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与经济的“离”与“合”: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概念画像
1
作者 何雨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发现,人文与经济之间长期存在紧张关系,其表现为:人文对经济的钳制或是经济对人文的背离。然而,当特定条件得到满足时,二者的统一和合是可能的。在追求人文与经济的和谐统一方面,东西方文明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发现,人文与经济之间长期存在紧张关系,其表现为:人文对经济的钳制或是经济对人文的背离。然而,当特定条件得到满足时,二者的统一和合是可能的。在追求人文与经济的和谐统一方面,东西方文明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贯穿于文明发展历程的不变期待。与资本主义固有的体制缺陷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文与经济的和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为准确绘制人文经济学的概念画像,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与文化经济学的观照中识别人文经济学;二是在知识网络的衔续中理解人文经济学;三是在时代背景的洞察中构建人文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人文 经济 离与合 知识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知识考古学视野下的针灸人文研究启示与思考
2
作者 王丽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4期333-340,共8页
福柯知识考古学对知识生成的分析与考察为针灸人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启示及方法提示。通过构建—解构—重构的考古学方式探讨针灸知识的生成及理论化是考察针灸话语实践、按照既定秩序和规则探寻针灸知识表达形式的有效方法。将知识考古的... 福柯知识考古学对知识生成的分析与考察为针灸人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启示及方法提示。通过构建—解构—重构的考古学方式探讨针灸知识的生成及理论化是考察针灸话语实践、按照既定秩序和规则探寻针灸知识表达形式的有效方法。将知识考古的方法应用于针灸人文研究进行思路检视及方法探讨,是对针灸学科理论研究的自省,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路径,呈现不同的思考视角,扩大研究者的科研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研究 针灸 知识考古 福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考古学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
3
作者 刘晶 蔡广 《福建教育》 2024年第35期19-26,共8页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思想以“话语”和“陈述”为关键词,对知识起源进行批判,对话语裂缝予以关注。以刊载于5种综合教育类CSSCI期刊(2017-2021年)的抽样文章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教育研究领城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体系。但从知识考...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思想以“话语”和“陈述”为关键词,对知识起源进行批判,对话语裂缝予以关注。以刊载于5种综合教育类CSSCI期刊(2017-2021年)的抽样文章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教育研究领城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体系。但从知识考古学思想视角检视我国教育研究现状,发现存在继承吸收下的思维鈍化、数据赋能下的人文性隐没、宏观研究热潮下的微观研究式微等问题。知识考古学思想注重批判性反思,关注人文价值,聚焦微观和边缘,能为解决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以肝为先天知识考古学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庞颖 刘雁峰 吴豆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64-66,共3页
文章还原了“女子以肝为先天”这一话语构建的脉络,对比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理论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强调话语本身的重要性;收集整理了包括先秦两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清代在内的四个历史时期与“女子以肝为先天”相关的文献,结合... 文章还原了“女子以肝为先天”这一话语构建的脉络,对比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理论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强调话语本身的重要性;收集整理了包括先秦两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清代在内的四个历史时期与“女子以肝为先天”相关的文献,结合历史和知识背景考察“女子”和“肝”之间的概念联系,厘清内涵,爬梳知识体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 女子以肝为先天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角色的知识考古学缕析--兼论数字时代的型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立平 苏林猛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大学教师角色相伴于大学诞生而来,随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为供人们探讨的主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型与话语实践对主题进行断裂式历史研究的方法,能在历史的梳理中发现主题的当今样貌。基于知识考古学方法的探究,在不同知识... 大学教师角色相伴于大学诞生而来,随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为供人们探讨的主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型与话语实践对主题进行断裂式历史研究的方法,能在历史的梳理中发现主题的当今样貌。基于知识考古学方法的探究,在不同知识型的规定下,西方大学教师角色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角色样态: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中世纪时期的教士、近代时期的学者、现代时期的专家和后现代时期的学术资本家。及至当代社会,数字知识成为新的知识型,大学教师角色走向数字素养者。在数字知识秩序空间中,大学教师角色需“以立足自身为出发点、以面向他者为落脚点、以话语实践为着力点”,对自身进行型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角色 知识考古 知识 角色流变 数字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宪章》连续性神话”的知识考古
6
作者 王栋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8,共15页
本文对《大宪章》连续性问题进行了知识考古,展现了“《大宪章》连续性神话”的偶然性、物质性和不连续性。中世纪流传的是1225年《大宪章》而非1215年《大宪章》,而1225年《大宪章》并没有税收和议会章节,这一断裂延续了三百多年。16... 本文对《大宪章》连续性问题进行了知识考古,展现了“《大宪章》连续性神话”的偶然性、物质性和不连续性。中世纪流传的是1225年《大宪章》而非1215年《大宪章》,而1225年《大宪章》并没有税收和议会章节,这一断裂延续了三百多年。16世纪出版的“伪”1215年《大宪章》被认为是权威文本,并经柯克的解释与1225年《大宪章》相联系。英国人由此认同1215年《大宪章》确立了税收法定和议会主权的原则,并认为相关原则通过1225年《大宪章》从中世纪延续到16、17世纪。“《大宪章》连续性神话”因而成为“税收法定”和“议会主权”的核心证明。19世纪,1215年《大宪章》正本被发现,“伪”1215年《大宪章》被抛弃,但“《大宪章》连续性神话”并未被正视。威廉•斯塔布斯修正了“《大宪章》连续性神话”,使之与“《大宪章》起源神话”一起成为辉格史学的核心,《大宪章》也继续成为英国宪法史的核心。对“《大宪章》连续性神话”的知识考古,是厘清《大宪章》真实与神话的关键内容,也是重构宪法史、法律史和政治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宪章》 连续性神话 知识考古 宪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诞生与消亡——“知识考古学”与福柯的早期主体观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德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141,共5页
"知识考古学"是福柯早期的现代性主体批判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论。通过对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行考古学调查,福柯解构了现代性的历史观与主体观。但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并不是一种后现代批判。从它的功能与效果来看,福柯的现代性主... "知识考古学"是福柯早期的现代性主体批判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论。通过对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行考古学调查,福柯解构了现代性的历史观与主体观。但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并不是一种后现代批判。从它的功能与效果来看,福柯的现代性主体批判的用意不在于颠覆,而在于对主体性的"纠偏"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 《词与物》 主体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考古:现代考古学知识和概念的梳理与重构——《南方文物》“知识考古”专栏开栏辞
8
作者 曹兵武 《南方文物》 2011年第2期74-75,共2页
知识考古学是法国人福柯的发明,他将考古学方法嫁接于对社会主流知识的寻根究底,"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其主旨是要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完成的转换原则... 知识考古学是法国人福柯的发明,他将考古学方法嫁接于对社会主流知识的寻根究底,"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其主旨是要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完成的转换原则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史 知识考古 福柯 人类 知识考古 南方文物 概念 思维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朱震亨肝“司疏泄”形成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成卫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39-1043,1048,共6页
将理论的起源追溯到《内经》是中医学学术史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文以肝主疏泄与《内经》关系为例,采用知识考古学分析其研究方法,认为这种追溯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虚构。故以金元社会文化、医学理论为背景,将朱震亨肝"司疏泄"... 将理论的起源追溯到《内经》是中医学学术史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文以肝主疏泄与《内经》关系为例,采用知识考古学分析其研究方法,认为这种追溯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虚构。故以金元社会文化、医学理论为背景,将朱震亨肝"司疏泄"理论要素拆分,分别讨论其来源及构建方法,结论认为,肝"司疏泄"不是一个独立理论,属于对于肾精"肾藏-肝疏-心控"理论的一个环节,是朱震亨采用程朱理学阴阳动静观、心性论、格致论的方法,在刘完素火热论、李东垣元气阴火论基础上,解决火热在杂病中的病机演变(伤阴)、治疗方法及生理基础等医学问题而提出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一个具体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震亨 肝主疏泄 理论研究 知识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的误读与知识考古——以《诗经·鸱鸮》为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叶舒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4,共9页
文学意义上的经典脱胎于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圣典,是经典概念世俗化之后的产物。经典世俗化是一个历史发生的过程,其大背景则是原初宗教信仰的变革、衰微和失传,以及政教分离的趋向。就上古中国而言,由神圣到世俗的过程从《诗经》的分类上... 文学意义上的经典脱胎于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圣典,是经典概念世俗化之后的产物。经典世俗化是一个历史发生的过程,其大背景则是原初宗教信仰的变革、衰微和失传,以及政教分离的趋向。就上古中国而言,由神圣到世俗的过程从《诗经》的分类上可以清晰看出。《诗经.豳风.鸱鸮》一篇对鸱的误读,正是神圣的文化蕴涵被消解、祛魅、丑化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诗经》 《鸱鸮》 知识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前瞻视听技术的教育影响——基于对美国20世纪视听教育的知识考古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美凤 吕巾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32,共9页
视听技术是大众传播技术的早期形式,其发明及应用带领世界走进了大众传播时代。作为美国教育技术的发端,视听教育贯穿于整个20世纪,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经历了运动式发展到冷静、落幕的过程。不过,视听技术很好地融入了后来发... 视听技术是大众传播技术的早期形式,其发明及应用带领世界走进了大众传播时代。作为美国教育技术的发端,视听教育贯穿于整个20世纪,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经历了运动式发展到冷静、落幕的过程。不过,视听技术很好地融入了后来发明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中(虽然也还独立存在),因此回顾这段历史对未来仍具现实意义。美国20世纪视听教育的期望影响和现实影响之间有着显著的反差:每种视听技术的诞生都会引发商家、政府、研究者等的关注与推行,期望对教育产生变革性影响,但视听教育仅停留在实验阶段或小范围应用状态。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对未来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技术 视听教育 教育影响 美国教育技术 知识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维广 李成卫 王庆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101-1103,共3页
《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肝阳概念的对象及肝阳与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源于理学中的"理一分殊""理学世界图示"和"... 《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肝阳概念的对象及肝阳与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源于理学中的"理一分殊""理学世界图示"和"体用一源"。理一分殊决定了肝阳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理学世界图式决定了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体用一源确定了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临证指南医案》的肝阳概念主要来源于理学。厘清《临证指南医案》肝阳的发生学基础,解决其理论来源问题,无论是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的研究,还是对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和中医理论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知识考古 “肝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遮蔽的“知识考古”:俞剑华美术史学意义之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顾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过去俞剑华的知名被确定为画史与画论整理,其创作家身份以及对美术史开拓性研究被文献最大化地遮蔽。其实,俞剑华不仅在画史画论材料整理上有"奠基"之功,他所具备创作与理论双重身份的特殊性恰与学术相表里,实现了中国画"... 过去俞剑华的知名被确定为画史与画论整理,其创作家身份以及对美术史开拓性研究被文献最大化地遮蔽。其实,俞剑华不仅在画史画论材料整理上有"奠基"之功,他所具备创作与理论双重身份的特殊性恰与学术相表里,实现了中国画"知识考古"的学术定位,其意义不同凡响。俞剑华学术的延伸意义还表现在画论的教育学意义、"感觉经验"与画史深度解读以及"视觉"美术史学等方面,这些都构成了俞剑华在美术史学中最有效的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剑华 美术史学 知识考古 视觉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考古学视角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敏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49,共4页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只是表露于外的现象,追溯其文化根源,可以发现这一现象隐含着对儿童生命价值的呼唤,深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博弈...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只是表露于外的现象,追溯其文化根源,可以发现这一现象隐含着对儿童生命价值的呼唤,深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博弈,体现了工具理性时代的诟病。人类社会生存环境与方式的变化呼唤幼儿园教育与时俱进、去粗取精、顺应时代、走向未来,从文化根源上消除"小学化"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福柯:从“知识考古学”到“系谱学”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艳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7-31,共5页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就其含义、基本思想有所不同 :知识考古学重深层结构、重知识 ,系谱学重表面细节、重权力。但二者并无性质差别 ,它们都试图从微观的角度重新考察社会历史 ,都试图打断历史连续性的巨大链条 ,倡导非连续性或断...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就其含义、基本思想有所不同 :知识考古学重深层结构、重知识 ,系谱学重表面细节、重权力。但二者并无性质差别 ,它们都试图从微观的角度重新考察社会历史 ,都试图打断历史连续性的巨大链条 ,倡导非连续性或断续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 系谱学 断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相火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羽 司鹏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821-824,共4页
[目的]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相火理论的形成。[方法]借助知识考古学理论,通过追溯朱丹溪相火理论形成的历史及知识背景来还原朱丹溪相火理论构建的脉络。[结果]相火一词在朱丹溪时期已经成为中医学理论构建中存在的概念,外加理学的... [目的]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相火理论的形成。[方法]借助知识考古学理论,通过追溯朱丹溪相火理论形成的历史及知识背景来还原朱丹溪相火理论构建的脉络。[结果]相火一词在朱丹溪时期已经成为中医学理论构建中存在的概念,外加理学的长期熏习,深刻影响了朱丹溪的医学思想,所以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医学论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点为其相火理论的提出进行了理论论证,继而朱丹溪的相火理论逐渐形成。[结论]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的相火理论形成是受当时的历史及知识背景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医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火 相火理论 朱丹溪 知识考古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历史话语的颠覆——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历史观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余章宝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 ,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 ,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 ,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 ;历史主体...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 ,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 ,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 ,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 ;历史主体只是一个变项 ,或者说是一个陈述变项的整体派生出来的功能和可能的位置的游戏而已。传统线性连续的和进步的历史观是在现代知识型这种特定的框架中 ,将充满断裂、歧义、分岔的历史重新装配成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后现代主义 历史观 知识考古学》 历史客观性 陈述 现代历史哲学 历史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转向、知识考古与回归主流——论当前古装剧的几种不同“面相” 被引量:3
18
作者 殷昭玖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9期95-102,I0003,I0004,共10页
与以往相比,当前古装剧呈现出诸多不同“面相”。在美学探索上,从戏剧美学向纪实美学、生活美学、中式美学转向;在文化表征上,通过对古代知识的考古,融入现代意识,展开历史想象;在价值传达上,向主流价值回归,同时也存在诸多导向问题。... 与以往相比,当前古装剧呈现出诸多不同“面相”。在美学探索上,从戏剧美学向纪实美学、生活美学、中式美学转向;在文化表征上,通过对古代知识的考古,融入现代意识,展开历史想象;在价值传达上,向主流价值回归,同时也存在诸多导向问题。总体而言,当前古装剧是较为成功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出创作者的美学自觉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剧 美学转向 知识考古 回归主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起源与话语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提出了自己的谱系学方法,与哲学的考古学方法不同,考古学方法是从一种认识型出发描述历史现象,谱系学引入了权力概念,将不同的认识型看作权力的效果,关注权力与知识关系的揭示,这是对考古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 认识型 谱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镜像与精神症候——一种基于时代语境化的知识考古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彩侠 刘成才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4期16-21,共6页
伴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家意识形态改革开放的深层次化而“浮出地表”的新写实小说,支持着文学研究者关于“纯文学”最后一次天真的幻想。浏览诸多的评论文章,我们会发现,施加在新写实小说身上的是“个人性”、“日常生活”、“... 伴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家意识形态改革开放的深层次化而“浮出地表”的新写实小说,支持着文学研究者关于“纯文学”最后一次天真的幻想。浏览诸多的评论文章,我们会发现,施加在新写实小说身上的是“个人性”、“日常生活”、“零度写作”等一系列被评论者提升到本体论意义上的激赏式语词,这种评论其实是1980年代主流文学观念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知识考古 语境化 学分 症候 精神 镜像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