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O优化LSTM的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任桂香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1-4,9,共5页
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的广泛应用为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提供了更智能化的预测模型,但LSTM模型的最优超参数组合获取难度较大,给模型的可靠性带来不确定性。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的广泛应用为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提供了更智能化的预测模型,但LSTM模型的最优超参数组合获取难度较大,给模型的可靠性带来不确定性。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和LSTM模型引入矿区地表变形预测中,首先通过PSO对LSTM模型的超参数进行智能化自动寻优,构建PSO-LSTM预测模型,采用可决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进行模型精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SO-LSTM模型较LST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模型的预测值曲线更逼近观测值曲线,PSO-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既高于LSTM模型,也高于传统的BP模型,其预测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PS01:R^(2)=0.95,RMSE=2.09;PS01:R^(2)=0.91,RMSE=9.02.本文结果既扩展了LSTM模型的应用范围,可为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矿区地表 最优超参数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研究
2
作者 任桂香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灰色Verhulst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模型的重要组成之一,对“S”形曲线具有良好的表现能力。针对灰色Verhulst模型在矿区地表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问题,以灰色Verhulst模型为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以某煤矿综采工作面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为数据... 灰色Verhulst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模型的重要组成之一,对“S”形曲线具有良好的表现能力。针对灰色Verhulst模型在矿区地表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问题,以灰色Verhulst模型为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以某煤矿综采工作面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其中2个点(M36和M79)开展了灰色Verhulst模型地表沉降预测研究。同时,以后验差比C、小误差概率P和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综合进行模型预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M36和M79号点的预测结果P值均为1,C值分别为0.22和0.07,模型等级均为优秀。M36和M79号点的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8和0.27,与C、P值保持一致。灰色Verhulst模型可对地下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开展全周期预测,是矿区地表沉降预测的适用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VERHULST模型 沉降预测 矿区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表和岩层的移动观测应用分析
3
作者 苟小川 李小刚 +1 位作者 靳涛 张可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0期0045-0048,共4页
矿区地表和岩层的移动是矿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它涉及到复杂的地质结构稳定性以及严峻的环境保护挑战。随着矿产资源日益频繁的开采,这些移动对整体安全提出了更高且更加严格的要求。文章深入探讨了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背后的基... 矿区地表和岩层的移动是矿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它涉及到复杂的地质结构稳定性以及严峻的环境保护挑战。随着矿产资源日益频繁的开采,这些移动对整体安全提出了更高且更加严格的要求。文章深入探讨了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背后的基本原理、先进观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为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提供全面指导。综合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精确度高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人机等现代化工具,研究者可以有效观测这些变化,为实现可持续开发目标提供坚实而科学的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 矿区岩层 移动观测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 技术在矿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运用分析
4
作者 卢进宏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18期83-85,共3页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全面发展,技术的进步开始成为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尤其是我国在当前的发展中对于矿产资源开采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全面提高矿区开采的效率,同时也为保证矿区开采的安全性,InSAR技术开始被运用于...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全面发展,技术的进步开始成为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尤其是我国在当前的发展中对于矿产资源开采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全面提高矿区开采的效率,同时也为保证矿区开采的安全性,InSAR技术开始被运用于当前的矿区开采工作中,同时也逐渐成为针对地质地表变形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监测技术与监测手段,这种InSAR技术不仅协助了在针对矿区地表问题的监测,同时也协助针对当前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监测,文章基于此对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运用做出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矿区地表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与概率积分法联合的矿区地表沉降精细化监测方法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洋 陶秋香 +3 位作者 刘国林 王路遥 王凤云 王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54-3566,共13页
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法的优势,提出一种InSAR和概率积分法联合进行矿区地表沉降的精细化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InSAR时序累积沉降盆地,进而建立判别大梯度形变的约束条件,区分沉降边缘与沉降中心.对于形变较小的沉降边缘,保留InSAR结... 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法的优势,提出一种InSAR和概率积分法联合进行矿区地表沉降的精细化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InSAR时序累积沉降盆地,进而建立判别大梯度形变的约束条件,区分沉降边缘与沉降中心.对于形变较小的沉降边缘,保留InSAR结果,而对于大梯度沉降中心,则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模型建立矿区工作面的沉降盆地,并通过空间插值,获取地理坐标系下连续的地表沉降信息,最终得到完整的矿区地表沉降结果.论文以山东某矿区为研究区域,采用2016年10月16日—2018年3月4日期间的21景SAR影像和工作面水准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减少水准监测工作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沉降结果,其监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InSAR和概率积分法,可有效弥补两种技术单独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的不足,获取更为准确、可靠的矿区地表沉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概率积分法 矿区地表沉降 形变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NN神经网络在矿区地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高彩云 崔希民 +1 位作者 高宁 洪雪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100,共4页
针对矿区地表变形预测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性、非线性等特点,基于新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构建了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模型。首先,介绍了GRNN的建模原理,并对影响GRNN网络预测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其次,为了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及预测... 针对矿区地表变形预测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性、非线性等特点,基于新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构建了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模型。首先,介绍了GRNN的建模原理,并对影响GRNN网络预测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其次,为了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及预测精度,采用滚动建模方式对网络进行建模训练,并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原理提出了交叉验证搜索算法对GRNN网络预测关键参数平滑因子SPREAD进行优选;最后,将优化后的GRNN网络应用于某矿区地表变形预测,并与LM-BP、RBF、回归分析3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RNN网络泛化能力强、算法稳定,且预测精度较高,适合于矿区地表变形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变形 GRNN神经网络 滚动建模 交叉验证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表水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及案例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牛坤玉 於方 +1 位作者 张天柱 郭静利 《环境保护》 CSSCI 2016年第24期62-68,共7页
研究构建了矿区地表水环境损害评估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的优先序,并通过矿区典型案例对评估体系进行验证,分析了评估结论对于贴现率、贴现基准年等参数的敏感性。结论如下:矿区地表水环境损害可以分为水资源损害与水生生... 研究构建了矿区地表水环境损害评估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的优先序,并通过矿区典型案例对评估体系进行验证,分析了评估结论对于贴现率、贴现基准年等参数的敏感性。结论如下:矿区地表水环境损害可以分为水资源损害与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两部分。由于重金属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损害具有持久性,采用人工修复措施难以将其恢复至基线水平,且难以找到质量可比、价值可比的水资源进行补偿性修复,因此适于采用纯货币化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来量化损害。对于矿区地表水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害,若可以找到与被损害水域具有相似生境而且没有被重金属污染的水域,可以通过补偿性修复措施提升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则优先采用等值分析法进行损害评估。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认为使用等值分析法时,采用较高的贴现率更能体现受损环境的价值。另外若采用等值分析法评估环境损害,建议采取将恢复方案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建立修复监督实施机制和责任机制等方式,确保受损环境的恢复行动真正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 等值分析法 环境损害 损害评估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继超 宋伟东 +1 位作者 张继贤 张冬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47,共3页
简要介绍并比较当前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的主要方法,阐述PS-DInSAR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并就其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关键词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永久散射体技术 矿区地表形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钻井水溶开采矿区地表形变D-In SAR监测精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贺跃光 刘聪 邢学敏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了研究矿区地表形变以及沉降漏斗的生成机理、过程和趋势,获取沉陷发展规律,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态重建,采用D-In SAR对某钻井水溶矿区进行了监测。选取某钻井水溶矿区地表2015-2017年Sentinel-1A影像构成2个干涉影像对,进行地... 为了研究矿区地表形变以及沉降漏斗的生成机理、过程和趋势,获取沉陷发展规律,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态重建,采用D-In SAR对某钻井水溶矿区进行了监测。选取某钻井水溶矿区地表2015-2017年Sentinel-1A影像构成2个干涉影像对,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在SAR Scape软件平台,针对D-In SAR干涉影像的基线误差、大气误差和地形误差等,通过干涉影像对配准、基线估计、滤波去噪和相位解缠,获取矿区地表形变图;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MATLAB软件,与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沉陷区域的空间动态分布。然后进行D-In SAR形变数据和矿区水准沉降监测精度、相关性和误差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D-In SAR监测与水准观测的形变趋势一致,达到了水溶矿山地表沉降体积的获取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水溶开采 矿区地表形变 D-InSAR监测 精度分析 精细化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俊蓉 刘发民 李毅 《能源环境保护》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结合遥感(RS)监测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成果,指出:相比传统监测技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对矿区地表沉陷进行... 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结合遥感(RS)监测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成果,指出:相比传统监测技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对矿区地表沉陷进行高覆盖、高分辨率、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监测,但在实际应用中,D-InSAR技术会受系统本身因素、大气条件、地面植被、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随后发展起来的PS-InSAR、CR-InSAR及SBAS技术克服了D-InSAR技术的不足,却仍存在缺陷。随着RS技术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将传统监测手段与遥测技术进行优势互补,同时把具有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和表达优势的GIS技术与RS技术相互融合,可对矿区地表沉陷做出全新、快速、有效的监测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沉陷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表形变监测方法与地表沉陷控制对策
11
作者 高伟平 王志岗 《价值工程》 2021年第32期146-148,共3页
为实现对相关区域位置形变量的有效监控、分析,工作人员在结合相应的监测技术对矿区变形监测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矿区实际的地表变形测量需求来选取定向化的测量方式,同时在应对矿区地表沉陷的工作中,矿场需要采取充填开采技术以及覆岩离... 为实现对相关区域位置形变量的有效监控、分析,工作人员在结合相应的监测技术对矿区变形监测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矿区实际的地表变形测量需求来选取定向化的测量方式,同时在应对矿区地表沉陷的工作中,矿场需要采取充填开采技术以及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分析现有矿产开采的实际条件,选取对应的管控技术,有效的防止矿区土层的沉降。本文简要对矿区地表变形监测方法与地表沉降控制对策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沉降 监测方法 控制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和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定义 左小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5-905,共11页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无法进行长时间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以及现有预测模型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粒子群优...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无法进行长时间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以及现有预测模型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值;然后,选取矿区地表沉降的影响因子与获取的沉降监测值从多因子角度构建PSO-BP预测模型;最后,分析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BAS-InSAR能有效监测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PSO-BP预测值与SBAS-InSAR沉降值残差逐渐减少,算法收敛迭代加快,均方误差降低.与现有监测方法及预测模型的对比,证明了SBAS-InSAR在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监测中的优势以及PSO-BP模型在矿区地表沉降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方法可作为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监测和预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BAS-InSAR) 沉降监测 矿区地表 影响因子 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SO-BP)算法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河流域矿区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延子轩 冯民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2-642,共11页
为了研究晋城市长河流域采煤区地表水水质情况、查清其水化学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及主要离子来源。现场采集了地表水水样9组,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化学特征,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水化学类型,通过Gibbs图和离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地... 为了研究晋城市长河流域采煤区地表水水质情况、查清其水化学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及主要离子来源。现场采集了地表水水样9组,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化学特征,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水化学类型,通过Gibbs图和离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地表水主要离子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TDS为126—604 mg·L^(−1),平均值为344.11 mg·L^(−1);pH值为7.43—8.17,平均值为7.79,属于弱碱性水。地表水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主要是HCO_(3)^(−),水化学类型为HCO_(3)^(−)Mg。通过主要离子的相关性分析可知,TDS与Na^(+)、K^(+)、HCO_(3)^(−)、SO_(4)^(2)和Cl^(−)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些离子对TDS都有贡献。HCO_(3)^(−)与Na^(+)相关,与K^(+)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来源于含钠或钾硅酸盐。通过水岩模型分析可知,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成因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多数离子是由硅酸盐岩与碳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少数阳离子受到水体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水资源规划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 水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离子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建 王道顺 +3 位作者 姚文举 李进峰 甄洪帅 张方龙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矿区的地表沉陷分布及特征,可为研究大范围矿区的地表沉陷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矿区地表沉陷 监测分析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S-InSAR和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结合的矿区地表形变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耿丹 涂宽 +1 位作者 谌华 郑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1-264,共14页
为分析矿区开采沉陷造成的地表大范围缓慢形变时空演化特征,本文基于15景哨兵1B降轨数据,采用小基线集技术(SBAS-InSAR)对矿区进行时序InSAR处理,获取矿区2019年10月-2020年3月的地表形变年平均速率和时序累计形变信息,利用形变量插值... 为分析矿区开采沉陷造成的地表大范围缓慢形变时空演化特征,本文基于15景哨兵1B降轨数据,采用小基线集技术(SBAS-InSAR)对矿区进行时序InSAR处理,获取矿区2019年10月-2020年3月的地表形变年平均速率和时序累计形变信息,利用形变量插值、形变剖面、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矿区地表形变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共识别出矿区19个沉降漏斗,其形变量在监测期内均逐渐增大,最大形变量达到217 mm;地表形变空间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在空间方向上由NE-SW(北东-南西向)发展。结合同期北京二号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进行专家判识,发现SBAS-InSAR监测结果形变中心位置(最大形变或失相干位置)均为矿区开采坑口,监测结果与实际开采沉陷规律一致。结果表明:基于SBAS-InSAR的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结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的专家判识,可以对矿区地表形变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为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 SBAS-InSAR 标准差椭圆 矿区地表形变 时空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发展状况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盛昊 杨更社 《价值工程》 2019年第6期191-193,共3页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综述GPS技术与遥感(RS)监测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研究现状,评述地面沉陷监测技术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监测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文后列出...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综述GPS技术与遥感(RS)监测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研究现状,评述地面沉陷监测技术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监测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文后列出了较详细的有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沉陷 遥感监测 GPS技术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融合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及适用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原喜屯 温永啸 陈芯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38,共7页
为消除BP神经网络模型对矿区地表沉降预测精度有限且不够稳定的问题,以某矿区为例,选定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等9种影响矿区地表沉降的因素和最大下沉值作为初始样本数据,使用卡尔曼滤波(KF)优化BP神经网络,再将构建的KF-BP模型视作... 为消除BP神经网络模型对矿区地表沉降预测精度有限且不够稳定的问题,以某矿区为例,选定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等9种影响矿区地表沉降的因素和最大下沉值作为初始样本数据,使用卡尔曼滤波(KF)优化BP神经网络,再将构建的KF-BP模型视作自适应增强(AdaBoost)算法中的弱预测器,通过最终权重分布将各弱预测器加权组合成强预测器。运用MATLAB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KF-BP模型、AdaBoost-BP模型和AdaBoost-KF-BP模型分别对矿区实际沉降监测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AdaBoost-KF-BP模型的稳定性最高,其精度相较于其他模型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沉降 BP神经网络 卡尔曼滤波 ADABOOST算法 采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OWA算子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组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亚红 王金星 张丽华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7期101-103,共3页
针对传统的加权组合预测模型赋权过程中的缺陷,分析了诱导有序加权平均算子(IOWA)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诱导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GM(1,1)-Verhulst组合预测模型。结合某矿山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结果表明基于IOWA算... 针对传统的加权组合预测模型赋权过程中的缺陷,分析了诱导有序加权平均算子(IOWA)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诱导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GM(1,1)-Verhulst组合预测模型。结合某矿山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结果表明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中误差优于传统的加权几何平均组合模型,更优于单项模型预测精度,预测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其沉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WA算子 组合模型 矿区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参数优化的ELM神经网络的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仁驹 梁山军 《北京测绘》 2018年第10期1206-1210,共5页
针对传统的BP和RBF等智能算法在进行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时易出现学习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和网络结构中参数选取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粒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 针对传统的BP和RBF等智能算法在进行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时易出现学习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和网络结构中参数选取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粒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模型,利用PSO算法优化ELM中的连接权值和阈值,从而提高模型最后预测的精度。以山西省某矿区的地表变形监测数据为例,将PSOELM与BP、RBF和未经优化的ELM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SO-ELM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泛化能力强,算法稳定,在矿区的地表变形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反向传播(BP) 径向基函数(RBF) 矿区地表变形 微粒群优化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铜矿矿区地表水中Cu、Cd的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春 陈纯 安乐生 《安徽化工》 CAS 2019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为了解安庆铜矿矿区地表水中重金属Cu、Cd的含量及分布情况,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1个地表水样中Cu、Cd的质量浓度,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表水中c(Cu)、c(Cd)变化范围分别为0.1~42.4μg/L,0.1~9.9μg... 为了解安庆铜矿矿区地表水中重金属Cu、Cd的含量及分布情况,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1个地表水样中Cu、Cd的质量浓度,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表水中c(Cu)、c(Cd)变化范围分别为0.1~42.4μg/L,0.1~9.9μg/L,少数水样c(Cd)偏高。矿区地表水中c(Cd)数值变化较c(Cu)变幅小,说明水体中c(Cd)主要受环境本底值影响。矿区应在完善雨污分流、强化污水收集与处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矿区地表 石墨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