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髁突解剖复位侧向螺钉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凡文 刘彦普 +2 位作者 胡开进 周树夏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定骨折,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平均追踪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满意,下颌运动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髁突形态无异常。结论: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省时、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矢状骨折 解剖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侧向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景捷 赵洪伟 +2 位作者 孙钢 夏辉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7%;其次为Ⅲ型骨折和Ⅰ型骨折,分别占25%和18%。②5侧Ⅰ型骨折均行骨折片摘除术;16侧Ⅱ型骨折中,9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5侧行骨折片摘除,2侧切除髁突;Ⅲ型骨折中有5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2侧行摘除骨碎片,修整髁突残端。③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张口度为33.9 mm,平均张口偏斜1.5 mm,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17例,5例术后仍有1 ̄2 mm的前牙开!,经调!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④术后再植髁突未见明显吸收,微型接骨板无明显变形。结论DSFMC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张口度、张口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再植髁突无明显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矢状骨折 游离再植 坚固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的特征和治疗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靖虓 方一鸣 +3 位作者 邓勇 王莹 朱形好 谷志远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1例SFMC患者(23侧)的外伤情况、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随访。结果SFMC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21/21)、张口受限(18/21)、前牙开(13/21)、咬... 目的探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1例SFMC患者(23侧)的外伤情况、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随访。结果SFMC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21/21)、张口受限(18/21)、前牙开(13/21)、咬合偏斜(12/21)。SFMC在2D-CT和3D-CT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对SFMC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后下颌均能进行良好的前伸运动、侧向运动及开颌运动。结论SFMC应根据骨折片的移位情况和患者的年龄选择治疗方式,通过有效的治疗,髁突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矢状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外肌对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后骨折区新骨形成影响的显微CT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江欣 胡开进 +4 位作者 邓天阁 刘昌奎 薛洋 刘平 程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翼外肌在颞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时新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4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保留翼外肌;对照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离断翼外肌。分别于术后4... 目的:观察翼外肌在颞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时新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4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保留翼外肌;对照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离断翼外肌。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实验组及对照组各处死4只动物,进行显微CT(Micro-CT)扫描,观察分析骨折区新生骨的骨小梁数量(trabecula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 thickness,Tb.Th),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fraction,BV/TV)及骨小梁间隙宽度(trabecula space,Tb.SP)的变化,并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髁突形态改变较对照组明显,显微CT图像新生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Tb.N、Tb.Th、BV/TV增加(P<0.05),Tb.Sp减小(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外肌在颞下颌关节矢状骨折愈合过程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显微CT 髁突 矢状骨折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在髁突矢状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孟凡文 吴晓亮 +3 位作者 王家伟 宣志刚 王丽 胡开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检验可吸收螺钉作为内固定材料手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的效果。方法:实验组5例单侧SFMC患者采用耳屏前切口,牵引螺钉辅助复位,可吸收螺钉侧向固定骨折,术前、术中、术后进... 目的:检验可吸收螺钉作为内固定材料手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的效果。方法:实验组5例单侧SFMC患者采用耳屏前切口,牵引螺钉辅助复位,可吸收螺钉侧向固定骨折,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平均追踪随访12个月;对照组为前期病历资料记载完整、病情类似、采用钛螺钉侧向固定治疗的5例SMFC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最大开口度、向患侧和健侧侧向运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的愈合顺利,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两组中各有1例发生暂时性面瘫,术后3个月时,下颌的运动度基本恢复正常。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开口度、向患侧和健侧侧向运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CT检查提示,两组患者术后髁突骨折块均复位固定良好,没有发生骨折再次移位;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髁突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骨折线消失,对照组高密度内固定材料无变化,实验组低密度内固定材料部分被骨质取代。结论:可吸收螺钉作为SFMC手术治疗的内固定材料,可以达到与钛螺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可吸收螺钉可以无害化降解、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螺钉引起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髁突矢状骨折 手术治疗 可吸收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入路内窥镜辅助下摘除髁突矢状骨折片5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正武 陈进 +4 位作者 余东升 郑灵 林鹰 王洁 陆少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783-784,共2页
关键词 髁突 矢状骨折 内窥镜(内镜) 口内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凡文 胡开进 +2 位作者 王艳清 壮荣 刘彦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价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手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8只被制备成右侧SFMC的绵羊,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组1保守治疗,组2手术治疗。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 目的:评价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手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8只被制备成右侧SFMC的绵羊,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组1保守治疗,组2手术治疗。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实验结束时,保守治疗组最大开口度、前伸和左侧向运动度显著减少,手术治疗组下颌的运动度无显著性变化。平均放射学评分,手术治疗组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SFMC,在恢复颞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方面,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矢状骨折 治疗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矢状骨折(附13例报道)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汉前 傅成扬 王昭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77-78,共2页
近年来对面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得到不断深入,有关的报道也很多,但单独对上颌骨矢骨折报道的较少,现将收治的1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情况: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面骨骨折312例,其中上颌骨骨折72例(23.08%),矢状骨折13例(18.05%)... 近年来对面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得到不断深入,有关的报道也很多,但单独对上颌骨矢骨折报道的较少,现将收治的1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情况: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面骨骨折312例,其中上颌骨骨折72例(23.08%),矢状骨折13例(18.05%),矢状骨折占面骨骨折的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诊断 上颌骨矢状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耳屏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彦杰 黎钢 +3 位作者 王俊林 宋勇 陈裕聪 覃沅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7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经耳屏小切口入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5例19侧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经耳屏约4 cm长隐蔽小切口入路,解剖颞浅动静脉并向前拨开,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筋膜深面解剖暴露颧弓及颞下颌关节关节囊...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经耳屏小切口入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5例19侧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经耳屏约4 cm长隐蔽小切口入路,解剖颞浅动静脉并向前拨开,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筋膜深面解剖暴露颧弓及颞下颌关节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在直视下进行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周拆线,其中2例出现轻度面瘫,分别为患侧颞支Ⅱ级面瘫及患侧颞支Ⅲ级面瘫、颧支Ⅱ级面瘫,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术后涎瘘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复查CT提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髁状突形态良好。术后3个月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大于30 mm,关节无弹响,开口型无偏斜,术后6个月复查,疤痕不明显。结论经耳屏小切口入路手术创伤小,解剖层次清晰,避免损伤面神经,可为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折 耳屏小切口 手术入路 颞中静脉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琳源 顾晓明 张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方法:实验用小型猪4头。手术造成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切除部分关节盘,破坏颞骨和髁突的关节面,制动关节。术前及术后4个月测量下颌张口度,作CT检查,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中的...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方法:实验用小型猪4头。手术造成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切除部分关节盘,破坏颞骨和髁突的关节面,制动关节。术前及术后4个月测量下颌张口度,作CT检查,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中的2只术后4个月时张口度减小近1/2;CT显示关节窝与和髁突之间有骨痂形成;组织学证实关节窝与髁突之间被大量纤维组织占据,其中间杂有新生骨岛和骨桥。结论:初步成功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关节强直的动物模型,但可重复性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 颞下颌关节强直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坚固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进程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景捷 曲爱丽 +1 位作者 丁晓梅 黑玉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坚固内固定术后的骨折愈合进程,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3D-FEA)构建包...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坚固内固定术后的骨折愈合进程,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3D-FEA)构建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模型;设右侧髁突为骨折侧,模拟以4孔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法,设计术后0、4、8、12周为SFMC骨折愈合进程中的观测点,测算髁突应力分布变化,骨折断端位移、微接骨板受力、应力遮挡状况。结果:正常髁突最大等效应力位于髁颈部,分布于髁颈中1/3的片状区域。术后0周,患侧髁突最大等效应力为正常值的23倍,位于近骨折线中下1/3的髁突残端和近骨折线的螺钉固定处的接骨板上,呈点状分布;髁突及接骨板的其余部分几乎不受应力作用。术后4-12周,患侧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趋于平稳,但仍为正常值的6倍左右。位于近髁突残端的镙钉固位处与髁颈中外1/3处的点状区域,其余部分几乎不受应力作用。髁突总位移及总转角在骨折愈合进程中增加0.57-0.75 mm及0.01-0.09°。髁突残端术后0周的最大等效应力是术后4-12周的5-6倍。髁突游离端在骨折愈合进程中的最大等效应力、总位移及总转角值均无显著变化。接骨板术后0周最大等效应力为术后4-12周的7-9倍。结论:SFMC愈合进程中,髁突承载应力及应变改变、接骨板的应力遮挡可能与髁突吸收、改建有关。内固定4周内,接骨板、髁突残端承载的最大等效应力、髁突总位移与总转角明显增大,可弹性颌间牵引,以减少髁突总位移及总转角;流质饮食可减少髁突等效应力,利于骨折愈合。内固定4周后,下颌骨及髁突已能承载正常负荷,可行康复训练,以尽早恢复TMJ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品形长钛钉内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昌龙 王永盛 张建伟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向"品"形长钛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依据上下颌骨三维CT重建结果,对SFMC内侧骨折片≥1/3髁突头长的27例(39侧),根据CT测量髁突内外侧径长度值结果,行SFMC解剖复位后,侧向... 目的探讨侧向"品"形长钛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依据上下颌骨三维CT重建结果,对SFMC内侧骨折片≥1/3髁突头长的27例(39侧),根据CT测量髁突内外侧径长度值结果,行SFMC解剖复位后,侧向用3枚16 mm长钛钉行"品"形内固定,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 27例(39侧)病例的髁突外形良好,钛钉无松动、脱落,髁突内侧骨折片无移位,下颌运动和功能满意,开口度≥3.5 cm。结论 "品"形长钛钉侧向内固定治疗SFMC固定稳固,操作简单,省时,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3月可以评价其效果;对其与髁突增龄性变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 坚固内固定 解剖复位 长钛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双皮质骨固定羊髁突矢状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凡文 刘美霞 +2 位作者 王家伟 王丽 吴晓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通过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动物模型,检验侧向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SFMC的效果,以及利用该螺钉稳定固位和不稳定固位的区别。方法:16只成年绵羊,制备成右侧SFMC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4... 目的 :通过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动物模型,检验侧向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SFMC的效果,以及利用该螺钉稳定固位和不稳定固位的区别。方法:16只成年绵羊,制备成右侧SFMC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1组采用侧向钛螺钉双皮质骨固定技术予以治疗,实验2组采用侧向可吸收螺钉以拉力螺钉的方式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不稳定固定),实验3组采用侧向可吸收螺钉以双皮质固定方式行ORIF治疗(稳定固定),分别在截骨术后、骨折内固定术后即刻、保守治疗或骨折内固定治疗3个月后行颞下颌关节(temporamadibular joint,TMJ)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TMJ的形态改变进行放射学评分。治疗3个月后处死动物,解剖、观察、测量TMJ形态变化及组织学改变。采用SPSS 18.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实验2组动物实验侧TMJ CT影像及髁突的前后径和内外径明显异常,关节盘与髁突黏连,质地变脆,部分区域关节盘破损,关节窝有不同程度虫蚀状骨质破坏。实验1组和3组实验侧TMJ基本正常,反映TMJ形态改变的放射学评分2.60±0.94(实验1组)和2.90±1.06(实验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1.40±1.98)和实验2组(10.20±2.18)。组织学检查提示,对照组、实验2组动物实验侧关节盘出现纤维软骨黏液变性,髁突和关节窝表面软骨也出现黏液样变性,髁突骨质不规则增生,实验1组和3组实验侧关节盘、髁突和关节窝表面软骨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髁突矢状骨折后精确复位和稳定固定,是TMJ恢复正常解剖形态的前提,只要操作得当,可吸收螺钉与钛螺钉一样,均可获得稳定的固位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吸收螺钉作为SFMC内固定材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保守治疗或不稳定的ORIF治疗,会导致TMJ严重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髁突矢状骨折 可吸收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单板与平行双板坚固内固定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爱丽 丁晓梅 +2 位作者 黑玉娜 铁铃 景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755-758,I0003,共5页
目的以生物力学角度对比单板与平行双板法治疗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两种坚固内固定方式,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建立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的... 目的以生物力学角度对比单板与平行双板法治疗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两种坚固内固定方式,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建立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的有限元模型。设右侧髁突为骨折侧,用厚0.1mm的薄层模拟骨折裂隙,建立单板、平行双板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接骨板固定方式固定后下颌骨整体的应力分布状况和骨折侧髁突表面的应力分布、骨折断端的位移、微型钛板的受力、应力遮挡的状况。结果 (1)右侧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为97.176 MPa,最大总位移为0.342mm,最大总转角为0.031°。(2)单板固定方式中,钛板的髁突残端固定处受力达2297MPa;髁突总体位移为0.9123mm;髁突游离端下部最大应力达243MPa,最大位移与最大转角分别为0.8794mm与0.0375°。(3)平行双板固定方式中,髁突残端所受应力为525.475MPa;髁突产生总体位移为0.9022mm;髁突游离端最大等效应力4.425 MPa,最大总位移0.8827mm,最大总转角0.0199°,接骨板最大等效应力为530.324 MPa。结论 (1)单板法中,接骨板所产生的应力遮挡作用会导致髁突游离端明显移位,从而造成错位愈合,增加髁突改建程度。(2)平行双板法中,接骨板及髁突所承受的应力与正常髁突所承受的应力相似,接骨板的应力遮挡作用致髁突游离端移位程度也明显减小,减少术后错位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辅助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凡文 壮荣 +3 位作者 王丽 吴晓亮 吴占敖 胡开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研究CT辅助设计和测量在髁突矢状骨折(SFMC)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只绵羊被制备成SFMC动物模型,分别在截骨术前、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手术前后行颞下颌关节(TMJ)CT扫描。应用Mimics8.1软件设计并测量截骨术前、ORIF术前侧... 目的:研究CT辅助设计和测量在髁突矢状骨折(SFMC)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只绵羊被制备成SFMC动物模型,分别在截骨术前、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手术前后行颞下颌关节(TMJ)CT扫描。应用Mimics8.1软件设计并测量截骨术前、ORIF术前侧向螺钉钉道的位置和长度,与术中实际制备和测量的钉道长度以及ORIF术后CT测量的侧向螺钉长度进行比较,以SPSS12.0软件包中的两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截骨术前与ORIF术前CT设计、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751),ORIF术前CT设计、测量的钉道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564),ORIF术后CT测量的螺钉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323)。结论:利用螺旋CT可以在SFMCORIF手术治疗前预测侧向螺钉的钉道长度,为术前选择侧向螺钉的长度和术中准确制备合适的侧向螺钉钉道以及防止意外损伤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矢状骨折 动物实验 切开复位内固定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静明 祝为桥 +3 位作者 陈志远 殷卫红 胥珩 戚道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上颌骨矢状骨折的治疗,10例术前行模型外科分析制作导板,其中8例手术中应用LeFortΙ型截骨、折断降下技术,其余病例应用了离断翼上颌连接,松解骨折片的操作;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上颌骨矢状骨折的治疗,10例术前行模型外科分析制作导板,其中8例手术中应用LeFortΙ型截骨、折断降下技术,其余病例应用了离断翼上颌连接,松解骨折片的操作;所有病例均于上颌骨前部以微型钛合金接骨板内固定。结果:15例患者术中骨折复位良好;14例关系恢复,1例术后骨折片移位。结论: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上颌骨矢状骨折的有效方法;矢状骨折时,上颌骨前部仅应用1枚微型钛合金接骨板固定机械抗力可能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矢状骨折 正颌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仪芳 李敬玲 刘本中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分类及治疗。方法 42例上颌矢状骨折以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区,将骨折分型及治疗。结果Ⅰ型:30例矢状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至鼻底向上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Ⅱ型,8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鼻底至... 目的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分类及治疗。方法 42例上颌矢状骨折以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区,将骨折分型及治疗。结果Ⅰ型:30例矢状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至鼻底向上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Ⅱ型,8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鼻底至眶壁;Ⅲ型,4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向上经上颌骨前面,至眶下壁。结论上颌矢状骨折可发生于正中或正中旁。影像学表现呈三种类型:骨折线经腭突、牙槽突向上至鼻底或梨状孔边缘,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线至鼻底、犁状孔边缘、上颌骨额突至眶下壁或内侧壁;骨折线位于正中旁,自牙槽突向上经上颌骨前面直抵眶下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矢状骨折 螺旋CT三维重建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方式的双板法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景捷 黑玉娜 +2 位作者 铁铃 李佳 田进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0-525,共6页
目的:对3种双板法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SFMC)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构建SFMC双直板(SS)、一直一L板(SL)、双L板(LL)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其生物力学因素。结果:SS固定的髁突残端最大等效应力(MES)、最大总位移(MTD)和最大... 目的:对3种双板法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SFMC)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构建SFMC双直板(SS)、一直一L板(SL)、双L板(LL)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其生物力学因素。结果:SS固定的髁突残端最大等效应力(MES)、最大总位移(MTD)和最大总转角(MTC)分别为525.475 MPa、0.902 2 mm、0.260 1°;游离端为4.425 MPa、0.882 7 mm、0.019 9°。SL固定的髁突残端为1 135 MPa、0.936 7 mm、0.126 1°;游离端为2.656 MPa、0.887 1 mm、0.016 9°。LL固定的髁突残端为2 208 MPa、0.923 8 mm、0.172 2°;游离端为14.66 8 MPa、0.876 6 mm、0.018 1°。结论:双L板生物力学分布方式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SFMC)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进程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璐 曲爱丽 景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折愈合进程中生物力学相关因素的改变。方法使用Mimics14.0、Imageware13.2及Ansys15.0软件建立Ⅱ型髁突矢状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使用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 目的通过建立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折愈合进程中生物力学相关因素的改变。方法使用Mimics14.0、Imageware13.2及Ansys15.0软件建立Ⅱ型髁突矢状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使用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设立12周骨折达到完全愈合,通过改变骨折裂隙的弹性模量模拟骨折愈合的进程。分别在0、4、8、12周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建立了包含有下颌骨、牙列、咀嚼肌、关节盘、关节囊的下颌骨TMJ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共790431节点,526873单元。术后当天拉力螺钉的最大等效应力为71.5549MPa,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为44.5878MPa,应力集中的部分为髁突骨折线的残端侧,其余部位几乎不受力。术后4~12周髁突应力分布的区域由骨折线的残端侧向游离端扩大,但应力的大小无显著变化,约为6.8MPa,拉力螺钉的最大等效应力值由17.8074MPa降至13.9973MPa,虽有递减的趋势,但仍大于髁突所承受的应力。骨折愈合期间整体下颌骨、髁突整体及髁突游离端的最大位移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骨折愈合进程中,双拉力螺钉可为下颌骨SFMC提供坚固有效的固定效果,拉力螺钉的应力遮挡可能与髁突吸收、改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 侧向拉力螺钉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1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科 彭国光 +1 位作者 何善志 谭玉莲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7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方式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就诊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13例19侧。治疗过程包...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方式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就诊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13例19侧。治疗过程包括常规手术切开、暴露并复位游离的下颌骨髁突后,根据下颌骨髁突骨质断端情况利用2~4根克氏针固定,伴发其他部位骨折时同期手术治疗。术后1周通过CBCT评估游离的下颌骨髁突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克氏针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克氏针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效果确切,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颞下颌关节 矢状骨折 单侧髁突骨折 双侧髁突骨折 锥形束CT 坚强内固定 克氏针 钛板 咬合关系 开口度 开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