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3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病因学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沈家安 李东波 +2 位作者 杨涛 权天龙 金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全脑血管造影 动脉瘤 病因诊断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学诊断和治疗
2
作者 薛彦忠 张传汶 +3 位作者 李明军 黄宝荣 聂成福 郭仕峰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学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 :对 2 3例经临床确诊 (病史、体格检查、腰穿和脑CT)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 ,明确发病原因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抑或其它 ?)。由神...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学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 :对 2 3例经临床确诊 (病史、体格检查、腰穿和脑CT)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 ,明确发病原因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抑或其它 ?)。由神经内科医生、介入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病人情况 (经济状况、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等 )进行评估 ,以决定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 ?手术夹闭 ?抑或内科保守治疗 ?)。结果 :经DSA发现 ,2 3例中 2 0例有脑动脉瘤 ,2例为多发 ;共计 2 2个动脉瘤 ,18个动脉瘤位于Wills环 (占 81.8%) ,7个位于前交通动脉 (31.8%) ,11个位于后交通动脉(5 0 %) ,多发动脉瘤 2例 (8%)。 10例行手术治疗 ,6例行介入治疗 ,7例内科保守治疗 ,除 2例死亡外 ,2 1例均痊愈。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AH的最常见原因 ,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动脉 ,常为单发的中小动脉瘤。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 ,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薛彦忠 郝培来 +1 位作者 黄宝荣 郭仕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411-414,共4页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方法对138例经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开颅夹闭动脉瘤组(60例)、血管内治疗组(5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22例)。 结果 ...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方法对138例经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开颅夹闭动脉瘤组(60例)、血管内治疗组(5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22例)。 结果 138例患者中60例接受手术夹闭治疗,5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2例内科保守治疗;4例死亡,134例痊愈。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动脉,常为单发的中小动脉瘤。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及栓塞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华 胡锦清 +4 位作者 林东 吴达明 汪登斌 杨燕敏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方法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均行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4例行栓塞治疗。分析其MRI和血管造影表现。结果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中,MRI显示脊髓内弥漫性长T2信号影11例,...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方法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均行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4例行栓塞治疗。分析其MRI和血管造影表现。结果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中,MRI显示脊髓内弥漫性长T2信号影11例,脊髓斑片状强化2例,脊髓背侧异常血管影6例。脊髓血管造影均能显示其瘘口和引流静脉,并反映其病变范围、供血状况及特征。4例行栓塞治疗患者其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主要确诊方法。MRI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影像诊断 栓塞治疗 动静脉瘘 影像特点 MRI DSA 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5
作者 于加省 陈劲草 +2 位作者 雷霆 陈坚 李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 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的21例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5~64岁,平均48.2岁。病程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所... 目的 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的21例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5~64岁,平均48.2岁。病程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5例,单纯栓塞治疗4例,两种方法合用治疗2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改善。21例随访2~12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确诊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栓塞治疗。术后抗凝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部 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跃 于加省 +5 位作者 王玲 陈如东 郭东生 陈劲草 陈坚 雷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有急性硬膜下血肿(SD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武汉同济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共9例经影像学及术中证实的合并有急性SD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2例... 目的探讨合并有急性硬膜下血肿(SD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武汉同济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共9例经影像学及术中证实的合并有急性SD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2例。术前CT显示伴有SDH 8例,术中探查证实SDH 1例。采用一期手术清除血肿加夹闭动脉瘤者7例,单纯清除血肿而未处理动脉瘤者1例,未手术者1例。结果 7例行一期手术患者术后CT血管造影(CTA)复查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血肿完全清除。出院时仍遗留肢体偏瘫者5例,2例患者因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者3例,死亡2例。结论动脉瘤破裂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少见,发病急,病情重,术前如能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地一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血肿 颅内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明 雷万生 +4 位作者 祝斐 金卫星 张可成 吕胜青 朱炯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外脓肿 诊断 治疗 影像检查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6
8
作者 姚红新 赵继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创伤性膜下积液 诊断 治疗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国忠 董齐 王启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7-337,共1页
关键词 椎管内 血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波 韩国胜 +3 位作者 高明清 陈圣攀 李萌 曾现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总结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经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经全椎板入路(4例)及半椎板入路... 目的总结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经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经全椎板入路(4例)及半椎板入路(20例),紧靠硬脊膜下电凝并切断瘘结构向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术后予以扩容、血液稀释、改善循环、减轻水肿等药物治疗,24例患者均于刀口拆线后复查造影,证实脊髓表面引流静脉未再显影,术后3个月脊髓MRI检查及6~18个月随访,大部分患者脊髓表面静脉流空影消失,水肿减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症状多变,查体定位不准确,需根据脊髓MRI发现异常,并行脊髓DSA确诊,瘘口多偏于一侧,经半椎板入路多可显露并切断引流静脉,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准确定位并行手术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脊髓 动静脉瘘 DSA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齐向前 黄承光 卢亦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4-576,共3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是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但由于其发病率较低,起病隐匿,也是临床上最容易被误诊的脊髓疾病之一,若能及时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患者多数恢复良好;而一旦误诊误治,几...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是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但由于其发病率较低,起病隐匿,也是临床上最容易被误诊的脊髓疾病之一,若能及时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患者多数恢复良好;而一旦误诊误治,几年之内患者即可发展为不可逆的脊髓坏死,终身瘫痪。脊髓MRI检查可做为本病初步筛选,确诊需依靠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栓塞治疗和手术切断瘘口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提高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脊柱外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就其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治疗方法 诊断 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脊髓血管畸形 误诊误治 SDAVF MRI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健 黄光富 +5 位作者 陈隆益 袁利民 李志立 刘卫东 陈勇 廖晓灵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2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杰 于伟东 +2 位作者 高宇飞 金星一 张鸿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03-1405,共3页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彬 孙锋 +1 位作者 王文华 韩志强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56-756,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10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0例中手术患者89例,死亡12例,死亡率12%,植物状态和重残11例,轻残与恢复良好者66例。非手术治疗11例,...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10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0例中手术患者89例,死亡12例,死亡率12%,植物状态和重残11例,轻残与恢复良好者66例。非手术治疗11例,无死亡。结论: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早期开颅血肿清除,降低颅脑的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膜下血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纵裂间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附11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景光 曾秋华 +2 位作者 严拥军 王小东 罗益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684-685,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纵裂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断、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的11例外伤性纵裂间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外伤性纵裂间硬膜下血肿因临床少见,且表现不典型,其中5例早期有... 目的探讨外伤性纵裂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断、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的11例外伤性纵裂间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外伤性纵裂间硬膜下血肿因临床少见,且表现不典型,其中5例早期有漏诊或误诊;1例行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余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11例均痊愈。结论外伤性纵裂间硬膜下血肿临床少见,且血肿量常不大,易被漏诊或误诊,但影像学特点较有特异性,只要充分认识,易于确诊。早期确诊,有利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问膜下血肿 影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云彦 鲍修风 +1 位作者 徐淑军 朱树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肿瘤均获得全切除。5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术后行放射治疗,存活均超... 目的 研究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肿瘤均获得全切除。5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术后行放射治疗,存活均超过18个月,1例已存活38个月。1例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未行放射治疗,3个月后死亡。结论 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较特殊,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检查并排除其它部位病变,手术结合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爱勤 徐家立 +2 位作者 李扬波 刘玉玺 杜崇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78-380,共3页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脊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的诊断及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连群 吕明 +2 位作者 商晓鹰 傅强 杨风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外脓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博文 谢轩贵 游潮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863-864,共2页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BCSDH)的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方法 对我科 1998~ 2 0 0 3年收治的 47例BCSDH患者的诊断、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和 /或MRI检查。所有患者皆行钻孔引流术 ,其中 2例为单侧钻孔引流 ,4...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BCSDH)的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方法 对我科 1998~ 2 0 0 3年收治的 47例BCSDH患者的诊断、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和 /或MRI检查。所有患者皆行钻孔引流术 ,其中 2例为单侧钻孔引流 ,45例为双侧钻孔引流。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 ,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CT和MRI检查是BCSDH的最佳诊断手段。BCSDH的诊断、引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双侧慢性膜下血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治瑜 赵斌杰 唐振刚 《医学综述》 2013年第3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A)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SECA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影像学及预后情况;4例患者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CT轴位平扫及磁共振成像(MRI)平... 目的探讨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A)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SECA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影像学及预后情况;4例患者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CT轴位平扫及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检查,手术方式被采用后正中入路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整剥离瘤体,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例SECA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及神经根症状;病变位于C7~T1节段1例,胸椎节段3例;术前X线平片未检出病灶,CT检出1例,MRI全部检出病灶。所有患者均借助显微镜完整切除病变,除1例术后出现了延髓缺血、呼吸和运动障碍,治疗2年后基本康复;余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SECA为少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及相应体征。X线及CT检查对术前诊断帮助不大,而MRI检查可明确病变位置、形状和大小,并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式;SECA一旦发现宜尽早手术切除,据瘤体的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同术中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借助显微镜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避免损伤脊髓是避免并发症发生最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