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Z211井区长6油组湖底扇多级次砂体构型表征
1
作者 刘瑞璟 岳大力 +7 位作者 白斌 王武荣 侯秀林 赖桢媛 董若婧 李伟 李桢 吴胜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5,共14页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Z211井区为解剖区,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多维互动、直井与水平井结合”的构型解剖方法,表征长6油组湖底扇不同级次的砂体构型。结果表...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Z211井区为解剖区,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多维互动、直井与水平井结合”的构型解剖方法,表征长6油组湖底扇不同级次的砂体构型。结果表明:湖底扇构型可细分为单一湖底扇、复合朵叶体组合、复合朵叶体、单一朵叶体及其内部增生体共5个级次;单一湖底扇由多期复合朵叶体组合垂向叠置而成,复合朵叶体组合由多期复合朵叶体侧向组合而成,复合朵叶体由具有统一供给水道的多个单一朵叶体补偿叠置而成;单一朵叶体叠置样式和定量规模与短期基准面旋回有关;基准面低位时期,单一朵叶体连片补偿叠置沉积,规模更大,形态呈饱满的“纺锤状”;基准面高位时期,单一朵叶体孤立式沉积或部分补偿叠置沉积,规模更小,形态呈欠饱满的“窄带状”;基于构型解剖结果,建立指状朵叶与扇状朵叶2种湖底扇三维构型模式。研究成果对丰富湖相重力流沉积构型理论及油田下一步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单一朵叶 砂体构型 鄂尔多斯盆地 庆城油田 长6油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物源、砂体构型与储层特征研究——以准噶尔盆地永进—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怀伟 许淑梅 +5 位作者 王金铎 张关龙 曾治平 任新成 修金磊 王千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0-345,共1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远近和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敞流盆地快速抬升/缓慢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序列,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1、2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强烈冲刷,导致河道砂体叠置,微相类型单一,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砂体全区稳定分布,储集性较好。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3、5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冲刷不明显,形成河道“二元结构”,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粒度变细,储集性好;河口坝组合砂体见于第4砂组,在三角洲退积过程中,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坝,总体岩性向上变细,砂体不连续,储集性好,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见于第6、7砂组,砂体零星分布,储集性很差。在浅水、低可容纳空间、快速抬升/缓慢幕式沉降构造背景之下,浅水三角洲的物源的方向、远近及类型是影响沉积微相展布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砂体构型及其储层物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砂体构型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三工河组二段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长6油层组单砂体构型分析及平面展布特征
3
作者 马江波 冯纪慧 +3 位作者 李刚 韩彦斌 张寰萌 郭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33,共16页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块位于延安市安塞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产油层。目前该区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但砂体展布、非均质性、砂体叠置规律等认识不清,导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受效程度不均衡,整体水驱效果差等问题。为此,本次研究...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块位于延安市安塞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产油层。目前该区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但砂体展布、非均质性、砂体叠置规律等认识不清,导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受效程度不均衡,整体水驱效果差等问题。为此,本次研究依托丰富的测井、录井资料,以及岩心、镜下薄片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开展地层精细刻画、沉积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单砂体叠置规律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黑山梁地区长6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分选性中等-好,磨圆度中等,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较为多见,河口坝微相发育较少;水下分流河道为优势相,砂岩分布广、厚度大,沿河道方向延伸,早期形成的河口坝由于波浪作用和分流河道侵蚀作用被破坏,河口坝无法保存完整,仅有部分痕迹。砂体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和河口坝砂两种,单砂体垂向叠置可分为孤立型、叠加型和切叠型3种;侧向拼接样式可分为孤立式、对接式和侧切式3种。研究区内砂体沿北东-南西方向呈长条状展布,由于河道频繁摆动和分叉,砂体切叠现象明显,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垂直物源方向砂体被分流间湾泥隔开,砂体连通性较差,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认为砂体连通程度越高,水驱动用效果越好。基于该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为后期油藏完善注采井网、分层注水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三角洲 砂体构型 沉积模式 长6油层组 黑山梁区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延10辫状河相砂体构型研究
4
作者 潘琦 郭峰 张力升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对于辫状河相砂体构型的研究,以新安边地区延10储层为例,运用铸体薄片、压汞法和常规的物性分析,结合岩心和测井曲线资料等对沉积相的确定以及对隔夹层的识别.结果表明:新安边地区延10储层发育砂质辫状河相,其微相包括心滩、河道和泛滥... 对于辫状河相砂体构型的研究,以新安边地区延10储层为例,运用铸体薄片、压汞法和常规的物性分析,结合岩心和测井曲线资料等对沉积相的确定以及对隔夹层的识别.结果表明:新安边地区延10储层发育砂质辫状河相,其微相包括心滩、河道和泛滥平原,岩性发育以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是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研究区隔夹层较为分布且隔夹层具有明显的区别,泥质隔夹层较多其次为物性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且泥质隔夹层厚度相对较大;辫状河砂体构型以多期型M和两期型D为主,其中河道微相以D2和S发育为主,厚度多在5~8 m之间,心滩微相以M型发育为主,其厚度大于9 m.该研究成果对于砂质辫状河相后期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相 砂体构型 隔夹层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明化镇组下段砂体构型与连通性分析
5
作者 于海波 许鹏 +3 位作者 李龙 王启明 孙希家 郭景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3,共12页
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时期,沉积体系复杂、类型多样,已发现的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中,砂体横向变化快,接触关系复杂,形成了储层空间展布及内部结构复杂的砂体,砂体构型及连通性决定了砂体发育规模及其展布范围,控... 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时期,沉积体系复杂、类型多样,已发现的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中,砂体横向变化快,接触关系复杂,形成了储层空间展布及内部结构复杂的砂体,砂体构型及连通性决定了砂体发育规模及其展布范围,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大小及其油气分布。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砂体构型开展精细解剖,建立复杂沉积体系砂体构型模式,开展储层构型控制的砂体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分析单砂体内部连通性。结果表明:曲流河砂体之间垂向叠置关系包括独立型、叠加型与切叠型,平面叠置关系主要以侧接型为主,以条带状展布为典型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要素主要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组成,垂向上以对接型、切叠型为主,平面上呈现枝状、朵状和片状展布。在砂体构型样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三维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和手段,结合构造和沉积特征,通过砂体叠置模式对比、原油运移充注分析和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方法,有效判识了明下段砂体的连通性,为浅层岩性圈闭落实和大面积岩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连通性 曲流河 浅水三角洲 浅层岩性油藏勘探 渤海海域明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 被引量:51
6
作者 侯加根 刘钰铭 +3 位作者 徐芳 张国一 王连敏 阎煜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9-464,共6页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个沉积时间单元内,河道的侧向迁移可使不同期叠置砂体各自具有独立的流体系统;在同一河道内,心滩坝砂体与河道充填砂体之间的构型界面也会使不同成因砂体不完全连通,导致含油级别不同;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界面也能使界面上下含油饱和度及油水界面等存在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店油田 辫状河 砂体构型 含油气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体构型特征与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为例 被引量:30
7
作者 赵伦 梁宏伟 +4 位作者 张祥忠 陈礼 王进财 曹海丽 宋晓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3-441,共9页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为例,通过对曲流河、辫状河和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开发效果、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同类型砂体构型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模式。辫状河砂体构型特征简单,为近水平泥质夹层分布的...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为例,通过对曲流河、辫状河和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开发效果、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同类型砂体构型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模式。辫状河砂体构型特征简单,为近水平泥质夹层分布的"泛连通体"构型模式,水驱波及较均匀,边底水推进快,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近水平的泥质落淤层"垂向遮挡控油模式";曲流河砂体构型特征为废弃河道和点坝内泥质侧积层的"半连通体"构型模式,注入水主要沿砂体中下部波及,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废弃河道和泥质侧积层"侧向遮挡控油模式";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复杂,为侧向与垂向泥岩隔层和泥质夹层发育的"镶嵌式"构型模式,注入水主要沿水流优势通道波及,波及程度相对较弱,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泥岩隔层和泥质夹层的"复合遮挡控油模式"。不同类型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曲流河 辫状河 砂体构型 水驱开发效果 剩余油分布 剩余油挖潜 南图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砂体构型对水驱波及特征的影响——以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J-Ⅱ层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伦 王进财 +4 位作者 陈礼 张祥忠 曹海丽 王成刚 赵亮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4,共8页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上侏罗统J-Ⅱ层为例,运用砂体精细表征、水淹层综合解释、产吸剖面统计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及其非均质性,明确了砂体构型对水驱波及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上侏罗统J-Ⅱ层为例,运用砂体精细表征、水淹层综合解释、产吸剖面统计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及其非均质性,明确了砂体构型对水驱波及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复杂,为泥岩隔层和泥质夹层发育的"镶嵌式"构型模式,砂体构型特征控制其水驱波及特征:三角洲各单砂体之间由于非渗透或弱渗透边界、水下分流间湾泥岩的侧向或垂向遮挡,砂体叠置结构特征复杂,注入水优先流向物性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致使这两类砂体水淹作用强,采出程度高,水驱平面波及效果好;单砂体内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砂体一方面由于内部发育泥质夹层,对注入水具有纵向阻挡和分流作用,砂体纵向动用程度高,水驱波及效果好,另一方面由于单砂体内渗透率级差大,水驱优势通道发育程度高,水驱波及不均匀,而侧缘席状砂为均质薄层细粒砂,物性差,水淹均匀,水驱波及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南图尔盖盆地 三角洲 砂体构型 非均质性 水驱波及特征 水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召30井区盒8段层序格架内砂体构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涛 侯明才 +3 位作者 王文楷 王峰 吴恒 苏中堂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7-33,共7页
召30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研究该区的储集砂体构型可为井距优化提供依据。为此,基于对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层序界面、层序结构及叠加样式等的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盒8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此等时地层格架... 召30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研究该区的储集砂体构型可为井距优化提供依据。为此,基于对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层序界面、层序结构及叠加样式等的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盒8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此等时地层格架内开展了储集砂体的构型分析。结论认为:1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格架内的砂体构型揭示了不同类型河流砂体的叠加样式及分布规律,辫状河砂体主要发育于中期基准面上升初期,砂体切割和相互叠置程度高,砂体连通性好;而曲流河砂体则发育于基准面下降期,砂体多呈叠加—独立型,砂体连通性差。2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格架内的砂体构型定量刻画了不同类型河流单河道和河道带的砂体规模,曲流河单河道砂体最小宽度仅11.42m,最大宽度达145.22m,平均宽度为42.7m;河道带最小宽度仅87.04m,最大宽度达1 135.58m,平均宽度为330.68m;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最小宽度仅46.40m,最大宽度达494.89m,平均宽度为208.36m;河道带最小宽度仅109.76m,最大宽度达8 807.3m,平均宽度为2 244.1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召30井区 二叠纪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格架 砂体构型 井距优化 气田开发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露头技术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以库车坳陷前陆区索罕村剖面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庆鲁 张荣虎 +3 位作者 卢文忠 王春阳 张先龙 赵继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7,共8页
库车坳陷前陆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广泛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场所。针对大北气田钻井少、井距大的特点,选取与目的层地质特征相似的典型露头剖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多方位全覆盖扫描和三维数据采集,并与... 库车坳陷前陆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广泛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场所。针对大北气田钻井少、井距大的特点,选取与目的层地质特征相似的典型露头剖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多方位全覆盖扫描和三维数据采集,并与人工实测地质信息和分析化验资料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三维数字化地质模型,有效揭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样式包括不完全叠拼式、侧拼式和孤立式3种,由于构型样式不同,砂体间连通性存在差异;砂体具有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垂向叠加、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特点,且河道砂体中、下部物性比底部和上部好,且以均质的中砂岩和细砂岩为最优;伴有少量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沉积,砂体厚度和宽度与厚度比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砂岩含量高,砂体间发育稳定的条带状泥岩,砂体间并非完全连通,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露头技术 扇三角洲前缘 砂体构型 储层模 库车坳陷前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东坡侏罗系沙溪庙组三角洲河道砂体构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卜淘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4-567,578,共5页
利用钻测井、岩心分析、物探等资料,对川西坳陷东坡地区沙溪庙组三角洲河道砂体的岩相特征、构型分类、构型主控因素以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川西坳陷高庙子-中江地区在沙溪庙期整体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文中依据砂体内部岩相结构... 利用钻测井、岩心分析、物探等资料,对川西坳陷东坡地区沙溪庙组三角洲河道砂体的岩相特征、构型分类、构型主控因素以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川西坳陷高庙子-中江地区在沙溪庙期整体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文中依据砂体内部岩相结构、类型及组合等关系,提出了砂体构型的4种类型划分方案,即水动力频繁变化复合构型、河道迁移变化复合构型、进退积叠置均一构型、侧积叠置均一构型;而河道侧积体宽度、物源远近、河道弯度、可容纳空间量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大小均会影响砂体构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砂体构型 控制因素 沙溪庙组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阿尔钦沟剖面八道湾组河道砂体构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康 双棋 +3 位作者 王兵 黄云飞 王鑫 董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0-536,共7页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阿尔钦沟剖面八道湾组辫状河道砂体沉积特征和构型划分,以沉积学与储集层构型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野外露头进行观察与实测。该剖面八道湾组砂体主要发育11种岩石相,划分出6级层级界面,识别出4种构型要素类型,并...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阿尔钦沟剖面八道湾组辫状河道砂体沉积特征和构型划分,以沉积学与储集层构型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野外露头进行观察与实测。该剖面八道湾组砂体主要发育11种岩石相,划分出6级层级界面,识别出4种构型要素类型,并建立了此露头储集层构型发育模式以及分布样式。研究发现,此剖面八道湾组砂体为2期辫状河道沉积叠置,砂体内部3级—6级层级界面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储集层砂体的连通性,并加大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加强露头研究,运用构型的方法解剖储集层,可以更好地分析储集层内部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阿尔钦沟剖面 八道湾组 辫状河道 露头解剖 砂体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近源砂砾质辫状河砂体构型与含气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齐荣 李良 秦雪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2-69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一带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处于公卡汉古陆的南坡,形成了一套近物源的砂砾质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的物性与含气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河道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很强,造成含气性差异也大。对该...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一带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处于公卡汉古陆的南坡,形成了一套近物源的砂砾质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的物性与含气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河道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很强,造成含气性差异也大。对该区盒1段砂砾质辫状河砂体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其岩相特征和主要构型单元。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在盒1段划分出6种典型岩相,心滩和水道充填为主要构型单元。心滩砂体在纵向上一般具有Gm-Sgt-Sm、Gm-Sm-Sp、Sgt-Sm、Sm-Sp等4种岩相组合,水道充填砂体一般具有Gm-Sp、Gm-St、Sgt-Sp、Sgt-St等4种岩相组合,砂体内部这种岩相变化是形成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利用直井、水平井和地震资料统计心滩长度为230~1050m,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心滩宽度为43~386m。心滩砂体与水道充填砂体侧向共生,但其物性和含气性有明显差异。统计资料表明,心滩砂体的物性和含气性优于水道充填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砾质辫状河 砂体构型 心滩 含气性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体构型成因模式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作用--以苏里格气田西区二叠系盒8段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宇航 贾鹏 +2 位作者 曹全斌 赵靖舟 吴和源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砂体构型研究对致密储层储集性能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等资料,分析不同构型砂体沉积-成岩过程的差异性及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砂体空间展布... 砂体构型研究对致密储层储集性能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等资料,分析不同构型砂体沉积-成岩过程的差异性及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确定堆叠型、侧接型和孤立型等3种砂体类型,再结合测井曲线(GR)形态,进一步将堆叠型和孤立型分别细分为箱状堆叠型、钟状堆叠型、复合堆叠型和箱状孤立型、钟状孤立型、指状孤立型。受沉积成岩作用的影响,不同砂体构型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心滩及河道中央以发育箱状堆叠型、复合堆叠型砂体为主,砂体垂向厚度大,侧向延伸远;沉积水动力较强,粒度较粗,杂基含量低,原始孔隙发育;石英及刚性碎屑发育,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始孔隙保存,同时为有机酸流体流动提供空间,有利于次生溶孔的发育,因此物性较好。向河道边缘过渡,钟状砂体逐渐发育,砂岩粒度变细,泥岩夹层逐渐发育,物性变差。河道边缘发育孤立型漫溢砂体,砂体厚度薄,侧向延伸短;粒度较细,与泥岩呈互层接触,原始孔隙欠发育;受周围泥岩因压实作用排出的流体影响,易形成碳酸盐胶结,导致储层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沉积-成岩作用 储层性质 盒8段 二叠系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震结合砂体构型表征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研究:以冀东油田明化镇组NmⅢ12-1小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辉 王志章 +3 位作者 李海明 章理焦 周倚 刘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1-852,共12页
冀东油田明化镇组NmⅢ12-1小层井网分布不均,但地震资料品质较好。为此,对该小层进行井震结合砂体构型表征,建立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概念模型。利用地震沿层切片属性、反演等地震资料及测井砂体特征有效提高单一河道边界及点砂坝... 冀东油田明化镇组NmⅢ12-1小层井网分布不均,但地震资料品质较好。为此,对该小层进行井震结合砂体构型表征,建立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概念模型。利用地震沿层切片属性、反演等地震资料及测井砂体特征有效提高单一河道边界及点砂坝砂体识别精度。采用'模式拟合'对点砂坝及其内部构型进行表征,利用水平井及动态资料验证构型解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剩余油,提出曲流河砂体控制剩余油分布。开发中后期的油藏,正向微构造、储层构型和井网是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多集中在点砂坝的中上部;废弃河道及点砂坝内侧积层对渗流产生一定的遮挡,在废弃河道附近及侧积层间的侧积体常富集剩余油。研究对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结合 砂体构型 剩余油分布 曲流河 冀东油田 明化镇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砂体构型及非均质性特征——以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曲流河砂体为例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越 陈世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曲流河砂体进行实测、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构型模式,定量表征其内部沉积非均质性,预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剩余油聚集区。基于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扒楼沟二叠系... 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曲流河砂体进行实测、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构型模式,定量表征其内部沉积非均质性,预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剩余油聚集区。基于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扒楼沟二叠系曲流河砂体中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通过对砂体进行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将河道下部槽状交错层理砂体从传统定义的边滩砂体中划分出来称为"底滩",而将河道上部板状层理砂体称为"边滩"。在精细刻画河道内底滩与边滩砂体沉积特征及叠置关系的基础上,识别出侧向迁移型、串沟截直型、颈项截直型及废弃河道型4种河道砂体。结合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认为侧向迁移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较弱,剩余油分布较少;串沟截直型与废弃河道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相对富集;颈项截直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最强,剩余油最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扒楼沟剖面 曲流河 边滩 底滩 砂体构型 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砂体构型样式的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 被引量:24
17
作者 胡光义 陈飞 +1 位作者 范廷恩 胡宇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8,共7页
根据"依据标志、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地震约束"的储层细分和对比方法,可以对含油储集层逐级细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和单油层等4个级次。由于河流相沉积储层缺少可依据的细分和对比标志层,从而导致了细分对比的不确... 根据"依据标志、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地震约束"的储层细分和对比方法,可以对含油储集层逐级细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和单油层等4个级次。由于河流相沉积储层缺少可依据的细分和对比标志层,从而导致了细分对比的不确定性。根据复合砂体构型分类体系将河流相砂体构型样式细分为4大类7亚类,实践证明该方法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砂体构型 样式 分类 储层细分 储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15
18
作者 苏亚拉图 李千 +3 位作者 张波 杜发述 张祺 徐诗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8,共9页
针对砂质辫状河内部不同级次的砂体构型模式及其内部夹层、韵律特征影响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问题,基于野外露头岩性、沉积构造等特征研究,对山西大同铁路桥剖面中侏罗统云岗组砂质辫状河砂体进行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砂质辫状河内部不同级次的砂体构型模式及其内部夹层、韵律特征影响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问题,基于野外露头岩性、沉积构造等特征研究,对山西大同铁路桥剖面中侏罗统云岗组砂质辫状河砂体进行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出9个岩相类型,确定出河道砂体、心滩砂体和边滩砂体等3种成因砂体,通过精细解剖剖面砂体和详细研究现代河流沉积特征,将边滩砂归入辫状河河道主要成因砂体中;同时结合砂体4、5级构型界面特征及注采井网部署情况,建立了9种剩余油富集模式。研究结果可对云岗组砂质辫状河储层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及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砂体构型 边滩 剩余油 铁路桥剖面 山西大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武油田Y116井区延8段构型界面约束下的单河道砂体构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童强 余建国 +4 位作者 田云吉 胡克来 杨红梅 程旭明 朱玉双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4-158,共15页
单河道砂体构型的精细刻画受到第3、第4级次构型界面的约束,使得隔夹层的分类识别成为该项研究的前提。以层次分析为指导,从岩心标定入手,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交会图版识别出演武油田Y116井区隔夹层的划分标准,并由单井追... 单河道砂体构型的精细刻画受到第3、第4级次构型界面的约束,使得隔夹层的分类识别成为该项研究的前提。以层次分析为指导,从岩心标定入手,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交会图版识别出演武油田Y116井区隔夹层的划分标准,并由单井追踪多井,研究了隔夹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在其约束下刻画出3类构型单元,形成了隔夹层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在演武油田延8段共识别出单河道砂体间隔层、单河道砂体间夹层和单河道砂体内夹层3类构型界面,在泥质、钙质、物性3种成因下将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划分为4期单河道砂体,其中隔夹层纵横向分布具有物性夹层多见于河道中部,泥质夹层常见于河道边部,而钙质夹层多位于河道上部的分布特征;构型要素垂向叠置样式和平面接触样式研究得到,垂向以分离式和切叠式为主,横向以侧切式和泛滥平原接触为主,形成了独立型分流河道单元、分离型细粒沉积单元以及接触型增生体单元;各构型要素形成了“接触广泛、叠置错综”的具泛连通性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构型分布模式。本次研究实现了对研究区构型界面的识别表征,为精细刻画单河道砂体构型单元提供了依据,对油田进一步生产和开发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河道砂体构型 精细刻画 界面 分布模式 延8段 演武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与砂体构型——以宜川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任奕霖 赵俊峰 +2 位作者 陈佳宇 关新 宋璟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三角洲前缘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通过野外露头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和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描述和取样,综合室内分析化验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 三角洲前缘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通过野外露头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和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描述和取样,综合室内分析化验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的沉积特征与砂体构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为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的淡水,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微相,长9油层组浅水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包括非连通式和连通式2种,侧向接触样式包括对接式和切叠式2种。地形坡度和湖平面升降共同控制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是影响复合砂体空间发育样式的重要因素,缓坡使得河道下切能力相对较弱且具有平面交切的特征,湖平面上升和物源供给减少使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之比增大,导致砂体连通性减弱,河道—河道切叠和河道—河口坝切叠的砂体构型模式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宜川地区 仕望河剖面 长9油层组 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砂体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