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量CT虚拟单能量图像与碘图在腹部实质性脏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张天翼 严福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452-456,共5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hy,C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但其软组织分辨率不够高,对于部分病灶的检出以及鉴别存在困难,且在定量评估方面尚显不足。能量CT成像拥有多参数、多维度、定量成像,可量化反映组织的成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hy,C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但其软组织分辨率不够高,对于部分病灶的检出以及鉴别存在困难,且在定量评估方面尚显不足。能量CT成像拥有多参数、多维度、定量成像,可量化反映组织的成分特征和血供特点等诸多优势。通过高、低能量两套数据计算,模拟出单一KeV能量的图像,即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monoenergeticimages,VMI)。本文综述了能量CT中VMI与碘密度图技术在腹部实质性脏器疾病病灶检出及鉴别诊断方面应用的研究,总结了VMI及碘密度图在肝脏、胰腺病灶检出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小肝癌的检出,相较于常规CT,VMI获得的关键影像学特征的置信度从52.4%提升至68.8%。在胰腺方面,对于胰腺内分泌肿瘤,VMI可将病灶检出率从常规CT的84.6%提升至92.3%。此外,在鉴别诊断方面,VMI与碘密度图的相关研究也有着诸多进展,在肾囊肿分型、小肝癌与小肝血管瘤的鉴别以及胰腺浆液性与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等研究中,VMI均显示出了更好的诊断效能。在此进展的基础上,本文对能量CT VMI与碘密度图在腹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CT 虚拟单能量 碘密度图 腹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预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病理分级及缺氧相关蛋白碳酸酐酶9表达的研究
2
作者 顾希来 刘欢欢 +3 位作者 李金凝 储彩婷 管雯斌 汪登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2,共7页
目的:探索双能量CT (DECT)参数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及缺氧相关蛋白碳酸酐酶9 (CA9)表达的预测价值,旨在筛选不良预后的高风险人群,以辅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行肾肿瘤术前DECT... 目的:探索双能量CT (DECT)参数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及缺氧相关蛋白碳酸酐酶9 (CA9)表达的预测价值,旨在筛选不良预后的高风险人群,以辅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行肾肿瘤术前DECT检查的患者共42例,其中术后证实为ccRCC 38例。基于ccRCC患者术前DECT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对肿瘤边缘血供最丰富的部位和肿瘤整体进行测量,获得肿瘤边缘碘浓度值(IC)、相对于主动脉标准化碘浓度比值(NICA)、相对于正常肾皮质标准化碘浓度比值(NICC)、肿瘤整体IC及灌注指数(PI)。纳入术后预后相关病理指标,包括病理分级(WHO/ISUP)及缺氧病理指标CA9平均免疫组化光密度值(AO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低级别组与高级别ccRCC组间DECT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ECT参数对预测ccRCC预后相关病理指标的价值。结果:CA9 AOD在低级别肿瘤及高级别肿瘤间具有统计学差异(t=2.584,P=0.01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T1a期肿瘤中(直径≤4 cm),低级别及高级别组PI具有统计学差异(t=-4.514,P<0.001),AUC为1.00,PI与CA9 AOD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0.427,P=0.002)。结论:基于DECT后处理参数PI可区分肿瘤分级和有效预测T1a期ccRCC的缺氧情况,预测T1a期ccRCC的预后,为临床制订ccRCC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双能量CT 碘密度图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碘密度成像与CT-FFR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星露 丁庆国 +3 位作者 孙志新 陶青 胡粟 胡春洪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74-1878,共5页
目的 探讨光谱CT碘密度成像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6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62... 目的 探讨光谱CT碘密度成像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6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62例胸痛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于碘密度图定量评估左心室心肌灌注情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DV-FFR)计算CT-FFR,随访患者6个月后MACE是否发生.以有无MACE发生为参考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CTA﹑CT-FFR和碘密度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预测MACE的效能.结果 发生MACE组(n=12)与未发生MACE组(n=50)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心肌碘浓度(IC)值明显低于远处正常心肌(t=-14.573,P<0.001),且缺血心肌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值低于正常心肌的NIC值(t=-17.952,P<0.001).碘密度图预测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00%、100%、94%;CT-FFR预测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0%、52.4%、97.6%.碘密度图[曲线下面积(AUC)=0.961]、CT-FFR(AUC=0.898)诊断效能优于 CCTA(AUC=0.728),CT-FFR 与碘密度图的 AUC 值无显著差异(P=0.1696).结论 光谱CT碘密度图的IC值能够定量评估心肌缺血,有助于预测MACE,其效能与CT-FFR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碘密度图 血流储备分数(CT-FFR)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宫颈癌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欢欢 田冰 乔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光谱探测器CT能谱图像在宫颈癌检出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首诊宫颈癌患者48例,均行光谱CT和盆腔MRI检查,有完整组织病理学资料。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以双盲法分析光谱CT 40 keV及MRI图像,记录是否为阳性病灶,对... 目的探讨双层光谱探测器CT能谱图像在宫颈癌检出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首诊宫颈癌患者48例,均行光谱CT和盆腔MRI检查,有完整组织病理学资料。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以双盲法分析光谱CT 40 keV及MRI图像,记录是否为阳性病灶,对阳性病灶多平面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及范围,判断有无宫旁浸润、阴道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并评价分期。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上述各组参数之间的差异。选择动、静脉两期病灶强化最明显区,勾画病灶和髂动脉ROI,记录碘密度(IC),并计算标准化碘密度(NI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宫颈癌早期(≤ⅡA期)和进展期(≥ⅡB期)之间两项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IC、NIC诊断宫颈癌早期及进展期的效能。结果MRI、光谱CT对宫颈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分别为91.67%(44/48)、81.25%(39/48)、60.42%(2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谱CT对宫颈癌ⅡB期及以上诊断符合率(100%)高于MRI(9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对宫颈癌ⅠB1期及以下、ⅠB2~ⅡA期诊断符合率(80.00%、90.00%)高于光谱CT(20.00%、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谱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90.00%、100%、94.87%)高于MRI(65.00%、87.50%、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进展期动、静脉两期的IC、NIC均高于早期,动脉期IC、N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动脉期NIC诊断宫颈癌早期及进展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552~0.850),高于动脉期IC的曲线下面积0.704(95%CI:0.536~0.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2,P>0.05),动脉期NIC诊断效果较佳。结论光谱CT可优化显示宫颈癌病灶及其浸润范围,对评价淋巴结转移有优势,动脉期IC、NIC在宫颈癌早期与进展期鉴别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宫颈癌 碘密度图 癌症分期
原文传递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血管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灌注的价值 被引量:21
5
作者 侯红军 张洪胜 +7 位作者 刘杰 崔林阳 于水 侯艳朋 李杨 张涵 韩太林 许祖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颅脑血管成像(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10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层探测器头颈部光谱CTA及颅...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颅脑血管成像(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10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层探测器头颈部光谱CTA及颅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CTA重建的碘密度图及有效原子序数图上测量并比较灌注缺损区及健侧的碘密度值、有效原子序数值,在CTP图像上测量并比较患侧与健侧脑血容量(CBV)值、脑血流量(CBF)值,同时测量脑灌注缺损面积。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碘密度值与CBV值、碘密度值与CBF值、有效原子序数值与CBV值、有效原子序数值与CBF值、CTA显示的脑灌注缺损面积与CTP-CBF显示的脑灌注缺损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碘密度值[(0.22±0.07)mg/ml]、有效原子序数值(7.38±0.05)、CBV值[(1.9±0.7)ml/100 g]、CBF值[(15.1±5.9)ml/(100 g·min)]均显著低于健侧[碘密度值(0.44±0.10)mg/ml、有效原子序数值(7.52±0.06)、CBV值(3.4±0.7)ml/100 g、CBF值(57±27)ml/(100 g·min),t值分别为-14.7、-14.5、-11.2、-9.7,P<0.001];光谱CTA显示的脑缺血面积[(2292±1393)mm2]与CTP-CBF图显示的脑缺血面积[(2290±1359)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6,P=0.94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碘密度值与CBV值呈正相关(患侧为r=0.350,P=0.039;健侧为r=0.551,P=0.001);有效原子序数值与CBV值呈正相关(患侧为r=0.488,P=0.003;健侧为r=0.552,P=0.001);光谱CTA显示的脑灌注缺损面积与CTP显示的脑灌注缺损面积存在强相关性(r=0.993,P<0.001)。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A可实现对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脑组织灌注缺损程度“一站式”评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碘密度图 有效原子序数 脑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光谱CT定量参数预测喉肿物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芳 熊星 +1 位作者 张丹萍 戴贵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光谱CT定量参数在预测喉肿物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术前未经治疗,均行IQon光谱CT双期颈部CT增强扫描,术后有病理结果的喉肿物患者47例。将两期图像传输至Philips ISP图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 目的探讨光谱CT定量参数在预测喉肿物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术前未经治疗,均行IQon光谱CT双期颈部CT增强扫描,术后有病理结果的喉肿物患者47例。将两期图像传输至Philips ISP图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碘密度图和有效原子序数图。选择病灶强化最明显层面,勾画病灶和颈内动脉ROI,记录碘含量(IC)和有效原子序数值(Zeff),计算归一化碘含量(NIC)、归一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记录40 keV及90 keV时病灶CT值,计算病灶能谱曲线的斜率(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喉鳞癌和喉良性病变之间各项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能谱定量参数与喉鳞癌、喉良性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定量参数诊断喉肿物良恶性的效能。结果动脉期中,喉鳞癌和良性病灶的λ分别为1.36±0.53、1.07±0.51;IC分别为(0.96±0.37)mg/ml,(0.75±0.37)mg/ml;NIC分别为0.13±0.07,0.09±0.05;Zeff分别为7.85±0.2,7.73±0.22;nZeff分别为0.75±0.05,0.73±0.05;静脉期中,喉鳞癌和良性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λ分别为2.49±0.62,1.56±0.35;IC分别为(1.76±0.42)mg/ml,(1.09±0.26)mg/ml;NIC分别为0.63±0.19,0.42±0.1;Zeff分别为8.27±0.22,7.94±0.14;nZeff分别为0.95±0.03,0.92±0.03。动脉期喉鳞癌和良性病变能谱曲线斜率λ、IC、NIC、Zeff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nZeff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静脉期λ、IC、NIC、Zeff、nZeff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病灶的λ、IC、NIC、Zeff、nZeff与喉肿物良恶性程度呈弱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8、0.339、0.418、0.325、0.2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8、0.696、0.740、0.688、0.645。静脉期病灶的λ、IC、NIC、Zeff与喉肿物良恶性程度呈强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4、0.748、0.691、0.730)。静脉期λ、IC、NIC、Zeff、nZeff在ROC曲线下判断良恶性的AUC均>0.7,尤其静脉期IC鉴别喉肿物效能最高,对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喉肿物的光谱CT增强扫描,其碘密度图、有效原子序数图及能谱曲线等相关定量参数与肿物良恶性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光谱CT定量参数可以为喉鳞癌和喉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定量的分析价值,临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喉肿物 碘密度图 有效原子序数 能谱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