下降(χ2=10.971,P=0.0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注入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周边部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显微直视下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联合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41例疗效分析
14
作者 刘莎利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术后1年A组眼压90%(18/20)正常,B组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结论: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疗效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前部视网膜冷凝 激光 小梁切除 睫状体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国栋 文雪薇 游志鹏 《眼科学》 2016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探索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1~2014.12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共25例(25眼),先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 目的:探索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1~2014.12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共25例(25眼),先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 0.1 ml (1.0 mg)。注药3天后,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至术后1 w、1 m、3 m、6 m,分别记录两组的病人自觉症状、眼压、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眼部胀痛消失,术后1 w、1 m、3 m、6 m平均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2.64 mmHg,23.6 mmHg,24.2 mmHg,26.1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例术后低眼压,1例浅前房,8例前房积血,3例眼球萎缩,2例行眼内容物剜出。结论: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抗VEGF 视网膜激光光凝 小梁切除 睫状体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26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徐树华 张爱芝 赵素云 《大连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346-349,共4页
1971年首先由浦山晃等报告6例急性葡萄膜炎。当时命名为桐泽型葡萄膜炎(KIRI-SAWA TYPE),在欧美称为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为一独立的眼科疾患。其病因今已确诊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或单纯疱疹病毒(HSV),实为... 1971年首先由浦山晃等报告6例急性葡萄膜炎。当时命名为桐泽型葡萄膜炎(KIRI-SAWA TYPE),在欧美称为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为一独立的眼科疾患。其病因今已确诊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或单纯疱疹病毒(HSV),实为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坏死性视网膜炎。近年来欧美、日本报告病例增多,国内已陆续报告40余例,现结合我们临床治疗体会报告84-93年间的26例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坏死性视网膜 葡萄膜炎 病毒感染 巩膜环扎 玻璃体切割 眼底周边 睫状体冷凝 带状疤疹病毒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冷冻术+全周边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韶琳 王英 +2 位作者 高志卓 尹元 刘晔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1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全周边视网膜冷凝+睫状体冷冻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12例眼压控制良好,手术成功率为80%,3例再次行睫状体冷冻术,2例眼压控...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1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全周边视网膜冷凝+睫状体冷冻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12例眼压控制良好,手术成功率为80%,3例再次行睫状体冷冻术,2例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冷冻术+全视网膜冷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 周边视网膜睫状体冷凝
原文传递
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18
作者 杜瑜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2年第3期732-733,共2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广泛的视网膜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之后的难治性青光眼,其临床特点是原发性眼病基础上虹膜出现新生血管,疾病前期由于纤维血管膜封闭了房水的流通,后期纤维血管收缩牵拉使房角关闭,引起...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广泛的视网膜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之后的难治性青光眼,其临床特点是原发性眼病基础上虹膜出现新生血管,疾病前期由于纤维血管膜封闭了房水的流通,后期纤维血管收缩牵拉使房角关闭,引起眼压升高和剧烈疼痛[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比较棘手,虽然局部滴用β-受体阻滞剂和睫状体麻痹剂可缓解症状,但仍难以控制病情发展。常规滤过手术常常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睫状体冷凝 青光眼病人 期护理 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冷凝术致双眼葡萄膜炎一例
19
作者 魏润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551-552,共2页
患者女,63岁。因右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于1991年6月17日收入我科。入院时右眼无光感,剧烈疼痛,眼压9.24kPa(1kPa=7.5mmHg),虹膜红变,前房角有新生血管粘连阻塞。左眼视力:1.0,眼压正常。经用多种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右... 患者女,63岁。因右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于1991年6月17日收入我科。入院时右眼无光感,剧烈疼痛,眼压9.24kPa(1kPa=7.5mmHg),虹膜红变,前房角有新生血管粘连阻塞。左眼视力:1.0,眼压正常。经用多种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右眼眼压不能控制,故施行了睫状体冷凝术。术中用2.5mm冷冻头,以-80℃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冷凝 葡萄膜炎 降眼压药物 虹膜红变 前房角 无光感 左眼视力 交感性眼炎 视网膜静脉阻塞 后眼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和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萍 魏星 +1 位作者 刘玥 许耀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6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药物不能控制或已行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失败而接受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手术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8例(48眼)。观察眼压、视力、虹膜...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药物不能控制或已行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失败而接受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手术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8例(48眼)。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8眼眼压<21mm Hg,19眼联合降眼压药物点眼眼压<30mm Hg。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31眼(64.58%),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17眼(35.42%)。术后视力提高14眼(29.17%),视力不变27眼(56.25%),视力下降7眼(14.58%)。术后并发症:早期多数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出现眼球萎缩1例。结论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能有效降低眼压,使部分患者得以保留原有视力,少数有所提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 周边视网膜 冷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