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松辽盆地嫩江组大型陆相坳陷湖盆湖底水道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冯志强
张顺
解习农
安广柱
赵波
侯艳平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8
|
|
2
|
陕北地区长7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
庞军刚
李文厚
石硕
王若谷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0
|
|
3
|
挤压区局部构造转换带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 |
宁飞
汤良杰
朱传玲
何春波
张钰
王鹏昊
陈群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9
|
|
4
|
有机粘土复合体抽提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蔡进功
卢龙飞
宋明水
丁飞
包于进
樊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8
|
|
5
|
不同赋存状态轻烃的分析技术及石油地质意义 |
李广之
胡斌
邓天龙
袁子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
2007 |
22
|
|
6
|
砂-泥岩界面碳酸盐溶解-沉淀反应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曾溅辉
彭继林
邱楠生
朱志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
2006 |
35
|
|
7
|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
庞军刚
李文厚
石硕
肖丽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09 |
28
|
|
8
|
北塘凹陷新港探区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石油地质意义 |
肖坤叶
邓荣敬
杨桦
肖敦清
韦阿娟
徐备
李建英
高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9
|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沉积序列及石油地质意义 |
陈阳
张扬
朱正杰
张瑞刚
李良林
陈威
刘鹏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10
|
坳陷湖盆湖泛层沉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
李树同
王多云
陶辉飞
王彬
陈丹丹
刘志伟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1
|
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宁飞
汤良杰
张钰
何春波
朱传玲
王鹏昊
陈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2
|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杨勇
汤良杰
漆立新
邱海峻
姚文倩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3
|
南海东北部居里面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赵俊峰
施小斌
丘学林
刘海龄
|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4
|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昆仑山前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
张惠良
沈扬
张荣虎
李玉文
杨晓宁
刘胜
邱斌
杨芝林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2005 |
23
|
|
15
|
左旋走滑对十屋油田构造形态的影响及石油地质意义 |
甘学启
秦启荣
苏培东
樊佐春
宋文燕
才业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1 |
7
|
|
16
|
五种赋存状态轻烃在我国相关油气藏上的石油地质意义 |
李广之
尹红军
袁子艳
俞蓉新
|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7
|
广西潞城深水沉积地层构型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张昌民
朱锐
李少华
潘进
杨波
|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8
|
塔北隆起轮东斜坡带走滑断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吕优良
汤达祯
罗春树
吕玉民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9
|
海拉尔盆地柯绿泥石和钠板石的组合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沈光政
王殿斌
张民志
于笠
张淑华
|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
2006 |
4
|
|
20
|
近地表土壤中可溶态阴离子的石油地质意义 |
李广之
陈银节
尹红军
宣海波
|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