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对肝癌细胞增殖、形态、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胡炬 梁子成 +2 位作者 谭小宁 周芳 曾普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937-2944,共8页
目的:探讨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取改良超高速离心法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并纯化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应用透射电镜与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进行鉴定。采用绿色荧光探针(DIO)标记石上柏外泌体样... 目的:探讨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取改良超高速离心法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并纯化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应用透射电镜与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进行鉴定。采用绿色荧光探针(DIO)标记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并观察其被细胞摄取的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计算对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观察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对不同肝癌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采用克隆集落实验、划痕迁移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探究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结果:经证实提取物为外泌体样纳米囊泡,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活力,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石上柏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对肝癌细胞有一定抑制性,且可能与顺铂协同发挥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石上柏 外泌体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藤、枫桦和石上柏的细胞毒及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方玉春 朱伟明 +2 位作者 管永光 顾谦群 王长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1-403,共3页
对中草药鱼藤、枫桦和石上柏的细胞毒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癌细胞A549和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检测了鱼藤、枫桦和石上柏提取物的抗细胞毒作用;并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检测了提取物的... 对中草药鱼藤、枫桦和石上柏的细胞毒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癌细胞A549和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检测了鱼藤、枫桦和石上柏提取物的抗细胞毒作用;并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检测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鱼藤、枫桦和石上柏的甲醇提取物均有细胞毒活性,其中鱼藤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活性;枫桦甲醇提取物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鱼藤植物值得进行抗肿瘤药物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 枫桦 石上柏 细胞毒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提取物抑制鼻咽癌TW03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景艳 唐安洲 +2 位作者 刘津 康敏 邓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探讨石上柏对人鼻咽癌TW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W0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TW03细胞周期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TW03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随着石上柏质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 目的:探讨石上柏对人鼻咽癌TW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W0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TW03细胞周期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TW03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随着石上柏质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TW03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石上柏质量浓度的增加,S期TW03细胞所占比例逐渐上升,而G_0/G_1期和G_2/M期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同时Bc1-2表达下调,而Bax表达上调。结论:石上柏能通过诱导人鼻咽癌TW03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鼻咽癌 TW03细胞 细胞周期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双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刚 才谦 +2 位作者 李三华 何群 蒋奉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石上柏双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从石上柏中分离出的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莽草酸、丁香酸及咖啡酸取适量,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溶液(20、40、60、80、100、120μg/m L)。以维生素... 目的:研究石上柏双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从石上柏中分离出的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莽草酸、丁香酸及咖啡酸取适量,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溶液(20、40、60、80、100、120μg/m L)。以维生素C、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实验,分别考察每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MTT实验,以鼻咽癌CNE-1细胞株和CNE-2细胞株为对象,以顺铂为对照品,考察每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抗氧化活性顺序:扁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丁香酸〉咖啡酸〉莽草酸;抗肿瘤活性顺序:扁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丁香酸〉咖啡酸〉莽草酸。结论:石上柏双黄酮类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均强于酚酸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双黄酮类 酚酸类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抗肿瘤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建勇 李少光 +3 位作者 李宇翔 赵美凤 姚宏 林新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石上柏提取物、各萃取部位抗肿瘤活性及石上柏的抗肿瘤作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MTT法以人癌细胞评估石上柏乙醇总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溶剂萃取后剩余水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抗肿瘤活性较好的... 目的研究石上柏提取物、各萃取部位抗肿瘤活性及石上柏的抗肿瘤作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MTT法以人癌细胞评估石上柏乙醇总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溶剂萃取后剩余水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抗肿瘤活性较好的部位,并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及波谱技术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构。结果石上柏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4个化合物:穗花杉双黄酮(Ⅰ)、罗伯斯特双黄酮(Ⅱ)、2″,3″-二氢-3′,3′′′-双芹菜素(Ⅲ)及3′,3′′′-双柚皮素(Ⅳ),其中Ⅲ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石上柏抗肿瘤活性成分可能集中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合物Ⅰ、Ⅱ、Ⅲ及Ⅳ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化学 分析 抗肿瘤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戴卫波 梅全喜 曾聪彦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促进广东地产药材石上柏的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方法查阅近几年来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石上柏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深度和广度尚不够;其药效物质基础... 目的促进广东地产药材石上柏的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方法查阅近几年来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石上柏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深度和广度尚不够;其药效物质基础揭示还不够清楚。结论石上柏在治疗鼻咽癌、绒毛膜上皮癌、肺癌及消化道癌等多种肿瘤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地产药材 石上柏 抗肿瘤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和蒲葵子对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才 覃燕梅 梁念慈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14-415,418,共3页
采用DE52柱层析法部分纯化大鼠中的蛋白激酶C,研究了石上柏和蒲葵子醇提物对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为了证明测定系统的可靠性,观察了多粘菌素B(已知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表明:石上柏醇提物对蛋白激酶C有强烈的... 采用DE52柱层析法部分纯化大鼠中的蛋白激酶C,研究了石上柏和蒲葵子醇提物对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为了证明测定系统的可靠性,观察了多粘菌素B(已知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表明:石上柏醇提物对蛋白激酶C有强烈的抑制作用,IC502.2μg/ml;100μg/ml的蒲葵子醇提物对蛋白激酶C的抑制率为66.6%,降低药物浓度抑制作用减弱;多粘菌素B对蛋白激酶C有抑制作用,IC5017.7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蒲葵子 蛋白激酶C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刚 张茂生 +2 位作者 黎丹 蒋奉秦 何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石上柏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色谱等方法分离,经过理化常数测定及UV、IR、~1HNMR、^(13)CNMR、El-MS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双黄酮类化合物,2个甾醇类化合物和5个有机酸类... 目的:研究石上柏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色谱等方法分离,经过理化常数测定及UV、IR、~1HNMR、^(13)CNMR、El-MS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双黄酮类化合物,2个甾醇类化合物和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I)、棕榈酸(Ⅱ)、豆甾醇(Ⅲ)、谷甾醇(IV)、扁柏双黄酮(V)、穗花杉双黄酮(Ⅵ)、7,4′-二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VII)、莽草酸(VIII)、丁香酸(Ⅸ)、咖啡酸(Ⅹ)。结论:化合物Ⅸ、Ⅹ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郑剑霄 周同冲 +1 位作者 徐凯 李柳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7-248,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石上柏对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选择1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仅接受单纯放疗;B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每日用石上柏30 g煎水50ml 口服,至放疗结束;C组在疗程的后半段开始服用石上柏。结果 B组或C... 目的观察中药石上柏对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选择1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仅接受单纯放疗;B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每日用石上柏30 g煎水50ml 口服,至放疗结束;C组在疗程的后半段开始服用石上柏。结果 B组或C组鼻咽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高于A组(P<0.05);B组或C组颈淋巴结CR率高于 A组(P<0.05)。B、C组的急性放射反应较A组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石上柏可能对晚期鼻咽癌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并且不会增加正常组织的急性放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治疗 鼻咽肿瘤/药物治疗 石上柏/治疗应用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石上柏穗花杉双黄酮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刚 黎丹 +3 位作者 蒋奉秦 曾娣菊 谢显语 何宇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51-1855,共5页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石上柏穗花杉双黄酮工艺。方法以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穗花杉双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2.0 mmol/L[C6mim][PF6]溶液,料液比1∶15,微波功率...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石上柏穗花杉双黄酮工艺。方法以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穗花杉双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2.0 mmol/L[C6mim][PF6]溶液,料液比1∶15,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39 min,提取温度46℃,穗花杉双黄酮提取率0.6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用于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石上柏穗花杉双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穗花杉双黄酮 微波提取 离子液体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建勇 李少光 +3 位作者 李宇翔 赵美凤 姚宏 林新华 《海峡药学》 2013年第7期18-21,共4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对石上柏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药材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 石上柏 生药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石上柏在治疗癌症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乐 黄淑娟 +5 位作者 余腾骅 邱宇安 方义文 梁群 何芳 刘利艳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2期1961-1966,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方法,建立石上柏治疗癌症的“化合物-靶标-疾病-通路”作用网络,探索石上柏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石上柏的所有活性成分;根据类药性(DL)及口服生物利用度...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方法,建立石上柏治疗癌症的“化合物-靶标-疾病-通路”作用网络,探索石上柏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石上柏的所有活性成分;根据类药性(DL)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B)相关条件筛选,获得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和swisstarget数据库寻找经筛选后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在疾病靶点数据库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交集数据库Draw Venn Diagram搜索共同靶基因;通过String网络平台与Cytoscape软件结合,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归纳总结石上柏的主要潜在靶点;通过KEGG通路进行富集和生物学分析、采用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对潜在的作用靶点(靶点数目最多的活性成分和蛋白相互作用中自由度最大的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石上柏预测靶点与癌症靶点的交叉靶点共有78个,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芹菜素、(6-[5-(5,7-二羟基-4-酮-色烯-2-基)-2-甲氧基-苯基]-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色酮)和谷甾醇,核心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激酶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Src蛋白(SRC)、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经通路分析发现共涉及通路42条,其中19条通路与癌症相关;分子对接显示石上柏中(6-[5-(5,7-二羟基-4-酮-色烯-2-基)-2-甲氧基-苯基]-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色酮)、芹菜素能与AKT1、VEFGA稳定结合,并分别通过HIS A56、GLY A24、LYS A41,GLN E112、GLN E39、GLN F39;LYS B43、GLN A39、GLU B166,GLU A60、LYS A41和PHE A23等氨基酸残基进行相互作用。结论该研究揭示了石上柏治疗癌症是基于潜在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互协作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石上柏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中双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田密 陈树和 +1 位作者 张金亮 陈科力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6期12-13,共2页
研究石上柏中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聚酰胺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纯化得到双黄酮类混合物结晶,利用液质联用法鉴定组成。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试其抗氧化活性,以抗坏血酸作为阳性对照。获得的石上柏双黄... 研究石上柏中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聚酰胺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纯化得到双黄酮类混合物结晶,利用液质联用法鉴定组成。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试其抗氧化活性,以抗坏血酸作为阳性对照。获得的石上柏双黄酮类混合物结晶由穗花杉双黄酮,罗波斯塔双黄酮,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罗波斯塔-4'-甲醚,罗汉松双黄酮A组成,在质量浓度52.3μg/mL时,总双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而抗坏血酸为95.5%。石上柏中双黄酮类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相对于抗坏血酸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双黄酮 DPPH自由基 抗氧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宗昆 张怀楠 +1 位作者 张争强 王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8期241-243,共3页
目的:石上柏是南方治疗癌症的常用药物,药用价值显著。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整理资料,从石上柏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石上柏的进一步研发应用提供文献依据。
关键词 石上柏 化学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萃取石上柏穗花杉双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刚 何群 +2 位作者 李三华 甘天清 梁俪之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78-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萃取石上柏穗花杉双黄酮的工艺优化。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以穗花杉双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溶剂、固液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95%乙醇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萃取石上柏穗花杉双黄酮的工艺优化。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以穗花杉双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溶剂、固液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95%乙醇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g/m L),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50℃。结论该方法节省时间、节约能量、提取效率高、控制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穗花杉双黄酮 微波辅助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石上柏中3种双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永梅 田雨佳 +2 位作者 钱艳 黎丹 王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34-37,共4页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石上柏中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kmaDiamons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柱温:25℃;流速:0.6 mL/min...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石上柏中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kmaDiamons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柱温:25℃;流速:0.6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3种双黄酮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度良好,穗花杉双黄酮的线性范围为0.68~4.08 mg/mL,标准曲线为Y=5293X-2881.8(R2=0.9995);扁柏双黄酮的线性范围为0.45~2.69 mg/mL,标准曲线为Y=1052.1X-242.58(R2=0.9996);银杏双黄酮的线性范围为0.70~4.13 mg/mL,标准曲线为Y=1513X-1441.6(R2=0.9995)。方法学考察,精密度、稳定性RSD〈2.0%,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和银杏双黄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3%、97.65%、93.16%,(RSD〈3.0%)。10个产地石上柏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在0.232%~0.309%,扁柏双黄酮的含量在0.040%~0.137%,银杏双黄酮的含量在0.043%~0.074%。结论:不同产地石上柏的3种双黄酮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域,不同采收时间以及不同的加工方法有关。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准确,可用于中药石上柏的质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穗花杉双黄酮 扁柏双黄酮 银杏双黄酮 HPLC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敏玉 亢诗雯 +3 位作者 程海涛 万定荣 杨新洲 卢汝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研究石上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的化学成分。方法石上柏8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石上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的化学成分。方法石上柏8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间羟基苯甲酸(2)、3-(3-羟基-苯基)-丙酸甲酯(3)、丁香脂素(4)、肉桂酸(5)、邻苯二酚(6)、detetrahydroconidendrin(7)、5,7-二羟基色原酮(8)、indole-3-carbaldehyde(9)、对羟基苯甲醛(10)、N-benzoyl-L-phenylalaninol(11)、unciflavone D(12)、阿魏酸(13)、loddigesiinol D(14)、丁香醛(15)、对甲氧基苯甲酸(16)、unciflavone E(17)、芹菜素(18)。结论化合物1~3、5~11、13~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上柏抗肿瘤活性与其红外指纹图谱的谱效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三华 黎丹 +3 位作者 蒋永梅 袁仕梦 魏玮 王刚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材石上柏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红外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0批来自不同产地的石上柏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试剂检测石上柏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 目的探讨中药材石上柏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红外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0批来自不同产地的石上柏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试剂检测石上柏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石上柏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根据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和红外指纹图谱特征峰强度采用后退法构建石上柏抑制A-549和SMMC-7721两种肿瘤细胞株的谱效数学模型。结果不同产地的石上柏乙酸乙酯提取物主要含有萜类和双黄酮类化合物;石上柏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抑制A-549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当浓度为200μg/m L作用48 h,对细胞的抑制率在50%~90%;所建立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偏差率全部在±10%以内。结论石上柏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对肺癌A-549细胞和肝癌SMMC-772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活性与石上柏红外指纹图谱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抗肿瘤 红外指纹图谱 光谱分析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石上柏阻断促癌物激活Epstein-Barr病毒抗原表达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成积儒 郑裕明 +1 位作者 汤敏中 莫永坤 《华夏医学》 2001年第3期263-264,共2页
目的 :研究中草药石上柏对促癌物激活 EB病毒 VCA、EA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酶法检测石上柏水提取液对促癌物正丁酸巴豆油联合作用激活 EB病毒 VCA、EA抗原的表达 ,计算出阻断率。结果 :发现中草药石上柏药物浓度 1mg/ml时阻断... 目的 :研究中草药石上柏对促癌物激活 EB病毒 VCA、EA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酶法检测石上柏水提取液对促癌物正丁酸巴豆油联合作用激活 EB病毒 VCA、EA抗原的表达 ,计算出阻断率。结果 :发现中草药石上柏药物浓度 1mg/ml时阻断 Raji细胞表达 EA,阻断率为 5 1.98% ;阻断 B95 - 8细胞 VCA表达 ,最高达 72 .0 4%。结论 :实验表明 ,石上柏水提取液有阻断 EB病毒在细胞内抗原的表达作用 ,为临床使 EB病毒抗体阳性者转阴 ,阻断 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联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石上柏 阻断率 鼻咽癌 中医药治疗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石上柏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三华 黎丹 +3 位作者 蒋永梅 袁仕梦 魏玮 王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22期11-1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石上柏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差异。方法:将采集于广西、贵州、重庆和四川的十批石上柏样品用乙醇提取后再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DHHP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和FRAP法测定三种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石上柏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差异。方法:将采集于广西、贵州、重庆和四川的十批石上柏样品用乙醇提取后再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DHHP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和FRAP法测定三种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肺癌A549和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活性测定三种萃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10批样品中,贵州产地的石上柏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广西产地的石上柏抗肿瘤活性最高;乙酸乙酯萃取物的2种生物活性均高于其他2种萃取物(P<0.05)。结论:石上柏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不同产地的石上柏生物活性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双黄酮 抗氧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