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嫩江组大型陆相坳陷湖盆湖底水道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48
1
作者 冯志强 张顺 +3 位作者 解习农 安广柱 赵波 侯艳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26-1232,T0008,共8页
松辽盆地属于大型陆相中生界含油气盆地,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首次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嫩江组一段湖相泥岩中发现了发育完整的大型湖底水道系统,该系统由3个主干水道和4个末梢分支水道构成,沿大庆长垣自北向南延伸,水道系统... 松辽盆地属于大型陆相中生界含油气盆地,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首次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嫩江组一段湖相泥岩中发现了发育完整的大型湖底水道系统,该系统由3个主干水道和4个末梢分支水道构成,沿大庆长垣自北向南延伸,水道系统延伸最大直线距离71km,水道最大宽度600m。研究认为该水道系统可能为河流直接入湖而形成,电测解释和岩心观察表明水道砂体具有很好的含油气性。因此,这一水道系统的发现为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广泛发育的湖相泥岩中寻找油气储层提供了一个新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湖底水道 几何形态 沉积特征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长7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2
作者 庞军刚 李文厚 +1 位作者 石硕 王若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查明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进而寻找有利砂体及石油聚集区。方法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7沉积相进行专项研究。结果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三角洲前缘及深湖浊积岩发育。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 目的查明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进而寻找有利砂体及石油聚集区。方法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7沉积相进行专项研究。结果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三角洲前缘及深湖浊积岩发育。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湖盆达到鼎盛,浅湖区及深湖区分布范围均最大,沉积了广泛分布的张家滩油页岩;三角洲砂体不太发育,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72—长71,湖岸线及深湖线均向湖内收缩,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浊积砂体逐渐发育。结论发育良好的油页岩为延长组主要的烃源岩,而三角洲及浊积岩砂体可以作为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 延长组 沉积相 陕北地区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区局部构造转换带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宁飞 汤良杰 +4 位作者 朱传玲 何春波 张钰 王鹏昊 陈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400,共7页
构造转换带在逆冲断裂带中具有调节主干逆冲断层之间位移的作用。根据相邻主干逆冲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关系并结合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研究成果,将挤压区构造转换带分为相向倾斜、背向倾斜和同向倾斜型3类。相向倾斜型在转换带部位发... 构造转换带在逆冲断裂带中具有调节主干逆冲断层之间位移的作用。根据相邻主干逆冲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关系并结合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研究成果,将挤压区构造转换带分为相向倾斜、背向倾斜和同向倾斜型3类。相向倾斜型在转换带部位发育背冲断块样式,背向倾斜型通过逆冲三角带实现逆冲断层的倾向转换,同向倾斜型通过叠瓦构造实现断层位移的转换。分析了影响构造转换带形成的因素,认为基底构造、滑脱层、沉积相与岩性差异以及应力作用方式等对转换带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转换带是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不仅控制着富有机质沉积物的分布,形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而且密集的断裂系也为烃类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并且有利于发育与断层、背斜有关的各种构造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区 构造转换带 构造特征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粘土复合体抽提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蔡进功 卢龙飞 +3 位作者 宋明水 丁飞 包于进 樊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对合成的(0号样)和天然的(从烃源岩中提取粒度小于2txm的1号样)有机粘土复合体,经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进行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分析,并对相继抽提的残渣进行总有机碳(TOC)、x-衍射(XRD)、红外(IR)和热分析检测,研... 对合成的(0号样)和天然的(从烃源岩中提取粒度小于2txm的1号样)有机粘土复合体,经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进行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分析,并对相继抽提的残渣进行总有机碳(TOC)、x-衍射(XRD)、红外(IR)和热分析检测,研究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方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对有机粘土复合体进行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抽提量发生较大的变化,超临界流体抽提色谱的主峰碳向高碳数方向移动,反应了不同强度抽提剂获取有机质特征的差异。但是,抽提残渣的TOC含量仍较高,表明经相继抽提后粘土仍结合有大量的有机质。在抽提残渣的XRD曲线上,250℃时d001反射峰大于1.0nm,直至升温到550℃时d001反射峰移至1.0nm处,表明蒙脱石层间存在有机质。抽提前、后的有机粘土复合体,在差热(DTA)曲线上350℃附近出现显著的放热峰;在IR曲线上的有机质特征峰(2924,2852,1388和725cm^-1)和水的特征峰(1634cm^-1),仅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均未发生位移,表明相继抽提并没有破坏粘土矿物层间结合的有机质。对比抽提前、后的特征认为,抽提获取了粘土表面吸附的的或孔隙间的有机质,而抽提残渣仍保留了粘土矿物层间结合的有机质,且数量较大和稳定,这些都与干酪根的特征不同。因此,应探索有机质生烃和资源评价参数研究的新思路,这对深化认识有机质生烃机理和油气勘探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提和残渣 有机质赋存 石油地质意义 有机粘土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赋存状态轻烃的分析技术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广之 胡斌 +1 位作者 邓天龙 袁子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向介质中运移时,必然要和介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依据轻烃与介质作用的本质,可以把轻烃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及水合态。各赋存状态轻烃在介质的作用下存在着动态的平衡关...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向介质中运移时,必然要和介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依据轻烃与介质作用的本质,可以把轻烃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及水合态。各赋存状态轻烃在介质的作用下存在着动态的平衡关系,且与油气藏的相关性有所不同。轻烃的定量提取分为相对定量提取与绝对定量提取,各赋存状态轻烃有着相应的定量计算公式。所分析出的各赋存状态轻烃的组分及含量特征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赋存状态 分析技术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界面碳酸盐溶解-沉淀反应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6
作者 曾溅辉 彭继林 +1 位作者 邱楠生 朱志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60-764,共5页
沉积盆地中的砂-泥岩界面发生过强烈的碳酸盐溶解-沉淀反应,这种反应主要取决于相邻泥岩中流体的组成和性质、流体动力环境和砂岩与泥岩之间物理化学条件,如pH、Eh、P(CO2)、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和流体动力... 沉积盆地中的砂-泥岩界面发生过强烈的碳酸盐溶解-沉淀反应,这种反应主要取决于相邻泥岩中流体的组成和性质、流体动力环境和砂岩与泥岩之间物理化学条件,如pH、Eh、P(CO2)、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和流体动力条件的差异性等。砂-泥岩界面碳酸盐溶解-沉淀反应的石油地质意义主要体现在:①影响储层物性;②影响油气的运移和充注;③有利于形成压力封存箱,对油气的保存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界面 碳酸盐溶解-沉淀反应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庞军刚 李文厚 +1 位作者 石硕 肖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73-7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浊积岩,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 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浊积岩,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湖内收缩,浊积砂体逐渐发育,文章建立了该区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深湖区具备良好的石油成藏地质条件,浊积砂体可以作为深湖区好的储层,研究区西南部浊积岩发育区已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 浊积岩 演化模式 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塘凹陷新港探区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肖坤叶 邓荣敬 +5 位作者 杨桦 肖敦清 韦阿娟 徐备 李建英 高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黄骅坳陷北塘凹陷近东西走向高密度岩浆岩体导致的布格重力异常高曾被解释为下古生界潜山。新港地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强烈的岩浆活动与沿海岸带北北东向断裂的大规模走滑伸展有关 ,岩浆活动形成火成岩刺穿圈闭 ,深源热流体萃取分... 黄骅坳陷北塘凹陷近东西走向高密度岩浆岩体导致的布格重力异常高曾被解释为下古生界潜山。新港地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强烈的岩浆活动与沿海岸带北北东向断裂的大规模走滑伸展有关 ,岩浆活动形成火成岩刺穿圈闭 ,深源热流体萃取分散有机质和对有机质起加氢、催化作用 ,促进了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作为岩浆上涌通道的断裂也是油气向上运移通道 ,因此油气纵向分布层位多。因火成岩的屏蔽作用 ,新港地区深部地震资料品质差 ,构造畸变严重 ,应采用变速成图。图 4表 2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塘凹陷 新港地区 新生代 岩浆活动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沉积序列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阳 张扬 +4 位作者 朱正杰 张瑞刚 李良林 陈威 刘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近年的勘探实践表明,断陷盆地早期不但沉积有氧化环境下的相类型,而且还存在半还原和还原环境沉积相。为搞清断陷盆地早期较为完整的沉积序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为例,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研究。结... 近年的勘探实践表明,断陷盆地早期不但沉积有氧化环境下的相类型,而且还存在半还原和还原环境沉积相。为搞清断陷盆地早期较为完整的沉积序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为例,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断陷盆地早期除沉积有传统认识下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相外,还沉积有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湖泊等相类型;原始沉积边界恢复和沉积中心分析表明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冲积扇和辫状河的主要冲积方向为北北东向,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展布于北西向带状的湖盆之中,“源一汇”体系控制下,断陷盆地早期可形成冲积扇一辫状河一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这一较为完整的沉积序列,冲积一湖泊沉积体系的再认识不但使原本“贫瘠”的“红层”具有了一定的生油气潜力,而且新认识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可形成有利储集体和圈闭,从而“红层”勘探空间得到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序列 断陷盆地早期 沙四下亚段 渤南洼陷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湖泛层沉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树同 王多云 +3 位作者 陶辉飞 王彬 陈丹丹 刘志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0,6-7,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层三级层序级别的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研究了其沉积相类型、沉积厚度及其平面展布等沉积特征,从发育层位、露头...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层三级层序级别的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研究了其沉积相类型、沉积厚度及其平面展布等沉积特征,从发育层位、露头、岩电响应等方面建立了其识别标志.研究结果表明,湖泛层主要具有4方面的石油地质意义:①湖泛层具有在测井和地震资料上易识别和对比的特征,可作为湖盆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辅助标志层,对湖盆层序地层研究具有一定辅助作用;②利用湖泛泥岩类型及其厚度平面展布特征,反映不同时期湖水分布和演化规律;③借助湖泛层厚度沉积中心的分布和迁移,研究湖盆沉积洼陷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对认识整个湖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④湖泛层作为油藏的主要烃源岩和盖层,其时空分布特征控制着油藏组合类型和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层 坳陷湖盆 沉积特征 石油地质意义 层序地层 油藏组合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宁飞 汤良杰 +4 位作者 张钰 何春波 朱传玲 王鹏昊 陈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根据典型的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探讨了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分析了反转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震旦纪—早、中奥陶世的裂陷作用产生的基底正断层对后期构造变形样式产生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先存基底正断... 根据典型的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探讨了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分析了反转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震旦纪—早、中奥陶世的裂陷作用产生的基底正断层对后期构造变形样式产生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先存基底正断裂的影响,塔中隆起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组合样式。当先存正断层倾角较大时,断层方位不利于进一步反转,此时反转扩展到毗邻断层,先期正断层可能为后期的逆冲断层提供应力集中点,如塔中Ⅱ号断裂带和塔中10号断裂带;也可能被后期的压性构造褶曲,如塔中Ⅰ号断裂带。反转构造发育早期有利于烃类聚集,后期还可以发育不同幅度的反转型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的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地质模型 石油地质意义 早古生代 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勇 汤良杰 +2 位作者 漆立新 邱海峻 姚文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9-565,共7页
根据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对塔中—巴楚地区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发育期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分析了反转构造的石油地质意义。基底正断层形成以后在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燕山晚期发生了构造反转。受基底正断层的影响,研究区... 根据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对塔中—巴楚地区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发育期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分析了反转构造的石油地质意义。基底正断层形成以后在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燕山晚期发生了构造反转。受基底正断层的影响,研究区发育继承反转型、截断取直型和反向截断型3种类型的反转构造:当基底正断层倾角较小时,构造反转沿先存正断层发生,形成继承反转型反转构造;当基底正断层倾角较大不利于反转时,正断层为后期的逆冲断层提供应力集中点,形成截断取直型反转构造;基底正断层也可能被后期倾向相反的逆断层所错断,形成反向截断型反转构造。研究区内3期构造反转形成的圈闭与寒武系烃源岩生排烃期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巴楚隆起 反转构造 演化模型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居里面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俊峰 施小斌 +1 位作者 丘学林 刘海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居里面是岩石中铁磁性矿物因温度升高达到居里点而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时的温度界面,在这个面以下的岩石由于温度超过居里点而被认为几乎无磁性。1985年中美双船地震扩展排列东剖面(ESPE)和1993年中日合作海底地震仪剖面(OBS93)均穿越南... 居里面是岩石中铁磁性矿物因温度升高达到居里点而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时的温度界面,在这个面以下的岩石由于温度超过居里点而被认为几乎无磁性。1985年中美双船地震扩展排列东剖面(ESPE)和1993年中日合作海底地震仪剖面(OBS93)均穿越南海东北部各主要构造带和盆地,获得了完整的地震及重、磁资料。通过上述剖面的磁测异常反演出其磁居里面,同时由热流探测资料计算其地温场并从中获取了热居里面(575℃等温面)数据(热居里面是笔者相对于磁居里面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指由海底热流探测资料经地温场模拟而获得的居里面)。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居里面深度在很多地区并不一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有可能存在未知热事件的地区,计算稳态地温场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因而由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热居里面在这些地区并不能真正反映居里面的深度,从而形成了它与磁居里面的显著差异。通过计算研究区磁及热居里面并根据其差异可以快速判定该区下部是否存在10Ma以来的热侵事件以及是否有浅层热源,这对于研究南海东北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深部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烃源岩成熟生烃作用以及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等,均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和地球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热居里面 磁居里面 热均衡模式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昆仑山前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惠良 沈扬 +5 位作者 张荣虎 李玉文 杨晓宁 刘胜 邱斌 杨芝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沿昆仑山前分布一套逾千米厚的下白垩统碎屑岩,岩性以浅红色中、细砂岩,褐红色砂砾岩、砾岩为主,夹浅红色泥岩和薄层浅灰色细砂岩。按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5个岩性段。第1段为灰绿色泥岩段,沉积环境以湖...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沿昆仑山前分布一套逾千米厚的下白垩统碎屑岩,岩性以浅红色中、细砂岩,褐红色砂砾岩、砾岩为主,夹浅红色泥岩和薄层浅灰色细砂岩。按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5个岩性段。第1段为灰绿色泥岩段,沉积环境以湖相和前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第2段为砂砾岩段,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第3段为含砾粗砂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第4段为细砂岩夹泥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第5段为泥岩夹砂岩段,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沉积环境由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向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演化,沉积厚度达10 0 0余米。构造背景为强烈拉张的构造环境,是断陷盆地发育的重要时期。中、细砂岩达70 %以上,砂岩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孔隙度10 %~2 0 % ,渗透率(1~10 0 0 )×10 -3 μ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白垩统 石油地质意义 昆仑山 西南部 沉积相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 沉积环境 三角洲平原 扇三角洲沉积 红色泥岩 岩性特征 生物组合 河道沉积 湖相沉积 沉积厚度 构造环境 构造背景 盆地发育 孔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走滑对十屋油田构造形态的影响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甘学启 秦启荣 +3 位作者 苏培东 樊佐春 宋文燕 才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3期40-43,48,共5页
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等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 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等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态,出现了负花状、"F"型、反"Y"字型和正花状等构造样式。左旋走滑运动产生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十屋油田沉积沉降中心的发育,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走滑 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十屋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赋存状态轻烃在我国相关油气藏上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广之 尹红军 +1 位作者 袁子艳 俞蓉新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2-777,共6页
依据轻烃与环境作用的本质,可以把轻烃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及水合态。根据5种赋存状态轻烃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含量与组构上)就可以对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进行识别与评... 依据轻烃与环境作用的本质,可以把轻烃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及水合态。根据5种赋存状态轻烃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含量与组构上)就可以对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进行识别与评价,5种赋存状态轻烃的组分及含量特征在我国相关油气藏上方都有丰富的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轻烃 油气藏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潞城深水沉积地层构型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昌民 朱锐 +2 位作者 李少华 潘进 杨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共10页
广西田林潞城中三叠统深水沉积露头发育厚层砂岩相、中厚层砂岩相、薄层砂岩相、砂质条带岩相、块状泥岩相、薄层泥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等7种岩石相类型。根据砂岩和泥岩的组合关系,在剖面上识别出了厚层砂岩相和块状泥岩相组合、厚层砂... 广西田林潞城中三叠统深水沉积露头发育厚层砂岩相、中厚层砂岩相、薄层砂岩相、砂质条带岩相、块状泥岩相、薄层泥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等7种岩石相类型。根据砂岩和泥岩的组合关系,在剖面上识别出了厚层砂岩相和块状泥岩相组合、厚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中厚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中厚层砂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组合及中厚层泥岩夹砂质条带组合等7种岩石相组合。深水沉积地层具有千层饼式的地层构型特征,发育了厚层砂岩叠置样式、厚层和中厚层砂岩叠置样式、中厚层砂岩叠置样式、中厚层和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和泥岩叠置样式及泥岩夹砂质条带样式等7种地层构型样式。深水沉积虽然构型样式简单,但有着十分复杂的储层非均质性,既有可能形成常规油气藏,也有可能形成非常规油气藏。上述认识对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地层构型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田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轮东斜坡带走滑断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优良 汤达祯 +1 位作者 罗春树 吕玉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走滑断层是轮东斜坡带最主要的断裂构造类型。在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该区走滑断层特征、成因及演化,进而探讨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区断层切面上走滑断层具有形迹丰富、共轭、雁列构造的特征;剖面上走滑断层... 走滑断层是轮东斜坡带最主要的断裂构造类型。在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该区走滑断层特征、成因及演化,进而探讨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区断层切面上走滑断层具有形迹丰富、共轭、雁列构造的特征;剖面上走滑断层具有断面陡直、花状构造特点,并具有典型的“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受区域剪切作用形成的挤压应力场影响,区内走滑断层形成于海西中晚期,并长期继承性活动;该走滑断层对区内石油运聚保及其再分布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控制了轮东斜坡带寒武-奥陶系的构造样式,改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的储层储集性能,提高岩溶发育程度,进而影响区内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特征 石油地质意义 轮东斜坡带 塔北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柯绿泥石和钠板石的组合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光政 王殿斌 +2 位作者 张民志 于笠 张淑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石油地质意义 绿泥石 组合特征 板石 粘土矿物 潜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表土壤中可溶态阴离子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广之 陈银节 +1 位作者 尹红军 宣海波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8-202,共5页
沉积有机质在生成油气及运移的过程中,部分可溶微量元素会分离出来,溶解在伴生的水中。油田水及原油中的可溶微量元素部分溶解于水,并随水一起运移至近地表。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分析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的含量变化特征,就可以追踪... 沉积有机质在生成油气及运移的过程中,部分可溶微量元素会分离出来,溶解在伴生的水中。油田水及原油中的可溶微量元素部分溶解于水,并随水一起运移至近地表。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分析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的含量变化特征,就可以追踪下伏对应地层的含油气信息。通过对新场气田、昌德气田、平方王油田上方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检测的实验研究表明:油田水中可溶态阴离子的主要以水载体进行运移,油田水向上运移的通道决定了可溶态阴离子在油气藏上方的异常形态及模式;可溶态阴离子对下伏地层的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土壤 有机质 微量元素 可溶态阴离子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