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中硒的形态及其生理作用 被引量:46
1
作者 果秀敏 牛君仿 +1 位作者 方正 纪姝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42-143,147,共3页
硒是植物体内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文中介绍了硒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吸收、运输、转化、生理作用及提高植物体内硒含量的一些方法 。
关键词 植物 硒的形态 硒的生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分析富硒食品中硒的形态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韬睿 王鑫 王小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建立了利用反向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RP-HPLC-ICP-MS)联用分离检测富硒食品中硒酸根(SeO42-)、亚硒酸根(SeO32-)、硒代胱氨酸(SeCys2)、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5种不同硒元素形态的方法。研... 建立了利用反向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RP-HPLC-ICP-MS)联用分离检测富硒食品中硒酸根(SeO42-)、亚硒酸根(SeO32-)、硒代胱氨酸(SeCys2)、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5种不同硒元素形态的方法。研究采用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链霉蛋白酶在Tris-HCl缓冲液中37℃条件下振荡酶解36h提取食品中的硒化物,利用Hypersil GOLD C8作为分离柱,磷酸二氢钾-七氟丁酸-甲醇-水体系作流动相,实现了在800s内完成5种硒元素形态的快速分离,分离效果好。再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检测5种硒化物,5种硒化物标准曲线线性良好,5种硒化物检出限分别为0.20,0.25,0.25,0.20,0.50μg/L,使用该方法实测标准样品回收率为100.6%。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检出限低,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对富硒产品中硒元素形态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RP-HPLC-ICP-MS) 食品 硒的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痕量硒及其形态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静 万萍 +1 位作者 杨淑海 王乐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42-148,共7页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 测定海水痕量硒,并利用KBH4 对Se( Ⅳ) 和Se( Ⅵ) 的还原能力不同,以6mol/dm3HCl 将海水中Se( Ⅵ) 还原为Se( Ⅳ) 再经氢化反应而测定其形态浓度。以正交设...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 测定海水痕量硒,并利用KBH4 对Se( Ⅳ) 和Se( Ⅵ) 的还原能力不同,以6mol/dm3HCl 将海水中Se( Ⅵ) 还原为Se( Ⅳ) 再经氢化反应而测定其形态浓度。以正交设计法对HGAFS法测定硒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在佳化条件下本方法测定溶解态硒的检出限为0 .072μg/dm3 ,对1 .00μg/dm3Se 浓度的样品变异系数为±2.3 % 。标准曲线表明,在0~25μg/dm3Se 浓度范围内有理想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直接测定海水中的溶解态总硒、Se( Ⅳ) 及Se( Ⅵ) ,回收率为99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硒的形态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与生物有机肥配施方式对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旎 宗良纲 +3 位作者 严佳 姚欢 马爱军 何任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9-1075,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碱性改良剂(秸秆炭、生石灰粉和钙镁磷肥)与"爸爱我"生物有机肥的不同配施方式对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源硒素添加的前提下,通过这种内源调控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强酸性高硒...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碱性改良剂(秸秆炭、生石灰粉和钙镁磷肥)与"爸爱我"生物有机肥的不同配施方式对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源硒素添加的前提下,通过这种内源调控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秸秆炭、生石灰粉和钙镁磷肥与"爸爱我"生物有机肥的3个错时配施处理对提高土壤硒有效性的效果最佳,分别使土壤有效硒含量提高105.98、114.09和146.71μg/kg,茶叶中硒含量相应提高0.96、1.14和1.24μg/g,增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生物有机肥 内源调控 土壤有效 硒的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硒的吸收 被引量:52
5
作者 徐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3期46-47,67,共3页
硒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硒具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 硒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硒具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吸收、运输、转化、生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植物吸收、富集硒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硒的形态 硒的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相硒对夹杂带丝蚓的生物累积及效应研究
6
作者 李丹 杨纪琛 +5 位作者 孙炜钧 李潇 雷浩俊 韦新蓉 陈红星 谢凌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8,共8页
以底栖模式生物夹杂带丝蚓(Lumbriculus variegatus)为研究对象,在环境相关浓度的沉积相Se(Ⅳ)中暴露21 d后,通过ICP-MS定性定量硒在带丝蚓体内的含量及形态。硒在环境相关浓度下可以有效地在夹杂带丝蚓体内累积,形态主要以Se-Met和Se-... 以底栖模式生物夹杂带丝蚓(Lumbriculus variegatus)为研究对象,在环境相关浓度的沉积相Se(Ⅳ)中暴露21 d后,通过ICP-MS定性定量硒在带丝蚓体内的含量及形态。硒在环境相关浓度下可以有效地在夹杂带丝蚓体内累积,形态主要以Se-Met和Se-Cys为主。此外,沉积相中硒可以促进夹杂带丝蚓体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Na^(+)/K^(+)-ATP酶活性以及消化系统相关酶活性,从而抑制夹杂带丝蚓的肥满度增长以及对沉积物中硒的生物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环境相关浓度的沉积相Se(Ⅳ)可能影响硒在底栖生物中的累积及其形态的分布,并形成生物效应。研究结果为阐明沉积物中硒对底栖生物的生物累积及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硒的形态 生物累积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硒的特征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姜磊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综述了土壤中Se的形态分布、有效性研究方面的进展,论述了不同形态的Se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对Se的有效性与土壤pH值、化学及矿物学组成、氧化还原状态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硒的形态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硒的含量检测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黄韬睿 王小平 王鑫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311-315,共5页
采用GB 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中规定的食品中硒元素含量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硒元素进行含量检测,所得标准曲线方程为y=2626.595x+126.650,R^(2)=1.000,硒元素在0~1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为1.000,线性关... 采用GB 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中规定的食品中硒元素含量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硒元素进行含量检测,所得标准曲线方程为y=2626.595x+126.650,R^(2)=1.000,硒元素在0~1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为1.000,线性关系良好,并通过样品验证证明该方法准确有效。另外,该试验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色谱(HPLC-ICP-MS)联用分离检测富硒食品中硒酸根(SeO_(4)^(2-))、亚硒酸根(SeO_(3)^(2-))、硒代胱氨酸(SeCys_(2))、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5种不同硒元素形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胃蛋白酶在0.1%盐酸体系下酶解提取食品中的硒化合物,采用Hamilton PRP X-100阴离子交换柱作为分离柱,以5 mmol/L柠檬酸、氨水调节pH 4.7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分离5种硒化物,再运用ICP-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5种硒元素形态分离效果较好,在900 s内可完成5种硒形态的快速准确分析,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对富硒产品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食品 硒的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