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重力碳分法制备六角片状纳米级氢氧化铝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子云 邵磊 +3 位作者 郭奋 陈建峰 赵瑞红 王东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99-1703,共5页
以偏铝酸钠溶液、CO2为原料,在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中进行碳分反应,成功制备出纳米级氢氧化铝,采用XRD、TEM、TGDSC、粒度分布等测试技术对产品进行表征,表明产品的晶型为拜耳石、六角片状、平均粒径<100nm,且形状规则、粒度分布窄、... 以偏铝酸钠溶液、CO2为原料,在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中进行碳分反应,成功制备出纳米级氢氧化铝,采用XRD、TEM、TGDSC、粒度分布等测试技术对产品进行表征,表明产品的晶型为拜耳石、六角片状、平均粒径<100nm,且形状规则、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同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制备六角片状氢氧化铝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技术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碳分法 纳米氢氧化铝 六角片状 拜耳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法制备氢氧化铝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友凤 李丽 刘辉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0年第1期425-427,共3页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成功地制备了不同晶型的氢氧化铝纳米粉末。叙述了实验过程中工艺条件对产品粒度、形貌和晶型等方面的影响。采用TEM、SEM、XRD分析表征了产品的形貌、粒度和晶型,结果表明,产品分别为片状三水氢氧...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成功地制备了不同晶型的氢氧化铝纳米粉末。叙述了实验过程中工艺条件对产品粒度、形貌和晶型等方面的影响。采用TEM、SEM、XRD分析表征了产品的形貌、粒度和晶型,结果表明,产品分别为片状三水氢氧化铝、纤维状的一水拟薄水铝石和无定形的三水氢氧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法 纳米颗粒 晶型 氢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溶出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红伟 马科友 +2 位作者 张学英 董凯伟 潘晓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7,共7页
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是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采用现有拜耳法生产设备进行预脱硅和高压溶出试验,研究用NaOH溶液溶出不同铝硅比(A/S)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效果,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与生产现场拜耳法蒸发... 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是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采用现有拜耳法生产设备进行预脱硅和高压溶出试验,研究用NaOH溶液溶出不同铝硅比(A/S)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效果,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与生产现场拜耳法蒸发母液溶出的效果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矿石的实际溶出率(η实)随矿石A/S、苛性碱质量浓度(NK)、配料分子比(αk配)和配料溶出率(η配)的升高而升高,随石灰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现场母液与NaOH溶液溶出的效果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但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溶出矿石量是现场蒸发母液的1.71倍,循环效率则是现场蒸发母液的2.16倍;碱溶—碳分工艺预脱硅溶出的适宜条件为:矿石A/S>4.0、预脱硅温度98℃、预脱硅时间6h、NK=200g/L、石灰添加量11%、αk配=1.3~1.5、η配=90%、溶出温度273℃、溶出时间40min,此条件下A/S=8.65矿石的η实可达8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碳分法 氧化铝 一水硬铝石 NAOH溶液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法制取超细氢氧化铝粉体 被引量:2
4
作者 裴秀中 《上海化工》 CAS 2004年第2期30-32,共3页
采用碳分法可由铝型材碱蚀废液制取氢氧化铝超细粉体,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可知在分解原液Al2O3初始浓度40g·L-1、分子比1.559、CO2的通气速度3.5L·min-1、分解时间6h的条件下,铝的回收率达到92.47%,产品平均粒径为3.56... 采用碳分法可由铝型材碱蚀废液制取氢氧化铝超细粉体,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可知在分解原液Al2O3初始浓度40g·L-1、分子比1.559、CO2的通气速度3.5L·min-1、分解时间6h的条件下,铝的回收率达到92.47%,产品平均粒径为3.56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粉体 碳分法 正交实验 分解原液 温度 分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法生产超微细氢氧化铝粉 被引量:4
5
作者 原仲珍 《甘肃冶金》 2007年第5期67-69,共3页
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碳分法生产超细氢氧化铝粉的条件。确定用碳分法生产超细的氢氧化铝粉,其最佳反应条件是:⑴铝酸钠溶液A l2O3浓度为80 g/L;⑵CO2气体浓度为20%;⑶分解温度为60℃;⑷分解时搅拌强度为0;⑸分解时不加氢氧化铝种子。
关键词 碳分法 超微细 氢氧化铝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碳分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铝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淑萍 《山西化工》 2002年第2期46-47,共2页
介绍了用碳分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铝的机理、具体的工艺流程 ,经实验得到了较优的化学合成条件及洗涤和干燥条件 。
关键词 碳分法 氢氧化铝 纳米材料 反应团聚 纳米陶瓷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法生产超微细氢氧化铝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磊 林齐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17,共3页
通过实验分析 。
关键词 碳分法 超徽细 氩氧化铝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碳分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碳分母液的深度除铝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仇倩 张彦玲 +3 位作者 唐阳 陈咏梅 万平玉 钮因健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1,41,共5页
离子膜电解碳分母液是碱溶碳分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其中碳分母液中未分解的偏铝酸根离子对膜电解生产条件及离子膜的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碳分母液的深度除铝方案是在其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使偏铝酸根离子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 离子膜电解碳分母液是碱溶碳分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其中碳分母液中未分解的偏铝酸根离子对膜电解生产条件及离子膜的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碳分母液的深度除铝方案是在其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使偏铝酸根离子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丝钠铝石。系统研究了碳酸氢钠溶液加入方式、滴加速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老化等操作条件对丝钠铝石粒径、形貌以及母液中铝含量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利用该方法可以使碳分母液中铝含量从300mg/L降低到0.41mg/L,符合离子膜电解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碳分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分母液 深度除铝 丝钠铝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灰酸浸渣碳分法制备纳米白炭黑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田万军 韩磊 施正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4-991,共8页
为实现煤灰渣资源化高效利用,本文以煤灰酸浸提铝后的高硅残渣经焙烧制得的Na_2Si O_3溶液为原料,采用碳分法制取高附加值的纳米白炭黑。通过单因素法,采用比表面积测试法(BET)、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油值测定、透射电镜(TEM)、红外... 为实现煤灰渣资源化高效利用,本文以煤灰酸浸提铝后的高硅残渣经焙烧制得的Na_2Si O_3溶液为原料,采用碳分法制取高附加值的纳米白炭黑。通过单因素法,采用比表面积测试法(BET)、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油值测定、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FTIR)、X衍射分析(XRD)等分析表征手段,研究不同的实验条件对制得的纳米白炭黑性能的影响,得到碳分法制取纳米白炭黑的最佳实验工况。实验表明,当硅酸钠溶液中Si O_2质量分数为2%、CO_2通气速率为0.5/min、溶液反应温度为65~75℃、反应终点p H为8时,通过陈化、过滤、洗涤、共沸蒸馏、烘干后,可得到粒径为20~40nm、DBP吸油值为3.10m L/g、比表面积为250m^2/g、质量分数91.88%的性能最优纳米白炭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碳分法 DBP吸油值 纳米白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碳分法回收碱浸后液中铝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蒲权文 赵家春 李博 《有色冶金节能》 2022年第5期16-20,45,共6页
采用碱法回收失效催化剂会产生高浓度偏铝酸钠溶液,此浸出液因铝含量较高且杂质较少,具有显著的回收价值。本文采用碳分法使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从而实现铝的回收。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CO_(2)的通气速率、通气时间、稀释倍数三... 采用碱法回收失效催化剂会产生高浓度偏铝酸钠溶液,此浸出液因铝含量较高且杂质较少,具有显著的回收价值。本文采用碳分法使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从而实现铝的回收。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CO_(2)的通气速率、通气时间、稀释倍数三个工艺参数对Al(OH)_(3)沉淀转换率的影响显著性,探究Al(OH)_(3)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CO_(2)通气速率为0.360 L/min、通气时间为116 min、稀释倍数为4倍的条件下,Al(OH)_(3)沉淀转化率平均为98.59%。该沉淀过程属于多因素控制,其中通气时间及稀释倍数对Al(OH)_(3)沉淀转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铝酸钠 碳分法 Al(OH)3沉淀 响应曲面法 氧化铝 废催化剂 CO_(2)气体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法制备超细片状氧化铝粉体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敬会 伊家飞 +1 位作者 卿培林 徐敬尧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6,136,共6页
在苛性比为1. 7,苛性碱浓度为100 g/L的铝酸钠溶液中,添加氟化铝和四氯化钛,通入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1∶1)析出氢氧化铝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得到表面光滑,边缘规整的超细六角片状氧化铝。重点考察混合气体通气速率,反应终点pH值,... 在苛性比为1. 7,苛性碱浓度为100 g/L的铝酸钠溶液中,添加氟化铝和四氯化钛,通入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1∶1)析出氢氧化铝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得到表面光滑,边缘规整的超细六角片状氧化铝。重点考察混合气体通气速率,反应终点pH值,煅烧温度对氧化铝形貌的影响。XRD衍射及SEM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气体200L/h的通气速率,终点反应pH=12,煅烧温度为1200℃时,溶液中添加5%氟化铝和5%四氯化钛的情况下,可得到平均粒径1. 24μm,径厚比11. 4,表面光滑,边缘规则的超细六角片状氧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法 二氧化 超细六角片状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法生产非冶金用氢氧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福运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2年第3期48-50,共3页
通过对碳酸化分解 (简称碳分 )法生产氢氧化铝的研究 ,利用连续碳分的生产方法生产出了指标合格的多品种氢氧化铝 ,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实现了规模生产 。
关键词 非冶金用 碳分法 梯度 氢氧化铝 化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法制备造纸用氢氧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迪锋 《化工时刊》 CAS 2005年第1期30-31,共2页
以铝酸钠为原料,采用碳分工艺,通过控制碳分、洗涤及干燥的工艺条件,制得了适合于造纸用的高白度超细氢氧化铝。
关键词 碳分法 氢氧化铝 制备 超细 工艺条件 原料 洗涤 造纸用 高白度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法制取药用氢氧化铝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晋强 巴陵 《广西化工》 1998年第4期25-29,共5页
以铝酸钠为原料采用碳分工艺,通过控制碳分工艺条件及洗涤、烘干条件。
关键词 碳分法 药用 氢氧化铝 铝酸钠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Al(OH)_3粉体的制备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有智 李裕 柳来栓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碳分法制备纳米Al(OH)3粉体. 考察了原料液浓度、气液流量比、旋转填料床转速等因素对Al(OH)3粒径d50的影响. 在Al(OH)3胶体溶液中添加复合表面活性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磷酸钠(TEBAC/PO43-),对Al(... 以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碳分法制备纳米Al(OH)3粉体. 考察了原料液浓度、气液流量比、旋转填料床转速等因素对Al(OH)3粒径d50的影响. 在Al(OH)3胶体溶液中添加复合表面活性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磷酸钠(TEBAC/PO43-),对Al(OH)3粒子进行防团聚研究. 利用XRD和TEM等测试方法对最终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表明所制备的Al(OH)3粒子呈单斜晶系,具有憎水性,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料床 碳分法 纳米氢氧化铝 制备 复合表面活性剂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通道型旋转床制备纳米拟薄水铝石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友凤 周继承 谢放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1,50,共5页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拟薄水铝石粉末。讨论了拟薄水铝石的碳分机理和合成工艺条件,考察了老化、添加表面活性剂、原料浓度及气液比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并进行了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拟薄水铝石粉末。讨论了拟薄水铝石的碳分机理和合成工艺条件,考察了老化、添加表面活性剂、原料浓度及气液比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并进行了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与搅拌槽反应法的对比实验。用XRD和TEM等测试方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RBHC碳分法可制得平均粒径为5~10nm的纤维状的纳米拟薄水铝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通道型旋转床 超重力场 碳分法 纳米 拟薄水铝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通道型旋转床制备纳米氢氧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友凤 罗娟 +1 位作者 周继承 廖立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179-181,184,共4页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铝粉体。分析讨论了NaAl O2溶液的碳分机理,考察了碳化温度、终点pH值、原料浓度及CO2浓度和流量等工艺条件对碳化反应产物晶型和碳化时间的影响。螺旋...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铝粉体。分析讨论了NaAl O2溶液的碳分机理,考察了碳化温度、终点pH值、原料浓度及CO2浓度和流量等工艺条件对碳化反应产物晶型和碳化时间的影响。螺旋通道型旋转床(RBHC)是一种离心力场强化传质的新型高效的传质-反应装置,具有比常重力场设备体积小、操作强度大、体积传质系数大的特点;旋转床内不装填料,与RPB相比具有不易堵塞等优点。并利用XRD和TEM等测试方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本法可制得平均粒径在10nm以内的粒状纳米氢氧化铝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通道型旋转床 碳分法 机理 纳米 氢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末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友凤 罗娟 李丽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8年第3期97-99,共3页
利用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超重力法沉淀反应制备氧化铝的前驱体——氢氧化铝。经500℃热处理2h,粉体完全转化为γ-Al_2O_3,晶化比较完全;所得的前驱体粉末在高温下煅烧2h转化为θ-Al_2O_3、α-Al_2O_3。利用XRD和TEM等测试方法... 利用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超重力法沉淀反应制备氧化铝的前驱体——氢氧化铝。经500℃热处理2h,粉体完全转化为γ-Al_2O_3,晶化比较完全;所得的前驱体粉末在高温下煅烧2h转化为θ-Al_2O_3、α-Al_2O_3。利用XRD和TEM等测试方法对产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本法可制得纳米氧化铝粉末。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原材料利用率高、不会引入杂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法 纳米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铝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文祥 张泽强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31-33,共3页
采用碳分法并经油酸钠表面改性制备了纳米Al(OH)3粉体,用活化指数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用量为1%、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30 min时,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可达98%;改性后氢氧化铝呈单分散性... 采用碳分法并经油酸钠表面改性制备了纳米Al(OH)3粉体,用活化指数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用量为1%、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30 min时,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可达98%;改性后氢氧化铝呈单分散性,平均粒度约为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 碳分法 油酸钠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碱制氢及其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20
作者 丁东各 郭瓦力 +2 位作者 于涛 王建武 李芳芳 《化学工程师》 CAS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设计并组建了铝碱间歇制氢和连续制氢实验装置,以铝粉、废旧铝材为原料,以氢产率为实验指标,研究铝碱间歇制氢和连续制氢规律,分析影响因素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条件;采用碳分法将铝碱制氢废液制备成A(lOH)3阻燃剂,充分利用铝元素,降低了制... 设计并组建了铝碱间歇制氢和连续制氢实验装置,以铝粉、废旧铝材为原料,以氢产率为实验指标,研究铝碱间歇制氢和连续制氢规律,分析影响因素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条件;采用碳分法将铝碱制氢废液制备成A(lOH)3阻燃剂,充分利用铝元素,降低了制氢成本,进一步完善了铝碱制氢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 制氢 铝酸钠 阻燃剂 碳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