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阔叶红松林皆伐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形态与矿化速率变化
1
作者 邹珊 段文标 +2 位作者 王亚飞 牟淼先 王韶琪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0,共12页
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森林恢复方式有极强的敏感性,为阐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与碳形态之间的关系,2023年6月选择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区域内2种不同恢复方式下形成的2种林分(天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枫桦次生林,人... 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森林恢复方式有极强的敏感性,为阐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与碳形态之间的关系,2023年6月选择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区域内2种不同恢复方式下形成的2种林分(天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枫桦次生林,人工恢复形成的红松人工林)的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受干扰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林地土壤作为对照(PK),采用野外样地设置与调查、土样采集与室内培养及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机碳矿化速率对不同恢复方式的响应,并结合土壤碳形态的分布,探究不同恢复方式下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土壤碳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从第3天开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断下降直至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矿化速率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小;2)原始阔叶红松林(PK)的矿化速率最高、天然枫桦次生林(BC)次之、红松人工林(PM)最低;3)2种恢复方式下土壤的总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与非活性有机碳由大到小依次为PK、BC、PM;颗粒有机碳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BC、PM、PK;4)培养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现出一致减小的趋势,且与有机碳矿化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其中易氧化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22。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相较于红松人工林,天然枫桦次生林增强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并且在2种恢复方式中,活性有机碳主导着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天然恢复 人工恢复 有机碳矿化速率 土壤碳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冻融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邹红岩 吴天 +2 位作者 张百慧 董洪庆 李富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1期37-45,共9页
【目的】为探究季节性冻融作用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三江平原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小叶章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湿地和水稻田0~20cm和20~40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的方法,探索冻融... 【目的】为探究季节性冻融作用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三江平原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小叶章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湿地和水稻田0~20cm和20~40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的方法,探索冻融作用影响下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冻融循环矿化培养后,3种湿地土壤总碳的矿化率均低于0.55%,且冻融循环降低了3种湿地不同层土壤有机碳矿化总量。3种湿地土壤矿化总量均降低,表现为UDAW>DDAW>RP。冻融循环明显刺激了CH_(4)的累积释放量,在深层表现最明显。经过冻融处理的3种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高于未经冻融处理的对照(check,CK);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MBC)浓度和纤维素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均低于CK,且不同类型土壤表现为UDAW>DDAW>RP。【结论】冻融循环降低了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总量,但却提高了深层土壤中甲烷的矿化速率;经过冻融循环后,土壤DOC含量增加,相反却降低了土壤MBC含量和3种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融 湿地 矿化速率 活性有机碳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 被引量:57
3
作者 周焱 徐宪根 +4 位作者 阮宏华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1-1907,共7页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高山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快14.3%、60.0%和166.7%,差异主要存在于0~10cm。土壤碳矿化率以针叶林最高(16.6%),分别比亚高山矮林、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高37.0%、67.6%和79.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递减的幅度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矿化比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海拔 土壤有机碳 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温带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立新 黄兰英 +3 位作者 乔璐 段文标 纪萱 俞元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通过室内模拟不同氮形态(NH4+-N、NO3--N、NH4+-N+NO3--N)沉降实验,研究不同氮形态沉降对温带不同森林类型(椴树红松混交林、白桦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与对照相比,经... 通过室内模拟不同氮形态(NH4+-N、NO3--N、NH4+-N+NO3--N)沉降实验,研究不同氮形态沉降对温带不同森林类型(椴树红松混交林、白桦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与对照相比,经过氮沉降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矿化速率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其增加的程度又取决于森林类型、土层、氮处理类型和处理时间。不同林型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矿化速率受氮沉降影响不同,混交林对氮沉降的响应要弱于阔叶林,高于针叶人工纯林;土壤A层比土壤B层对氮沉降敏感;以铵态氮形态沉降时对铵态氮含量、净氨化速率影响较大,以硝态氮形态沉降时对硝态氮含量、净硝化速率影响较大,混合形态的氮沉降要比单种形态的氮沉降使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矿化速率增加幅度更高;氮沉降时间越长,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矿化速率与对照差距越大,说明氮沉降对土壤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室内模拟 森林类型 矿化速率 速率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饼肥在植烟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和腐殖化系数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武雪萍 钟秀明 刘增俊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5,共4页
砂滤管试验结果表明,烟田土壤中饼肥的有机C、N分解快、易释放,前期(50 d内)释放N 71.03%-85.93%,占烟草全生育期N素释放量的79.67%-90.49%,满足了烟草最大吸收期对氮的需要;后期释放出较少的N量,既有利于烟叶成熟期落黄,又不会因缺... 砂滤管试验结果表明,烟田土壤中饼肥的有机C、N分解快、易释放,前期(50 d内)释放N 71.03%-85.93%,占烟草全生育期N素释放量的79.67%-90.49%,满足了烟草最大吸收期对氮的需要;后期释放出较少的N量,既有利于烟叶成熟期落黄,又不会因缺肥造成烟叶早衰而影响品质,因此经发酵腐熟的饼肥N素释放规律符合烤烟对N素需求规律。饼肥的腐殖化系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饼肥 土壤 矿化速率 腐殖系数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氮矿化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陶勤南 吴良欢 方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7-244,共8页
稻田土壤氮在淹水密闭培养12周内的矿化累积曲线采用预培期计算法(包括干土效应)的有效积温式精度明显优于扣除预培期计算法(扣除干土效应)。用预培期计算法求得的矿化参数K>0.0<n<1。矿化速率是土壤氮矿化过程的特征值,有效积... 稻田土壤氮在淹水密闭培养12周内的矿化累积曲线采用预培期计算法(包括干土效应)的有效积温式精度明显优于扣除预培期计算法(扣除干土效应)。用预培期计算法求得的矿化参数K>0.0<n<1。矿化速率是土壤氮矿化过程的特征值,有效积温105℃时的矿化速率(Y_(105)~′)与土壤氮矿化能力及矿化氮有效性均密切相关。稻田晚发性取决于土壤氮后期的矿化速率,有效积温840℃时的矿化速率(Y_(840)~′)愈大,后四周矿化量愈多,晚发性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速率 土壤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矿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严毅萍 曹建华 +2 位作者 尹辉 杨慧 喻崎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7,共5页
选取桂林市毛村典型岩溶区林地、灌丛、旱地和果园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对土壤有机碳库、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地表以下0—20cm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森... 选取桂林市毛村典型岩溶区林地、灌丛、旱地和果园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对土壤有机碳库、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地表以下0—20cm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森林>灌丛>旱地>果园;20—4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森林>旱地>灌丛>果园;40—6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旱地>灌丛>果园。土壤培养试验的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大小依次为:森林>灌丛>旱地>果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矿化速率 土地利用类型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菜田有机氮素净矿化速率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4
8
作者 贾伟 王丽英 陈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8-205,共8页
大量投入的有机肥所释放的氮素在菜田氮素推荐中不容忽视,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有机氮矿化速率用于指导菜田施肥。本研究汇总最近10年来我国华北平原菜田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根据植物吸收法计算的菜田土壤及有机肥中的有机氮素表观净矿化的... 大量投入的有机肥所释放的氮素在菜田氮素推荐中不容忽视,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有机氮矿化速率用于指导菜田施肥。本研究汇总最近10年来我国华北平原菜田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根据植物吸收法计算的菜田土壤及有机肥中的有机氮素表观净矿化的结果,比较其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设施和露地菜田有机肥氮素矿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设施菜田中冬春茬和秋冬茬每周土壤有机氮素矿化平均速率分别为2.9,6.2 kg/hm2,而露地菜田分别为3.6,0.6 kg/hm2;设施菜田中冬春茬和秋冬茬每周有机肥氮素矿化平均速率分别为3.6,3.2 kg/hm2,露地菜田分别为1.8,-0.3 kg/hm2;菜田土壤有机肥氮素当季释放比例介于-14.9%~34.9%。分析表明,氮素淋洗影响了对有机氮素矿化的准确估算,有机肥氮素表观矿化量与其总氮投入量及其与土壤氮素盈余没有显著相关。另外,季节性土壤温度差异又是有机氮素矿化关键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田 设施 露地 有机肥 氮素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不同类型区河流水体磷形态分布及矿化速率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宏伟 高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763,共6页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对种植业(A)、养殖业(B)和生活污水(C)3种影响类型河流水体中磷的形态、矿化速率和周转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中总磷(TP)、可溶解性总磷(TDP)和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略高于A类...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对种植业(A)、养殖业(B)和生活污水(C)3种影响类型河流水体中磷的形态、矿化速率和周转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中总磷(TP)、可溶解性总磷(TDP)和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略高于A类型,却远低于C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但河流水体中可酶解磷(EHP)浓度则相反,以A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最高,丰水期最高可达0.11 mg L-1,而C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EHP浓度则较低。实验数据显示受农业影响的河流水体磷的矿化速率明显高于C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尤其在丰水期,A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中磷的矿化速率最高可达1.437 nmol L-1min-1。研究表明水体中磷的矿化速率与EH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受农业影响的河流水体磷的周转时间为3~7 d,低于C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的9.1 d。以上结果说明环太湖河流水体磷的形态分布、转化与影响水体的类型密切相关,生活污水对环太湖河流总磷贡献较大,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磷其生物可利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反应磷(SRP) 可酶解磷(EHP) 矿化速率 周转时间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海造田长期耕种稻田和旱地土壤氮矿化速率及供氮潜力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佳 胡正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70,共9页
围海造田是沿海地区拓展土地面积的主要途径。土壤氮矿化参数是揭示围海造田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氮供应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沿海造田土壤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以杭州湾南岸海积平原上慈溪市1000年和520年筑塘造田区为对象,选择4个... 围海造田是沿海地区拓展土地面积的主要途径。土壤氮矿化参数是揭示围海造田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氮供应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沿海造田土壤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以杭州湾南岸海积平原上慈溪市1000年和520年筑塘造田区为对象,选择4个代表性采样点,每个点从低洼稻田采集1个表层混合水稻土,在其相邻高地采集1个表层混合旱地土壤,共8个样品。采用间隙淋洗法研究了土壤样品氮矿化动力学特征。结果如下:119d培养试验证实水稻土和旱地土壤有机氮矿化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Nt=N0(1-e-kt);水稻土有机氮矿化势(N0)为82.7-161.9mg/kg(平均114mg/kg),占有机氮的7.3%,旱地土壤N0为63.9-104.4mg/kg(平均83.4mg/kg),占有机氮的7.3%;水稻土有机氮矿化速率(k)为0.033-0.114/d(平均0.064/d),旱地土壤k为0.007-0.023/d(平均0.020/d)。土壤综合供氮指标(N0×k),水稻土为3.84-18.46mg/(kg.d)[平均8.0mg/(kg.d)],旱地土壤为0.54-2.66mg/(kg.d)[平均1.6mg/(kg.d)]。水稻土总氮含量为1.4-2.0g/kg(平均1.6g/kg),旱地为0.87-2.0g/kg(平均1.3g/kg)。可见,水稻土氮库、供氮潜力和速率均大于相邻旱地土壤。因此,从土壤氮肥力来讲,相对于旱地,围海形成的水稻田更具有可持续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海造田 矿化速率 水田 旱地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酶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清馨 张心昱 +3 位作者 王辉民 付晓莉 郭志明 陈伏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502-6510,共9页
为探讨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Cmin)及酶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选择亚热带杉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长期氮添加与室内控温培养试验,分析土壤Cmin及β^(-1),4-葡萄糖苷酶(βG)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野... 为探讨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Cmin)及酶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选择亚热带杉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长期氮添加与室内控温培养试验,分析土壤Cmin及β^(-1),4-葡萄糖苷酶(βG)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野外试验设置对照(N0)、低氮(N1:50 kg N hm^(-2)a^(-1))、高氮(N2:100 kg N hm^(-2)a^(-1)) 3种处理,每种处理3次重复,室内培养设置10—40℃。结果表明:(1)氮添加增加土壤Cmin,为N2>N1>N0,但其Q10(Cmin)差异不显著。(2)氮添加增加βG的潜在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催化效率(Vmax/Km),且Vmax和Vmax/Km均为N2>N1>N0,而氮添加对半饱和常数(Km)影响不显著。Q10(Vmax)和Q10(Km)大小为N2>N1>N0且差异显著,但是Q10(Vmax/Km)无显著差异。(3)相关分析表明,30℃培养温度下,Cmin和全磷(TP)、硝态氮(NO-3-N)、有效磷(a P)、Vmax正相关; Vmax和TP、NO-3-N正相关,和p H负相关; Km和全氮(TN)负相关; Vmax/Km和p H负相关,和TP正相关。30—40℃培养温度下,Q10(Vmax)和p H负相关,Q10(Vmax/Km)和TN负相关。研究可为氮沉降背景下土壤碳素循环的生物化学过程对增温响应的模型提供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有机碳矿化速率 酶动力学参数 温度敏感性 杉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后不同年限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氮的矿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光艳 胡同欣 +2 位作者 李飞 赵彬清 孙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6,共9页
火干扰一直是我国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之一。氮是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养分元素,研究火干扰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对于深入探讨火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火后不同年限(3年... 火干扰一直是我国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之一。氮是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养分元素,研究火干扰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对于深入探讨火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火后不同年限(3年、9年、28年)的重度火烧迹地,采用原位培养法,经过1个生长季的土壤氮素矿化采样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火后不同年限土壤的铵态氮(NH4+-N)平均值分别为82.99、93.27、108.38 mg·kg-1,随着火后时间的增加土壤NH4+-N含量呈递增趋势。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66、10.07、3.59 mg·kg-1,火后短期内NO3--N含量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加再减小。火干扰后不同年限生长季土壤氮净矿化率(NMR)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为3.55 mg·kg-1,最低值出现在8月份为-1.96 mg·kg-1,不同年限NMR分别为1.20、-0.07、0.76 mg·kg-1,火后土壤NMR随着恢复年限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p H值与NMR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钾与NMR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p H值和速效钾是影响火后兴安落叶松林土壤NMR的主要因子。本研究将为深入揭示火后森林土壤氮库的变化以及火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兴安落叶松林 土壤氮 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及影响因素——基于文献数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君政 王鹏 +2 位作者 肖汉玉 赵君 舒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07-4218,共12页
15N同位素稀释技术是测量土壤氮总矿化速率(Nmin)和总硝化速率(Nnit)的有效方法。为了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Nmin和Nnit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本文基于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技术研究氮总转化速率(室内培养)的121篇文献,收集中国陆地生态系... 15N同位素稀释技术是测量土壤氮总矿化速率(Nmin)和总硝化速率(Nnit)的有效方法。为了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Nmin和Nnit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本文基于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技术研究氮总转化速率(室内培养)的121篇文献,收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林地、草地、农田)Nmin和Nnit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土壤Nmin和Nnit分别为6.03 mg N kg^-1 d^-1和7.45 mg N kg^-1d^-1。北方土壤Nmin(8.39 mg N kg^-1 d^-1)显著高于南方土壤(4.66 mg N kg^-1 d^-1);Nnit(8.40 mg N kg^-1 d^-1)高于南方土壤(6.96 mg N kg^-1d^-1),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2)不同生态系统土壤Nmin和Nnit的大小关系为:草地>农田>林地;农田>草地>林地。草地土壤Nmin与林地、农田差异显著,显著高于林地(P=0.002)、农田(P=0.005);农田土壤Nnit与林地差异显著(P<0.001),与草地差异不显著(P>0.05)。3)北方土壤Nmin和Nnit主要影响因素均为pH,与pH显著正相关;南方土壤Nmin主要影响因素是总氮(Total Nitrogen,TN),与TN显著正相关;Nnit主要影响因素是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NH4^+-N),与NH4^+-N显著负相关。4)林地生态系统Nmin和Nnit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TN和NH+4-N,Nmin与TN显著正相关;Nnit与NH4^+-N显著负相关;草地Nmin和Nnit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土壤碳氮比(C/N)和总碳(Total Carbon,TC),Nmin与土壤C/N显著负相关,Nnit与TC显著正相关;农田Nmin和Nnit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土壤C/N,与土壤C/N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土壤氮 矿化速率 总硝速率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细菌群落对土壤碳矿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彦林 曾春梅 龙美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67-1974,共8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江流域(重庆段) 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纯林、混交林、草地、裸地)土壤碳矿化速率与土壤细菌丰度、多样性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驱动的碳循环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矿化速率...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江流域(重庆段) 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纯林、混交林、草地、裸地)土壤碳矿化速率与土壤细菌丰度、多样性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驱动的碳循环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矿化速率动态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先升高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土壤累积碳矿化量大小依次为混交林、纯林、草地、裸地;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Simpson、Chao 1及ACE指数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纯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混交林细菌丰度最高,裸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度都最低;FAPROTAX细菌功能分组主要以化能异养、发酵、木聚糖分解、硝化、氮呼吸、好氧氨氧化作用等为主,其中参与碳氮循环的功能细菌在混交林丰度较高,表明土壤细菌功能群落的组成对土壤碳矿化速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土地利用 细菌 多样性 功能 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侵年限的互花米草对闽江口湿地沉积物矿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燕臻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6期99-101,共3页
为了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年限对湿地沉积物氮素矿化速率的影响,采集8个入侵时间不同的表层沉积物,利用连续淹水培养法对沉积物氮素矿化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值由6.92mg·kg^(-1... 为了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年限对湿地沉积物氮素矿化速率的影响,采集8个入侵时间不同的表层沉积物,利用连续淹水培养法对沉积物氮素矿化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值由6.92mg·kg^(-1)·d^(-1)降至0.01mg·kg^(-1)·d^(-1);矿化速率与含水率、TN、NH^(4+)-N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电导率、C/N均无相关关系(P>0.05);矿化速率与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湿地沉积物中理化性质和生物要素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入侵年限 沉积物 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灌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蒋景诚 陈金秀 周淑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27-633,共7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一定温度下、经112d的土壤培育后、用直线回归方程(零级反应)叙述氮矿化反应。据此方法,我们测定了旱地土壤和稻地土壤的氮矿化能力(速率常数)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土壤含水量、培育温度、土壤组分、土壤pH和Eh....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一定温度下、经112d的土壤培育后、用直线回归方程(零级反应)叙述氮矿化反应。据此方法,我们测定了旱地土壤和稻地土壤的氮矿化能力(速率常数)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土壤含水量、培育温度、土壤组分、土壤pH和Eh.用混合土壤培育法也可测定一个土壤剖面的氮矿化能力。此法比该剖面中各层土壤培育法更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矿化速率 污染 零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磷的矿化速率 被引量:44
17
作者 高光 朱广伟 +2 位作者 秦伯强 陈鋆 王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57-165,共9页
通过对2003年4月至2004年10月,太湖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体中磷的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它水环境因子的同步监测,初步探讨了藻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体中磷形态构成的差异及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水体中磷... 通过对2003年4月至2004年10月,太湖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体中磷的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它水环境因子的同步监测,初步探讨了藻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体中磷形态构成的差异及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水体中磷的矿化速率.研究表明,太湖水体中总磷的70.2%由悬浮态的颗粒磷构成,溶解性反应磷(DRP)的含量不足7%;而总磷中的58.2%可通过酶解生成DRP维持水体中藻类、细菌等的持续生长.在不同生态类型湖区、以及藻类不同生长阶段,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动力学参数差异显著,在酶的作用下,磷的矿化速率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最短的磷周转时间仅需数分钟.这种短时间尺度磷的快速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藻类大量繁衍时,所需磷酸盐的来源.即当水体中DRP的浓度较低时,藻类能通过酶解其它形态的磷,从而使得DRP得到及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碱性磷酸酶 动力学参数 矿化速率
原文传递
北方温带森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碳矿化速率及酶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30
18
作者 樊金娟 李丹丹 +5 位作者 张心昱 何念鹏 部金凤 王情 孙晓敏 温学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4,共8页
采集长白山脉龙岗支脉老秃顶子南坡3个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岳桦林、针阔混交林、红松林)土壤,进行室内温度梯度培养试验,研究土壤碳矿化速率((Cmin))和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动力学参数及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海拔和温度对... 采集长白山脉龙岗支脉老秃顶子南坡3个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岳桦林、针阔混交林、红松林)土壤,进行室内温度梯度培养试验,研究土壤碳矿化速率((Cmin))和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动力学参数及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海拔和温度对(Cmin)均有显著影响,3种森林土壤(Cmin)均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岳桦林土壤(Cmin)最高.3种森林土壤碳矿化速率温度敏感性[Q(10(Cmin)]大小为岳桦林〉红松林〉针阔混交林,但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土壤βG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Vmax的温度敏感性[Q10(Vmax)]为1.78-1.90,Km的温度敏感性[Q10(Km)]为1.79-2.00.岳桦林Q10(Vmax)/Q10(Km)值显著高于红松林和针阔混交林,表明高海拔岳桦林土壤有机碳水解酶动力学参数受温度升高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酶动力学 β-1 4-葡萄糖苷酶 温度敏感性 温带森林
原文传递
硝化抑制剂DCD、DMPP对褐土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章燕 徐慧 +1 位作者 夏宗伟 郭彦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6-172,共7页
采用15N库稀释-原位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CD、DMPP对华北盐碱性褐土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种植玉米的盐碱性土壤上进行,设单施尿素、尿素+DCD、尿素+DMPP3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后2周,DCD、DMPP分别使氮总... 采用15N库稀释-原位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CD、DMPP对华北盐碱性褐土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种植玉米的盐碱性土壤上进行,设单施尿素、尿素+DCD、尿素+DMPP3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后2周,DCD、DMPP分别使氮总矿化速率和氮总硝化速率减少了25.5%、7.3%和60.3%、59.1%,DCD对氮总矿化速率的影响显著高于DMPP,两者对氮总硝化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后7周,不同硝化抑制剂对氮总硝化速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施肥后2周,3个处理的土壤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分别是施肥前的7.2~10.0倍和5.5~21.5倍;NH4+和NO3-消耗速率分别是施肥前的9.1~12.2倍和5.1~8.4倍,这是由氮肥对土壤的激发效应所致.硝化抑制剂使氮肥更多地以NH4+形式保持在土壤中,减少了NO3-的积累.土壤氮总矿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受硝化抑制剂的抑制是N2O减排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抑制剂 15N库稀释技术 原位培养 氮总矿化速率 氮总硝速率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对半干旱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和N矿化速率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范志平 胡亚林 +1 位作者 黎锦涛 曾德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60-3367,共8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干湿交替是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近年来,随着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气候事件增加,干湿交替对土壤C和N循环过程影响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模拟土壤干湿交替对土壤C...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干湿交替是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近年来,随着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气候事件增加,干湿交替对土壤C和N循环过程影响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模拟土壤干湿交替对土壤C和N矿化速率影响及其延时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呼吸CO2释放速率随土壤干旱化增加不断降低,干旱土壤重新湿润后,土壤呼吸速率能够迅速恢复到初始水平。与恒湿处理相比,干湿交替变化能够降低土壤呼吸CO2释放累积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而干湿交替处理土壤呼吸CO2释放累积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均显著高于恒干处理。在干湿交替结束后延时期间,土壤呼吸CO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对干湿交替变化表现出延时性,而土壤净硝化速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土壤水分是影响半干旱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和N循环的重要环境因子,且土壤C和N矿化速率对土壤干湿交替变化的延时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干湿交替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N矿化速率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