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动脉硬化程度指标和上臂动脉硬化程度指标评价血管功能 被引量:4
1
作者 余朝萍 刘天虎 张庆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620-623,共4页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患早期表现。早期进行动脉硬化的检测,并采取防治措施,对延缓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利用PASESA检测技术可行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测定中心动脉硬化程度指标和上臂动脉硬化程度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患早期表现。早期进行动脉硬化的检测,并采取防治措施,对延缓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利用PASESA检测技术可行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测定中心动脉硬化程度指标和上臂动脉硬化程度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近年来有关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检测方法、中心动脉硬化程度指标和上臂动脉硬化程度指标与动脉硬化疾病关系的研究作出总结,为PASESA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更好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中心动脉硬化程度指标 上臂动脉硬化程度指标 PASESA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缺乏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文霞 李海涛 +1 位作者 黄玉冰 廖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93-596,629,共5页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缺乏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院时25(OH)D3水平将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5(OH)D3缺乏组(n=48)和非25(OH)D3缺乏组(n=32)。以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作为...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缺乏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院时25(OH)D3水平将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5(OH)D3缺乏组(n=48)和非25(OH)D3缺乏组(n=32)。以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作为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指标,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评估指标。对比两组RHI、IMT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25(OH)D3与RHI、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影响心力衰竭患者RHI、IMT值的危险因素。结果:25(OH)D3缺乏组RHI低于非25(OH)D3缺乏组,IMT高于非25(OH)D3缺乏组(P<0.05)。25(OH)D3与RHI呈正相关关系(r=0.595,P<0.001),与IMT呈负相关关系(r=-0.423,P<0.001)。总胆固醇(TC)及25(OH)D3是心力衰竭患者RHI的影响因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25(OH)D3是心力衰竭患者IMT的影响因素。结论:25(OH)D3缺乏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心力衰竭患者25(OH)D3水平有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25-羟基维生素D3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反应性充血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CrMo轴承钢超声滚挤压表面加工硬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强 刘东亚 +1 位作者 阮孝林 刘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23-1929,共7页
为探究超声滚挤压强化对42CrMo轴承钢表面加工硬化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探究各工艺参数对加工硬化程度的影响规律、显著性和贡献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超声滚挤压表面加工硬化程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 为探究超声滚挤压强化对42CrMo轴承钢表面加工硬化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探究各工艺参数对加工硬化程度的影响规律、显著性和贡献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超声滚挤压表面加工硬化程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超声振幅和静压力是影响42CrMo材料应变的主要因素,而工件转速和进给速度影响应变的分布;振幅表面加工硬化程度影响最大,贡献率达到了71.61%,进给速度最小,贡献率仅为0.41%;表面硬化程度随超声振幅、静压力增大而增大,随工件转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进给速度增大缓慢减小;基于逐步回归预测模型获得的加工硬化程度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所构建的预测模型整体显著性较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挤压 42CrMo轴承钢 加工硬化程度 正交试验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硬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颖 魏显敬 +1 位作者 郑振国 张曙影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脂肪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测...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脂肪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血清脂联素、瘦素、抵抗素)、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踝臂血压指数(ABI)、肱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外周动脉张(PAT)]、血管硬化程度指标[颈总动脉中膜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颈动脉造影。根据颈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血管硬化狭窄程度分为轻度(33例)、中度(28例)和重度(29例)硬化狭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同时分别分析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抵抗素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颈总动脉血管硬化程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患者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组,瘦素和抵抗素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组,而中度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轻度组,瘦素和抵抗素明显高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与ABI、FMD、PAT、IMT、PWV均呈负相关(r=-0.750、-0.693、-0.802、-0.765、-0.699,P<0.05),血清瘦素与ABI、FMD、PAT、IMT、PWV均呈正相关(r=0.694、0.704、0.721、0.759、0.687,P<0.05),血清抵抗素与ABI、FMD、PAT、IMT、PWV均呈正相关(r=0.705、0.684、0.649、0.731、0.695,P<0.05)。结论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程度和血管硬化狭窄程度,为AS的病情诊断及治疗监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脂肪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硬化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刚 秦培森 +1 位作者 郑加平 杜业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眼底血管病变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白质疏松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患者或体检者138例,根据磁共振影像,分为脑白质疏松组66例和对照组72例,对所有病人行眼底数码照相分析... 目的观察眼底血管病变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白质疏松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患者或体检者138例,根据磁共振影像,分为脑白质疏松组66例和对照组72例,对所有病人行眼底数码照相分析,应用Scheie法对眼底动脉病变分级,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级,分析对比不同级别的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数值。结果脑白质疏松组与对照组比较,眼底改变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脑白质疏松改变,存在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轻度改变与中度改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改变与轻、中度改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脑白质疏松的存在及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动脉硬化程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脑白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玮 刘李军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92-594,59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98例(观察组)、健康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AS)、颈动脉彩超相关参数[斑块大小、厚度、数量... 目的研究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98例(观察组)、健康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AS)、颈动脉彩超相关参数[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依据稳定性将观察组分为各亚组,分析斑块稳定性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AS评分及斑块大小、厚度、数量、IMT高(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的NIHSS评分及EN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卒中患者CAS评分、IMT与其NIHSS评分、END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密切关系,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END发生率增加,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ABCD2评分+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d)卒中风险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维帅 谭斐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 d)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并与ABCD2评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160例首发症状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和颈动脉硬化程...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 d)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并与ABCD2评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160例首发症状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和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并对联合评分法和两种单独的评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各种方法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1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一周内共有34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的进展率为21.3%,ABCD2≥4分组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27.3%,明显高于ABCD2~4分组(P〈0.05)。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为2分组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2%,高于0~1分组(P〈0.05)。A B CD 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0.5%、91.3%、72.7%、98.3%,均高于两者的单一评分。预测7 d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A 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74,大于A BCD2评分的0.817和颈动脉硬化评分的0.739。结论: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方法,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危险分层工具和预测转归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洪 薛蕾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0期218-218,共1页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血检验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72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均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并应用SPSS3.0统计学软件进...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血检验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72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均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并应用SPSS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冠脉病变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脉狭窄程度越重,血清Hcy水平高,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P<0.01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冠心病 冠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硬化程度测量仪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燕秋 王晋 +1 位作者 杨浩 何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阐述了血压和血管硬化程度的测量原理和方法,介绍了测量仪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及测量过程,探讨了目前临床应用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的改进思路和意义。
关键词 测量仪 血压 示波法 血管硬化程度 动脉弹性 血管容积 测量原理 测量方法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苏 陈赛勇 +4 位作者 朱强锋 王纯 曲环 吴淳 林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5期2192-2193,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AD)合并打鼾史的患者进行整夜的床旁多导睡眠监测,分为对照组(CAD)、轻度组(AHI=5~20次/小时)、中度组(AHI=21~40次...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AD)合并打鼾史的患者进行整夜的床旁多导睡眠监测,分为对照组(CAD)、轻度组(AHI=5~20次/小时)、中度组(AHI=21~40次/小时)、重度组(AHI>40次/小时)。同时对所有患者的冠脉计算SYNTAX评分。结果随着OSAHS粥样硬化程度增加,SYNTAX评分增加,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SYNTAX评分分别为(10.67±1.50)、(16.93±1.70)、(18.25±2.21)、(24.21±5.26),P=0.012。结论 OSAHS的严重程度可反映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YNTAX评分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冷滚打成形硬化程度预测模型建立
11
作者 徐红玉 刘玉会 崔凤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31,共6页
为提高冷滚打成形工件的表面质量,改进冷滚打成形工艺,以渐开线花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速冷滚打成形工件的显微硬度试验,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根据冷滚打加工参数对工件齿廓不同位置表面硬化程度的影响关系,采用曲面... 为提高冷滚打成形工件的表面质量,改进冷滚打成形工艺,以渐开线花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速冷滚打成形工件的显微硬度试验,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根据冷滚打加工参数对工件齿廓不同位置表面硬化程度的影响关系,采用曲面响应法建立了成形花键齿廓不同位置表面硬化程度随滚打轮转速和工件进给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及方差分析,通过试验数据与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在滚打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能够对齿廓不用位置的表面硬化程度起到精确的经验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滚打 渐开线花键 硬化程度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建军 马建华 李昕 《新疆中医药》 2015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不同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152例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50例,所有入选者均行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不同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152例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50例,所有入选者均行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血压水平与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Crouse评分相关性:血压水平与IMT呈直线相关关系(r=-0.37,P<0.05),血压水平与Crouse评分呈直线相关关系(r=0.41,P<0.05),表明血压越高,Crouse评分越高,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越高。即血压高低与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血压正常组。这对于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及早发现并干预血压及血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压水平 颈动脉硬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红蛋白水平与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建玉 马骏 +6 位作者 郭琰 王瑶 张群辉 钟俊达 姜文才 李雁卓 徐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蛋白(Hb)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双侧肢体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取左右两侧较高值。根据ba-PWV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S0组:动脉...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蛋白(Hb)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双侧肢体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取左右两侧较高值。根据ba-PWV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S0组:动脉正常组(ba-PWV<1400 cm/s),49例(11.7%);S1组:轻度动脉硬化组(1400 cm/s<ba-PWV<1800 cm/s),190例(45.3%);S2组:中度动脉硬化组(1800 cm/s<ba-PWV<2000 cm/s),69例(16.5%);S3组:重度动脉硬化组(ba-PWV>2000 cm/s),111例(26.5%)。记录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动脉组相比,不同程度动脉硬化组之间的年龄、肥胖、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F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动脉重度硬化(OR=1.094,95%CI:1.052~1.137,P<0.05)、中度动脉硬化(OR=1.081,95%CI:1.039~1.12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Hb是高血压患者重度动脉硬化(OR=1.025,95%CI:1.003~1.045,P<0.05)及中度动脉硬化(OR=1.035,95%CI:1.008~1.056,P<0.05)的新发独立危险因素,即Hb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高血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风险增加1倍。结论外周血红蛋白水平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程度呈显著相关,外周血红蛋白有望成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新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红蛋白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程度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GF变化及其与硬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冠洋 宋志秀 +1 位作者 常利 李彤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脑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CAS患者71例为观察组,同期神经外科住院并排除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及CAS的患者3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CTA或MRA检查将脑... 目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脑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CAS患者71例为观察组,同期神经外科住院并排除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及CAS的患者3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CTA或MRA检查将脑动脉硬化程度分为轻、中、重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HGF。结果观察组血清HGF为(876.85±758.99)pg/mL,对照组为(1 274.90±655.02)pg/mL,P<0.05。观察组脑动脉硬化轻、中、重度患者血清HGF分别为(589.10±575.93)、(1 019.90±681.13)、(1 032.90±857.98)pg/mL;组间比较,P<0.05。结论 CAS患者血清HGF水平降低,其水平随着脑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疾病 肝细胞生长因子 硬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松弛素水平与冠心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 段敬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0期3014-301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松弛素水平与冠心病(CHD)病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20例CHD病人为研究对象,另纳入我院同期疑似CHD病人66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冠状动脉不同狭窄支数CHD病人血清松弛素和动脉硬化度指数(AASI),并... 目的探讨血清松弛素水平与冠心病(CHD)病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20例CHD病人为研究对象,另纳入我院同期疑似CHD病人66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冠状动脉不同狭窄支数CHD病人血清松弛素和动脉硬化度指数(AASI),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类型CHD血清松弛素及日间AASI、夜间AASI、24hA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支组、双支组、多支血管狭窄组血清松弛素、日间AASI、夜间AASI、24hA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松弛素水平与CHD病人日间AASI、夜间AASI和24hAASI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清松弛素可反映CHD病人动脉硬化程度,是诊断及评估CHD预后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松弛素 动脉硬化程度 冠状动脉不同狭窄支数 相关性 血脂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并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被引量:23
16
作者 唐厚梅 刘迎春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病人均进行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2组病人的血脂水平、动脉硬化程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心踝血管指数(CAVI)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7.27%(4/55),低于对照组的21.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5%(8/55),对照组为9.09%(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程度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并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动脉硬化程度 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棱汤对脑梗死患者visfatin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世芳 陈威 +3 位作者 卞伟 蒋红玉 陆文松 廖水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芪棱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30例、稳定型斑块组(B组)75例、不稳定型斑块组(C... 【目的】观察芪棱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30例、稳定型斑块组(B组)75例、不稳定型斑块组(C组)75例,检测每组患者发病时的血清visfatin水平;进一步将B、C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常规组37例和芪棱汤组38例,常规组给予包括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在内的脑梗死基础方案治疗,芪棱汤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芪棱汤(由黄芪、三棱、桑椹、天花粉、莪术、水蛭、枳壳等中药组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90 d、180 d对患者的visfatin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总积分等进行测定。【结果】(1)发病时,B组和C组的visfatin水平明显高于A组,且C组visfatin水平较B组有更明显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中的常规组和芪棱汤组各时间点visfatin水平的过度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在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各组内的芪棱汤组对visfatin水平的过度表达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常规组(P<0.05)。(2)疗程结束后,B、C组中的常规组和芪棱汤组的IM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各组内的芪棱汤组对IMT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常规组(P<0.05)。(3)颈动脉粥样斑块总积分的改善情况:在B、C组中,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和68.6%,芪棱汤组分别为94.4%和91.7%,芪棱汤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总积分的改善疗效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visfatin水平的高表达,并可改善该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VISFATIN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芪棱汤 黄芪 三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明杰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分别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疗效对比。方法将2017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69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将其按照自主意愿选择瑞舒伐他汀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分别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疗效对比。方法将2017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69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将其按照自主意愿选择瑞舒伐他汀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阿托伐他汀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水平TC(3.2±0.8)mmol/L、TG(1.2±0.5)mmol/L、LDL-C(1.6±0.8)m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水平TC (3.6±1.0)mmol/L (t=2.598,P=0.031),TG (1.6±0.7)mmol/L (t=3.143,P=0.019),LDL-C(1.9±1.0)mmol/L(t=3.055,P=0.022),但HDL-C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24.3±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7.2±6.1)分(t=2.815,P=0.038),D值(8.3±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1.3)%(t=1.856,P=0.04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在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改善方面要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云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6期1798-1803,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01—2017-02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ACI病例,按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不同分为A组(n=54)与B组(n=46),A组IMT≥0.9mm,B组IMT<0.9mm。...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01—2017-02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ACI病例,按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不同分为A组(n=54)与B组(n=46),A组IMT≥0.9mm,B组IMT<0.9mm。同时检测2组血清CysC水平。结果 2组血糖、舒张压、年龄、Hcy、吸烟史、TC及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收缩压、LDL与CysC、IMT明显高于B组,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ysC水平和IMT、年龄、LDL、BMI、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而和HDL呈负相关(P<0.05);IMT增厚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收缩压、LDL与CysC水平。结论 ACI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清所含CysC有相关性,颈动脉IMT增厚主要独立相关因素之一为CysC,可为ACI患者颈动脉硬化症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胱抑素C 颈动脉硬化程度 颈动脉超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4期69-70,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程度、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脑梗死病...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程度、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脑梗死病灶大小分成腔隙性脑梗死组(46例)、小面积脑梗死组(42例)和大面积脑梗死组(32例)。所有患者经颈动脉彩超确诊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增厚者82例,非IMT增厚者38例。按照颈动脉斑块状态将例IMY增厚者分成管壁增厚组(25例)、硬斑块组(20例)、混合性斑块组(19例)和软斑组(例)。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测量患者血清中的CRP浓度,对比、分析IMT增厚组与非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不同面积脑梗死组间CRP浓度。结果与非IMT增厚组相比,IMT增厚组CRP浓度更高;与稳定性斑块组相比,不稳定斑块组CRP浓度更高;CRP浓度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加而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浓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稳定性及患者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C反应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