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智宇 杜杨松 +3 位作者 张静 庞振山 李大鹏 贾鹏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9-1016,共18页
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 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透辉石含量较高;靠近大理岩带发育钙铁辉石矽卡岩,远离大理岩带的灰岩硅化较强。垂向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角岩带、钙质矽卡岩带和镁质矽卡岩带。矿物成分研究表明,靠近岩体处氧化性较强,石榴子石的钙铁榴石端员含量高;铜多富集于含石英脉的岩体、距岩体略远的矽卡岩、角岩或大理岩中,而锌多富集于硅化灰岩及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蚀变矿化经历了进变期和退变期,包括接触热变质阶段、进化交代阶段和早退化蚀变阶段、晚退化蚀变阶段。其中,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主要发生于早退化蚀变阶段,且在岩浆演化晚期进一步富集于斑岩石英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 蚀变矿化分带 流体 交代 铜山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虎头崖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马圣钞 丰成友 +4 位作者 张道俊 李大新 舒晓峰 刘建楠 杜松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21,共13页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内。矿化带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蚀变带、不同岩性地层接触界面或地层中断裂破碎带内,兼有正接触带和外接触带2种蚀变矿化带。由岩体→接触带→碳酸盐岩地层,金属成矿元素分别为W-Mo...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内。矿化带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蚀变带、不同岩性地层接触界面或地层中断裂破碎带内,兼有正接触带和外接触带2种蚀变矿化带。由岩体→接触带→碳酸盐岩地层,金属成矿元素分别为W-Mo→Fe-Sn-Cu→Cu-(Pb-Zn)→Pb-Zn-Ag,蚀变类型由岩体自变质的钾化、硅化、云英岩化过渡为正接触带附近的符山石化、绿帘石化、透辉石化,再到外接触带围岩的石榴子石化、透辉石化,以及晚期的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层中的CaO等向岩浆岩内扩散,岩体中的SiO2、Al2O3等则向碳酸盐岩扩散,而且,与花岗岩相比,矽卡岩中FeO、MnO、MgO更为富集,这表明接触渗滤作用与接触交代作用同时存在。成矿元素分析结果显示,W、Mo元素在岩体内含量较高,而Fe、Cu、Pb、Zn主要在矽卡岩带内富集,各成矿元素在未蚀变大理岩中的含量均较低。笔者认为,矿化蚀变的明显分带性是岩体和地层成矿差异性及矽卡岩带内微裂隙系统发育的不均匀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蚀变矿化分带 矽卡岩 多金属 渗滤交代作用 虎头崖 青海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分带模式——蚀变-岩相填图证据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爱英 薛传东 +5 位作者 洪托 罗大锋 李炼然 王锋 周高明 刘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3-735,共13页
昭通毛坪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之滇东北矿集区上又一个具有超大型成矿潜力的矿床,过去其矿床研究程度弱,特别是成因矿物学工作鲜有开展。本文以赋存于猫猫山倒转背斜西翼上泥盆统宰格组上段(D3zg3)中晶白云岩中层间断裂带内的I号... 昭通毛坪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之滇东北矿集区上又一个具有超大型成矿潜力的矿床,过去其矿床研究程度弱,特别是成因矿物学工作鲜有开展。本文以赋存于猫猫山倒转背斜西翼上泥盆统宰格组上段(D3zg3)中晶白云岩中层间断裂带内的I号矿体(群)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立体蚀变-岩相填图研究,建立了蚀变-矿化分带模式。结果表明:从矿体中心向外,自下而上,蚀变呈现硅化→泥化→碳酸盐化的显著分带现象,矿化具有致密块状高品位Pb-Zn矿石→致密块状Py壳→浸染状、脉状、斑块状低品位Pb-Zn矿石→星点状Py壳的分带特点,相应的矿物组合依次为Sp+Gn(+Cpy)+Py+Mrc+Apy+Q+Cal组合、Py+Gn+Sp+Dol+Fe-Dol+Cal+Q+Ill组合、Py+Dol+Fe-Dol+Cal+Q+Sd组合和Dol+Cal组合;垂向分带不明显,横向分带显著,矿化分带性与含矿热液的浓度梯度、横向渗透扩散受岩性垂向物性变化影响密切有关;矿化作用可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阶段,Py外壳是早期流体的产物,条带状矿石是热液叠加作用的产物,且784 m高程处已处在Ⅲ阶段成矿流体叠加的前锋,Ⅱ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较Ⅲ阶段高。该蚀变-矿化分带模式对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具有普遍的找矿指导价值,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流体运聚和富集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 矿化分带 流体 立体蚀变-岩相填图 毛坪铅锌 滇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北部铜多金属矿化区成矿流体流动与矿化分带——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依据 被引量:43
4
作者 徐启东 李建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76,共12页
滇西兰坪盆地北部发育了一类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浅成热液Cu_Ag_Pb_Zn矿化 ,形成了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及金满、科登涧等大_中型矿床和矿点 ,并存在矿化分带。文章利用这些矿化脉体的流体包裹体和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 滇西兰坪盆地北部发育了一类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浅成热液Cu_Ag_Pb_Zn矿化 ,形成了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及金满、科登涧等大_中型矿床和矿点 ,并存在矿化分带。文章利用这些矿化脉体的流体包裹体和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资料 ,研究成矿流体与矿化分带的关系。结果表明 ,成矿流体主要属于NaCl_H2 O成分体系 ,盐度w(NaCleq)为 2 %~ 1 1 % ,形成温度为 1 70~ 30 0℃ ,形成于 1 .8~ 3.8km深度内 ,这些相似性说明这类矿化的发生具有相似的流体性质和沉淀机制。热液方解石在δ1 3 C_δ1 8O图解中呈近水平线展布的型式 ,指示流体源自地壳浅部的地下水系统 ,与海相灰岩等围岩作用形成了溶解碳以 [HCO3 ]-为主的成矿流体 ,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成矿流体沉淀的主要机理。从西到东 ,流体包裹体的盐度_温度由高到低变化与矿化分带和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中带→锋带相配套 ,显示重力驱动流动可能是主要的流体流动机制。成矿流体在不同构造部位流动的通畅及流体_岩石系统的封闭_开放程度等流体流动性质与矿化发生的强度和规模有关 ,兰坪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中带的流体通畅地流动及沉淀时处于相对开放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流动 矿化分带 逆冲推覆构造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云南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北部铜多金属矿化区成矿流体流动与矿化分带——矿石铅同位素和特征元素组成依据 被引量:28
5
作者 徐启东 周炼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2-463,共12页
通过研究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金满、科登涧等矿床和矿点的矿化脉体中黝铜矿等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及黝铜矿和白云石的特征元素组成,进一步探讨了成矿流体与矿化分带的关系。结果表明,黝铜矿中Cu分别与As、Sb之间的正、负相... 通过研究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金满、科登涧等矿床和矿点的矿化脉体中黝铜矿等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及黝铜矿和白云石的特征元素组成,进一步探讨了成矿流体与矿化分带的关系。结果表明,黝铜矿中Cu分别与As、Sb之间的正、负相关性,白云石中Sr含量与矿床之间相对距离间正相关关系,指示成矿流体由西向东流动;矿石与盆地的中新生界沉积岩系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不同矿化部位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逆冲推覆构造断裂主要围岩铅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指示,金属组分可能主要源自盆地中的中新生界沉积岩系,成矿流体与不同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不同部位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矿流体的形成、流动和沉淀源自和发生在该区地壳浅部范围。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盆地地形西高东低,有利于形成水力梯度,驱动流体由西向东流动。流体以逆冲推覆构造断裂系统作为通道流动,有效地在更大范围内、长期或周期性地从所流经的各种岩石中萃取和迁移金属组分到合适部位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流动 矿化分带 黝铜 铅同位素 物化学 兰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城门山矿田块状硫化物型矿体矿化分带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旭辉 高任 +1 位作者 马立成 付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4-802,共9页
通过城门山矿田矿床地质、矿体走向及倾向上的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总结其矿化特征,根据成矿温度及地球化学成矿条件研究该矿体矿化富集规律的控制因素,并从矿化特征方面佐证讨论该类矿床的成因及外围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矿化沿水平... 通过城门山矿田矿床地质、矿体走向及倾向上的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总结其矿化特征,根据成矿温度及地球化学成矿条件研究该矿体矿化富集规律的控制因素,并从矿化特征方面佐证讨论该类矿床的成因及外围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矿化沿水平及垂向上均具有分带特征,大致表现为沿热液中心向外为Mo、Cu、Zn、Pb、Ag、Au元素的分带,从地表向下为TFe、Au、Ag、Pb、Zn、Cu元素的分带。除此之外,矿化还具有差异特征,表现为走向上矿体两端发育的不一致性、倾向上的局部豆荚状发育特征。本次工作厘定的分带性及差异性分别佐证了矿床的热液成因与沉积成因,并预测外围具有较好的多金属找矿前景,且东段好于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块状硫化物 矿化分带 地球化学 城门山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银山铜铅锌矿床热液对流与蚀变矿化分带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斌 彭省临 +2 位作者 杨牧 林德松 何国朝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95-401,共7页
银山矿床空间分布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并具有显著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蚀变带以英安斑岩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向外水平方向依次为(弱)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带和千枚岩带→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银山矿床空间分布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并具有显著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蚀变带以英安斑岩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向外水平方向依次为(弱)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带和千枚岩带→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千枚岩带→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千枚岩带→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火山碎屑岩带.原生矿化分带也以英安斑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铜矿化带→铜铅锌矿化带→铅锌矿化带→铅(银)矿化带,与蚀变分带呈明显的对应关系.热液蚀变过程中Ca,Mg,Na成分有被淋滤进入流体的趋向,Fe2+的降低与Fe3+的增高与Fe2+→Fe3+的氧化过程有关.成矿流体属酸性硫酸盐-氯化钠型流体.从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铜铅锌矿石→铅锌矿石,液相成分中K+,Na+,Ca2+,Mg2+,Cl-,F-含量均有降低趋势,SO2-4则有升高趋势,显示流体的氧化程度增大;气相成分中,CO2,CO,H2含量呈增高趋势,CH4含量呈降低趋势,表明流体在从岩体向千枚岩方向运移过程中反应CH4+2H2O→CO2+8H++8e和CH4+H2O→CO+6H++6e是向右进行的.银山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岩体初始富集和热液对流两个过程.对流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及其空间耦合关系与热液对流作用有关,对流热液在岩浆岩、地层等不同性质岩石间的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多来源性.在热液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矿化分带 流体 对流 铜铅锌 银山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宝山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围岩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国高 陈振强 《矿产与地质》 1998年第2期96-100,共5页
宝山铜钼铅锌银矿田主要由中部、东部、西部和北部4个矿床组成,属岩浆期后高中温含矿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钼钨铋矿床、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铅锌银矿床。矿田围岩蚀变强烈,并与矿化关系密切,具有以岩体为中心向外呈现明显的围岩蚀... 宝山铜钼铅锌银矿田主要由中部、东部、西部和北部4个矿床组成,属岩浆期后高中温含矿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钼钨铋矿床、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铅锌银矿床。矿田围岩蚀变强烈,并与矿化关系密切,具有以岩体为中心向外呈现明显的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可作为找矿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 矿化分带 围岩蚀变 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马坑、阳山铁矿床的矽卡岩分带特征及其与矿化分带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一鸣 谭惠静 孙静华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1期11-22,I0003,共13页
福建马坑和阳山是两个伴有多金属(钼)矿化的重要钙矽卡岩型铁矿床,位于永一梅上古生代拗陷东南部的北东向龙漳次一级基底断裂凹陷带中。有关本区钙矽卡岩型铁矿床的一般地质情况、交代矿化特征和生成条件,作者等已于1980年作过介绍。本... 福建马坑和阳山是两个伴有多金属(钼)矿化的重要钙矽卡岩型铁矿床,位于永一梅上古生代拗陷东南部的北东向龙漳次一级基底断裂凹陷带中。有关本区钙矽卡岩型铁矿床的一般地质情况、交代矿化特征和生成条件,作者等已于1980年作过介绍。本文着重对上述两个矿区的矽卡岩类型、分带特征、交代作用中组分迁移规律及其与矿化分带的关系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分带 交代作用 基底断裂 组分迁移 生成条件 凹陷 特征 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特殊的矿化分带──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多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测辉 刘丹英 +1 位作者 冯志文 夏卫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7,共7页
根据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是由构造动力热液和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新认识,建立了银山矿床新的矿化分带体系──二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及找矿意义。
关键词 多金属 矿化分带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0火山岩型铀-钼矿床的构造-矿化分带及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毅 《铀矿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8,共6页
460矿床是产在华北地台北缘上侏罗统次流纹斑岩体内的一个大型铀-钼矿床。矿床受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盆缘基底断裂(F_(45))与其派生的次级断裂(F_3)斜接复合部位控制,铀矿化分布在次流纹斑岩体中,矿床构造、矿化和围岩蚀变在垂向上的分... 460矿床是产在华北地台北缘上侏罗统次流纹斑岩体内的一个大型铀-钼矿床。矿床受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盆缘基底断裂(F_(45))与其派生的次级断裂(F_3)斜接复合部位控制,铀矿化分布在次流纹斑岩体中,矿床构造、矿化和围岩蚀变在垂向上的分带性十分明显,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吕梁期钾质混合岩化和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所导致的两次铀的预富集作用,以及燕山期次流纹斑岩侵位后的酸性火山热液成矿、喜山期裂陷-玄武岩活动后的热水叠造成矿和近代的表生淋积叠造成矿等多次成矿作用阶段。460矿床是一个典型的复成因的火山岩型铀-钼矿床,可以由此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矿化分带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招掖地区金矿床的矿化分带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均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4-23,共10页
根据招掖地区金矿床的空间展布及其结构特征研究,本文提出并讨论了本区金矿化的三种分带型式及其形成机理.即:(1)受控矿断裂性质制约的矿化类型分类;(2)由多阶段矿化形成的脉动分带和,(3)由同一阶段矿化形成的沉淀分带.
关键词 招掖地区 矿化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人嶂钨矿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晓龙 孔凡乾 韦龙明 《中国锰业》 2016年第4期37-39,共3页
从矿体形态在空间上的分布、矿脉品位与含脉率以及含脉密度在垂向、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矿物的组合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矿脉形态与钨矿化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矿化的分带形式。研究发现,在垂向上的的分带特征要比水平方向上明显,... 从矿体形态在空间上的分布、矿脉品位与含脉率以及含脉密度在垂向、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矿物的组合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矿脉形态与钨矿化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矿化的分带形式。研究发现,在垂向上的的分带特征要比水平方向上明显,矿物组合严格按照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的变化趋势逐步演化;高温矿物多聚集于矿床中上部,低温矿物位于下部,构成逆向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分带 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穆棱沸石矿床矿化分带特征与规律
14
作者 张寿庭 赵鹏大 +1 位作者 徐旃章 杨耕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8,共8页
文章以穆棱沸石矿床为例 ,探讨了天然沸石矿矿化分带特征与矿石物化性能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矿床不同部位沸石矿化类型的差异变化与碱金属K、Na元素的分异富集特征关系密切 ;若两者分异富集明显 ,易形成单一的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 文章以穆棱沸石矿床为例 ,探讨了天然沸石矿矿化分带特征与矿石物化性能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矿床不同部位沸石矿化类型的差异变化与碱金属K、Na元素的分异富集特征关系密切 ;若两者分异富集明显 ,易形成单一的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矿 ;反之 ,则形成混合型沸石矿。由矿体浅部往深部 ,矿石物化性能的差异变化总体表现为 :NH+ 4和K+ 的交换容量、最大热失重值、吸湿率及气体吸附容量等渐趋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棱沸石 地质学 矿化分带 化学组分 物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巴塘县亥隆—措莫隆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的矿床特征、成矿作用与矿化分带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晓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S2期112-123,共12页
亥隆-措莫隆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是川西高原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其矿质来源和区内的措莫隆、若洛隆等含锡花岗岩有关。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的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并产于受这些构造破碎带控制的... 亥隆-措莫隆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是川西高原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其矿质来源和区内的措莫隆、若洛隆等含锡花岗岩有关。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的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并产于受这些构造破碎带控制的钙质矽卡岩中。根据矿床的矽卡岩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成矿过程可分为矽卡岩化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两个矿化期及五个矿化阶段,矿化程度主要和晚期矽卡岩化阶段以及石英-硫化物期交代蚀变的强烈程度有关。本文还根据对该矿床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矽卡岩的分类系统表。亥隆-措莫隆有色金属矿带是川西高原著名的白玉-义敦-乡城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亥隆-措莫隆矿带中的成矿地质构造条件的差异,成矿元素在区域上表现为三种组合系列:锡多金属系列(Sn-W-Cu-Pb-Zn-Ag-Co-As);铜多金属系列(Cu-Pb-Zn-Ag-Mo);铅多金属系列(Pb-Zn-Ag)。在矿区,从花岗岩体由内向外,可依次出现Sn-Cu带、Sn-Cu-Pb-Zn带、Sn-Pb-Zn带的矿化分带。在Sn-Cu带的矿体中,由下至上、由内接触带到外接触带,还依次出现W-Sn、Sn-Cu的矿化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巴塘 亥隆-措莫隆 锡多金属 矽卡岩 作用 矿化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灵宝小秦岭金矿带矿化分带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可勇 卢作祥 《贵金属地质》 199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小秦岭矿化带近东西向展布有5个金矿化宫集带(亚矿带)。其中以文峪-杨砦峪亚矿带矿脉密度最大,矿床数量最多。全区发育有两类金矿化,即含金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两者空间发育具互补性特点以及一定的分带趋势。全区自西向东,石英... 小秦岭矿化带近东西向展布有5个金矿化宫集带(亚矿带)。其中以文峪-杨砦峪亚矿带矿脉密度最大,矿床数量最多。全区发育有两类金矿化,即含金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两者空间发育具互补性特点以及一定的分带趋势。全区自西向东,石英脉型矿化所占比重渐减,蚀变岩型矿化逐增,至东部雪家山岩体以东则形成一些蚀变岩型小型矿床,垂向分布上,含金石英脉型矿化多在浅部;蚀变岩型矿化则多发育于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分带 小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和加强金矿化分带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均 《黄金科技动态》 1990年第4期14-16,共3页
众所周知,矿化分带性及其规律作为矿床学、成矿规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矿产预测评价的主要途径,早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关注,并已在诸多金属矿床研究中广为应用。但在金矿地质研究中,由于金成矿作用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受传统成矿观念的... 众所周知,矿化分带性及其规律作为矿床学、成矿规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矿产预测评价的主要途径,早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关注,并已在诸多金属矿床研究中广为应用。但在金矿地质研究中,由于金成矿作用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受传统成矿观念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青城子矿田矿化分带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江 《辽宁地质》 2000年第3期173-179,共7页
青城子矿田是一个大型金、银多金属综合矿田,矿田内具有(铜)铅锌-银-金的矿化分带现象。从含矿原岩建造-浊积岩建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韧性剪切作用以及矿质分异作用角度对青城子矿田的矿化分带性做了初步研究,认为青城子矿... 青城子矿田是一个大型金、银多金属综合矿田,矿田内具有(铜)铅锌-银-金的矿化分带现象。从含矿原岩建造-浊积岩建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韧性剪切作用以及矿质分异作用角度对青城子矿田的矿化分带性做了初步研究,认为青城子矿田的矿化分带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对矿田分带性的研究有利于青城子矿田乃至辽东地区的金、银多金属矿产找矿与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城子 矿化分带 铅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钼矿床蚀变岩石类型和蚀变矿化分带特征
19
作者 彭成 李威 《有色矿冶》 2020年第4期4-8,共5页
通常的斑岩型钼矿床是指围岩中不含碳酸盐岩岩石的矿床类型,其实矽卡岩型钼矿床从根本上说其围岩成分只有少部分碳酸盐岩岩石而仍属于斑岩型钼矿床。对于研究斑岩型钼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的目的,就是要总结分带与矿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论... 通常的斑岩型钼矿床是指围岩中不含碳酸盐岩岩石的矿床类型,其实矽卡岩型钼矿床从根本上说其围岩成分只有少部分碳酸盐岩岩石而仍属于斑岩型钼矿床。对于研究斑岩型钼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的目的,就是要总结分带与矿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论上的分带应该是岩体向外具有四个蚀变矿化带:即钾化带、硅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盘岩化带,而大部分的工业钼矿体产于硅化带,次为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内,青盘岩化带内几乎不含矿。硅化的主要形式就是数以百万计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大小的石英细脉,它们的密集程度不同,含矿浓度不同,展布方向不同,有时构成网脉状。这就是矿床不同部位的矿石品位各异的原因所在。钾化带主要是各种细脉内含有不同程度的钾长石矿物,有的是纯粹的钾长石脉,这类细脉的矿化相对较弱,其带内矿体规模相对较小。以蚀变矿化的分带作为一种找矿标志也是一种地质找矿领域切实可行的应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钼 蚀变岩石类型 蚀变矿化分带 硅化 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床矿化分带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祖伟 《矿产与地质》 1993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研究并讨论了小秦岭金矿床的矿化类型、石英脉在不同矿化阶段和同一矿化阶段的空间分带性及其形成机理.
关键词 小秦岭 矿化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