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复垦地接菌驱动植物-土壤系统中光合碳分配与稳定机制
1
作者 毕银丽 张可 +1 位作者 肖礼 王董董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2-583,共12页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被恢复联合已成为矿区沉陷地生态修复关键复垦技术,探究菌根修复多年后矿区植物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积累与分配现状及稳定机制,对于深入明晰矿区菌根复垦后植物-土壤碳固...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被恢复联合已成为矿区沉陷地生态修复关键复垦技术,探究菌根修复多年后矿区植物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积累与分配现状及稳定机制,对于深入明晰矿区菌根复垦后植物-土壤碳固定流动过程、实现矿区固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大柳塔菌根修复试验示范区紫穗槐样地的接菌区与对照区,设计原位^(13)C同位素脉冲标记试验,结合碳同位素及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长期菌根复垦下矿区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分配及稳定策略。结果表明:叶片光合固碳后沿叶—茎—根—土的路径向下运移,长期菌根修复能增加光合碳在矿区植物-土壤系统中的积累量,标记接菌区平均光合碳富集总量是标记对照区的1.3倍;接菌提高光合碳向地下部(植物根系及土壤)的分配比例,标记接菌区地下部分配比例及平均富集量比标记对照区多13.4%,299.3%。光合碳^(13)C进入土壤后,更多地以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形式存在,其中光合碳^(13)C在MAOC中的平均富集量标记接菌区比标记对照区多分配了246.8%,标记接菌区^(13)C-MBC净富集量是标记对照区的4.5倍,维持了土壤碳库的稳定,同时菌根提高土壤有机碳转化的能力,有利于光合碳在土壤中的固存。结合代谢组学的结果发现,AMF菌丝网络通过调节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氧化物、苯丙烷和聚酮类等相关化合物的代谢,影响了酪氨酸代谢、糖解与糖代谢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等碳代谢途径,最终实现土壤中光合碳^(13)C的富集以及有机碳库的稳定。综上,微生物菌根复垦既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库积累,又可以调控有机碳库的转化与稳定,是矿区土壤实现固碳增汇的优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矿区生态复垦 原位^(13)C标记 代谢组学 光合碳分配 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地人工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与生物多样性功能协同效益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平 李梓琛 +3 位作者 王瑜 武志瑶 乌达巴拉 门聪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7-266,共10页
矿区土地复垦是加快生物多样性恢复,推动矿区转型发展,实现碳源向碳汇转化的必然措施。当前关于复垦地人工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定量评估以及二者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仍较少。以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矿区的各排土场为研究区... 矿区土地复垦是加快生物多样性恢复,推动矿区转型发展,实现碳源向碳汇转化的必然措施。当前关于复垦地人工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定量评估以及二者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仍较少。以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矿区的各排土场为研究区域,结合样地调查与遥感数据,计算复垦土地植被与土壤的碳汇量,对不同恢复模式下各区域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评估复垦地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与碳汇能力协同效益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极重要、高度重要、重要、一般和不重要区域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28%、8.29%、15.67%、25.27%、48.50%。复垦区人工生态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配级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恢复模式,主要位于内排土场、北排土场中部,以及东沿帮排土场中部和南部。人工生态系统有林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重要值较高,多数区域位于边坡或平台边缘。②植被碳汇量排名前9位的区域均为乔木+灌木+草本的植被类型,且该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平均碳汇量(32.224 g/(m^(2)·a))高于其他植被恢复模式。乔木+草本植被恢复模式的平均土壤碳汇量最高(18.164 g/(m^(2)·a)),其次为乔木+灌木+草本恢复模式(16.909 g/(m^(2)·a))。草本植被恢复模式下(主要位于东排土场和北排土场)的植被碳汇量(5.897 g/(m^(2)·a))和土壤碳汇量(6.237 g/(m^(2)·a))均是所有恢复模式中最低的。复垦地碳汇能力整体上呈现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的规律。③植被、土壤碳汇量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估结果的灰色关联指数分别为0.735和0.710,均显著相关。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值的增加,植被碳汇量也逐渐增加;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碳汇量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地 植被碳汇量 土壤碳汇量 生物多样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98
3
作者 郭逍宇 张金屯 +2 位作者 宫辉力 张桂莲 董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3-770,共8页
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矿区复垦地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群落调查和实验分析,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DCCA排序、多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平朔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群落多样... 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矿区复垦地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群落调查和实验分析,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DCCA排序、多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平朔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直接种植植被演替后期的植物种大大加速了原始植被演替进程;(2 )多样的人工配置群落比单一的人工配置群落更能促进群落向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3)能够适应矿区特殊生境的植被配置方式在恢复进程中与自然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持续发生植被恢复的前3a,3a之后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植被的演替表现出趋同性;(4)森林群落是较灌丛群落更适合安太堡矿区特殊生境的植被配置方式,其中刺槐和油松的混交效果较好。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表明:(1)多样性偏高的群落与有机质和时间联系较为紧密,而多样性偏低的群落则与锰的联系较为紧密;(2 )制约矿区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和演替时间;(3)锌对各多样性指数都有一定的影响(4)有机质、时间与丰富度指数相关显著;(5 )海拔与综合多样性指数相关显著;(6 )铜对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大。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1)多元线性回归的灵敏度比相关分析高;(2 ) DCCA可以作为对定量分析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 多样性 DCCA 多元线性回归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R技术的矿区复垦地土壤湿度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良骥 刘悦 +1 位作者 谌芳 张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技术通常以单卫星单频反射信号为数据源进行土壤湿度反演,但其反演精度有限且易忽略不同卫星双频反射信号之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为进一步提高矿区复垦地土壤湿度的反演精度,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矿区东...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技术通常以单卫星单频反射信号为数据源进行土壤湿度反演,但其反演精度有限且易忽略不同卫星双频反射信号之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为进一步提高矿区复垦地土壤湿度的反演精度,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矿区东辰生态园为研究区,通过HD-V8接收机与土壤湿度监测系统(HZR80型)采集GPS卫星信号和土壤湿度等数据,利用GNSS-R土壤湿度反演方法处理得到GPS PRN1和PRN22卫星的L1、L2波段反射信号的干涉特征参量(振幅、频率、相位),并将其与土壤湿度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相关性较强的干涉特征参量作为最优反演参数;采用自适应加权算法确定最优加权因子对最优反演参数进行数据融合;再利用PRN1和PRN22卫星L1、L2波段的最优反演参数、最优反演参数的算数平均值及其融合值分别与土壤湿度实测值建立基于单频法、均值法与融合法的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干涉特征参量中振幅与土壤湿度实测值的相关性较强,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556 8~0.748 3,表明选择振幅作为最优反演参数比较合理;相比于单频法与均值法,融合法的土壤湿度反演模型更可靠,其决定系数R2为0.763 8,模型验证R2为0.936 9,均方根误差为1.907 8%,平均绝对误差为1.380 6%,最大相对误差为18.482 8%,表明基于双频数据融合的GNSS-R矿区复垦地土壤湿度反演方法可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地 复垦地土壤 土壤湿度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 双频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类型对煤矿区复垦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厚春 李君剑 +3 位作者 张红 张秀娟 宁岳伟 刘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5-1465,共11页
煤矿开采改变了矿区土壤条件、地表植被覆盖和微生物生存环境。植被由于生长条件和根际分泌物的不同,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以山西省晋华宫煤矿复垦区侧柏、云杉、樟子松、油松、桧柏5种复垦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 煤矿开采改变了矿区土壤条件、地表植被覆盖和微生物生存环境。植被由于生长条件和根际分泌物的不同,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以山西省晋华宫煤矿复垦区侧柏、云杉、樟子松、油松、桧柏5种复垦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并计算综合土壤肥力指数以反映不同复垦植被的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樟子松林具有最高的全碳、全氮含量,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碳氮等养分,导致其具有显著高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不同植被类型间微生物群落差异性显著,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优势菌门,全硫、容重和碱性蛋白酶是影响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表明樟子松林和云杉林优于其他植被。综上,不同植被对矿区生态恢复的效果具有一定差异,樟子松林和云杉林有助于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研究可为半干旱区煤矿复垦区生态恢复的植被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复垦植被类型 土壤酶活性 根际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化某矿区复垦土地再利用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加华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239-242,共4页
矿区产业的建设影响了土地的利用和环境的发展,为了提高矿区复垦土地再利用适宜性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以隆化某矿区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矿区复垦土地的实际情况选取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再根据评价因子权重构建出... 矿区产业的建设影响了土地的利用和环境的发展,为了提高矿区复垦土地再利用适宜性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以隆化某矿区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矿区复垦土地的实际情况选取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再根据评价因子权重构建出完整的适应性分析体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从多个维度给出分析结果,能够对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为有效利用矿区复垦地资源提供积极的支持,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层次分析法 适宜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7
作者 徐燕飞 胡振琪 +3 位作者 陈永春 崔瑞豪 苗伟 冯占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2,共8页
为系统监测淮南矿区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采用2016—2024年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估。首先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研究区主要地表覆被类型的高精度提取;继而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 为系统监测淮南矿区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采用2016—2024年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估。首先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研究区主要地表覆被类型的高精度提取;继而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量化各年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并采用0.2阈值间隔的截断分级法进行生态质量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稳定,而沉陷积水区则呈现显著生态退化特征;2016—2024年间,淮南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积水区域,这种变化更加显著;空间异质性分析揭示,城镇建设扩张、采矿活动扰动及地表形变引发的积水区扩展是导致生态质量空间分异的关键驱动因素;基于矿井单元的空间异质性评估表明,朱集东矿、丁集矿、潘四东井和顾桥矿等4个矿井单元在工程干预下维持相对优良的生态质量水平。研究为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提供了科学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生态修复 采煤沉陷区 RSEI Landsat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与土壤化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艺宁 许丽 +1 位作者 林凤友 吴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
本文以黑岱沟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已复垦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在土壤表层0~10cm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呈波动... 本文以黑岱沟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已复垦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在土壤表层0~10cm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柠条林地(2.62g/kg)〉沙棘林地(1.94g/kg)〉胡枝子林地(1.87g/kg)。已复垦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都远大于对照。总体而言,各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规律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各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性;而与碱解氮含量、全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各样地所选的化学因子与土壤有机碳之间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精度较好,R2均在83%以上。对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相关的化学因子进行拟合,得到最佳拟合方程并进行方差分析,F检测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方程模型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化学性质
原文传递
菌剂与肥料配施对矿区复垦土壤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建华 郜春花 +3 位作者 卢朝东 张强 靳东升 范继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0-28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矿区复垦土壤菌剂与肥料的不同配施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和根瘤菌(Rhizobium)能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瘤数、根瘤鲜重和固氮酶活性,根瘤数在有机肥...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矿区复垦土壤菌剂与肥料的不同配施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和根瘤菌(Rhizobium)能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瘤数、根瘤鲜重和固氮酶活性,根瘤数在有机肥双接种与无机肥双接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根瘤鲜重和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肥料与各菌剂组合处理中,有机肥双接种处理的白三叶草分枝数、干物质重最大;在白三叶草生长40 d和150 d时,双接种处理的叶片数均为各处理中最大值;接种VA菌根真菌、根瘤菌和双接种均可增加白三叶草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和土壤孢子数,总体表现为双接种处理>接种VA菌根真菌>接种根瘤菌,有机肥相应处理>无机肥相应处理>对照;肥料与菌剂的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植物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矿区复垦土壤上有机肥与VA菌根真菌和根瘤菌菌剂配施能显著促进白三叶草的生长,是提高矿区复垦土壤植被恢复中比较适宜的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土壤 有机肥 无机肥 微生物菌剂 白三叶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矿区复垦农田土壤-小麦镉含量高光谱估算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吉仁 董霁红 +2 位作者 杨源譞 谭琨 程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9,共8页
以徐州柳新矿区复垦农田土壤-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采样检测方法分析土壤-小麦中重金属镉含量,借助ASD FieldSpec 3型便携式高光谱仪测量样品反射光谱,对光谱进行加权移动平滑、一阶微分变换、包络线去除以及倒数的对数变换,据此选... 以徐州柳新矿区复垦农田土壤-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采样检测方法分析土壤-小麦中重金属镉含量,借助ASD FieldSpec 3型便携式高光谱仪测量样品反射光谱,对光谱进行加权移动平滑、一阶微分变换、包络线去除以及倒数的对数变换,据此选择具有显著相关的土壤和小麦镉污染胁迫敏感波段作为相关因子,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矿区复垦农田土壤-小麦镉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以粉煤灰和煤矸石作为充填物料的复垦场地镉含量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值之下,但是其上种植的小麦镉含量均超标,受到严重的镉胁迫;建立的模型能够较理想地进行土壤-小麦镉含量估测,土壤的估测模型相关系数为0.947,小麦的估测模型相关系数为0.782.该研究为监测复垦农田土壤及作物重金属污染提供新方法,为保障矿区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支持向量机 相关性分析 矿区复垦 土壤 小麦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变化 被引量:38
11
作者 钱奎梅 王丽萍 李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3,共5页
在由煤矸石、粉煤灰和污泥构成的矿区复合基质上种植黑麦草进行矿区复垦试验,分析了不同复垦阶段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差异,以揭示矿区复垦过程中免施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随复垦时间... 在由煤矸石、粉煤灰和污泥构成的矿区复合基质上种植黑麦草进行矿区复垦试验,分析了不同复垦阶段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差异,以揭示矿区复垦过程中免施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随复垦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复垦23个月后,矿区复垦土壤的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复垦种植前降低72.05%、67.86%和60.19%,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1.30~7.56倍。Biolog微平板培养测试结果显示,矿区复垦16和23个月的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值,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复垦种植前(P<0.05)。微生物多样性相关参数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在矿区复垦过程中污泥作为有机添加物有助于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土壤 BIOLOG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红壤矿区复垦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Ⅰ.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龙健 黄昌勇 +1 位作者 滕应 姚槐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25-1928,共4页
通过对浙江哩浦铜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生化作用强度研究表明 ,与对照土壤相比 ,矿区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 6 8.4 3%~ 80 .32 % ,细菌、放线菌数量减少 ,但真菌变化不明显 ,各主要生理类群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 通过对浙江哩浦铜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生化作用强度研究表明 ,与对照土壤相比 ,矿区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 6 8.4 3%~ 80 .32 % ,细菌、放线菌数量减少 ,但真菌变化不明显 ,各主要生理类群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土壤基础呼吸速率下降 ;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减弱 ;土壤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固氮作用和纤维素分解强度降低 ,抑制了矿区土壤C、N的周转速率和能量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土壤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不同复垦措施对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君剑 严俊霞 李洪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78-4185,共8页
矿区废弃地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修复已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目前关于矿区复垦后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较少。以山西省孝义市露天矿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植被恢复类型包括了百脉根、苜蓿、油松和柳树-圆柏混交林,并对... 矿区废弃地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修复已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目前关于矿区复垦后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较少。以山西省孝义市露天矿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植被恢复类型包括了百脉根、苜蓿、油松和柳树-圆柏混交林,并对其分别进行不施肥(对照)、无机肥、复合肥和有机肥处理,从而研究植被类型与施肥方式对矿区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乔本比草本恢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势大,不同施肥条件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势和累积量趋势基本为:对照<无机肥<复合肥<有机肥;4种土壤酶活性因植被恢复类型和施肥处理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不同土壤酶与降解特性不同的有机碳间相关性有所不同。土壤碳矿化累积量和酶活性均受植被恢复类型、施肥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因此对复垦措施敏感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和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复垦措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植被修复方式 肥料处理 土壤有机碳矿化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建华 郜春花 +2 位作者 卢朝东 张强 焦晓燕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0,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三叶草的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丛枝菌根和根瘤菌能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土壤中孢子密度,促进三叶草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三叶草的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丛枝菌根和根瘤菌能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土壤中孢子密度,促进三叶草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促进三叶草对土壤养分的活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根瘤菌 矿区复垦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秋计 胡振琪 +1 位作者 刘昌华 谢宏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68,87,共3页
土地复垦是保证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开展较晚,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较少,将DEM(D igital E levation Model)应用于矿区复垦土地中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基于DEM应用于土地复垦,可以方便地分析复垦... 土地复垦是保证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开展较晚,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较少,将DEM(D igital E levation Model)应用于矿区复垦土地中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基于DEM应用于土地复垦,可以方便地分析复垦区土地资源的状况,为合理制定复垦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基于DEM建立起复垦后的具有真实感的三维景观模型,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反映土地复垦前后的景观变化,对评价规划方案、展示规划效果,提高各方面人士的参与复垦的积极性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DEM 景观模拟 矿区土地复垦 应用 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维可视化 技术支持 规划方案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生态复垦中表土剥离及其工艺 被引量:35
16
作者 付梅臣 陈秋计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65,共3页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复垦。而土地复垦中表土的来源与性质将决定复垦土地的生产力和复垦的经济效益。对此 ,通过对土地复垦工艺效果分析 ,表明泥浆泵挖深垫浅复垦工艺不适宜在耕地恢复中应用 ,目前拖式铲运机挖深垫浅工艺...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复垦。而土地复垦中表土的来源与性质将决定复垦土地的生产力和复垦的经济效益。对此 ,通过对土地复垦工艺效果分析 ,表明泥浆泵挖深垫浅复垦工艺不适宜在耕地恢复中应用 ,目前拖式铲运机挖深垫浅工艺比较理想。同时 ,提出“条带复垦表土外移剥离法”、“梯田模式表土剥离法”等生态复垦表土剥离工艺 ,以及生态预复垦的表土剥离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生态环境恢复 表土剥离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的三叶草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建华 郜春花 +3 位作者 卢朝东 张强 靳东升 范继香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55-56,67,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在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上不同施肥条件下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白三叶草,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强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关键词 根瘤菌 三叶草 矿区复垦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土地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丹凤 白中科 叶宝莹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8期685-687,721,共4页
建立了一套适合矿区复垦土地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先对复垦土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当环境质量达标时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思路。详细分析了各因子作用分值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根据因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计算分值的方法,分别计算了... 建立了一套适合矿区复垦土地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先对复垦土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当环境质量达标时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思路。详细分析了各因子作用分值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根据因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计算分值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当地正常农田的质量总分值以及复垦土地的总分值,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土地 指标体系 土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洪波 陈秋计 +2 位作者 谢宏全 郝海富 党熙凯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复垦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土地复垦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简要介绍了遗传算法(GA)的基本原理。根据土地复垦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基于GIS和GA进行复垦区土地资源优化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优化配置模型及基于GA的优化过程。模拟实验结... 复垦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土地复垦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简要介绍了遗传算法(GA)的基本原理。根据土地复垦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基于GIS和GA进行复垦区土地资源优化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优化配置模型及基于GA的优化过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用地方案不仅满足了各类用地要求,同时也将各类用地布置在较为适宜的土地上,获得了合理的空间布局。该方法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复垦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优化配置方法 矿区复垦 遗传算法(GA) 土地复垦规划 合理配置 基本原理 资源优化 优化过程 配置模型 模拟实验 空间布局 科学合理 复垦 GIS 用地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冬 吴侃 杨永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7-120,共4页
为满足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实际需要,提高矿区土地复垦的信息化水平,重点解决土地损毁预测、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程量计算和土地复垦相关图件制作等问题,应用GIS、RS和三维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 为满足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实际需要,提高矿区土地复垦的信息化水平,重点解决土地损毁预测、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程量计算和土地复垦相关图件制作等问题,应用GIS、RS和三维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借助ArcGIS Engine、Visual Studio 2008、ENVI/IDL,将GIS、RS、数学模型和空间数据库等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具有较强科学性和通用性,集土地损毁预测、土地复垦评价、规划、监督检查等功能于一体的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通过构建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信息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GIS RS ARCGIS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