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未必能变清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钟汝永
-
机构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
-
出处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4年第11期36-37,共2页
-
文摘
通过实验验证和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证实向pH大于12.24的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完全变清,由此说明应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对待化学反应现象和规律。
-
关键词
新制饱和石灰水
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
变清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玉婷
钱锦华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盐城市文峰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2006年第2期12-13,共2页
-
-
关键词
澄清石灰水
反应研究
二氧化碳
中学教学
CO2
浑浊液
-
分类号
O613.510.3
[理学—无机化学]
TQ330.63
[化学工程—橡胶工业]
-
-
题名《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实验》的探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季正宇
-
机构
辅仁高级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2007年第10期21-22,共2页
-
文摘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人们常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有白色浑浊,然后随着二氧化碳的不断通入,白色浑浊逐渐消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因而得出了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生成了无色透明的碳酸氢钙溶液这个结论。然而,在新课程中学习过沉淀溶解平衡后,有学生对这一过程提出了疑问。笔者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机会,因此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解决这个问题。
-
关键词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
水溶液反应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方程式
碳酸氢钙
动手能力
-
分类号
O613.510.3
[理学—无机化学]
-
-
题名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孙静
苏福河
-
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海滨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5年第6期3-3,共1页
-
文摘
1 设计实验 引思激趣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五节《常见的碱的通 性》中,“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教 学的一个难点。不论是教材还是有关的参考 资料,都没有提供相关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和掌握碱的这一性质。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 点,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装置A是用并 联的两个高橙饮料瓶制成的(瓶底钻孔,用气 门嘴子内外加胶垫紧固,防止漏气,再连接导 气管)贮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贮气瓶;B是盖有 三孔胶塞的广口瓶,内装氢氧化钠水溶液;C 是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附图)。
-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
贮气瓶
氢氧化钠水溶液
实验装置
澄清石灰水
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
非金属氧化物
化学反应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同步教学在“二氧化碳”一节课中的应用
- 5
-
-
作者
马乃新
-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17,共2页
-
文摘
同步教学在“二氧化碳”一节课中的应用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516001)马乃新新形势下的教学已进入到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这种发展,这是一个摆在教师面前的实际课题.同步教学法能适应学生的心理...
-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体
同步教学
演示实验
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装置
思维能力
反应方程式
观察能力
石灰水
广东省惠州市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 6
-
-
作者
高原
-
机构
呼和浩特实验中学
-
出处
《收藏界(名师探索)》
2018年第6期88-89,共2页
-
文摘
一、教学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思路。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3.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4.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二、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三、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四、教学用品: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大理石;稀盐酸;碳酸钠;澄清的石灰水等)。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打开雪碧、可乐、啤酒等饮料的封口,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二氧化碳的气泡)怎样验证呢?(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好,让我们来试一试(教师用可乐饮料做演示实验),我们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了。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可推出可乐饮料中逸出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怎样制取的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板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知识回顾。在第三章,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回忆相关知识。
-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室制取
教学目标
反应原理
石灰水
探究活动
动手实验
问题探究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马宏佳
杜静
朱鹏飞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B-b/2006/01/01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采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并应用化学热力学、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手段对实验结果做理论分析和定量解释。
-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反应条件
化学热力学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用手持技术探究二氧化碳与饱和石灰水反应
- 8
-
-
作者
许国霞
-
机构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
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12期51-53,共3页
-
文摘
笔者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等钙系列物质比较特殊。例如,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与绝大多数物质不同,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所以温度对于氢氧化钙溶解平衡影响也不同,升温,Kap[Ca(OH)2]反而是减小的;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石灰水中,先是石灰水由澄清变混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混浊度减轻,但是并不能变澄清。
-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石灰水
手持技术
氢氧化钙
反应
溶解度曲线
教学实践
中学化学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氧化碳与水的可逆反应”验证实验及启示
- 9
-
-
作者
王曹送
刘洋
-
机构
北京市
-
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年第16期51-52,共2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二氧化碳水溶液体系是中学阶段一个常见且非常重要的物质体系,学生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认识是不断进阶的,教师巧妙设计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认识包含三个关键点: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可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水和碳酸共存于溶液中;
-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传感器
水反应
澄清石灰水
探究实验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雪碧汽水与二氧化碳
- 10
-
-
作者
佟雪莲
-
机构
唐山市丰润区韩城镇中学
-
出处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08年第11期16-17,共2页
-
文摘
二氧化碳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内容,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往届学生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主要存在以下疑难问题:(1)对"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两个性质区分不清;(2)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对石蕊指示剂的作用理解不透。
-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汽水
水反应
石蕊
澄清石灰水
实验
柠檬酸
性质
溶解能力
指示剂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多功能石灰水存取器
- 11
-
-
作者
曹干林
李红明
-
机构
湖南省宜章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宜章县养正中学
-
出处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年第11期35-35,共1页
-
-
关键词
石灰水
多功能
存取
二氧化碳
化学实验
碳酸根离子
沉淀反应
碳酸钙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 12
-
-
作者
周川杨
-
机构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
-
出处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6年第Z6期67-69,共3页
-
文摘
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使其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说。
-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
课堂实录
澄清石灰水
科学探究
实验探究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能控制反应的装置
- 13
-
-
作者
平占斌
-
机构
河北省馆陶县魏僧寨中学
-
出处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13年第3期42-42,共1页
-
文摘
在做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实验时,需要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连续完成三个实验:1.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观察现象。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往石蕊试液中观察: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每个实验之间都有一段时间间隔,而石灰石和稀盐酸还一直处于反应中。这样既浪费了药品,又使实验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思考研究,我制作了一个可控制反应器。
-
关键词
反应器
二氧化碳性质
二氧化碳气体
探究实验
装置
澄清石灰水
石蕊试液
时间间隔
-
分类号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CO、CO_(2)的性质与应用
- 14
-
-
作者
张丽珍
-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五中学
-
出处
《中学化学》
2024年第7期18-19,共2页
-
文摘
一、相关知识疏理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灼热的碳反应。2.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二、相关应用实例例题1鉴别CO和CO_(2)的方法有多种,表1所列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关键词
化学性质
石灰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可燃性
与水反应
鉴别方法
还原性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吊针式吸气装置及其应用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黄建华
-
机构
铜山县汉王镇中心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2010年第4期14-15,共2页
-
文摘
1问题的产生
当化学反应在空气中进行,要检验或验证扩散在空气中的气体生成物时,我们常苦于因气体的分散而无法将气体通入液体试剂中。在选用某些方法时,实验现象和效果又不太明显。如:初中化学课上,在检验含碳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时,是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
关键词
应用
装置
吸气
针式
澄清石灰水
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判断气泡里是什么气体”实验改进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林松
-
机构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
出处
《湖北教育》
2023年第25期74-74,共1页
-
文摘
实验原型及不足“判断气泡里是什么气体”是《制作汽水》一课中的实验。该实验通过白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二氧化碳的产生及其性质。教材中使用的这套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反应装置(如图1)。小学阶段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时,学生在盖瓶塞的时候就有部分二氧化碳气体溢出去了,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体
澄清石灰水
反应装置
实验改进
反应生成
小学阶段
实验现象
小苏打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智能训练(四则)
- 17
-
-
-
出处
《教育学报》
1992年第3期55-56,共2页
-
文摘
(一)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发光放热,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现象,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是: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现在,请你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
关键词
智能训练
蜡烛
二氧化碳生成
燃烧
三个问题
化学反应过程
玻璃杯
氧气
发光
石灰水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碳酸钙”教案
- 18
-
-
作者
陈芳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县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5-17,共3页
-
文摘
“碳酸钙”教案江苏省无锡县中学(214154)陈芳[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碳酸钙的性质和学会碳酸根的鉴定法2: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碳酸钙在生产和生活上的重要用途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
-
关键词
碳酸钙
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根离子
澄清石灰水
生石灰
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石灰石
化学性
稀盐酸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专题3 利用大气资源 (8)综合素质测试题
- 19
-
-
-
出处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7年第4期60-62,66,共4页
-
-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体
混合气体
氧气
一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反应
稀盐酸
石灰水
燃烧
综合素质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否”
- 20
-
-
作者
解吉普
-
出处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07年第9期76-77,共2页
-
文摘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历年高考必考题,为帮助同学们熟练掌握判断正误的技巧,现作简要归纳.
-
关键词
离子方程式
正误判断
书写
不可逆反应
点拨
物质
碳酸钠溶液
石灰水
模糊定量
过量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