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早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杰 马维娅 +1 位作者 王甜甜 张会超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676-677,共2页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 早期诊断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短暂性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系统 特异性诊断指标 TIA患者 持续时间 后遗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脑短暂性缺血发作的飞行员脑α波优势频率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传岱 韩东旭 +2 位作者 刘月红 翟怡娟 李岩松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脑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引起的脑功能紊乱的生物电特征,为飞行员、航天员选拔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方法。方法用CFM-8DEEG监护仪记录了12名飞行员(男性,30±5)发生TIA后的EEG,应用脑波频率涨落分... 目的探讨脑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引起的脑功能紊乱的生物电特征,为飞行员、航天员选拔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方法。方法用CFM-8DEEG监护仪记录了12名飞行员(男性,30±5)发生TIA后的EEG,应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系统分析了脑α波优势频率的不确定性,并与20名健康飞行员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生TIA但EEG正常的飞行员,其主频出现优势涨落几率与健康飞行员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且主频几率优势比指数I≥0,而健康飞行员主频几率优势比I<0;与20名健康飞行员比较,相对熵值减少明显(P<0.05)。发生TIA且局部出现EEG改变的飞行员不但I≥0且脑波出现优势频率慢化。结论应用脑α波优势频率不确定性分析评价脑的缺血反应比EEG判读更优越。该研究结果不仅为TIA脑功能病理生理研究提供了评价参数,而且也为飞行员和航天员选拔提供了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不确定性 短暂性缺血发作 飞行员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后脊髓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 卫华 +1 位作者 杨西西 丁岩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例脊髓TI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双下肢麻木、无力,病情进行性加重。脊髓... 目的 探讨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例脊髓TI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双下肢麻木、无力,病情进行性加重。脊髓MRI提示T9椎体水平脊髓异常信号;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提示主动脉及其部分分支动脉硬化并多发管腔狭窄,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管腔中度狭窄,腹主动脉远段及左侧髂总动脉局部溃疡形成。明确脊髓TIA诊断后给予抗凝及康复治疗,患者双下肢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结论 脊髓TIA患者中常见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临床表现常为急性发作,症状迅速达到高峰后迅速消退。尽早识别和处理脊髓TIA可避免病情发展为脊髓梗死,减少患者致残。诊断脊髓TIA时,应除外硬脊膜动静脉瘘、脱髓鞘性脊髓病等其他疾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 脊髓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肝定晕方治疗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鑫利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3期108-109,共2页
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其临床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头面部及肢体的麻木、无力、头痛、呕吐、复视、行走不稳或跌倒、短暂意识丧失等。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属于中医"眩晕""中风"范畴... 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其临床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头面部及肢体的麻木、无力、头痛、呕吐、复视、行走不稳或跌倒、短暂意识丧失等。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属于中医"眩晕""中风"范畴。运用平肝定晕方治疗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有较好疗效,兹报道1例,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 平肝定晕方 眩晕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脊前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苘红好 于战涛 张宗霞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脊前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腰椎穿刺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部分性癫痫发作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发病的胼胝体梗死1例
6
作者 矫毓娟 汤献文 +2 位作者 王宇 任连昆 王国相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3-123,F0003,共2页
患者女性.69岁,右利手。因“发作性左下肢抖动及短暂无力2d”于2006年6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2d前站立时突发左下肢不自主抖动、无力。当时尚可在扶持下站立,1min后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无头晕、黑朦、耳呜、肢体麻木等症状。外院... 患者女性.69岁,右利手。因“发作性左下肢抖动及短暂无力2d”于2006年6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2d前站立时突发左下肢不自主抖动、无力。当时尚可在扶持下站立,1min后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无头晕、黑朦、耳呜、肢体麻木等症状。外院测量血压为180/80mmHg,予降压治疗(具体不详)。1.5h内又出现左下肢抖动2次,每次约0.5min自行缓解。次日就诊时突然发生左下肢无力、不能抬举左腿,无肢体抽搐、麻木等症状,持续约10min自行好转。急诊头颅CT平扫示右侧放射冠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轻度脑萎缩及大脑镰钙化。既往高血压病史5a,血压控制基本满意;近2a有间断双膝关节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部分性癫痫发作 胼胝体梗死 高血压病史 发病 下肢无力 腔隙性脑梗死 头颅CT平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100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王晓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临床分析 短暂性缺血发作 神经功能缺失 供血障碍 TIA患者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斌 徐雪 +3 位作者 姚振威 何光武 王博 黄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WI)了解是否有新发脑梗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TIA患者一周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IA患者MR-PWI阳性组一周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1,P<0.001);MR-PWI联合ABCD2评分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99,P<0.001);预测TIA后一周内脑梗死风险时,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的AUC值分别是0.8469、0.867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19,P=0.0498)。结论:在预测TIA后患者一周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MR-PWI联合ABCD2评分法准确性高于ABCD2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ABCD2评分 短暂性缺血发作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缺血发作7 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敏 车振勇 +1 位作者 赵剑婷 王慧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的56例TIA患者,于发病后24 h内分别行头部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DWI影像上无脑缺血改变,同时进行ABCD^2评...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的56例TIA患者,于发病后24 h内分别行头部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DWI影像上无脑缺血改变,同时进行ABCD^2评分,随访观察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56例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23例,发生率为41.1%;ABCD^2评分低危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率低于中危和高危者,中危者低于高危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WI检查结果阳性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WI阳性(OR=2.998、95%CI:1.456~6.172、P=0.003)、ABCD^2评分(OR=3.765、95%CI:1.193~11.878、P=0.024)、颅内血管狭窄(OR=4.743、95%CI:2.109~10.667、P=0.000)、心房颤动(OR=3.051、95%CI:1.185~7.855、P=0.021)是TIA 7 d内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磁共振灌注成像阳性、ABCD^2评分、颅内血管狭窄以及心房颤动是TIA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成像 ABCD^2评分 短暂性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景霞 卢祖能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3期2390-2392,共3页
在所有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卒中,1/5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尽管很重要,但受到的关注远不如颈动脉供血区。最近的研究表明,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特别是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者,因此有效的二级预防很重... 在所有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卒中,1/5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尽管很重要,但受到的关注远不如颈动脉供血区。最近的研究表明,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特别是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者,因此有效的二级预防很重要。有效的二级预防需要准确的临床诊断、探查根本病因以及有效的内科、外科或神经介入治疗,但新近的研究结果正在改进对这个领域的理解。该文主要关注后循环卒中和TIA的诊断、辅助检查和二级预防以及近来的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后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爱华 梁秀利 《哈尔滨医药》 2003年第3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低分子肝素 治疗 疗效观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急性期的弥散加权MR成像
12
《当代医学》 2002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 急性期 诊断 弥散加权MR成像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3
作者 何元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8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及立普妥,并行危险因素控制及对症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型TI...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及立普妥,并行危险因素控制及对症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型TIA患者行羟乙基淀粉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连用14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两组用药后3d、14d、14d后,TIA发作控制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治疗前和治疗后10d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后患者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有效)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TIA可提高患者总有效率,降低治疗过程中发生卒中的风险及TIA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短暂性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对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徐国栋 董晓莉 +1 位作者 梁晓辉 马良 《中国医药》 2025年第3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对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到2023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血塞通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对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到2023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ABCD-2评分、血清炎症指标、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45/48)比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的ABCD-2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3±1.0)分比(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6个月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2%(2/48)比16.7%(8/48)](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降低ABCD-2评分、血清炎症指标水平以及短期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塞通滴丸 氯吡格雷 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抑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的因果关系: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
15
作者 李丽 胡发权 惠振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抑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的遗传因果关系。方法:选取来自IEU数据库的重症抑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汇总数据,来自FinnGen数据库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GWAS汇总数据,对其采用逆方差加权(... 目的:探讨重症抑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的遗传因果关系。方法:选取来自IEU数据库的重症抑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汇总数据,来自FinnGen数据库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GWAS汇总数据,对其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MR-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采用Cochrane’s Q检验检测孟德尔随机化结果的异质性,使用Egger-intercept检验多效性,用留一法、散点图分析来研究这种关联的敏感性。结果:IVW方法显示重症抑郁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95%CI:1.09~1.53),Egger-intercept结果为P=0.88,不具有水平多效性,Cochrane’s Q检验结果提示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P<0.05)。随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IVW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反向MR分析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是重症抑郁患病风险的危险因素(P=0.404)。结论:重症抑郁症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重症抑郁风险增加的因果关系无法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抑郁 短暂性缺血发作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造影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董强利 卜豪英 +4 位作者 蔡丹灵 陈屏 任丹凤 祝小辉 段晓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EE)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经...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EE)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TIA的青年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8~45岁,平均(32.6±2.3)岁。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可以有效完成cTCD、cTTE、cTEE检查。结果:(1)三种检查方法在Valsalva状态下PFO右向左分流筛出率均高于静息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IA组与对照组分别配合Valsalva动作PFO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cTEE为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金标准”,cTCD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AUC:0.595,敏感度100%、特异度95.83%,误诊5例;cTTE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AUC:0.585,敏感度93.75%、特异度98.33%,误诊2例,P<0.05;(4)三种检查方法对PFO半定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D、cTTE诊断PFO分级与cTEE测量的左、右心房侧卵圆孔开口处内径呈正向强相关性,与隧道长度无相关性。结论:三种声学造影配合Valsalva动作可有效提高PFO的检出率,TIA患者相对健康人有较高的PFO患病率,cTCD可作为PFO的初筛工具,cTTE对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分级具有一定的优势,cTEE作为PFO的“金标准”,有效排除肺内型右向左分流。因此利用三种声学造影配合Valsalva动作可提高TIA患者PFO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卵圆孔 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CTA+CTP扫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效能
17
作者 张勇 孙张明 王兆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4期80-8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全脑覆盖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CT灌注成像(CTP)扫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就诊的71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站式CTA+CTP扫... 目的:探讨一站式全脑覆盖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CT灌注成像(CTP)扫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就诊的71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站式CTA+CTP扫描,观察灌注情况,比较灌注异常TIA患者患侧区与健侧区灌注参数,分析血管狭窄分级与灌注关系等。结果:71例TIA患者中39例存在灌注异常,灌注异常者均表现为达峰时间(TTP)延长,大部分患者局部脑血流量(CBF)及局部脑血容量(CBV)未见明显异常,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正常或延长。39例异常灌注TIA病例患侧区与健侧区CBF、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区MTT、TTP长于健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TIA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表现,其中3例灌注结果正常的TIA患者表现为重度血管狭窄。结论:积极实施一站式CTA+CTP扫描对辅助诊断TIA病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一站式CTA+CTP 缺血 短暂性缺血发作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超声联合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鹿晓栋 安菲 +1 位作者 范彬 霍现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34-237,256,共5页
目的探讨卒中超声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卒中超声和... 目的探讨卒中超声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卒中超声和CTP检查。对所有纳入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ACI组和非ACI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卒中超声指标、脑部CTP参数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IA患者进展为AC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卒中超声指标联合脑部CTP参数对TIA患者进展为ACI的预测价值。结果40例TIA患者中9例患者进展为ACI,ACI发生率为22.50%(9/40)。ACI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占比高于非ACI组(χ^(2)=7.435、5.914、6.180,P<0.05)。ACI组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狭窄程度水平高于非ACI组(t=6.643、7.514,P<0.05)。ACI组患者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低于非ACI组(t=9.620、7.445,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高于非ACI组(t=7.9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IMT、动脉狭窄程度、CBV、CBF、MTT水平均是影响TIA患者进展为A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指标联合脑部CTP参数检测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CI的AUC、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884、93.8%、0.665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TIA患者近期内进展为ACI的风险较高,卒中超声指标和CTP参数水平异常是导致TIA患者进展为ACI的危险因素,对TIA患者进展为AC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卒中超声指标和CTP参数联合检测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CI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肾-脑共济”理论论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障碍
19
作者 潘夏彦 张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311-314,共4页
从“肝肾-脑共济”理论切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障碍病机,提出肝肾亏虚、内风旋动、脑髓失养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障碍的发病之本,痰瘀火郁酿生浊毒,入血污髓损络为发病之标。主要针对注意力、工作记忆力、执行功能、定向力... 从“肝肾-脑共济”理论切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障碍病机,提出肝肾亏虚、内风旋动、脑髓失养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障碍的发病之本,痰瘀火郁酿生浊毒,入血污髓损络为发病之标。主要针对注意力、工作记忆力、执行功能、定向力等4方面认知功能,从肝肾入手分期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障碍。初期病人定向力、工作记忆力认知功能下降,病机为痰瘀火郁化浊,入血污髓伤络,重在清热解毒化痰、清髓活血通络;后期病人处理事情速度明显减缓,工作记忆力严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执行力损伤表现,病机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脑髓失充,重在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养血。标本同治、补泻并用则肾充肝柔、热清痰消瘀化浊去,可改善病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后认知障碍 “肝肾-脑共济”理论 补益肝肾 清热解毒 化痰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血清YKL-40、sFGL2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朱召蕾 霍瑞民 赵俊杰 《安徽医药》 2025年第5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索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评分(ABCD2)评分联合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可溶性纤维蛋白原2(sFGL2)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邯郸市第一医... 目的探索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评分(ABCD2)评分联合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可溶性纤维蛋白原2(sFGL2)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53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组98例,非脑梗死组155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人血清中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BUA)及YKL-40、sFGL2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ABCD2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中高脂血症病人比例,发作次数、发作至就诊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病人血清TG、sFGL2水平分别为(1.78±0.14)mmol/L、(20.53±1.77)μg/L低于非脑梗死病人(2.73±0.26)mmol/L、(23.35±2.38)μg/L,血清BUA、YKL-40水平和ABCD2评分分别为(328.43±25.36)μmol/L、(94.56±9.47)μg/L、(3.03±0.52)分高于非脑梗死病人(285.47±26.41)μmol/L、(83.26±7.88)μg/L、(2.46±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次数、发作至就诊时间、持续时间、血清YKL-40和sFGL2水平、ABCD2评分是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曲线下面积(AUC)显示,ABCD2评分联合YKL-40、sFGL2预测TIA后脑梗死的AUC为0.93,95%CI:(0.89,0.96),联合诊断的AUC显著大于YKL-40单独预测的AUC(Z=5.73,P<0.001),sFGL2单独预测的AUC(Z=4.73,P<0.001),ABCD2评分单独预测的AUC(Z=5.58,P<0.001)。结论TIA后发生脑梗死病人血清YKL-40水平升高,血清sFGL2水平降低,ABCD2评分联合血清YKL-40和sFGL2预测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ABCD2评分 甲壳质酶蛋白-40 可溶性纤维蛋白原2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