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在矿井水污染治理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露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4-17,共4页
针对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制备具有良好机械性能、油水双亲良好的GA-SA,并探究对矿井水中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分析GA-SA在矿井水污染治理的应用前景,为实际矿井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吸... 针对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制备具有良好机械性能、油水双亲良好的GA-SA,并探究对矿井水中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分析GA-SA在矿井水污染治理的应用前景,为实际矿井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吸附测试结果表明:GA-SC400具有较强的油水双亲性和机械稳定性,对MB和MO吸附能力较强,平均吸附量分别为68mg/g和22.9mg/g;对Pb^(2+)、Cd^(2+)、MB和正十二烷有较强吸附能力,Pb^(2+)、Cd^(2+)、MB吸附能力依旧维持在初始吸附能力的95.1%、97.4%、94.6%,正十二烷吸附循环后质量保持稳定;在某煤矿实际作业产生的矿井水中进行处理和应用,矿井水中污染物吸附率达到50%~60%,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污染 治理 石墨烯复合气凝胶 吸附性能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污染防治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涛 张勇 《才智》 2012年第3期289-289,共1页
矿井水污染防治一直是我国能源开发建设产业中的重点处理问题。我国是世界范畴内的能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耗损、物资消耗程度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于矿物能源开发建设工作而言,要真正实现落实能源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矿井水污染防治一直是我国能源开发建设产业中的重点处理问题。我国是世界范畴内的能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耗损、物资消耗程度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于矿物能源开发建设工作而言,要真正实现落实能源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与能源开发产业化经济协调发展,以此才能逐步改善我国能源消耗损益程度巨大的不利被动局面。基于此,文章以矿井水污染为出发点,谈及了矿井水污染控制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污染 能源 环境 控制
原文传递
矿井积水与破碎煤岩体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3
作者 张润超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7期127-131,共5页
矿井积水与采空区破碎煤岩体的长期相互作用将会导致水质发生变化,并有可能成为污染地下含水层的直接因素。为探究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规律,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风化程度条件下的离子变化规律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 矿井积水与采空区破碎煤岩体的长期相互作用将会导致水质发生变化,并有可能成为污染地下含水层的直接因素。为探究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规律,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风化程度条件下的离子变化规律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以及煤岩体风化程度的增加,Na+与K+的释放总量与速度均会表现为正相关的演化规律;Ca^(2+)浓度变化受到溶蚀与沉淀的综合作用结果,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体总碱度变化过程可分为初期溶蚀阶段,中期吸附阶段,后期稳定阶段;水体总硬度变化过程可分为初期溶蚀阶段,中期吸附阶段,后期溶蚀阶段;破碎煤岩体净化水体的过程中存在溶蚀、沉淀与吸附的竞争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对水质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防治 矿井水污染防治 水-岩相互作用 水化学特性 矿井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水环境现状及矿井水处理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6
4
作者 孙亚军 陈歌 +6 位作者 徐智敏 袁慧卿 张玉卓 周丽洁 王鑫 张成行 郑洁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4-316,共13页
煤炭长期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地位,因煤矿建设、开采、洗选、加工、废旧煤窑和矿井关闭等引发矿区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国家大力支持“煤炭革命”,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成为新时代的主题,环保部门越发重视煤矿区的水环境问题... 煤炭长期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地位,因煤矿建设、开采、洗选、加工、废旧煤窑和矿井关闭等引发矿区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国家大力支持“煤炭革命”,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成为新时代的主题,环保部门越发重视煤矿区的水环境问题。分析研究了我国煤矿矿区现阶段的水环境现状,针对不同矿区、不同矿井水类型,从矿井水污染模式和类型、含水岩组结构破坏、水资源流失、矿区土壤重金属富集和废弃矿井水位回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出发,总结我国煤矿区水环境研究现状、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以矿井水处理为重点,分析归纳了洁净矿井水(物理法)、含悬浮物矿井水(混凝和超磁分离法)、高矿化度矿井水(蒸馏、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法)、酸性矿井水(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特殊组分矿井水(絮凝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和矿井水回灌(深层回灌)的水质特点、处理工艺和优缺点,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根据煤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提出矿井水用于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特殊组分的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优势和局限,针对特殊组分的矿井水提出了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体系和理论框架,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矿区水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最后,针对矿井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阻断、减量和保护”三原则,并对未来我国煤矿区环境现状和矿井水处理利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水环境 矿井水污染 矿井水处理 矿井水回灌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喜林 王来贵 +1 位作者 李顺武 张承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结合当前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根据矿井水资源本身特点,将矿井水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初步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矿井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它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矿... 结合当前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根据矿井水资源本身特点,将矿井水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初步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矿井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它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矿井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水质评价、水量评价、污染评价和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对矿井水资源评价的各组成部分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未来亟须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为矿区水环境治理及更科学、更有效地实现矿井水资源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井水质 矿井水污染 矿井水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水质评价中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喜林 王来贵 +1 位作者 赵奎 刘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矿井水水质评价是人们认识水环境质量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模糊综合评判法恰好符合水环境系统中各因素间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因而在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强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我国典型... 矿井水水质评价是人们认识水环境质量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模糊综合评判法恰好符合水环境系统中各因素间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因而在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强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我国典型的矿业缺水城市——阜新为例,对该地区矿井水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该地区矿井水的污染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水质评价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矿井水污染 阜新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对山西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及污染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振拴 王晋伟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5期42-44,59,共4页
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开采历史悠久。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贫乏。采煤对地表及地下水的破坏不仅在数量上,更为严重的是对地下水的污染是永久的,无法治理及不可恢复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底板突水 矿井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我国矿山环境污染现状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振鹏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2年第5期85-86,共2页
大力开采矿产资源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矿山生态环境也随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文章首先介绍了煤矸石和矿井水对环境的影响,分别针对性地综述了综合治理途径,并从实际出发,从管理层面提出了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矿山的环境 煤矸石污染 矿井水污染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积水侵蚀岩体过程中的水化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岳俊芳 《煤》 2024年第10期51-55,共5页
采空区积水长期侵蚀采空区垮落煤岩体会导致水资源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对矿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减排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采空区积水侵蚀岩体过程中的水化学特性,以三荆沟煤矿3号煤层采空区为例,依托原位采空区环境试验箱开展水-岩相... 采空区积水长期侵蚀采空区垮落煤岩体会导致水资源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对矿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减排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采空区积水侵蚀岩体过程中的水化学特性,以三荆沟煤矿3号煤层采空区为例,依托原位采空区环境试验箱开展水-岩相互作用试验。利用XRD方法与XRF方法对煤体与垮落岩体的矿物成分与元素成分进行分析,探究了长期作用条件下的离子变化规律,并对采空区积水侵蚀岩体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高岭石与石英等矿物是Al,Si元素的主要来源,方解石、黄铁矿是S,Ca,Fe元素的主要来源。采空区积水侵蚀岩体主要会发生溶解沉淀、阳离子交换、黄铁矿氧化作用、混合吸附作用。其中溶解沉淀是导致积水中离子浓度变化的主要作用,黄铁矿氧化作用使SO_(4)^(2-)浓度升高,环境整体的p H值逐渐降低,阳离子交换作用与混合吸附作用在试验初期较为剧烈,后趋于稳定,最终使采空区积水的水化学特性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积水 矿井水污染防治 水化学特性 模拟试验 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评价法在潞安矿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潘妍妍 赵存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2,共3页
应用模糊数学法对潞安矿区矿井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潞安矿区的实际监测数据吻合,模型选用合理,评价方法可行。此次评价为矿井水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矿井水污染 水质评价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天然矿物中的氟化物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海琴 包一翔 +5 位作者 唐佳伟 曹志国 蒋斌斌 李杰 李井峰 刘兆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6-448,共13页
随着神东矿区煤炭开采向深部转移,矿井水中氟化物超标问题凸显,因此研究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对控制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证明天然含氟矿物是矿井水中的氟的主要来源,深入了解天然含氟矿物在矿井水中的浸出过程,以神东矿... 随着神东矿区煤炭开采向深部转移,矿井水中氟化物超标问题凸显,因此研究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对控制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证明天然含氟矿物是矿井水中的氟的主要来源,深入了解天然含氟矿物在矿井水中的浸出过程,以神东矿区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深度矿井水中的水质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深度矿物中的氟化物变化,并讨论了天然含氟矿物在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煤炭开采深度大于120 m时,矿井水中氟化物浓度超过地表III类氟化物标准值,并且含氟矿物在天然矿物中的比例增大。通过对矿井水中阴阳离子成分分析,认为矿井水中氟化物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深部含氟矿物的浸出。研究不同水岩作用条件下含氟矿物浸出规律发现,提高水岩作用强度,可以加速含氟矿物中氟化物的浸出;当岩水比例增大(大于1∶50)时,部分含氟矿物的氟浸出浓度大于1.0 mg/L;特别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由于离子交换作用和溶解平衡机制,含氟矿物中难溶性氟化物发生浸出。综上所述,在一定的水岩作用环境中,天然含氟矿物中的氟化物浸出,可导致矿井水中氟化物浓度超标(大于1.0 mg/L),这一结论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精确管控天然矿物的氟化物浸出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天然含氟矿物 氟来源 氟化物浸出 矿井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from mine water in abandoned mines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来贵 李喜林 +1 位作者 刘玲 韩亮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8年第2期294-298,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and regularity of the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from mine water of abandoned mine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n abandoned coal mine in Fuxin, a representative city with lots o...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and regularity of the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from mine water of abandoned mine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n abandoned coal mine in Fuxin, a representative city with lots of mine water in northeast China.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from different contaminants of coal-mining voids (total hardness, SO4^2-, CI^- and total Fe) and pollution factors transportation situation in the coal rock were simulated by soil column experi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ine water leaching and main water leaching (similar to rainwater leaching), and the water-rock interac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during mine water infiltration through saturated coal rock by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 of mass conservation, based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al rock, as well as monitored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lear water leaching process, trends of change in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present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ine water leaching process. Groundwater is contaminated by the water rock interactions such as migration & accumulation, adsorption & transformation, dissolution & de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 during the mine water permeation. The experiments also suggest that at first dissolution rate of some kinds of dissoluble salts is high, but it decreases with leaching time, even to zero during both the mine water leaching and main water l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pollution mine water abandoned mines soil column experiment water-rock interaction pollu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tment of mine drainage generated by lead-zinc concentration plant
13
作者 曾科 覃文庆 +2 位作者 焦芬 何名飞 孔令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453-1460,共8页
Th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mine drainage generated by the mineral processing industry in Mengzi,Yunnan Project, China,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treated drainage on the miner... Th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mine drainage generated by the mineral processing industry in Mengzi,Yunnan Project, China,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treated drainage on the mineral electrodes'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were tested.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polyacrylamide(PAM) and polymeric ferric sulfate(PFS) at different pH value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advanced purification by activated carbon(AC) was conducted. Compared with PFS, the better coagulant for removal efficiency is PAM,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removals of Pb2+, Zn2+, Cu2+ and COD reduction from solution were 94.8%, 79.9%, 87.6% and 85%, respectively. In the advanced purification, the particle size of activated carbon and agitation tim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Each pollute concentration could meet the emission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lead and zinc industry(GB25466—2010). The wastewater without treatment affected galena and sphalerit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greatly, after treatment by the technology, the effects disappeared, which 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removal mine drainage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corrosive electrochemis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环境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开先 宋赟 梁释芳 《区域治理》 2022年第29期170-173,共4页
一批落后产能的煤矿企业虽然已经关闭,却遗留下许多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水污染问题。矿井井口封堵不规范,以及特殊的地势,井下涌出的矿井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污染。本文通过对受损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 一批落后产能的煤矿企业虽然已经关闭,却遗留下许多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水污染问题。矿井井口封堵不规范,以及特殊的地势,井下涌出的矿井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污染。本文通过对受损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对工作区内的污染水体进行治理,不断加强水体的保护力度,有效控制区内受损的地表水系统,使得水循环系统得到初步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矿山 矿井水污染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