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际项目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水平分析
1
作者 赵娜 郭振伟 王新雨 《暖通空调》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建筑碳排放计算已成为硬性要求,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重要部分及关键碳减排路径之一,对其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59个公共建筑和26个居住建筑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分析方法,归纳... 建筑碳排放计算已成为硬性要求,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重要部分及关键碳减排路径之一,对其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59个公共建筑和26个居住建筑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分析方法,归纳、统计不同阶段、不同星级、不同功能绿色建筑的碳排放水平,并根据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特征,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建造与运维管理减碳措施建议,以期推动规模化推广绿色建筑、实现全过程协同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建筑碳排放 全寿命周期 碳排放水平 碳排放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交易模式下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核算方法
2
作者 杨挺 党兆帅 +1 位作者 王旭东 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1,I0004,共15页
随着电力市场交易体制的不断完善,交易模式更加多样化,呈现双边交易与联营交易共存的混合交易模式。而现有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交易模式,对于双边交易模式,尤其是绿色双边交易,“就近供电,比例共享”的分摊方法不满足“双边”... 随着电力市场交易体制的不断完善,交易模式更加多样化,呈现双边交易与联营交易共存的混合交易模式。而现有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交易模式,对于双边交易模式,尤其是绿色双边交易,“就近供电,比例共享”的分摊方法不满足“双边”特点,清洁能源电厂的低碳效益不能准确分配给与其签订双边交易的用户。该文通过分析不同电力交易模式下碳排放流特点,建立同时考虑双边交易和联营交易混合的全环节碳排放核算方法。首先,根据源侧燃煤和燃气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基于效率超过Transformer的长时序预测方法 Informer模型建立其动态碳排放因子模型;然后,基于电力潮流将双边交易建模为源-荷间最大碳流溯源问题,并基于最大流理论实现考虑输电损耗的碳流率核算和分摊;进而对于包含双边交易和联营交易的混合交易模式,构建图与补图关系,提出用户碳流率核算方法和网损碳流率分摊方法,实现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核算。最后,采用IEEE14节点系统算例证明,所提核算方法对考虑传输损耗的双边、联营混合交易模式具备合理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溯源模型 动态碳排放因子 双边交易 绿色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施工碳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李瑾超 汪磊磊 +1 位作者 陈丹 伍海燕 《绿色建筑》 202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为推动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监测技术发展,切实保障建筑绿色低碳施工,针对建筑施工阶段碳源种类多、人工采集费时费力等问题,从施工碳源种类、碳源特征方向进行梳理,提出了基于视觉识别的移动碳源碳排放监测技术,并介绍了固定碳源、建材... 为推动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监测技术发展,切实保障建筑绿色低碳施工,针对建筑施工阶段碳源种类多、人工采集费时费力等问题,从施工碳源种类、碳源特征方向进行梳理,提出了基于视觉识别的移动碳源碳排放监测技术,并介绍了固定碳源、建材等碳排放监测技术。同时,通过构建施工碳排放量化指标、碳排放进度预测以及碳减排计算方法等,探究了施工阶段碳排放的评估方法,可为建筑施工企业在碳排放计算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碳排放 碳排放 碳排放监测 视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配额所有权解释进路下的碳排放权研究
4
作者 胡静 董宜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我国对碳排放权概念的使用经历了从经济学语境拓展到法学语境的过程。碳排放权的本来面目是经济学上的产权。若将其代入法学语境,碳排放权的性质应为法律权利的客体,地位相当于碳配额。目前法学上将碳排放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进行诠释可... 我国对碳排放权概念的使用经历了从经济学语境拓展到法学语境的过程。碳排放权的本来面目是经济学上的产权。若将其代入法学语境,碳排放权的性质应为法律权利的客体,地位相当于碳配额。目前法学上将碳排放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进行诠释可能会造成该概念理解上的混乱和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基于我国碳交易制度的实践,以碳配额作为权利客体,以权利人对碳配额的占有(持有)、使用(排放)、处分(转让、设立担保)等为权利内容的碳配额所有权对制度更有解释力和指引力。若将碳排放权视为排放碳的权利,则行使碳排放权实质上就是运用碳配额所有权的使用权能。碳配额所有权具有广义的政策性,以“行政本质、民法路径”为特点,以减排目标的实现为根本遵循,是以实行公法义务为目的的工具性权利,区别于作为目的性权利的传统民事权利。碳配额所有权的成立以配额的界定为前提,碳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界定依赖碳排放量和减排量的检测和认定,基于此,行政机关应对数据质量进行严格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 配额所有权 配额 核证自愿减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阶段PC构件碳排放计算与预测
5
作者 张学辉 贾乐佳 +2 位作者 刘伟 安军海 马雨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87,共14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生产阶段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并简化其计算过程,利用过程清单分析法建立生产阶段PC构件碳排放计算公式,立足于实际生产对叠合板、预应力叠合板等5种PC构件在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 为了进一步探究生产阶段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并简化其计算过程,利用过程清单分析法建立生产阶段PC构件碳排放计算公式,立足于实际生产对叠合板、预应力叠合板等5种PC构件在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与对比分析,进而建立相关数据集。基于6个PC构件的基本特征建立了6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评价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全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5种构件的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建材生产,其中叠合板的单位体积碳排放量最高;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PC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其中极端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表现最佳,在测试集上的R^(2)为0.966。研究结果可为PC构件设计与生产制定低碳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为预测PC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提供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预制混凝土构件 碳排放计算 机器学习 碳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力调配的省级民用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6
作者 朱丽 李明杰 +1 位作者 严哲星 安莹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5年第2期7-12,共6页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省级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研究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目前,采用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计算得到的省级建筑碳排放,未考虑各省的电力调入调出和资源禀赋状况,碳排放计算结果有一定偏差,无法真实体现省级区域逐年碳排放...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省级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研究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目前,采用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计算得到的省级建筑碳排放,未考虑各省的电力调入调出和资源禀赋状况,碳排放计算结果有一定偏差,无法真实体现省级区域逐年碳排放变化情况。考虑省际电力调配,提出逐年动态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能源平衡表拆分法计算得到河北省2010年-2020年民用建筑碳排放总量情况,分析了变化趋势,旨在为省级建筑碳排放核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河北省建筑领域碳减排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河北省民用建筑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11年间增长至原来的1.7倍。年度增长率总体上呈正增长趋势,2013年-2018年为高增长阶段。与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相比,省级逐年动态电力排放因子核算结果更有利于表达省级区域逐年碳排放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民用建筑碳排放 逐年动态碳排放因子 能源平衡表拆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方案优化与定额水平差异的复合公路碳排放影响评价
7
作者 朱建斌 王绘阳 +1 位作者 薛淑祺 王元庆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分析公路工程项目不同设计阶段工程方案刻画尺度及方案优化对碳排放影响,本文提出了以估算、概算、预算工程量、材料、机械消耗量为多阶段排放源活动数量来源,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工程直接碳排放与材料、能源生产的间接碳排放量,加总... 为分析公路工程项目不同设计阶段工程方案刻画尺度及方案优化对碳排放影响,本文提出了以估算、概算、预算工程量、材料、机械消耗量为多阶段排放源活动数量来源,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工程直接碳排放与材料、能源生产的间接碳排放量,加总获取总排放量与排放强度,评判多阶段方案优化与定额水平差异各自与复合影响的方法,并对某丘陵区高速公路桥梁段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项目估算阶段、概算阶段、预算阶段的碳排放量主要集中在材料生产使用产生的碳排放,表明设计工程方案的优化及工程内容包容情况差别较大,设计方案对排放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核算 碳排放因子 单位里程碳排放 单位建安费碳排放 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堑工程碳排放量测算及降碳效益研究
8
作者 闻克宇 王妍 +1 位作者 鲍学英 田亚明 《铁道经济研究》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第二大碳排放行业,约占我国总碳排放量的10%。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骨干,其单位运输性能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路堑工程是铁路基础工程的重要结构形式,其建造过程能耗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根...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第二大碳排放行业,约占我国总碳排放量的10%。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骨干,其单位运输性能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路堑工程是铁路基础工程的重要结构形式,其建造过程能耗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将铁路路堑工程划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与运营维护4个阶段,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铁路路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与总碳排放量。以某铁路路堑工程为例,测算结果表明:各阶段碳排放量分别为2293.56 t、111.46 t、1834.77 t和423.95 t;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为4663.74 t,各阶段碳排放量占全生命周期比重分别为49.18%,2.39%,39.34%和9.09%。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路堑工程碳排放深化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堑工程 碳排放因子法 全生命周期理论 碳排放阶段 碳排放计算模型 措施 综合效益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质押的私法规则体系研究
9
作者 汪君 付祥雪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9-81,126,共14页
构建完整的碳排放权质押私法规则体系,有助于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交易秩序,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碳排放权是可转让财产,属于用益物权,具有适质性。碳排放权质押的客体是碳排放权,主要以碳排放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表现形式。... 构建完整的碳排放权质押私法规则体系,有助于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交易秩序,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碳排放权是可转让财产,属于用益物权,具有适质性。碳排放权质押的客体是碳排放权,主要以碳排放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表现形式。碳排放权质押应签订书面质押合同,并经“双登记”后设立。出质人享有有限的处分权,处分碳排放权需经过质权人同意,由质权人解冻碳排放权。质权人在碳排放权价值减损时享有保全权,对于跨期担保的碳排放权,质权人应配合出质人履行清缴义务。质权人既可以通过流质条款实现债权,也可以对入质碳排放权折价、公开竞价和协商议价,还可以借助司法途径和政府回购的方式实现。碳排放权质权因主债权消灭、质权实现、碳排放权消灭和质权人放弃质权而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碳排放 碳排放权质押 碳排放配额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建设期碳排放量化分析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风爱 李斐 +4 位作者 赵全胜 徐士钊 胡运朋 王旻泽 周坤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施工3个阶段,利用碳排放因子法构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以秦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高速公路建设期碳减排建议。计算结果表明:秦唐高速公路建设期... 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施工3个阶段,利用碳排放因子法构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以秦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高速公路建设期碳减排建议。计算结果表明:秦唐高速公路建设期总碳排放量为43.72万t,碳排放强度为1.58万t/km,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91.51%,7.81%和0.68%;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高为40.00万t,碳排放强度为1.44万t/km,其中水泥和钢材的生产加工为高速公路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的关键;在所有单位工程中,超过80%的碳排放来自交叉工程、桥涵工程和路基工程,其中交叉工程碳排放量最大,占总工程的3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核算模型 碳排放因子法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驱动因素分析
11
作者 黄天阳 谢立勇 +4 位作者 邓天乐 祖天时 赵洪亮 郭李萍 王鑫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4,共11页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投入指标松弛量;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分解农业碳排放主要的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计算其贡献值并探究其碳排放的效益值。结果表明:1)22年间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在前11年持续增长,后11年波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波动降低。2)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畜禽养殖导致的农业碳排放量年平均占比依次为36.72%、0.23%、11.36%、5.12%和46.58%。3)22年间,农业碳排放效率由0.19提升至1.04,主要因为投入指标的持续优化,具体表现为农业从业人数、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等松弛量均逐渐减少。4)农业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8712.01万和266.98万t,其占比分别为46.02%和1.41%;碳减排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9596.30万、−238.09万和−116.33万t,占比分别为50.69%、1.26%和0.61%。建议通过减少种植业化肥使用、优化畜禽养殖管理、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合理调整经营规模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辽宁省农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效率 驱动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制度安排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佳 王鹏鑫 杨婉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在探析制度安排对碳排放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并行多重中介模型,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金融制度、环境规制四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制度安排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技术进步三条路径影响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和作... 在探析制度安排对碳排放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并行多重中介模型,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金融制度、环境规制四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制度安排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技术进步三条路径影响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权制度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碳减排;对外开放增加了碳排放,但中介路径有助于其转向碳减排;金融制度可以直接促进碳减排,其中介路径不显著;环境规制则完全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进步来抑制碳排放。而且,沿海地区以制度安排抑制碳排放的效果比沿边地区与内陆地区更佳。因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条件下制定合理的激励相容制度对于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安排 碳排放 并行多重中介模型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权利逻辑与规范进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坚 曹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当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正在经历着由政策引领向法治构建的转变。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行政立法中简单将“权利”与“配额”等同的做法,既无法体现碳排放权所兼具的公法、私法双重特征,也难以有效回应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需求... 当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正在经历着由政策引领向法治构建的转变。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行政立法中简单将“权利”与“配额”等同的做法,既无法体现碳排放权所兼具的公法、私法双重特征,也难以有效回应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及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规范构建。为此,需要构建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语境、以碳排放“权利”为逻辑主线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夯实其法治基础并明确其规范进路。从语境与语义出发,“碳排放权”的表述本身就意味着其私法的权利属性。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逻辑层面,双阶理论可以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配额”到“权利”的过渡提供理论支撑;在其实践逻辑层面,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需要借助“权利”的确立为其交易市场的展开提供法治的基础。最后,考虑到碳排放权权利属性共识不足、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结构尚待稳定、权利基础呈现多元特征以及权利来源并非稳固不变等因素,策略上可以考虑暂时搁置碳排放权权属争议,以权益为抓手、以“权益表现—适用规范领域—法律保护方式”为主线,分步骤、分阶段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规范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权益 配额 权利逻辑 规范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的建筑涂料碳足迹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文丽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以建筑涂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其从“摇篮到大门”的部分阶段碳足迹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通过综合评估从原材料获取及运输、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揭示了建筑涂料在“摇篮到大门”阶段碳...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以建筑涂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其从“摇篮到大门”的部分阶段碳足迹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通过综合评估从原材料获取及运输、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揭示了建筑涂料在“摇篮到大门”阶段碳足迹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建筑涂料的碳足迹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获取和产品生产阶段,特别是与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全面分析了建筑涂料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阶段和原因,可以为减少建筑涂料碳足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因子 生命周期评价 建筑涂料 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核算范围视角下城市社区实现绿色繁荣的规划策略行动
15
作者 费凡 肖越 李晓晖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社区作为现代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单元,是碳排放的重点也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梳理“绿色繁荣”社区的目标与内涵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理论实践,以碳排放核算的视角进行切入,将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中的“范围”概念应... 社区作为现代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单元,是碳排放的重点也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梳理“绿色繁荣”社区的目标与内涵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理论实践,以碳排放核算的视角进行切入,将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中的“范围”概念应用到社区层面,建立社区碳排放的范围分类,识别社区减碳的关键维度,并提出实现绿色繁荣社区的规划设计策略与具体行动,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区域乃至国家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绿色繁荣 社区 碳排放范围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侧动态碳排放计量模型及方法
16
作者 何恒靖 周尚礼 +2 位作者 张乐平 赵伟 肖霞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针对当前电网碳排放核算边界模糊、碳排放因子更新慢、缺乏时空动态性的情况,构建以输电侧、变电侧、配电侧等为核算节点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基于准输入输出模型(Quasi-input-output,QIO)中流入节点的碳排放总量等于节点内部损耗和流出... 针对当前电网碳排放核算边界模糊、碳排放因子更新慢、缺乏时空动态性的情况,构建以输电侧、变电侧、配电侧等为核算节点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基于准输入输出模型(Quasi-input-output,QIO)中流入节点的碳排放总量等于节点内部损耗和流出结点碳排放量之和的原则,以电能计量网络为基础,利用电能量测数据对电网侧各环节进行碳排放计量。碳排放量、碳排放因子等计算结果具有空间上的灵活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特征。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该核算模型对于电网进行准确碳核算、掌握碳排放流向以及引导用户主动实施碳减排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侧 碳排放核算模型 时空动态性 碳排放因子 QI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17
作者 胡月琪 张玉召 +1 位作者 邓璐媛 刘传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铁路物流中心主要作业内容进行梳理,划分碳排放的计算范围,得出铁路物流中心碳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分析铁路物流中心不同设备设施的作业方式,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作业设备进行分类后归纳计算。其次,以某二级铁路物流中心为例,定量计算其2021年运营时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5.16万t。结果表明,水平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占运营阶段总排放量的50%以上,其次为装卸搬运设备,固定设备占比最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柴油与电力消耗,其中柴油占比51%,电力占比49%。最后,基于计算结果,进一步研究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分别讨论增加电力机车投入比例、减少电力碳排放系数与提升装卸搬运设备运行效率的减排效果。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增加电力机车的投入比例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是铁路物流中心早日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手段。未来,铁路物流中心可从改善能源运用结构、优化设备工作时长等方面减少其碳排放,推动铁路物流中心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碳排放计算 铁路物流中心 碳排放因子法 运营阶段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师视角下的碳排放因子集成化研究
18
作者 闫昱江 李岳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建筑物建造及运行阶段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而前期设计决定了建筑碳排放构成与数量,是实现减碳的重要环节.立足前期方案阶段,从建筑师的思维习惯和平面设计习惯入... 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建筑物建造及运行阶段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而前期设计决定了建筑碳排放构成与数量,是实现减碳的重要环节.立足前期方案阶段,从建筑师的思维习惯和平面设计习惯入手,探讨基于建筑设计规律的碳排放集成化研究.通过梳理传统碳排放因子及其数据库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总结传统计算方法的问题,提出基于工程做法的“集成碳排放因子”,并给出因子库构建策略及数据计算举例,为设计师提供简便易用的建筑碳排放集成工具,实现从源头控制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视角 建筑隐含 碳排放因子 工程做法 集成碳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计算及时空特征——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19
作者 张玥明 王静 严帅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5,共14页
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侧重点不同,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空间类型,其碳排放运作规律复杂。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并没有完全纳入校园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可操作性的方案还不明确,影响了大学校园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针... 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侧重点不同,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空间类型,其碳排放运作规律复杂。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并没有完全纳入校园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可操作性的方案还不明确,影响了大学校园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针对大学校园的减碳,仍要应对“校园空间中影响碳排放的本质因素不清楚、校园碳排放量化模型不统一”的挑战。因此,通过建构大学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量化分析模型,将华南理工大学作为计算实例,建立校园规划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凝练碳排放时空特征,从而识别校园的减碳潜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运行碳排放 大学校园 碳排放计算 时空特征 华南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陈刚 贾晓朋 付江月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0,共7页
考虑碳排放约束,引入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12—2020年中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GIS技术与Tobit模型揭示物流业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物流业效率总体偏低,且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考虑碳排放约束,引入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12—2020年中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GIS技术与Tobit模型揭示物流业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物流业效率总体偏低,且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各经济区物流业效率排序为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东北>西南。(2)碳排放约束对各经济区物流业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三个沿海经济区及西北经济区受影响较小,东北、长江中游及西南经济区受影响较大。(3)物流业效率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能源利用率、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业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基础设施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则具有负向影响,而政府支持力度、区位因素对物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物流业效率 时空演化 SBM模型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